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战前中国经济的增长》一书的导言
1
作者 托马斯·G·罗斯基 蒋士驹 《近代中国》 1995年第1期317-331,共15页
本书研究的是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半个世纪中的经济增长。我把研究重点放在现代化部门的发展上,这里所说的现代化部门是指以外国模式的产品、原材料、工艺技术。
关键词 经济史研究 经济增长 现代化经济 棉纺织 增长规模 工艺技术 固定资本形成 经济现代化 城市网 中心城市
下载PDF
建立价格偏差评估体系的设想
2
作者 徐滇庆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2期37-41,共5页
均衡价格是指在自由竞争市场条件下供求双方相互作用而达到均衡时的价格。现代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是一般均衡理论。它已经从理论上严格地证明了均衡价格是实现最高效率的最优价格。从理论上来讲,均衡价格的计算问题并不复杂。自60年代可... 均衡价格是指在自由竞争市场条件下供求双方相互作用而达到均衡时的价格。现代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是一般均衡理论。它已经从理论上严格地证明了均衡价格是实现最高效率的最优价格。从理论上来讲,均衡价格的计算问题并不复杂。自60年代可计算的一般均衡模型(CGE)问世以来,以世界银行、哈佛大学、麻省理工、斯坦福大学等为主已有大量的研究,在理论上和运算程序上不断产生新的突破,其实际应用迅速地在世界范围内推广开来,特别是发展中国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格偏差 评估体系
原文传递
经济效益与经济效率 被引量:33
3
作者 托马斯.G.罗斯基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38-40,共3页
中国经济学家们用许多统计指标度量经济效益的变化。用得最多的是: A.工业净产值对总产值的比率。 B.利税对总资本的比率。 C.利税对销售额的比率。
关键词 经济效益 经济效率
原文传递
人力资源与中国长期经济增长 被引量:9
4
作者 Thomas G.Rawski 《经济学(季刊)》 2011年第3期1153-1186,共34页
异常丰富的人力资本是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最重要的驱动力,这些人力资本大多积累于1949年之前。1978年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人力资本的效应在其开始阶段尤其明显;在这段时间里,贫困的农村乡镇实现了井喷武增长,虽然它们鲜有外部援助... 异常丰富的人力资本是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最重要的驱动力,这些人力资本大多积累于1949年之前。1978年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人力资本的效应在其开始阶段尤其明显;在这段时间里,贫困的农村乡镇实现了井喷武增长,虽然它们鲜有外部援助,而这被视为消除绝对贫困必不可少的条件。在研究了人力资本在历史和当今的发展后,通过重点关注海外华侨的财富积累、转型经济体的商业形成以及中国内部的区域差异,本文利用跨国、跨区域的比较,突出了中国尤其是沿海地区的入力资本的不同寻常的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增长 人力资本 历史遗产
原文传递
政府部门间政策协调的理论和经验证据 被引量:17
5
作者 郑新业 王宇澄 张力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4-40,共17页
同级政府内部不同部门之间决策互动对资源配置有重大影响,但学术界对互动的机制仍然缺乏足够的了解。本文构建了一个三级科层模型,分析发展改革委和财政两个综合性部门在经济增长目标和区域平衡目标之间的权衡,并利用市级面板数据实证... 同级政府内部不同部门之间决策互动对资源配置有重大影响,但学术界对互动的机制仍然缺乏足够的了解。本文构建了一个三级科层模型,分析发展改革委和财政两个综合性部门在经济增长目标和区域平衡目标之间的权衡,并利用市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发现:地级市获得省发改委审批的企业投资越多,得到省财政厅分配的专项转移支付也显著增加,且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更为明显。本文还利用中国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弱化政府投资审批权的外生冲击,验证了上述结果的稳健性。本研究表明,当同级政府内部不同部门之间的政策目标和职能存在交叉,即使没有正式协调制度,部门之间存在政策工具的互动,并对资源配置有重大影响,这为理解地方政府的行为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门协调 投资审批 转移支付 发展改革部门 财政部门
原文传递
国家产业政策、地方政府行为与实际税率——理论分析和经验证据 被引量:20
6
作者 郭杰 王宇澄 曾博涵 《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6-74,共19页
本文从地方政府行为的角度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对于企业实际税率的影响。理论分析表明,产业政策引致重点扶持行业资本回报率增加,使得地方政府面临降税引资和增税增收的权衡;此时,地方政府将会降低产业政策重点鼓励行业的实际税率。借助国... 本文从地方政府行为的角度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对于企业实际税率的影响。理论分析表明,产业政策引致重点扶持行业资本回报率增加,使得地方政府面临降税引资和增税增收的权衡;此时,地方政府将会降低产业政策重点鼓励行业的实际税率。借助国家"五年规划"重点行业的划分度量国家产业政策,我们对理论假说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政策鼓励显著降低了相应行业的实际税率水平;并且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水平越高,实际税率下降幅度越大;机制分析表明这可能是通过降低对鼓励行业的征税努力的方式实现的。分企业类型研究发现,实际税率的降低主要存在于私营企业而非地方国有企业和中央企业。上述发现对于理解地方政府行为在产业政策中的作用以及产业、财政政策协调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政策 地方政府 实际税率 双重差分
原文传递
集中供暖要跨过淮河吗?——基于中国家庭能源消费数据的估计 被引量:6
7
作者 晋晶 王宇澄 郑新业 《经济学(季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85-708,共24页
利用中国家庭能源消费数据,本文运用断点回归方法比较了集中供暖和分户采暖模式下居民能源消费和用能行为的差异。研究发现,集中供暖显著增加了每个供暖季的能源消费和能源支出。但从能源效率角度看,集中供暖的单位能耗和单位支出相对... 利用中国家庭能源消费数据,本文运用断点回归方法比较了集中供暖和分户采暖模式下居民能源消费和用能行为的差异。研究发现,集中供暖显著增加了每个供暖季的能源消费和能源支出。但从能源效率角度看,集中供暖的单位能耗和单位支出相对更低。本文构建了一个居民采暖支出模型,通过反事实模拟发现,集中供暖若改为按供热用度收费,目前集中供暖居民的采暖支出将减少35%以上。我们建议,应当基于市场化的集中供暖服务,推行两部制定价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中供暖 断点回归设计 能源效率
原文传递
中国工业生产率的增长与收敛 被引量:499
8
作者 谢千里 罗斯基 张轶凡 《经济学(季刊)》 2008年第2期809-826,共18页
本文采用的数据包括1998年和2005年中国所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我们主要探讨了三个问题。第一,中国工业经济的增长多大程度上是由生产率的改变所驱动的;第二,不同所有制类型的企业生产率表现有何差异,包括对国有企业和各种非国有企... 本文采用的数据包括1998年和2005年中国所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我们主要探讨了三个问题。第一,中国工业经济的增长多大程度上是由生产率的改变所驱动的;第二,不同所有制类型的企业生产率表现有何差异,包括对国有企业和各种非国有企业的比较;第三,我们探讨了沿海、东北部、中部和西部等四个主要经济区域的生产率水平是否存在收敛的问题。我们发现企业进入和退出样本对生产率增长有着特殊的影响。在1998年至2005年间,这种进入和退出促进了中国工业生产率的增长,并且加快了内陆省份生产率对沿海地区的追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率 增长 收敛
原文传递
不同类型企业间技术开发活动要素配置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谢千里 罗斯基 郑玉歆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35-47,共13页
一、引言人们普遍认为社会主义传统计划体制下的企业在技术开发和技术进步上是不成功的,其生产的迅速增长主要是靠资本、劳动和能源等的高投入来支撑的。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使企业往往缺乏降低成本、改进质量、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意识及... 一、引言人们普遍认为社会主义传统计划体制下的企业在技术开发和技术进步上是不成功的,其生产的迅速增长主要是靠资本、劳动和能源等的高投入来支撑的。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使企业往往缺乏降低成本、改进质量、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意识及技术创新的愿望。因此,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是使企业在技术创新、技术开发和技术进步上获得成功。人们生活水平改善所依靠的生产率提高可以有各种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 技术开发 要素配置
原文传递
中国国营工业与集体工业生产率变动趋势比较 被引量:10
10
作者 谢千里 罗斯基 郑玉歆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8期22-31,共10页
一、引言在评价改革对中国工业产生的影响时,人们常常把注意力放在对中国国营工业生产率的研究上,这固然是由于国营工业所起的主导作用,同时也由于中国城市改革的主要目标是搞活工业中至关重要的这一部分。而对于工业的另一部分—集体... 一、引言在评价改革对中国工业产生的影响时,人们常常把注意力放在对中国国营工业生产率的研究上,这固然是由于国营工业所起的主导作用,同时也由于中国城市改革的主要目标是搞活工业中至关重要的这一部分。而对于工业的另一部分—集体工业的生产率动态至今尚缺少较深入的研究,对二者的比较研究也同样如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营 集体 工业 中国 生产率 比较
原文传递
晋升激励、竞争驱动与产能扩张:来自中国电改的证据 被引量:5
11
作者 谢伦裕 王宇澄 晋晶 《世界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06-130,共25页
本文从中国国有企业"做大"的规模目标和晋升激励角度构建双重激励竞争模型,研究了国有企业产能扩张行为。理论模型的数值模拟结果发现:国有企业间竞争程度的增加将导致企业规模扩张,而价格管制的存在会强化这一机制。此外,本... 本文从中国国有企业"做大"的规模目标和晋升激励角度构建双重激励竞争模型,研究了国有企业产能扩张行为。理论模型的数值模拟结果发现:国有企业间竞争程度的增加将导致企业规模扩张,而价格管制的存在会强化这一机制。此外,本文构建电厂层面微观面板数据,利用在2002年电力体制改革中国家电力公司"一拆五"带来的竞争程度增加这一自然实验,使用双重差分法研究发现:在国家电力公司拆分后,中央企业所属电厂装机容量相对于非中央企业电厂得到显著提高。机制分析进一步排除其他导致产能扩张的原因,并验证了晋升激励的存在性。本研究对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升激励 产能扩张 中国电力体制改革 中央企业
原文传递
关于中国农业劳动力数量之研究 被引量:39
12
作者 托马斯.罗斯基 罗伯特.米德 《中国农村观察》 1997年第4期30-41,共12页
关于中国农业劳动力数量之研究美国匹兹堡大学经济系托马斯罗斯基罗伯特米德一、引子发展经济学家们知道,要在低收入国家里测定某一部门的劳动力就业水平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难题,在农村部门尤其如此。AlwynYoung认为,有... 关于中国农业劳动力数量之研究美国匹兹堡大学经济系托马斯罗斯基罗伯特米德一、引子发展经济学家们知道,要在低收入国家里测定某一部门的劳动力就业水平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难题,在农村部门尤其如此。AlwynYoung认为,有关香港、韩国、台湾和新加坡劳动力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劳动力 劳动力数量 中国农业 劳动力需求量 劳动力投入 农村劳动力 非农产业 农业活动 统计数据 成本数据
原文传递
中国:充分就业前景展望 被引量:21
13
作者 托马斯.G.罗斯基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92-103,共12页
过去的20年,中国是世界主要国家中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这一持续性的增长势头使各种物质财富激增。工作机会的迅速扩大与高水平的就业率曾是中国长期繁荣的两大突出成就。而现在,这两方面均出现险情。有资料报导,现已出现大量... 过去的20年,中国是世界主要国家中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这一持续性的增长势头使各种物质财富激增。工作机会的迅速扩大与高水平的就业率曾是中国长期繁荣的两大突出成就。而现在,这两方面均出现险情。有资料报导,现已出现大量解雇,大规模城镇失业和农村剩余劳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劳动市场 就业 发展前景 劳动力
原文传递
价格双轨条件下的投入产出分析
14
作者 徐滇庆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9期41-45,共5页
<正> 近20年来,经济学家对投入产出分析做了许多新的发展。但是,当人们计算最基本的直接投入产出系数时,仍然沿用列昂惕夫在50年以前给出的定义。列昂惕夫曾经指出在投入产出分析中数量和价值之间可能出现的矛盾。可是,看来许多... <正> 近20年来,经济学家对投入产出分析做了许多新的发展。但是,当人们计算最基本的直接投入产出系数时,仍然沿用列昂惕夫在50年以前给出的定义。列昂惕夫曾经指出在投入产出分析中数量和价值之间可能出现的矛盾。可是,看来许多使用投入产出分析的人并没有足够重视这一点,因为在市场经济中这一矛盾并不严重。自80年代以来,经济改革之风吹遍了几乎所有的计划经济国家。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和分配效率必须引入市场机制,于是在由计划经济向计划——市场混合经济过渡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出现市场和计划并存的局面。由于经济改革不可能在短期内一举成功,双轨制被认为是过渡过程中必要的桥梁。本文着重研究在市场——计划混合经济体制下应用投入产出分析的局限性;由于双轨制价格引起的用传统方法计算中间需求的偏差以及在讨论外生经济政策变化时对经济系统的冲击时的计算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格 投入产出分析 双轨制
全文增补中
中国工业改革:成就、展望和经验含义 被引量:3
15
作者 托玛斯.G.罗斯基 王裕棣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2期54-57,27,共5页
出席最近一次会议的人们问:“中国为什么在缺乏被认为是增长的必要条件时仍增长这么快?”这种不协调最突出地表现在中国的工业部门,它在缺乏私有化,有效的破产立法,以及其他被广泛看作是成功改革的前提的政策革新条件下,其产值、就业和... 出席最近一次会议的人们问:“中国为什么在缺乏被认为是增长的必要条件时仍增长这么快?”这种不协调最突出地表现在中国的工业部门,它在缺乏私有化,有效的破产立法,以及其他被广泛看作是成功改革的前提的政策革新条件下,其产值、就业和出口仍获得了大量增加。本文综述1978年改革以来中国工业的成就,注重发展过程的内部演变,考虑局部改革的未来,并讨论中国工业改革经验的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工业改革 工业经济 工业发展
原文传递
谁的预算约束软化? 被引量:3
16
作者 托马斯.G.罗斯基 江旭东 《财政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7期14-23,共10页
谁的预算约束软化?托马斯·G·罗斯基“软预算约束”概念是由亚诺什·科尔奈(1979)提出的,用以描述企业面临的这一情况:当经营上的失败危及到自身财务状况时,企业可从国家获得直接的资金救济。这一现象已引起广... 谁的预算约束软化?托马斯·G·罗斯基“软预算约束”概念是由亚诺什·科尔奈(1979)提出的,用以描述企业面临的这一情况:当经营上的失败危及到自身财务状况时,企业可从国家获得直接的资金救济。这一现象已引起广泛关注。本文认为,讨论软预算约束,从根本上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算约束 软预算约束 标准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