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2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阻滞在预防肝胆胰术后肺部感染中的效果
1
作者 张斌 《中国当代医药》 2016年第36期30-32,共3页
目的 探讨神经阻滞在预防肝胆胰手术后肺部感染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肝胆胰外科治疗的肝癌术后92例患者,按照术前是否行肋间神经阻滞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6例。研究组于切皮前用局麻药行肋间神经阻滞,对照组... 目的 探讨神经阻滞在预防肝胆胰手术后肺部感染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肝胆胰外科治疗的肝癌术后92例患者,按照术前是否行肋间神经阻滞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6例。研究组于切皮前用局麻药行肋间神经阻滞,对照组术后自感疼痛时单次静脉滴注氟比洛芬酯50 mg。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呼吸功能指标(R、Sp O2、V、FEV1)变化、术后镇痛效果评分以及发生肺部感染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研究组手术前后的R、Sp O2、V、FEV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的R水平显著高于术前,Sp O2、V、FEV1水平显著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镇痛效果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术后感染率为6.5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5,P〈0.05)。结论 肝胆胰患者术后使用局麻药行肋间神经阻滞可明显减轻疼痛,防止呼吸功能减弱,减少术后肺部感染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阻滞 肺部感染 肝癌 肝胆胰手术
下载PDF
肝胆外科患者术后早期经口进食的护理分析
2
作者 陈娇妹 陈瑶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年第22期138-140,共3页
目的分析早期经口进食在肝胆外科手术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2017年1—12月收治的106例肝胆外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征求患者及其家属意见后,经计算机随机分配分为两组,各53例,对照组术后常规经口进食,研究组则予以早期... 目的分析早期经口进食在肝胆外科手术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2017年1—12月收治的106例肝胆外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征求患者及其家属意见后,经计算机随机分配分为两组,各53例,对照组术后常规经口进食,研究组则予以早期经口进食,对比两组患者的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肝胆外科手术患者早期经口进食护理,能够更好地促进患者肠胃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是理想的进食护理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胆外科 手术患者 早期经口进食 胃肠功能 住院时间 护理效果
下载PDF
规范化护理对肝胆外科合并糖尿病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周阿玲 《糖尿病新世界》 2019年第19期80-81,共2页
目的探讨规范化护理对肝胆外科合并糖尿病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6月在该院进行手术并接受护理的154例肝胆外科合并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78例为实验组,剩余76例为对照组。对照组肝胆外科合并糖尿病患... 目的探讨规范化护理对肝胆外科合并糖尿病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6月在该院进行手术并接受护理的154例肝胆外科合并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78例为实验组,剩余76例为对照组。对照组肝胆外科合并糖尿病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接受的护理内容为对常规护理进行改进的规范化护理,护理结束后对比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情况与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肝胆外科合并糖尿病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的几率明显小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化护理可降低肝胆外科合并糖尿病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出现并发症的概率,同时也是患者满意度较高一种护理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范化护理 常规护理 肝胆外科 糖尿病 护理质量
下载PDF
基于铜死亡相关lncRNAs的胰腺癌预后模型构建与验证 被引量:1
4
作者 黄菲菲 杨馨奕 +2 位作者 秦振溜 张杰 金约朋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348-359,共12页
目的研究铜死亡相关lncRNAs在胰腺癌(PAAD)患者中的预后预测价值,并进一步构建预后预测模型。方法从TCGA数据库中下载胰腺癌患者的转录组测序数据和相应临床信息,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筛选与预后相关的铜死亡相关lncRNAs,先后利用单因... 目的研究铜死亡相关lncRNAs在胰腺癌(PAAD)患者中的预后预测价值,并进一步构建预后预测模型。方法从TCGA数据库中下载胰腺癌患者的转录组测序数据和相应临床信息,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筛选与预后相关的铜死亡相关lncRNAs,先后利用单因素Cox回归和Lasso回归分析并进一步构建预后模型。根据模型的风险评分中位数,将所有患者分为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通过Kaplan-Meier生存分析、亚组分析、ROC曲线分析及一致性指数分析评估模型的预后预测价值,并利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验证模型的独立性。对高、低风险组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及KEGG功能富集分析,并对高、低风险组患者进行肿瘤突变负荷(TMB)分析、免疫治疗反应预测以及药物敏感性分析。结果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确定了127个铜死亡相关的lncRNAs,先后利用单因素Cox回归分析及Lasso回归分析构建了一个基于6个铜死亡相关lncRNAs的预后预测模型。根据模型计算结果将PAAD患者队列分成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Kaplan-Meier生存分析表明低风险组患者的生存时间要长于高风险组(P<0.05)。ROC曲线证明了该模型对胰腺癌患者预后的预测性能良好:1、3、5年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87、0.753、0.771;基因功能富集分析表明,高、低风险组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于免疫相关通路。此外,高风险组患者的TMB值明显大于低风险组,而TIDE评分明显低于低风险组。最后,通过药物敏感性分析发现不同组的胰腺癌患者对特定药物的敏感性存在统计学差异,对临床用药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结论本研究基于铜死亡相关lncRNAs成功构建了一个PAAD患者预后模型,可精准预测PAAD患者的预后,并为患者的临床药物治疗选择提供个性化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铜死亡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s) 预后模型 构建与验证
下载PDF
LCBDE术中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的术后胆漏发生率比较
5
作者 陈哲 吕昊阳 +2 位作者 黄侠鸣 张启瑜 俞富祥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211-217,共7页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中(LCBDE)行一期缝合和T管引流的术后胆漏发生率,并分析术后胆漏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2年11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LCBDE的患者资料,分为一期缝合组和T管引流组,采用Logistic多...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中(LCBDE)行一期缝合和T管引流的术后胆漏发生率,并分析术后胆漏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2年11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LCBDE的患者资料,分为一期缝合组和T管引流组,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别分析两组发生胆漏的危险因素。对两组中有肝内结石、上段胆总管结石、最大结石直径、体温最高值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5项指标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后,比较两组胆漏发生率。结果共纳入患者1052例,其中143例患者发生术后胆漏,发生率为13.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为一期缝合组(n=506)胆漏的危险因素(OR=2.242,95%CI 1.300-4.038,P=0.005),主刀医师实施LCBDE少于10例为T管引流组(n=546)胆漏的危险因素(OR=3.525,95%CI 1.469-7.996,P=0.003)。经PSM成功匹配383对患者,一期缝合组胆漏发生率较T管引流组高[15.1%(58/383)vs 9.9%(38/383),P=0.029]。结论患者年龄>60岁是行LCBDE术中一期缝合后发生胆漏的独立危险因素,医师经验不足(主刀医师实施LCBDE少于10例)是行留置T管后发生胆漏的独立危险因素。相较于一期缝合,留置T管引流可以降低LCBDE术后胆漏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胆总管探查术 一期缝合 T管引流 胆漏 倾向性评分匹配
下载PDF
基于赋能理论的自我管理方案在肝癌行靶向联合免疫治疗患者中的应用
6
作者 林海清 肖艳玲 +3 位作者 谢少华 王状双 林一吟 陈燕燕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222-227,232,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赋能理论的自我管理方案在肝癌行靶向联合免疫治疗患者中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22年4月至7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靶向治疗联合免疫治疗肝癌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信封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 目的:探讨基于赋能理论的自我管理方案在肝癌行靶向联合免疫治疗患者中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22年4月至7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靶向治疗联合免疫治疗肝癌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信封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案;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实施基于赋能理论的自我管理方案干预,进行个性化赋能。比较2组患者出院后1个月的自我管理效能感以及生活质量得分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自我效能感及各维度得分有明显提高,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整体生活质量、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及疲倦、恶心呕吐、呼吸困难、失眠、腹泻、食欲丧失症状方面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运用赋能理论的自我管理干预方案,可以有效增强靶向联合免疫治疗肝癌患者的自我管理效能感,提高其战胜疾病的自信心和自我管理能力,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能 肝癌 靶向联合免疫治疗 自我管理 生活质量
下载PDF
腹直肌分离诊治进展
7
作者 刘国忠 林佑团 翁山耕 《临床外科杂志》 2024年第9期990-993,共4页
腹直肌分离(rectus abdominis diastasis,RAD)是腹白线两侧腹直肌肌腹相互分离的现象,可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障碍,常见于孕产期女性与肥胖人群等,目前RAD已经逐渐引起相关外科医师的重视。国内外关于RAD的研究较少,关于诊断及治疗尚无统... 腹直肌分离(rectus abdominis diastasis,RAD)是腹白线两侧腹直肌肌腹相互分离的现象,可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障碍,常见于孕产期女性与肥胖人群等,目前RAD已经逐渐引起相关外科医师的重视。国内外关于RAD的研究较少,关于诊断及治疗尚无统一的标准。本文将结合国内外文献,就腹直肌分离的诊断及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直肌分离 腹壁疝 产后腹直肌分离 腹壁整形
下载PDF
基于增强CT影像组学与机器学习算法预测肿块型肝内胆管癌微血管侵犯 被引量:1
8
作者 吕昊阳 洪重 +1 位作者 黄侠鸣 俞富祥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13-19,25,共8页
目的 研究肿块型肝内胆管癌发生微血管侵犯的影像组学及临床特征,并建立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23年2月期间就诊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75例)和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9例)的肝内胆管癌(ICC... 目的 研究肿块型肝内胆管癌发生微血管侵犯的影像组学及临床特征,并建立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23年2月期间就诊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75例)和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9例)的肝内胆管癌(ICC)患者资料,提取增强CT的影像组学特征,使用多种机器学习方法进行分析并比较,结合最佳影像组学机器学习方法与临床资料,建立预测模型并进行检验。结果 多种影像组学机器学习方法中,门脉期影像组学特征的朴素贝叶斯分类表现相对较好,曲线下面积(AUC)为0.818,结合筛选出的2个临床特征(瘤内动脉穿行,CEA>5 ng/mL)建立预测模型,训练组和测试组的AUC分别为0.883和0.891,训练组的敏感度为0.978,特异度为0.656,测试组的敏感度为0.909,特异度为0.700。结论 基于增强CT影像组学机器学习结合临床资料的模型可用于预测肝内胆管癌的微血管侵犯状态,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管癌 微血管侵犯 影像组学 预测模型 机器学习
下载PDF
胆道镜联合钬激光在肝胆管结石的围手术期护理配合及临床效果 被引量:12
9
作者 王蓉蓉 施若霖 俞富祥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21年第7期441-444,共4页
目的探讨胆道镜联合钬激光在治疗肝胆管结石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配合及临床效果。方法对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05例肝胆管结石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中的护理配合措施分为常规组(40例)和改进组(65... 目的探讨胆道镜联合钬激光在治疗肝胆管结石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配合及临床效果。方法对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05例肝胆管结石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中的护理配合措施分为常规组(40例)和改进组(65例)。常规组采用胆道镜联合钬激光治疗肝胆管结石手术的常规护理配合措施。改进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增加术前心理护理、术中精准护理配合、术后持续护理等内容。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疼痛程度、护理满意度,以及结石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改进组的平均碎石次数高于常规组(t=2.709,P=0.031),碎石时间短于常规组(t=2.068,P=0.045),冲洗水量少于常规组(t=1.999,P=0.04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结石取净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0.250,P=0.436)。两组术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16,P=0.315),术后两组VAS评分显著高于术前(t=9.881,P=0.001);术后改进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702,P=0.001)。改进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组(χ^(2)=7.534,P=0.012)。改进组患者结石复发率低于常规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66,P=0.797)。改进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χ^(2)=5.634,P=0.021)。结论胆道镜联合钬激光治疗肝胆管结石的围手术期护理经改进后效果显著,明显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降低了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胆管结石 胆道镜手术 钬激光碎石术 围手术期护理 术后并发症 术后疼痛
下载PDF
微创化——现代外科学发展的基石 被引量:14
10
作者 陆朝阳 姜洪池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6年第2期91-92,共2页
关键词 外科学发展 微创化 现代 医源性创伤 科学技术革命 科技创新 胆道外科 胆总管切开 胆肠吻合术 T形管引流
下载PDF
副干酪乳杆菌FZU103对小鼠酒精性肝损伤的防控作用
11
作者 梁梓华 李嘉仪 +8 位作者 谢林惠 杨梓翊 尤适泽 吴超 李文龙 艾连中 倪莉 吕旭聪 陈有挺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5-144,共10页
目的:探究副干酪乳杆菌FZU103(Lactobacillus paracasei FZU103,LP-FZU103)对酒精性肝损伤(alcoholic liver injury,ALI)的防控作用。方法:选取36只SPF级ICR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实验组(LP-FZU103干预),实验6周后测定体质量及... 目的:探究副干酪乳杆菌FZU103(Lactobacillus paracasei FZU103,LP-FZU103)对酒精性肝损伤(alcoholic liver injury,ALI)的防控作用。方法:选取36只SPF级ICR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实验组(LP-FZU103干预),实验6周后测定体质量及脏器系数、血清及肝脏生化、肝组织病理学及炎症因子、肝功能相关基因转录和肠道菌群组成。结果:与模型组相比,LP-FZU103干预可改善ALI小鼠的脏器系数和肝组织病理损伤程度,显著降低血清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以及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提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显著提高肝脏中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以及谷胱甘肽含量,降低肝脏中丙二醛含量和白细胞介素6、干扰素γ水平;显著上调脂质代谢相关基因Ldlr及下调Acc1、Hmgcr和Cd36的mRNA水平;显著增加小鼠肠道中约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johnsonii)、罗伊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reuteri)、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等有益细菌的相对丰度。结论:LP-FZU103干预可一定程度防控小鼠ALI的发生,这与其改善肠道菌群及肝脏代谢功能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干酪乳杆菌 酒精性肝损伤 氧化应激 肝功能基因 肠道菌群
下载PDF
腹茧症的外科诊治现状 被引量:31
12
作者 朱化强 代文杰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4期375-377,共3页
笔者复习相关文献,对腹茧症的病因、病理、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等方面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旨在加深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
关键词 腹茧症 综述文献
下载PDF
多学科联动智慧化管理在肝切除住院患者低钾血症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13
作者 周冰琦 牟弘毅 李雪艳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426-429,共4页
目的探讨多学科联动智慧化管理在肝切除住院患者低钾血症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法,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胰外科2023年1—5月收治并行肝切除术患者作为对照组(n=97),采取传统的低钾血症管理方法;将2023年6... 目的探讨多学科联动智慧化管理在肝切除住院患者低钾血症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法,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胰外科2023年1—5月收治并行肝切除术患者作为对照组(n=97),采取传统的低钾血症管理方法;将2023年6—10月收治并行肝切除术患者作为试验组(n=87),本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成立多学科协作团队、设立智慧化低钾血症风险提示、构建智慧化低钾血症预警系统、实行多元化智慧宣教、定制个性化标准补钾饮食、强化肝切除患者低钾血症管理。比较两组低钾血症发生率及医护人员对低钾血症的处理时间。结果两组肝切除术前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试验组低钾血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44(28.7%)vs 25(45.4%),χ^(2)=5.409,P=0.020],试验组医护人员对低钾血症的平均处理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72.04±36.38)min vs(171.09±99.16)min,t=4.801,P<0.001)]。结论本研究构建的多学科联动智慧化管理可有效降低肝切除住院患者低钾血症的发生率,缩短医护人员对低钾血症的处理时间,促进低钾血症的规范化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钾血症 肝切除 智慧化管理 多学科联动 风险预警 智慧宣教 补钾饮食
下载PDF
当前医患关系下对急症外科实习带教的思考 被引量:4
14
作者 俞富祥 张启瑜 余正平 《中国现代医生》 2016年第2期159-161,165,共4页
本文阐述了当前急症外科实习带教对医患关系的影响,从患者、实习医师、带教老师、医院四方面积极分析可能导致急症外科医患关系紧张的各种因素,并探讨相应的整改措施及科教工作管理措施,为缓解当前医患关系紧张的局面提供一点参考。
关键词 急诊外科 实习 医患关系
下载PDF
围手术期处理新理念:快速康复外科 被引量:19
15
作者 王继洲 姜洪池 《腹部外科》 2009年第4期198-199,共2页
关键词 康复外科 围手术期处理 surgery 肠切除术后 外科医生 FTS
下载PDF
肝细胞癌中高OATP1B3表达增强索拉菲尼疗效的机制研究
16
作者 林毅豪 胡育海 +1 位作者 郑洲 张翔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10期1982-1986,共5页
目的探究肝细胞癌中高OATP1B3表达对索拉菲尼疗效的增强效果及相关机制。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48例肝癌患者的病理组织样本为研究材料,观察OATP1B3在肝癌组织和距肿瘤边缘2 cm的癌旁组织中的表... 目的探究肝细胞癌中高OATP1B3表达对索拉菲尼疗效的增强效果及相关机制。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48例肝癌患者的病理组织样本为研究材料,观察OATP1B3在肝癌组织和距肿瘤边缘2 cm的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OATP1B3表达对服用索拉非尼患者生存期的影响。并通过转染肿瘤细胞,探究OATP1B3高表达对转染的Hep-1细胞的影响、与OATP1B3表达有关的相关信号通路分析以及索拉菲尼处理OATP1B3高表达肿瘤细胞的生物行为影响。结果48例肝癌患者的癌组织中的OATP1B3的mRNA表达、蛋白表达水平和免疫组化评分低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OATP1B3的Hep-1细胞增殖能力、迁移和侵袭能力均低于阴性对照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OATP1B3的Hep-1细胞中N-cadherin、Vimentin、β-catenin、Bcl2干细胞样中CD33、OCT4、NANOG和SOX-2的表达均下调,E-cadherin、BAX、C-caspase3表达上调,且细胞凋亡率高于阴性对照细胞。经索拉菲尼处理后,OATP1B3高表达的肿瘤细胞生长和活性均下降;服用索拉非尼的肝癌患者中,高OATP1B3表达的患者生存期显著延长;且以OATP1B3表达水平可作为预测服用索拉非尼患者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肝细胞癌组织中的OATP1B3高表达状态可有效增强索拉菲尼的疗效,抑制癌症发展,为相关治疗方案优化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OATP1B3基因 索拉菲尼 机制研究
下载PDF
神经生长因子改善糖尿病大鼠随意皮瓣缺血坏死的机制
17
作者 王晓武 朱仙懂 +4 位作者 王永强 吴志炫 温知楷 吴大洲 陈吉彩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87-98,共12页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改善糖尿病大鼠随意皮瓣缺血坏死的分子机制。方法:①建立Wistar大鼠I型糖尿病模型,将这些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DM组)和实验组(DM+NGF组)两组,设计9 cm×3 cm的改良McFarlane皮瓣并进行皮瓣移植,观察两组...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改善糖尿病大鼠随意皮瓣缺血坏死的分子机制。方法:①建立Wistar大鼠I型糖尿病模型,将这些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DM组)和实验组(DM+NGF组)两组,设计9 cm×3 cm的改良McFarlane皮瓣并进行皮瓣移植,观察两组皮瓣的存活情况并统计存活面积。采集大鼠皮瓣组织,利用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研究皮瓣存活与血管生成的关系,通过Western blot实验研究两组CD31、VEGF血管指标蛋白表达差异以及AGE-RAGE/MAPK-ERK1/2信号通路的变化。②利用建立的高糖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模型,将细胞实验分为细胞模型组(DM组)和细胞实验组(DM+NGF)组两组,通过CCK-8增殖实验、MCM2+细胞免疫荧光实验、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和血管成管实验,分析在高糖环境下NGF对HUVEC细胞的增殖、迁移和血管形成的影响。利用STRING数据库探讨NGF对VEGF、SDF1α、HIF-1α、PDGFA、TGF-β1等常见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的互作情况以及功能富极化分析;通过RT-qPCR和Western blot验证NGF对其表达的影响。通过RNA-seq测序和Western blot分析NGF对HUVEC的影响机制。结果:动物实验方面:DM+NGF组比DM组皮瓣存活面积多(P<0.01);CD31免疫组化染色发现DM+NGF组CD31阳性微血管密度比DM组高(P<0.01),且DM+NGF组CD31和VEGF表达均较DM组高(P<0.05);而皮瓣组织AGE-RAGE/MAPK-ERK1/2信号通路的RAGE下降(P<0.05),而p-ERK1/2上调(P<0.05)。细胞实验方面:成功建立了25 mmol/L高糖模型,100 ng/mL NGF能促进HUVEC的增殖(P<0.01);与DM组比,DM+NGF组的细胞迁移和细胞血管生成能力明显加强(P<0.01),且DM+NGF组的VEGF、PDGFA、HIF-1α、Arg-1和bFGF相对表达量更高(P<0.05),而KEGG和GO功能富集化富集结果主要与血管形成和AGE-RAGE/MAPK-ERK1/2信号通路途径等相关。结论:NGF可能通过影响AGE-RAGE/MAPK-ERK1/2信号通路促进糖尿病大鼠内皮细胞血管生成,从而改善随意皮瓣的缺血坏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皮瓣 转录组学 神经生长因子 AGE-RAGE信号通路 血管生成
下载PDF
上腹部手术史117例患者的腹腔镜肝胆手术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明智 巫华生 +2 位作者 陈有挺 欧荣文 石铮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9年第1期33-35,共3页
探讨有上腹部手术史的患者行腹腔镜肝脏及胆道手术的方法及安全性。回顾性分析117例既往上腹部手术史的患者行腹腔镜胆道及肝脏手术的临床资料。117例中19例因腹腔内严重粘连分离困难从而中转开腹手术,其中穿刺建立气腹和分离粘连过程... 探讨有上腹部手术史的患者行腹腔镜肝脏及胆道手术的方法及安全性。回顾性分析117例既往上腹部手术史的患者行腹腔镜胆道及肝脏手术的临床资料。117例中19例因腹腔内严重粘连分离困难从而中转开腹手术,其中穿刺建立气腹和分离粘连过程中发生胃十二指肠损伤3例,小肠损伤2例,结肠损伤2例,术后切口感染3例,无其他上述胃肠损伤相关的并发症。98例成功完成腹腔镜下手术,其中术中发生胃十二指肠或小肠损伤7例,结肠损伤1例,均在腔镜下完成修补;术后发生的并发症包括胆汁漏9例,其中合并胆汁性腹膜炎3例,胃瘘2例,十二指肠瘘合并腹腔脓肿1例,切口感染2例。所有并发症均经保守治疗痊愈出院。中转开腹的原因来自分离粘连造成的胃肠道损伤,腹腔镜下肝脏及胆道手术用于上腹部手术史的患者是安全可行的,但需要充分的术前准备,并掌握恰当的中转开腹手术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检查 肝脏手术 胆道手术 上腹部手术史
下载PDF
基于双硫死亡相关lncRNA构建老年肝细胞癌的新型预后模型
19
作者 林世钊 林志明 姚向庆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222-233,共12页
目的 探讨老年肝细胞癌(HCC)患者中新型的双硫死亡相关lncRNA(DRLS)预后模型,验证该模型在评价老年HCC患者的预后及指导治疗选择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下载TCGA-LIHC项目的转录组数据、临床资料及突变信息。筛选DR... 目的 探讨老年肝细胞癌(HCC)患者中新型的双硫死亡相关lncRNA(DRLS)预后模型,验证该模型在评价老年HCC患者的预后及指导治疗选择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下载TCGA-LIHC项目的转录组数据、临床资料及突变信息。筛选DRLS,分为老年组和年轻组。使用韦恩图排除对年轻组HCC有影响的lncRNA,保留仅对老年组有影响的DRLS。通过Cox回归和最小绝对收缩及选择算子(LASSO)分析,构建DRLS预后模型。评估老年HCC患者高风险组与低风险组的预后、生物功能、突变情况以及药物敏感性的差异。结果 本研究采用LASSO和Cox回归方法确定了DRLS,并将患者分为低风险组和高风险组。低风险组患者的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显著高于高风险组患者。构建具有良好临床适用性的列线图。通过差异基因表达富集分析发现,这些基因在细胞周期、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氧化酶活性产生的超氧化物、细胞分裂、细胞骨架运动以及相关代谢活动中显著富集,低风险组在肿瘤免疫功能障碍及排斥(TIDE)评分较低。在药物敏感性分析中,低风险组对索拉非尼、奥沙利铂和伊立替康表现出更高的敏感性;而高风险组对5-氟尿嘧啶、MIRA-1和星形孢菌素更敏感。老年HCC患者中低风险组的预后更好,突变发生率更低,免疫治疗效果更佳,且对抗肿瘤药物的敏感性更高。结论 DRLS在预测老年HCC患者的预后方面表现出良好的效果,并与其生物学功能、突变基因及药物敏感性密切相关,为深入探索双硫死亡与HCC的关系提供新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硫死亡 老年人 肝细胞癌 lncRNA 预后模型
下载PDF
巨大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1例
20
作者 戴以勒 黄侠鸣 张启瑜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9期758-759,766,共3页
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 IPMN)是一种产生黏液蛋白的胰腺潜在恶性囊性肿瘤,常伴有胰导管扩张,导管内乳头状实性成分,因缺乏卵巢样间质,区别于黏液性囊腺瘤。本研究报告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 IPMN)是一种产生黏液蛋白的胰腺潜在恶性囊性肿瘤,常伴有胰导管扩张,导管内乳头状实性成分,因缺乏卵巢样间质,区别于黏液性囊腺瘤。本研究报告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例巨大的胰腺IPMN病例,并结合相关文献,分析探讨该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 胰体尾切除术 胰腺病损切除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