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小儿肺炎的中西医治疗方法及疗效观察
- 1
-
-
作者
刘洪
陈燕
-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儿科
湖北省十堰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科
-
出处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A02期723-724,共2页
-
文摘
目的:研究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肺炎患儿88例.随机分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方法,观察组患儿则在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中医予以治疗.对比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结果表明,观察组患儿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3.2%,对照组患儿临床治疗有效率为77.3%,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且观察组患者各类临床症状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小儿肺炎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可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且还可有效控制患儿病情,促进患儿恢复,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关键词
小儿肺炎
中西医治疗
疗效
-
分类号
R2
[医药卫生—中医学]
-
-
题名健脾止泻汤联合推拿治疗小儿慢性腹泻效果观察
被引量:3
- 2
-
-
作者
刘洪
陈燕
-
机构
十堰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儿科
十堰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科
-
出处
《临床误诊误治》
2016年第B10期45-46,共2页
-
文摘
目的分析小儿慢性腹泻予健脾止泻汤联合推拿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3年2月-2016年1月收治44例慢性腹泻患儿,按就诊序号分为研究组22例,予健脾止泻汤联合推拿治疗;对照组22例,给予酪酸菌散剂、蒙脱石散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疾病缓解率研究组为90.9%(20/22),对照组为63.6%(14/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腹泻次数为(1.58±0.56)/d,对照组为(3.76±0.81)/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慢性腹泻患儿应用健脾止泻汤联合推拿治疗效果显著,可减少腹泻次数,提高疗效。
-
关键词
腹泻
健脾止泻汤
推拿
治疗效果
-
分类号
R442.2
[医药卫生—诊断学]
-
-
题名平衡针法与常规针灸治疗颈肩腰腿痛临床对比分析
被引量:3
- 3
-
-
作者
陈燕
-
机构
十堰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科
-
出处
《双足与保健》
2017年第23期143-144,共2页
-
文摘
目的该次研究主要分析对颈肩腰腿痛患者采用平衡针法与常规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该次研究范围限定在该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间收治的颈肩腰腿痛患者当中,该次研究样本需求量为120例,采用平均分配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选择常规针灸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平衡针法治疗,将两组患者疼痛评分(VAS评分)、腰椎功能评分(JOA评分)、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作为对比依据。结果 (1)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2)观察组患者治疗后颈肩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3)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颈肩腰腿痛患者采用平衡针法治疗,有利于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腰椎功能,减小患者疼痛感。
-
关键词
颈肩腰腿痛
平衡针法
常规针灸
临床效果
-
分类号
R246.9
[医药卫生—针灸推拿学]
-
-
题名温针灸加小针刀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 4
-
-
作者
陈燕
-
机构
十堰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科
-
出处
《双足与保健》
2017年第22期174-174,176,共2页
-
文摘
目的文章重在探讨温针灸加小针刀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年5月—2016年5月期间该院收治的60例关节炎患者作为参考对象,并按照性别分为A组和B组,A组使用(常规温针灸),B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小针刀治疗,并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通过温针灸联合小针刀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病情得到显著的改善,症状和体征的改变也极为明显。相应的A组20例患者,显效14例,比例达到70.0%,有效3例,比例达到15.0%,无效3例,比例达到15.0%,总有效率为85.0%;B组40例患者,显效30例,比例达到75.0%,有效9例,比例达到22.5%,无效1例,比例达到2.5%,总有效率为97.5%。B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A组。结论使用温针灸联合小针刀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过程中大力推广使用。
-
关键词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温针灸加小针刀治疗
临床疗效
-
分类号
R246.9
[医药卫生—针灸推拿学]
-
-
题名“迎随补泻”之己见
被引量:1
- 5
-
-
作者
陈燕
兰俊
李国臣
-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科
湖北省十堰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内科
湖北省十堰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名医堂
-
出处
《中华针灸电子杂志》
2015年第6期277-278,共2页
-
文摘
《黄帝内经》通过来(顺)与往(逆)判断病证的盛与衰,应用夺、迎、逢与济、随、追之法达到泻与补的目的。针刺迎随补泻之法同徐疾补泻、提插补泻、呼吸补泻一样是诸多针刺法中的一种。迎随是具体治法,补泻是治则。至于迎、随之法如何达到补泻之目的,病在一侧,针刺另一侧经脉,以及施针穴位在经脉走向同一端,这两种情况就不存在迎与随的问题。若病位和针刺穴位分别处在经脉走向的始末两端,施针者与被施者意念协调一致,沿经脉循行方向进针,可达到起补泻之目的。
-
关键词
针刺
补泻
迎随
方向
-
Keywords
Acupuncture
Reinforcing-reducing
Along-against-channel
Direction
-
分类号
R221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