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弓形虫表面抗原P30 DNA疫苗免疫小鼠诱导细胞免疫应答的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占国清 吴少庭 +3 位作者 李国光 高世同 林敏 郑春福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2001年第4期257-259,共3页
目的 观察弓形虫表面抗原 P30 DNA疫苗诱导小鼠产生的细胞免疫应答。 方法 大量制备重组真核表达质粒 p BK- P30 ,用生理盐水 (NS)稀释至 1μg/μl,1次肌注免疫 BAL B/ c小鼠 ,分别在免疫后 5和 10周 ,通过 Con A刺激 ,MTT法测定免... 目的 观察弓形虫表面抗原 P30 DNA疫苗诱导小鼠产生的细胞免疫应答。 方法 大量制备重组真核表达质粒 p BK- P30 ,用生理盐水 (NS)稀释至 1μg/μl,1次肌注免疫 BAL B/ c小鼠 ,分别在免疫后 5和 10周 ,通过 Con A刺激 ,MTT法测定免疫鼠脾脏 T淋巴细胞转化率 ;使用间接免疫荧光法 ,用流式细胞仪对 CD4+、CD8+T细胞亚群进行测定。 结果Con A刺激小鼠脾 T淋巴细胞发生增殖反应 ,p BK- P30免疫组与两对照组及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均无显著性 (P>0 .0 5 )。T细胞亚群 CD4+、CD8+动态分析 ,CD4+T细胞在各组增殖均不明显 (P>0 .0 5 ) ,但免疫组 CD8+细胞数量升高 ,CD4+/CD8+比率下降 ,与空质粒 p BK- CMV对照组和 NS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 (P<0 .0 5 ,P<0 .0 1) ,p BK- CMV对照组与 NS对照组之间差异也有显著性 (P<0 .0 1)。免疫后 10周 ,与 NS对照组相比较 ,免疫组和 p BK- CMV对照组 CD8+细胞仍升高 (P<0 .0 1) ,但它们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结论 弓形虫表面抗原 P30 DNA疫苗能诱导 BAL 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DNA疫苗 细胞免疫 重组质粒 真核重组表达粒pBK-p30
下载PDF
弓形虫表面抗原P30 DNA疫苗免疫小鼠诱导体液免疫应答及保护性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6
2
作者 占国清 吴少庭 +3 位作者 李国光 高世同 林敏 郑春福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2001年第3期182-184,共3页
目的 观察弓形虫表面抗原 P30 DNA疫苗免疫 BAL B/ c小鼠诱导其体内产生的体液免疫应答及抗虫感染的免疫保护作用。 方法 重组质粒 p BK- P30用生理盐水稀释后 ,肌注免疫 BAL B/ c小鼠。分别于免疫后 5周和 10周 ,EL ISA测定 Ig G抗... 目的 观察弓形虫表面抗原 P30 DNA疫苗免疫 BAL B/ c小鼠诱导其体内产生的体液免疫应答及抗虫感染的免疫保护作用。 方法 重组质粒 p BK- P30用生理盐水稀释后 ,肌注免疫 BAL B/ c小鼠。分别于免疫后 5周和 10周 ,EL ISA测定 Ig G抗体滴度 ;取免疫鼠的血液、肺、心脏、肝脏、脾、肾脏及肌肉 PCR扩增 P30基因 ;免疫鼠腹腔注射弓形虫速殖子攻击感染。 结果 两次检测 ,均可测到特异性 Ig G抗体 ,且抗体的滴度随免疫时间的延长而增高 ;免疫后 5周 ,免疫鼠的上述组织均可扩增出 P30基因条带 ,但免疫后 10周仅血液扩增出特异 P30基因条带 ;弓形虫速殖子腹腔攻击感染 ,免疫组鼠的平均存活时间较对照组鼠延长 ,但统计学差异不显著 (P>0 .0 5 )。 结论 弓形虫表面抗原 P30DNA疫苗能诱导 BAL B/ c小鼠产生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及部分抗虫免疫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P30DNA疫苗 体液免疫 免疫接种
下载PDF
编码弓形虫表面抗原P30基因的克隆及在E.coli中的表达 被引量:1
3
作者 占国清 吴少庭 +3 位作者 李国光 高世同 林敏 郑春福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1-33,共3页
目的 构建编码弓形虫RH株表面抗原P30基因重组表达质粒 ,初步观察P30基因在E coli表达。方法 将P30基因定向克隆到分支杆菌 -大肠杆菌穿梭表达质粒热休克蛋白 70 (hsp70 )起动基因的下游的多克隆位点 ,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BCG -P30 ;采... 目的 构建编码弓形虫RH株表面抗原P30基因重组表达质粒 ,初步观察P30基因在E coli表达。方法 将P30基因定向克隆到分支杆菌 -大肠杆菌穿梭表达质粒热休克蛋白 70 (hsp70 )起动基因的下游的多克隆位点 ,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BCG -P30 ;采用亚克隆技术 ,将含P30和hsp70起动基因的复合片段 ,插入表达载体 pBK -CMV质粒 ,转化大肠杆菌DH5α ,在卡那霉素阳性LB培养基平板筛选阳性重组子 ,并经双酶切及PCR扩增鉴定。重组质粒 pBK -P30转化大肠杆菌 ,IPTG诱导表达后进行SDS -PAGE和Westernboltting分析。 结果  1)阳性重组质粒 pBCG -P30、pBK -P30经酶切和PCR鉴定 ,与预期的结果相符合。 2 )序列测定证实克隆的基因为编码P30抗原的基因。 3)P30基因在大肠杆菌诱导表达后获得4 5kDa融合蛋白 ,此抗原未被弓形虫高免兔血清识别。结论 成功构建编码弓形虫表面抗原P30重组表达质粒 ,并在大肠杆菌中获得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码弓形虫 表面抗原 P30基因 克隆 E.COLI 表达 基因重组 弓形虫
下载PDF
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42例 被引量:1
4
作者 江山 占国清 +1 位作者 尤世刚 朱琳 《医药导报》 CAS 2007年第12期1433-1434,共2页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疗效。方法将76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分为对照组34例,给予还原性谷胱甘肽、门冬氨酸钾镁、维生素K1、清蛋白、复方氨基酸、益肝灵等护肝药物,并根据病情给予利尿和抗感染等综...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疗效。方法将76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分为对照组34例,给予还原性谷胱甘肽、门冬氨酸钾镁、维生素K1、清蛋白、复方氨基酸、益肝灵等护肝药物,并根据病情给予利尿和抗感染等综合治疗,疗程6个月;治疗组42例,除上述治疗外,给予拉米夫定100 mg,qd,po,疗程6个月。两组分别治疗前、治疗后3和6个月检测肝功能、凝血功能、HBV-DNA定量。结果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较对照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凝血时间(PT)、HBV-DNA定量及Child-pugh评分等均显著降低(P<0.01),同时清蛋白较对照组升高,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球蛋白降低、凝血活动度(PTA)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能有效抑制病毒复制,减轻肝脏炎症变化,改善患者肝功能及凝血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米夫定 肝硬化 失代偿期 肝炎 乙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