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茶园虫害生态综合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7
1
作者 马爱社 王小丽 +4 位作者 孙琦 黄进 欧阳友香 安菲 顿耀元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13期192-193,230,共3页
[目的]探讨茶园虫害生态综合防控技术。[方法]在湖北省十堰市果茶研究所茶园内,研究采用粘虫黄板(规格:200 mm×250 mm)、OK-TS1太阳能频振式杀虫灯等综合防控技术对茶园害虫的防控效果。[结果]4~6月黄板防控效果较好,进入7、8... [目的]探讨茶园虫害生态综合防控技术。[方法]在湖北省十堰市果茶研究所茶园内,研究采用粘虫黄板(规格:200 mm×250 mm)、OK-TS1太阳能频振式杀虫灯等综合防控技术对茶园害虫的防控效果。[结果]4~6月黄板防控效果较好,进入7、8月后杀虫灯防控效果显著;通过统计黄板和杀虫灯害虫捕捉量,十堰茶园害虫以同翅目和鳞翅目害虫为主。其中,假眼小绿叶蝉以5~6月和入秋时节为暴发期,茶蚜主要在初春及6、7月为害,茶橙瘿螨主要在6、8月为害嫩叶;蓟马在5月出现,7月达到高峰,之后逐渐消退;茶毛虫和茶尺蠖主要在6~8月为害成熟叶。[结论]研究结果为茶叶绿色生产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管理 虫害 生态防控技术
下载PDF
核桃黑斑病和炭疽病田间药效试验及防治要点 被引量:11
2
作者 马爱社 顿耀元 +5 位作者 孙琦 安菲 欧阳友香 黄进 袁修华 王小丽 《中国果树》 2016年第5期77-79,共3页
核桃黑斑病和炭疽病是危害核桃生长与结果的重要病害,为了科学有效地防治病害的发生,选取6种药剂混配为3个处理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8%农精灵(苯甲·嘧菌酯)悬浮剂1 500倍液+3%噻霉酮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防效最好,达到96.4... 核桃黑斑病和炭疽病是危害核桃生长与结果的重要病害,为了科学有效地防治病害的发生,选取6种药剂混配为3个处理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8%农精灵(苯甲·嘧菌酯)悬浮剂1 500倍液+3%噻霉酮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防效最好,达到96.43%,可在生产中大力推广;90%田六号乙蒜素乳油1 500倍液+波尔多液(硫酸铜:石灰:水=1:0.5:200),防效为94.02%,但由于波尔多液为碱性,不能与多种药剂混用或间隔时间较长,且会对核桃嫩叶、花产生药害,生产中多有限制。并提出了排水、合理建园、树势强化管理、清园、化学防治等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黑斑病 核桃炭疽病 药剂 防治
下载PDF
农田管理措施对土壤有机碳周转及微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28
3
作者 汪洋 杨殿林 +7 位作者 王丽丽 赵建宁 刘红梅 谭炳昌 王慧 王明亮 黄进 张小福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40-352,共13页
农田管理措施对农田生态系统碳循环影响显著,进而制约土壤肥力、农业生产及粮食安全,影响气候变化和环境健康。本文综述了不同农田管理措施(施肥方式、种植制度、耕作模式)对农田土壤有机碳、含碳温室气体排放和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发现... 农田管理措施对农田生态系统碳循环影响显著,进而制约土壤肥力、农业生产及粮食安全,影响气候变化和环境健康。本文综述了不同农田管理措施(施肥方式、种植制度、耕作模式)对农田土壤有机碳、含碳温室气体排放和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发现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情景下土壤有机碳增速最快,且施肥量与土壤碳库存在阈值效应;有机肥的施用增加了土壤中CO2排放通量,磷、钾两种肥料的施用与施用氮肥相比更能降低农田土壤排放温室气体产生的全球增温潜势;提高有机肥和磷肥的施用比例有利于土壤中微生物丰富度的提高和微生物量碳的积累。种植结构和种植密度均会影响农田土壤的碳储量,种植结构对农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影响显著,轮作和间作的种植模式与传统单一作物种植相比可有效减少农田含碳温室气体的排放,同时,轮作与连作相比更有利于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增加。保护性耕作措施有利于农田土壤固碳效率的提高,可降低农田温室气体的排放,且对微生物活性、多样性、群落结构以及碳源利用情况均有积极影响。最后总结了国际主流碳模型在农田生态系统的应用概况,并提出了未来发展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管理措施 土壤碳储量 含碳温室气体 土壤微生物 模型
下载PDF
不同覆盖作物模式对茶园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6
4
作者 王明亮 刘惠芬 +6 位作者 王丽丽 杨殿林 林艳艳 修伟明 王慧 黄进 张小福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32-339,共8页
为探讨覆盖作物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选择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谭家湾镇圩坪寺村茶园为研究对象,以自然留养杂草为对照(CK),设置黑麦草+白三叶2种作物混播(EZ)、黑麦草+白三叶+早熟禾+红三叶4种作物混播(SZ)、黑麦草+白三叶... 为探讨覆盖作物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选择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谭家湾镇圩坪寺村茶园为研究对象,以自然留养杂草为对照(CK),设置黑麦草+白三叶2种作物混播(EZ)、黑麦草+白三叶+早熟禾+红三叶4种作物混播(SZ)、黑麦草+白三叶+早熟禾+红三叶+紫羊茅+毛苕子+波斯菊+百日草8种作物混播(BZ)三种覆盖作物模式,研究了不同覆盖作物模式对茶园0~15、15~30 cm两个土层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SZ处理0~15 cm土层的土壤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和磷酸酶活性均高于其他处理,15~30 cm土层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和磷酸酶活性均高于其他处理,而蔗糖酶活性低于其他覆盖作物处理。与CK处理相比,覆盖作物增加了0~15 cm土层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且覆盖作物可改善0~15 cm土层土壤微生物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而对15~30 cm土层影响较小。研究表明,覆盖作物可提升茶园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且4种作物混播处理0~15 cm土层效果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 覆盖模式 不同土层 群落功能多样性
下载PDF
覆盖作物对茶园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王明亮 刘惠芬 +6 位作者 王丽丽 杨殿林 汪洋 修伟明 李刚 黄进 张小福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26-331,共6页
本研究选取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谭家湾镇圩坪寺村茶园为研究对象,探讨几种禾本科、菊科、豆科植物不同配置方式对茶园节肢动物群落个体数、多样性时序特征的影响。试验共设置4个处理:自然留养杂草(CK)、黑麦草+白三叶2种作物混播(EZ)、... 本研究选取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谭家湾镇圩坪寺村茶园为研究对象,探讨几种禾本科、菊科、豆科植物不同配置方式对茶园节肢动物群落个体数、多样性时序特征的影响。试验共设置4个处理:自然留养杂草(CK)、黑麦草+白三叶2种作物混播(EZ)、黑麦草+白三叶+早熟禾+红三叶4种作物混播(SZ)、黑麦草+白三叶+早熟禾+红三叶+紫羊茅+毛苕子+波斯菊+百日草8种作物混播(BZ),采用陷阱法和马氏网收集调查节肢动物群落组成,分析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丰富度指数的时序变化。结果表明,自然留草和覆盖作物下茶园节肢动物群落组成基本一致,均表现为双翅目个体数最多,蜘蛛目个体数最少。与CK相比,不同覆盖作物处理下茶园鳞翅目个体数均显著增加,但3种覆盖作物处理间无显著差异,SZ处理下同翅目昆虫显著增加了92.47%(P<0.05)。不同处理间鞘翅目、膜翅目、双翅目、半翅目、直翅目和蜘蛛目的个体数差异不显著。不同覆盖作物下茶园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均匀度和丰富度指数动态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各处理的丰富度指数均在8月26日达到最高值,9月30日3种覆盖作物处理的节肢动物群落丰富度均高于CK。与CK相比,EZ处理可显著增加茶园节肢动物群落的多样性指数,SZ处理可显著增加茶园节肢动物群落的多样性、丰富度和均匀度指数,BZ处理可显著增加茶园节肢动物群落的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盖作物 茶园 节肢动物 多样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