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协调的空间偏效应与污染集聚治理研究——基于SLXM模型 被引量:3
1
作者 谢晗进 刘满凤 江雯 《南京财经大学学报》 2019年第3期90-98,共9页
为了应对因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而带来的污染集聚效应,从理论上探索'两化'协调发展方式,即运用系统动力学基本结构流图模型构建'两化'协调效应机制,论证'两化'协调对污染集聚的治理作用。同时,运用SLXM的空... 为了应对因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而带来的污染集聚效应,从理论上探索'两化'协调发展方式,即运用系统动力学基本结构流图模型构建'两化'协调效应机制,论证'两化'协调对污染集聚的治理作用。同时,运用SLXM的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我国30个省市的'两化'协调效应。结果表明,'两化'协调确实有助于污染集聚的治理,一方面,工业化对污染集聚估计系数从协调前的3.6965下降为协调后的0.9318,城镇化进程也能产生治理效应,从协调前的14.0708下降为协调后的11.4684,并在城镇化溢出效应作用下总体下降为-0.3339;另一方面,城镇化进程和'两化'耦合协调度产生的间接溢出效应对污染集聚治理也具有正向作用。此外,劳动力集聚和技术集聚均直接地产生污染集聚的治理效应,而资本聚集却促使了污染集聚的产生。由此提出我国应该通过加快城镇化进程,提高城镇化水平;增加劳动力投入,提高劳动者报酬;降低资本投入,适当稳定资本收益等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化 城镇化 空间偏效应 污染集聚 治理效应
下载PDF
我国环境经济集聚空间相关性和空间异质性分析——基于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视角 被引量:2
2
作者 谢晗进 刘满凤 江雯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02-111,共10页
我国环境经济集聚状况维持在"协调"以上,但东中西部呈现梯度分布。通过构建环境经济集聚协调度的空间计量模型,验证了"两化"协调不仅有利于环境经济集聚的协调发展,而且抑制了工业化的不协调效应和逆转了城镇化的... 我国环境经济集聚状况维持在"协调"以上,但东中西部呈现梯度分布。通过构建环境经济集聚协调度的空间计量模型,验证了"两化"协调不仅有利于环境经济集聚的协调发展,而且抑制了工业化的不协调效应和逆转了城镇化的不协调效应。从空间异质性GTWR模型分析,内蒙古、辽宁、河南、海南、四川、陕西和青海的"两化"协调产生协调效应;吉林、黑龙江、江苏、江西、广东、重庆、贵州、云南和新疆的工业化呈现协调效应;吉林、黑龙江、上海、安徽、福建、江西、广东、广西、重庆、贵州、云南和新疆的城镇化产生协调效应。因此,提出应通过政策手段提高各地区"两化"协调度、加大资本投入与环境要素投入的协调程度以提高环境经济集聚协调度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化”协调 环境经济集聚 空间相关性 空间异质性
下载PDF
地方保护主义与我国省会城市发展:理论与实证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曾冰 郑建锋 邓波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2-22,共11页
省会城市在省域经济发展中经常发挥着增长极作用,但在其自身发展中也面临着相应问题。通过选取地方保护这一视角来解读我国省会城市的发展,首先借用新经济地理学三地区模型来分析地方保护是如何影响省会城市发展,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当某... 省会城市在省域经济发展中经常发挥着增长极作用,但在其自身发展中也面临着相应问题。通过选取地方保护这一视角来解读我国省会城市的发展,首先借用新经济地理学三地区模型来分析地方保护是如何影响省会城市发展,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当某省对外省的地方保护程度越深,该省省会城市发展的集聚力越大于分散力,从而导致省会城市过大过快发展,并进一步拉大了该省地区间经济差距。反之,当该省加强同外省的合作来往,省会城市发展会受到一定抑制,并促进了省内其他地区的发展。结合近年来相应的数据进行的实证分析也显示了地方保护对省会城市首位度影响作用是显著的,从而验证了理论分析结论。在进一步通过动态面板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消除内生性问题时,得出的稳健性检验结果也与理论分析结论保持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保护 省会城市 新经济地理学 集聚力 首位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