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5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精细化学品化学”课程教学中如何进行创新教育探索——以华东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为例
1
作者 何忠义 熊丽萍 +2 位作者 刘坚 雷娟红 杨绍明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第21期142-142,144,共2页
以华东交通大学为例,分析了“精细化学品化学”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与方法、师资队伍培养和考核评价方式等方面的改革方法与措施。通过改革后,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精细化学品化学 课程教学 创新教育
下载PDF
科创人才培养在地方高校焊接专业的探索与实践——以华东交通大学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刘德佳 蒋泓伶 +2 位作者 王伟雄 胡勇 赵龙志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第31期151-153,共3页
高校焊接学生的培养面临着"优秀生源少、专业转出率高、在校学生不愿学"等棘手问题。在如何"留住优秀的焊接生源"、"激发焊接学生的学习热情"等问题上,华东交通大学材料学院构建了科创人才培养的运行机... 高校焊接学生的培养面临着"优秀生源少、专业转出率高、在校学生不愿学"等棘手问题。在如何"留住优秀的焊接生源"、"激发焊接学生的学习热情"等问题上,华东交通大学材料学院构建了科创人才培养的运行机制。通过以科创人才团队建设为基础,采取导师负责制,以项目立项的管理模式,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专业竞赛及科研项目,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焊接专业的优秀生源"进得来"、"留得住"、"学得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焊接专业 学习热情 科创人才培养 导师制
下载PDF
《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教学心得体会——以华东交通大学教学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万迪庆 胡莹琳 王厚彬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第47期202-203,共2页
《材料科学基础》是材料科学类、材料类和机械类相关的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学科,为后续的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它主要研究金属材料的成分、组织结构、制备工艺与材料性能和应用的相互关系。它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学科领域,是一门与... 《材料科学基础》是材料科学类、材料类和机械类相关的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学科,为后续的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它主要研究金属材料的成分、组织结构、制备工艺与材料性能和应用的相互关系。它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学科领域,是一门与工业生产和工程技术密不可分的应用科学。该本科课程涵盖内容广泛,知识点繁多且内容并且比较抽象难以记忆和理解。教师授课难免枯燥,学生难以提起兴趣,授课效率不高,因此我们需要采取了一些实际行动来提高授课效率,本文详细阐述了该课程的教学心得体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科教育 材料科学基础 教学优化
下载PDF
基于“双万计划”下的专业特色建设——以华东交通大学高分子专业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少会 朱日丽 +1 位作者 刘建平 杨绍明 《黑龙江科学》 2019年第17期30-31,共2页
在"双万计划"建设背景下,高分子专业亟需基于学校的交通特色重构课程体系。根据华东交通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发展现状提出了专业特色的构建内容,以供参考。
关键词 双万计划 专业特色建设 华东交通大学 高分子专业
下载PDF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工程制图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及实践
5
作者 陈绵 邱靖 沈明学 《高教学刊》 2023年第34期137-140,共4页
工程制图基础课程是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基础课,作者针对目前工程制图基础课程普遍存在的教学痛点,对工程制图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模式进行探讨。该文提出在工程制图理论教学过程中通过梳理工程制图基础课程知识点... 工程制图基础课程是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基础课,作者针对目前工程制图基础课程普遍存在的教学痛点,对工程制图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模式进行探讨。该文提出在工程制图理论教学过程中通过梳理工程制图基础课程知识点并进行合理编排、计算机辅助教学与特色案例讲解教学着重锻炼学生的图形观察能力、空间思维能力和形体表达能力;同时将工程制图基础课程与工程实践类课程相结合,突出工程实践过程,强化学生对“制图”与“工程”内在联系的理解能力;此外,通过宣传与讲解图学类学科竞赛案例,锻炼学生的图形变通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引领学生积极参与学科竞赛,全面提升学生的制图能力,为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制图基础 案例教学 工程实践 学科竞赛 教学改革
下载PDF
层间硬度比对Cu-Be/Cu层状异构复合材料强韧性的影响
6
作者 柳春林 唐延川 +3 位作者 张庆祝 秦新宝 郎鹏江 张欣磊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7-79,共13页
通过真空热压复合、冷轧及热处理的方式制备了具有不同层间硬度比(R_(Cu-Be/Cu)分别为3.0、5.0、7.0)的Cu-Be/Cu层状异构复合材料。研究了层间硬度比R_(Cu-Be/Cu)对复合材料强度-塑性匹配及应变硬化率的影响,探索了不同R_(Cu-Be/Cu)下... 通过真空热压复合、冷轧及热处理的方式制备了具有不同层间硬度比(R_(Cu-Be/Cu)分别为3.0、5.0、7.0)的Cu-Be/Cu层状异构复合材料。研究了层间硬度比R_(Cu-Be/Cu)对复合材料强度-塑性匹配及应变硬化率的影响,探索了不同R_(Cu-Be/Cu)下异质变形诱导强化对复合材料应变硬化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R_(Cu-Be/Cu)升高,层状异构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升高、均匀伸长率降低,但复合材料抗拉强度均高于依据混合定律计算值,且均匀伸长率均高于相应Cu-Be组元,其中R_(Cu-Be/Cu)为5.0的复合材料具有最优强度-塑性匹配。异质变形诱导强化作用可使层状异构复合材料中产生额外应变硬化,但R_(Cu-Be/Cu)为3.0的复合材料中异质变形诱导强化产生的应变硬化作用较弱,而R_(Cu-Be/Cu)为7.0的复合材料中异质变形诱导硬化作用在塑性变形初期就达到饱和状态并迅速降低,R_(Cu-Be/Cu)为5.0的复合材料中异质变形诱导硬化在材料应变硬化过程中占据主导作用,且可在较大应变范围内为材料提供额外应变硬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异构复合材料 层间硬度比 力学性能 应变硬化 异质变形诱导强化
下载PDF
工程教育认证下以交通为特色的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实验体系改革探索
7
作者 章家立 张才松 +3 位作者 蔺宽 张子阳 杨嗣涌 项海飞 《科教导刊》 2019年第34期44-45,共2页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当今我国高校工科专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国际工程学位互认的标准,也是对工程教育质量的一种保障.本文以工程教育认证为导向,探索具有交通特色的高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实验体系改革,重点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激...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当今我国高校工科专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国际工程学位互认的标准,也是对工程教育质量的一种保障.本文以工程教育认证为导向,探索具有交通特色的高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实验体系改革,重点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教育认证 高分子材料 工程实验体系
下载PDF
高分子材料专业“谱学导论”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
8
作者 吴晓欣 杨小敏 +1 位作者 杨绍明 彭家喜 《教育教学论坛》 2022年第29期73-76,共4页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障制度,是实现工程教育国际互认和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重要基础。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大趋势的背景下,专业课程建设、课程设计围绕学生毕业能力达成这一核心任务展...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障制度,是实现工程教育国际互认和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重要基础。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大趋势的背景下,专业课程建设、课程设计围绕学生毕业能力达成这一核心任务展开,并深化“成果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强调建立专业持续改进机制和文化以保证专业教育质量及专业教育活力。结合“谱学导论”专业课程认证要求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课程教学内容改革、考核方式与教学评价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谱学导论 工程教育认证 专业课程建设 成果导向 课程思政
下载PDF
以交通为特色的生物质复合材料学科方向的若干思考
9
作者 邓健超 何凌仙子 +2 位作者 章家立 王少会 赵火平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第8期66-67,共2页
为充分发挥天然生物质材料的性能特点及环保优势,体现我校交通运输的办学特色,开拓交通运输应用领域,构建以交通为特色的生物质复合材料学科方向具有必要性,它是我校复合材料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分支。
关键词 交通运输 生物质复合材料 学科建设
下载PDF
工程化学课程思政案例的教学设计与实践
10
作者 杨志伟 崔腾 《高教学刊》 2023年第27期165-168,共4页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高等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作为面向非化工类工科专业开设的工程化学涉及面较为广泛,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具有开展课程思政的显著优势。立足思政元素与课程知识的契合点,通过相关案例将中华优秀传统...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高等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作为面向非化工类工科专业开设的工程化学涉及面较为广泛,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具有开展课程思政的显著优势。立足思政元素与课程知识的契合点,通过相关案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爱国主义精神、团队协作精神、绿色环保理念和辩证唯物主义等思政元素巧妙融入课程教学,专业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统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化学 课程思政 案例教学 立德树人 传统文化
下载PDF
钢铁材料超高周疲劳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1
作者 邓海鹏 何柏林 +1 位作者 于影霞 李力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12,共7页
随着工程需求的提升和试验手段的进步,对钢铁材料超高循环周次疲劳性能的研究逐渐深入,发现其机理与低周疲劳和高周疲劳有所不同。对钢铁材料超高周疲劳性能进行综述,总结了钢铁材料超高周疲劳的试验方法、S-N曲线、断裂机理、寿命评估... 随着工程需求的提升和试验手段的进步,对钢铁材料超高循环周次疲劳性能的研究逐渐深入,发现其机理与低周疲劳和高周疲劳有所不同。对钢铁材料超高周疲劳性能进行综述,总结了钢铁材料超高周疲劳的试验方法、S-N曲线、断裂机理、寿命评估模型以及超高周疲劳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超高周疲劳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铁材料 超高周疲劳 研究进展 发展趋势
下载PDF
Al-Cr/Al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秋林 朱金波 +3 位作者 马亚鑫 徐如涛 门正兴 赵龙志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6-11,共6页
采用超声振动辅助铸造法制备Al-Cr/Al复合材料。利用XRD对复合材料进行物相分析,用SEM观察增强体颗粒大小、形貌以及分布,并研究了复合材料的阻尼性和高温氧化性。结果表明:Al和Cr化学反应生成Al_(0.983)Cr_(0.017)、Al_5Cr、ε-Al_8Cr_... 采用超声振动辅助铸造法制备Al-Cr/Al复合材料。利用XRD对复合材料进行物相分析,用SEM观察增强体颗粒大小、形貌以及分布,并研究了复合材料的阻尼性和高温氧化性。结果表明:Al和Cr化学反应生成Al_(0.983)Cr_(0.017)、Al_5Cr、ε-Al_8Cr_5、η-AlCr_2等金属间化合物,这些化合物相互扩散,形成均匀的混合增强相;超声波的声空化、声流等效应使得增强颗粒呈不规则多边形,且粒径较小,分布均匀,与基体结合良好,界面清洁,无气孔;在本征阻尼、界面阻尼及位错阻尼等机制的共同作用下,复合材料的阻尼性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并随着Cr含量增加阻尼性增强,其内耗值均大于0.01;同时,高温氧化时复合材料的表面生成了一层致密的抗高温氧化腐蚀Al2O3薄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基复合材料 超声 显微组织 阻尼性 高温氧化性
下载PDF
不同服役温度下聚氨酯密封材料的摩擦学行为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季德惠 何晓荣 +3 位作者 沈明学 李波 熊光耀 张执南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38-245,共8页
目的探讨高寒/热服役温度(−50~60℃)对聚氨酯材料摩擦学行为的影响。方法以聚氨酯/316L不锈钢为研究对象,采用UMT-3型摩擦磨损试验机,并结合高低温试验装置进行不同服役温度下的摩擦磨损实验。着重分析聚氨酯/316L密封副界面的摩擦系数... 目的探讨高寒/热服役温度(−50~60℃)对聚氨酯材料摩擦学行为的影响。方法以聚氨酯/316L不锈钢为研究对象,采用UMT-3型摩擦磨损试验机,并结合高低温试验装置进行不同服役温度下的摩擦磨损实验。着重分析聚氨酯/316L密封副界面的摩擦系数演变规律、聚氨酯磨损表面形貌及损伤机制等重要特性。结果低温区段(−50~0℃)时,随温度升高,摩擦副界面的摩擦系数由−50℃时的1.08降低至0℃的0.77;聚氨酯的磨损率均在0.5 kg/m以下,抗磨损性能增强;由于微切削作用,发生了微观分子的断裂,导致磨损表面颗粒物较多,−50℃时的磨屑平均尺寸为87.3μm,其主要磨损机制为磨粒磨损。常温(25℃)及高温(60℃)环境则加剧了材料的磨损,磨损率均高于1 kg/m,界面的摩擦系数分别为0.98和0.62。常温环境下,宏观分层剥落起主导作用,表现为疲劳磨损特征;高温时,则因摩擦热导致磨损表面出现轻微的粘着现象,所产生的磨屑因参与磨损而呈现出尺寸偏大(平均386.7μm)的条状结构。另外,材料磨损表面伴随着片状剥离层的脱落,均形成了月牙状凹坑,相同面积下,0℃时的凹坑数量约是60℃时的4倍。结论温度对聚氨酯摩擦磨损性能有显著影响,不同服役温度会使聚氨酯材料呈现出不同的损伤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橡胶密封 温度 宽温域 摩擦系数 磨损机制
下载PDF
双叶机械瓣膜不同植入角度对主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14
作者 刘晶鑫 邓小燕 +1 位作者 敖海勇 张全超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85-690,共6页
目的研究双叶机械瓣膜(bileaflet mechanical heart valve,BMHV)不同植入角度对升主动脉旋动流的影响。方法基于1位健康志愿者主动脉CT图像,采用计算机数值模拟方法,在定常流条件下,比较研究4种不同瓣膜植入角度(0°、45°、90&... 目的研究双叶机械瓣膜(bileaflet mechanical heart valve,BMHV)不同植入角度对升主动脉旋动流的影响。方法基于1位健康志愿者主动脉CT图像,采用计算机数值模拟方法,在定常流条件下,比较研究4种不同瓣膜植入角度(0°、45°、90°和135°)对主动脉旋动流的影响。结果BMHV植入会严重干扰主动脉内的旋动流,影响升主动脉处的旋动流结构和旋动流强度分布,在瓣膜下游出现扰流区。135°植入角度对旋动流的破坏最大,产生逆向旋动区域最多;0°和45°角植入对旋动流破坏相对较小。植入角为0°时主动脉低壁面剪切应力(<0.5 Pa)所覆盖面积最小。结论植入角度为0°~45°时,BMHV对升主动脉内旋动流破坏相对较小。因此,对不同患者而言,应根据其主动脉(包括主动脉窦)的空间几何构型进行个性化选择,植入角度可在0°~45°之间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动流 机械心脏瓣膜 主动脉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细菌纤维素/羟基磷灰石@聚醚砜骨膜支架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15
作者 要武杰 张全超 +2 位作者 朱享波 杨志伟 万怡灶 《纤维素科学与技术》 CAS 2024年第1期19-27,I0001,共10页
骨膜作为骨缺损修复过程中营养物质的来源及膜内成骨过程中的核心位点,其结构和功能的重建对大尺度骨缺损的修复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基于此,为了模拟天然骨膜的结构和功能,将聚醚砜(PES)和羟基磷灰石(HAp)混合,通过静电纺丝制备HAp@PE... 骨膜作为骨缺损修复过程中营养物质的来源及膜内成骨过程中的核心位点,其结构和功能的重建对大尺度骨缺损的修复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基于此,为了模拟天然骨膜的结构和功能,将聚醚砜(PES)和羟基磷灰石(HAp)混合,通过静电纺丝制备HAp@PES静电纺纤维膜(HPES),然后通过膜液界面培养法与细菌纤维素(BC)复合,获得了具有微米―纳米结构的BC/HAp@PES(BC/HPES)支架。扫描电镜结果表明,该支架微米―纳米纤维交错分布,且HAp成功复合在微米纤维上。所制备的支架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进一步研究表明,成骨细胞在支架表面表现出良好的增殖和铺展能力,不仅如此,该支架还具有良好的成骨分化诱导能力。因此,这种具有仿生微纳纤维结构且负载HAp的骨膜支架有望用于大尺度骨缺损修复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纤维素 微纳纤维 羟基磷灰石 人工骨膜 膜液界面培养法
下载PDF
激光熔覆法制备镀铜石墨/铜梯度复合材料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龙志 吴浩 +2 位作者 陈静 赵明娟 张坚 《铸造技术》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04-1008,共5页
利用YLS-4000-CL光纤激光器在Q235钢上制备镀铜石墨/铜梯度复合涂层,对熔覆层宏观表面进行观察,采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熔覆层的微观形貌进行观察。利用显微硬度计和磨损试验机以及多功能材料表面性能仪测试熔覆层... 利用YLS-4000-CL光纤激光器在Q235钢上制备镀铜石墨/铜梯度复合涂层,对熔覆层宏观表面进行观察,采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熔覆层的微观形貌进行观察。利用显微硬度计和磨损试验机以及多功能材料表面性能仪测试熔覆层的显微硬度和摩擦磨损性能。分析表明:激光功率600 W,扫描速率8 mm/s时,石墨/铜梯度材料的硬度值最大,为115 HV,并且磨损率也达到最小值,为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 石墨铜 梯度复合材料(FGM) 摩擦磨损
下载PDF
高性能聚丙烯酸酯压敏胶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17
作者 朱翔 赵荣帆 +1 位作者 丁浩亮 张帆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078-2082,2088,共6页
以丙烯酸甲酯(MA)为硬单体、丙烯酸丁酯(BA)为软单体、丙烯酸羟乙酯(HEA)/乙酸乙烯酯(VAc)和丙烯酸(AA)为交联单体,采用溶液聚合法合成两种溶剂型聚丙烯酸酯压敏胶PSA-1和PSA-2,研究了增黏树脂、硅烷偶联剂对压敏胶的黏接强度的影响。... 以丙烯酸甲酯(MA)为硬单体、丙烯酸丁酯(BA)为软单体、丙烯酸羟乙酯(HEA)/乙酸乙烯酯(VAc)和丙烯酸(AA)为交联单体,采用溶液聚合法合成两种溶剂型聚丙烯酸酯压敏胶PSA-1和PSA-2,研究了增黏树脂、硅烷偶联剂对压敏胶的黏接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经7%聚乙烯吡咯烷酮PVP K30增黏改性及5%硅烷偶联剂KH550增强后,PSA的剪切强度及剥离强度可达1.65 MPa和2.97 kN/m,且具有良好的耐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酸酯 压敏胶 增黏改性 硅烷偶联剂 双组分
下载PDF
橡胶材料摩擦学理论及试验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黄海波 沈明学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2021年第6期1-8,共8页
橡胶高分子聚合物因其良好的物化和力学特性而被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本文首先综述了橡塑摩擦学的主要理论研究成果,随后从改性、改形、磨粒磨损以及研究方法等方面介绍了近5年来橡塑试验摩擦学的一些研究进展,最后对橡塑摩擦学可能聚焦... 橡胶高分子聚合物因其良好的物化和力学特性而被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本文首先综述了橡塑摩擦学的主要理论研究成果,随后从改性、改形、磨粒磨损以及研究方法等方面介绍了近5年来橡塑试验摩擦学的一些研究进展,最后对橡塑摩擦学可能聚焦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聚合物 改性 改形 磨粒磨损
下载PDF
掺锑氧化锡/环氧复合涂层对Q235碳钢的防腐性能研究
19
作者 谢子聪 田玉琴 +3 位作者 熊丽萍 何忠义 李丽丽 张仁辉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9-76,共8页
以无机金属纳米氧化物(纳米氧化锡(SnO_(2))、纳米氧化锡锑(ATO))作为环氧树脂涂料填料,采用旋涂法在Q235钢板表面制备复合涂层,采用电化学阻抗法研究了Q235碳钢在3.5%NaCl溶液中的耐腐蚀性能。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添加质量分数3%纳米AT... 以无机金属纳米氧化物(纳米氧化锡(SnO_(2))、纳米氧化锡锑(ATO))作为环氧树脂涂料填料,采用旋涂法在Q235钢板表面制备复合涂层,采用电化学阻抗法研究了Q235碳钢在3.5%NaCl溶液中的耐腐蚀性能。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添加质量分数3%纳米ATO的环氧复合涂层的保护效率达到了79.36%,高于添加SnO_(2)的环氧复合涂层的保护效率60.38%。这可能是因为纳米ATO的椭球状结构在复合涂层中发挥了有效填充作用,进而提高了涂层致密度。盐雾试验结果表明,微量纳米粒子的加入可显著增强复合涂层的耐盐雾能力,提高涂层的服役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锑纳米材料 复合涂层 Q235碳钢 耐腐蚀性能
下载PDF
选择性激光熔化技术制备的Cu-10Sn合金的载流摩擦学性能
20
作者 方长洋 季德惠 +3 位作者 熊光耀 肖叶龙 赵火平 沈明学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0-58,共9页
为提高Cu-10Sn合金接触线的力学及载流摩擦学性能,利用选择性激光熔化(SLM)技术制备Cu-10Sn合金,分析Cu-10Sn合金的组织结构及硬度等,研究不同载荷和电流对Cu-10Sn合金的载流摩擦学行为的影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摩擦表面进行微观分析... 为提高Cu-10Sn合金接触线的力学及载流摩擦学性能,利用选择性激光熔化(SLM)技术制备Cu-10Sn合金,分析Cu-10Sn合金的组织结构及硬度等,研究不同载荷和电流对Cu-10Sn合金的载流摩擦学行为的影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摩擦表面进行微观分析,揭示其磨损机制。试验结果表明:与载荷为10 N时相比,30 N时摩擦副的平均摩擦因数增大,接触电阻和电弧能量降低,磨损加剧;Cu-10Sn合金与GCr15球对摩,合金表面被氧化,铜元素被转移并粘附于对摩球上形成黏着磨损;与纯机械摩擦行为相比,载流条件下Cu-10Sn合金表面磨痕加深,黏着物、氧化物的数量明显增加,摩擦因数和磨损体积发生显著变化;小载荷小电流下磨痕表面出现电弧烧蚀现象;而电流为10 A时,磨损表面形成的氧化膜的润滑作用,减缓了材料的磨损。在无电流条件下磨损机制主要为疲劳磨损和黏着磨损;而在载流条件下,电化学氧化和黏着磨损显著增强。研究结论为SLM技术制备的铜锡合金应用于接触线等电传导接触材料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激光熔化技术 3D打印 铜锡合金 载流磨损 损伤机制 摩擦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