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从“认识史”到“智慧说”——90年代中国哲学史研究的趋向 |
陈卫平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5
|
|
2
|
通达与敞开:中西政治哲学中的公共性 |
陈赟
|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3
|
|
3
|
逻辑与哲学——历史的回顾 |
马钦荣
|
《学术界》
CSSCI
|
1989 |
1
|
|
4
|
论胡适的历史哲学 |
杨国荣
|
《江淮论坛》
CSSCI
|
1989 |
0 |
|
5
|
杨国荣:从“道”到“事”--中国哲学可以为世界哲学提供资源 |
杨国荣
贡华南
郭美华
|
《船山学刊》
|
2018 |
12
|
|
6
|
道与演化——老子自然哲学推崇 |
胡世蓉
|
《船山学刊》
|
2006 |
2
|
|
7
|
儒家哲学和传统科技教育 |
郁振华
刘静芳
|
《江淮论坛》
CSSCI
|
1996 |
1
|
|
8
|
关于研究中国哲学史范畴的方法和途径 |
冯契
|
《求索》
|
1984 |
1
|
|
9
|
劳动——马克思自由理论的奠基石——读《一八八四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
周志军
张超
|
《淮阴师专学报》
|
1997 |
0 |
|
10
|
殊途同归的修身哲学 |
杨雨
|
《琼州学院学报》
|
1998 |
0 |
|
11
|
论荀子的力命哲学 |
晋荣东
|
《江淮论坛》
CSSCI
|
1994 |
0 |
|
12
|
在知识与智慧之间——金岳霖哲学的历史意蕴 |
陈晓龙
|
《中国哲学史》
|
1996 |
0 |
|
13
|
默会知识论视野中的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之争——论波兰尼对斯诺问题的回应 |
郁振华
|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19
|
|
14
|
“可能世界”概念的基本涵义 |
冯棉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5 |
19
|
|
15
|
史学的科学化:从顾颉刚到傅斯年 |
杨国荣
|
《史林》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10
|
|
16
|
金岳霖《知识论》中的“主体间性”问题 |
童世骏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5 |
6
|
|
17
|
中国近代的进化论与政治思潮 |
陈卫平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5 |
4
|
|
18
|
以教育创新为指导思想 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 |
黄尧
秦绍德
董操
郭扬
高卫东
徐超
楼一峰
顾红亮
顾明远
|
《职教论坛》
|
2003 |
1
|
|
19
|
方以智对中西文化的比较 |
陈卫平
|
《江淮论坛》
CSSCI
|
1993 |
3
|
|
20
|
《德意志意识形态》对“地域性共产主义”扬弃的启示 |
吴毅
|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