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什么是“新基础教育”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李政涛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5,共5页
诞生于1994年且仍在持续推进的"新基础教育"研究,其特性在于:以"学校"为单位的整体转型性变革研究,基本或基础理论性质的学校变革研究,理论与实践交互生成的学校变革研究,贴地深度介入式的学校变革研究,具有中国文... 诞生于1994年且仍在持续推进的"新基础教育"研究,其特性在于:以"学校"为单位的整体转型性变革研究,基本或基础理论性质的学校变革研究,理论与实践交互生成的学校变革研究,贴地深度介入式的学校变革研究,具有中国文化自觉的学校变革研究。基于这些特性创造的"新基础教育"经验,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研究与实践的"中国制造",成为世界学校教育变革研究独特、不可替代的"中国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基础教育 学校变革 整体转型
下载PDF
“新基础教育”的班级建设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李家成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7-20,共4页
"新基础教育"班级建设研究通过促成学生间兄弟姐妹般关系的建立与交往、公民般共同生活的实现、共同创造未来命运共同体的体验与素养发展,自觉引导儿童学会共同生活与发展。"新基础教育"视"班级"为开放系... "新基础教育"班级建设研究通过促成学生间兄弟姐妹般关系的建立与交往、公民般共同生活的实现、共同创造未来命运共同体的体验与素养发展,自觉引导儿童学会共同生活与发展。"新基础教育"视"班级"为开放系统,促成教育体系的优化,推动建立开放、公平、高质量的教育体系。通过对班主任领导力、专业素养结构和生命存在的研究,为新时代教育者的综合素养发展提供了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级建设 新基础教育 班级 班主任
下载PDF
“新基础教育”理念下的家庭与学校教育关系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袁德润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5-29,共5页
"洋为中用"和"自上而下"的研究导向导致目前中国家庭与学校教育关系研究中离根离土的现实问题。"新基础教育"以事理研究为基本研究取向,在此理念指导下的家庭与学校教育关系研究以"中国"为研... "洋为中用"和"自上而下"的研究导向导致目前中国家庭与学校教育关系研究中离根离土的现实问题。"新基础教育"以事理研究为基本研究取向,在此理念指导下的家庭与学校教育关系研究以"中国"为研究的立足点,以"教育现场"为研究的关注重心,以定性研究构筑家庭与学校关系的基本结构,凸显研究问题的中国独特性,并以现实中的潜在可能为生长点探索解决问题的中国方案,努力使中国家庭与学校关系研究具有"中国的"气质和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校关系 事理研究 新基础教育
下载PDF
论“新基础教育”理论的实践影响力 被引量:3
4
作者 庞庆举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10,共5页
"新基础教育"理论的实践影响力日益显现,体现在学校整体转型变革和区域共生体建设中,其影响力生成于中国独创的"深度介入"研究方式与推进路径。研究主体理论适度先行、读懂实践、介入实践并承担变革责任,在持续的&q... "新基础教育"理论的实践影响力日益显现,体现在学校整体转型变革和区域共生体建设中,其影响力生成于中国独创的"深度介入"研究方式与推进路径。研究主体理论适度先行、读懂实践、介入实践并承担变革责任,在持续的"扎根""读懂""共生"转化中,提升了变革主体的"内生力",实现了变革实体的"自组织"机制,并表明入地扎根、读懂转化、主体融入的理论具有实践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基础教育 深度介入 实践影响力
下载PDF
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文主义教育宣言——解读《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 被引量:56
5
作者 李政涛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CSSCI 2017年第5期3-11,共9页
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之后,《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是将对人类教育甚至人类社会的整体格局,产生重大影响的又一里程碑之作和路标之作。它承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qu... 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之后,《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是将对人类教育甚至人类社会的整体格局,产生重大影响的又一里程碑之作和路标之作。它承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全球性思维传统"和"人文主义价值传统",又带来了新定义、新格局、新挑战。"新定义"表现为对"教育""学习"和"知识"等基本概念的重新定义;"新格局"体现为"全球学习格局""全球共同利益格局"与"全球思维格局"。"新挑战"与人工智能时代有关,构成了对未来职业、学生素养与能力,以及人类价值观等挑战。最大的挑战来自于"全球共同利益"。因为它实现了四大转换:一是概念转换,从"公共利益"转换为"共同利益";二是视角转换,基于"共同利益"新的视角,看到教育世界的不同;三是责任主体转换,教育不再只属于教育领域,而是属于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四是思路转换,我们需要反向思考,教育对社会变革承担责任,那么,社会又该如何为教育这一"共同利益"承担责任?《反思教育》存在的明显遗憾和缺失是对20世纪教育思想与实践变革的"中国经验""中国声音"展示不够,希望中国人写出属于自己的《反思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思教育》 全球共同利益 人工智能 人文主义 教育宣言
下载PDF
论“新基础教育”教学思想的问题意识与方法论立场 被引量:6
6
作者 卜玉华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16,共6页
在"后认识论时代","新基础教育"深度扎根我国中小学课堂,经过20多年的实践探索,基本上完成了从价值论、问题域、方法论到理论假设以及核心概念的重建。"新基础教育"教学思想的变革及其对重建我国教学论... 在"后认识论时代","新基础教育"深度扎根我国中小学课堂,经过20多年的实践探索,基本上完成了从价值论、问题域、方法论到理论假设以及核心概念的重建。"新基础教育"教学思想的变革及其对重建我国教学论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问题意识实现了从特殊认识论向主体交往论的转换,其意义在于将知识学习与生命健康成长内在地融通,引导教师在教学中解读和关注学生,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及时、动态的教育引导,促进教学的过程生成与转化;二是方法论实现了从机械构成论向有机生成论的转换,其意义在于把教与学、个体与群体看作彼此锁定、共生互长的基本单位,把课堂看作一个多层次、具有内在自主性的生成系统。这两个转换的完成,是现代课堂教学真正突破认识论框架的重要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基础教育 教学思想 主体交往论 有机生成论 生成性因果
下载PDF
今天,如何做好“儿童研究” 被引量:27
7
作者 李政涛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5,共5页
"儿童研究"是教育研究中的基础性研究、前提性研究,是所有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的共同专业与共同视野。当下的教育研究,需要重新树立"儿童研究"在教育研究世界中的地位,每一个学科的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既需要为儿童... "儿童研究"是教育研究中的基础性研究、前提性研究,是所有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的共同专业与共同视野。当下的教育研究,需要重新树立"儿童研究"在教育研究世界中的地位,每一个学科的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既需要为儿童发展承担责任,也需要为"儿童研究"的发展共同承担责任。已有儿童研究,存在着"书斋中的儿童研究""实验室里的儿童研究""远离真实儿童世界的儿童研究",用"有关儿童的知识世界、理论世界"去替代"儿童本真的生活世界",研究者"心中的儿童"是"抽象的儿童""模糊的儿童"和"不准确的儿童"等现象。为此,需要改变"研究立场",在"儿童立场"中研究儿童;改变"研究场所",在时代生境、自然生境和学校生境等具体生境中读懂儿童;改变"研究方式",在"综合融通"中研究儿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研究 教育研究 立场生境
下载PDF
教师教育治理中的“双重协同难题”及其创新路径 被引量:8
8
作者 伍红林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3-39,共7页
随着《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发布,教师教育改革迎来新的春天。这给许多必须解决的问题,尤其是教师教育内外"双重协同难题"的解决带来了契机。为此,教师教育管理需要向教师教育治理转变,形成制度供给的多元复合... 随着《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发布,教师教育改革迎来新的春天。这给许多必须解决的问题,尤其是教师教育内外"双重协同难题"的解决带来了契机。为此,教师教育管理需要向教师教育治理转变,形成制度供给的多元复合模式,实现教师教育治理创新。具体地说,教师教育治理创新不是关注所有问题,而是抓制约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牛鼻子",解决教师教育发展中存在的关键难题,即教师教育内部与外部协同的"双重协同难题"。为此,在师范院校内部,需要加强师范生学习社区与生活社区两大空间的整合与治理,促使解决由专业性与师范性矛盾引发的内部协同问题。在师范院校外部,通过"主动让利"和"边界领导力"提升,促进"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建设,有效解决教师教育外部协同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教育 教师教育治理 协同难题 治理创新 《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
下载PDF
学生发展生态视域下的班主任领导力——基于常州市龙虎塘实验小学“班级成长导师团”的个案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李家成 顾惠芬 《教师发展研究》 2019年第1期69-78,共10页
学生发展生态中学习与生活的关系、多主体的交往、多系统的融通,都呼唤班主任领导力的发展。研究所选案例学校从在日常实践中培育并实现班主任领导下的"三力共驱",到在项目研究中深化、开拓班主任领导下的"多环交融&quo... 学生发展生态中学习与生活的关系、多主体的交往、多系统的融通,都呼唤班主任领导力的发展。研究所选案例学校从在日常实践中培育并实现班主任领导下的"三力共驱",到在项目研究中深化、开拓班主任领导下的"多环交融",再到在专题调研中厘清和促成班主任领导下学生发展生态的"能级提升",持续多年建设以班主任为领导者的"班级成长导师团"。这一实践也同时促进了班主任领导力的发展,提升了班主任融通教育时空的专业领导力、面向学生发展生态系统的规划领导力、面向多类主体开拓创新的团队领导力。这类班主任领导力的实践发展,也滋养着当代中国教育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主任 领导力 “班级成长导师团” 学生发展生态
下载PDF
论终身教育视野下的班级·班级建设·班主任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家成 郑雪 《教育研究与实验》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共6页
多元的学科视角有利于班级·班级建设·班主任研究的拓展与深化,但具体的研究需要视角与立场的清晰。超越原有学校教育研究的局限,突出终身教育的视野,可以为班级·班级建设·班主任研究提供全新的空间。班级·班... 多元的学科视角有利于班级·班级建设·班主任研究的拓展与深化,但具体的研究需要视角与立场的清晰。超越原有学校教育研究的局限,突出终身教育的视野,可以为班级·班级建设·班主任研究提供全新的空间。班级·班级建设·班主任研究有着丰富的内涵。终身教育就发生在班级建设中;同时,班级·班级建设·班主任对于终身教育体系建设与思想传播,有着举足轻重的价值。这一研究视角对当前班级·班级建设·班主任研究者提出了新的挑战,也提供了研究者学术发展的机遇,能够促成基于班级的教育学的发展,实现知识的创生、积淀、传播与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身教育 班级 班主任 班级建设 基于班级的教育学
原文传递
从“规约”到“自由”:我国教师道德发展的当代诉求 被引量:7
11
作者 杨茜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4-18,68,共6页
我国教师道德发展经历了从"职业化"向"专业性"的转变,如今在教师专业化发展背景下倡导教师专业道德中的自主性与主体性。但是,当前教师道德在制度化与技术理性影响下在道德规约中发展,这是对"人"的压制... 我国教师道德发展经历了从"职业化"向"专业性"的转变,如今在教师专业化发展背景下倡导教师专业道德中的自主性与主体性。但是,当前教师道德在制度化与技术理性影响下在道德规约中发展,这是对"人"的压制。其主要表现为:教师道德自主性的束缚、教师道德自我价值的萎缩、教师德性追求的消沉等。当下,教师道德发展迫切需要给予"自由":尊重教师道德发展的自由意志,强调教师对道德生活的自觉反思,重视教师道德实践的主动创生,实现教师道德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以此来建构一种超越外在束缚回到教师自我,从而实现道德创生的自由发展路径,实现教师"道德人"与"自由人"的合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道德 规约 自由 道德自由
下载PDF
走向世界的中国教育学:目标、挑战与展望 被引量:43
12
作者 李政涛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45-51,共7页
历经改革开放40年的"在中国"的教育学,发展目标已经从"教育学中国化"走向"中国教育学"。"中国"是一种"态度"、"立场"、"视角"、"方法"和"典范&q... 历经改革开放40年的"在中国"的教育学,发展目标已经从"教育学中国化"走向"中国教育学"。"中国"是一种"态度"、"立场"、"视角"、"方法"和"典范"。有资格称之为"中国教育学"的研究成果,表现为凝练中国特色、推出中国原创、形成中国体系和提升中国影响。三大挑战构成了"中国教育学"建设与发展的核心障碍:如何处理传统与现实的关系;如何处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如何处理自我与他者的关系。其中,处理好自我与他者的关系是构建中国教育学的关键所在。中国教育学必须回应西方甚至人类的普遍关切、需要,在接轨度、贡献度、转化度、参与度方面持续提升,才可能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学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教育学 原创 世界 贡献
原文传递
教育学的边界与教育科学的未来--走向独特且独立的“教育科学” 被引量:34
13
作者 李政涛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15,共12页
讨论"教育学的边界"有助于重审"教育学独立"问题、寻找"新动力"、推动"新合作";"教育学边界"有独特的内涵、性质及划分依据,后者包括研究任务、对象、问题、方法、视角和假设等,它... 讨论"教育学的边界"有助于重审"教育学独立"问题、寻找"新动力"、推动"新合作";"教育学边界"有独特的内涵、性质及划分依据,后者包括研究任务、对象、问题、方法、视角和假设等,它们无法单独建构和解释"教育学边界",需要整合为"教育学立场";对"教育学边界"、"教育学立场"及其相互关联的探讨,目的在于探究教育科学自身的"科学逻辑",摆脱对哲学、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在"科学尺度"和"科学标准"等方面的依赖,形成"教育科学"自己的科学眼光、科学尺度和标准以及独特内涵,最终从教育学的"独特"走向教育学的"独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学边界 教育科学 教育学的独立
原文传递
杜威教育哲学中的民主及其人性论视角 被引量:3
14
作者 庞庆举 《全球教育展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2-32,共11页
诞生在美国社会转型期并对中国等产生影响的杜威教育哲学,其生成的主线是"民主与教育",是对教育与社会和人的关联思考。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杜威首先通过生物学和社会学考察,提出了对"教育"的独特界定,进而... 诞生在美国社会转型期并对中国等产生影响的杜威教育哲学,其生成的主线是"民主与教育",是对教育与社会和人的关联思考。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杜威首先通过生物学和社会学考察,提出了对"教育"的独特界定,进而在"民主"社会中研究具体的教育目的、过程与课程等,确立了教育哲学的社会基础。"民主"尚有其"人性"信仰,社会基础尚有其人性基点。通过对人作为"未成熟的社会生物"之依赖性与可塑性的辨析,杜威确立了其教育哲学的人性基点。从教育与社会和人的关系角度,重新考察杜威教育哲学的基础、路径及其广度、深度与综合性,对当代中国教育研究,尤其是几代学人百年努力的教育学建设具有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威教育哲学 民主与教育 社会基础 人性基点
原文传递
当教师遇上人工智能…… 被引量:64
15
作者 李政涛 《人民教育》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20-23,共4页
从来没有一个时代像人工智能时代一样,对教师的学习能力有如此高的期待和要求:不学习,就淘汰,不持续学习,就落伍,就泯然于众生之中。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教师 学习能力
原文传递
让师生相互成全人生的幸福
16
作者 李家成 《中国德育》 2019年第6期1-1,共1页
无论是讨论教师权利还是义务,都需清晰如下前提:师生关系是一种怎样的关系?也许,有多少教师,有多少学生,就会有多少具体的关系。同一个教师,会与不同学生形成不同的关系;同一个学生,会与不同教师形成不同的关系,且关系有初建、发展、变... 无论是讨论教师权利还是义务,都需清晰如下前提:师生关系是一种怎样的关系?也许,有多少教师,有多少学生,就会有多少具体的关系。同一个教师,会与不同学生形成不同的关系;同一个学生,会与不同教师形成不同的关系,且关系有初建、发展、变化的过程。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去思考,包括以政治学、社会学、法学、心理学等学科视角去审视师生关系。而万万不能没有的,是教育学的视角,是成就人、发展人的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系 视角 学科 学生 教师 发展 师生关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