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儒林外史》中祭泰伯祀典仪注考
1
作者 王冉冉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5期25-36,共12页
清人黄小田认为《儒林外史》第三十七回泰伯祠祀典本于《文公家礼》,商伟教授对此做了谨慎的修正:“它可能不是出自《文公家礼》本身,而是出自后者的注本和修订补充本,也就是说,是丘浚(1421—1495)的《家礼仪节》或以《家礼仪节》为依... 清人黄小田认为《儒林外史》第三十七回泰伯祠祀典本于《文公家礼》,商伟教授对此做了谨慎的修正:“它可能不是出自《文公家礼》本身,而是出自后者的注本和修订补充本,也就是说,是丘浚(1421—1495)的《家礼仪节》或以《家礼仪节》为依据的其他类似著作。其次,《儒林外史》还可能参照了其他一些礼仪文献,诸如《大明集礼》这样的明代官方仪书。”重新审视颜李学派与吴敬梓之间的渊源关系,通过文本辨析,考证出第三十七回祭泰伯的祀典描写本于颜元祭孔子的仪注。不过,颜李学派对《儒林外史》固然有不少具体渗透与实际影响,吴敬梓对颜李学派思想资源也有颇具个性特色的扬弃与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林外史》 《文公家礼》 《家礼仪节》 《明集礼》 颜李学派 祭孔仪注
下载PDF
试论佛教中国化的民俗化向度 被引量:2
2
作者 唐忠毛 乐晶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14-120,共7页
中国佛教的民俗化并非始自近代,而是伴随着佛教入华的整个发展过程,它是佛教信仰实践层面中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佛教的民俗化发展涉及到作为外来的佛教在进入中国民众日常生活时所产生的自身本土化转变,以及中国民众如何基于自身... 中国佛教的民俗化并非始自近代,而是伴随着佛教入华的整个发展过程,它是佛教信仰实践层面中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佛教的民俗化发展涉及到作为外来的佛教在进入中国民众日常生活时所产生的自身本土化转变,以及中国民众如何基于自身的习俗文化、伦常日用传统来抉择、取舍、接纳、改造一个外来的制度性宗教。中国佛教的民俗化信仰路径不同于以"契经""契理"为基础、以"信解行证"为传统的"义理性佛教",而呈现出淡化佛教义理、注重仪式化信仰生活空间营造的特质。佛教民俗化的信仰建构表现为以佛教"疑伪经"以及"民间宝卷"为其教义来源与根据,以"民间佛教神谱系统"为崇拜对象,以"灵验"与"叙事"为核心手段来建构其信仰,以及维护其信仰的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中国化 佛教民俗化向度 灵验 叙事
原文传递
颜李学派与《儒林外史》中的“文”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冉冉 《明清小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0-49,共20页
通过文本材料的考辨可以看出,《儒林外史》第三十七回泰伯祠祀典本于颜元祭孔子的仪注。作为全书的高潮与思想主旨的重要体现,第三十七回描写祭泰伯的礼乐与颜李学派居然有着如此密切的联系,吴敬梓对颜李学派思想观念的吸收与转化值得... 通过文本材料的考辨可以看出,《儒林外史》第三十七回泰伯祠祀典本于颜元祭孔子的仪注。作为全书的高潮与思想主旨的重要体现,第三十七回描写祭泰伯的礼乐与颜李学派居然有着如此密切的联系,吴敬梓对颜李学派思想观念的吸收与转化值得重新审视。本文以“文”这样一个对于揭示全书“大义”非常重要的范畴为核心,探讨颜李学说在《儒林外史》中的具体渗透与实际影响,并且分析评价了吴敬梓以小说形式对颜李学说的扬弃与颇有个性特征的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李学派 《儒林外史》
原文传递
车尘马足年复年:浅谈桃花坞与都市里的年画
4
作者 李明洁 《航空港》 2019年第1期20-27,共8页
农历己亥年春节至,又到了话说年画的时节。年画的肇始可以追溯至先秦两汉,那时就有岁末在门上装饰神荼郁垒和神虎金鸡的风俗。宋以后,城市经济发展,商业手工业繁荣,市民阶层壮大,雕版印刷术兴起,推动了民间年画的发展。薄松年在《中国... 农历己亥年春节至,又到了话说年画的时节。年画的肇始可以追溯至先秦两汉,那时就有岁末在门上装饰神荼郁垒和神虎金鸡的风俗。宋以后,城市经济发展,商业手工业繁荣,市民阶层壮大,雕版印刷术兴起,推动了民间年画的发展。薄松年在《中国绘画史》中提到,'约略从明代中后期,陆续在全国各地出现年画印制中心产地,特别是清代康熙至乾隆一百多年的长治久安,呈现出极为繁荣发达的局面,其中最著名的产地首推’南桃北柳’'。所谓'南桃',就是与天津'杨柳青年画'南北争艳的苏州'桃花坞年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市性 桃花坞
原文传递
人生仪礼的口头演述和图像描绘——以浙南畲族盘瓠神话、史诗《高皇歌》及祖图长联为例 被引量:7
5
作者 孟令法 《民族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0-122,138,共14页
口头演述、文字记载及图像描绘是畲族人生仪礼得以记录的三种不同媒介,而三者间的交互指涉关系不仅在互仿、互释及互补的叙事过程中,较为完整地描述了传统人生仪礼的历史面貌,更在仪式实践的展演中对接了现实生活。长联作为畲族人生仪... 口头演述、文字记载及图像描绘是畲族人生仪礼得以记录的三种不同媒介,而三者间的交互指涉关系不仅在互仿、互释及互补的叙事过程中,较为完整地描述了传统人生仪礼的历史面貌,更在仪式实践的展演中对接了现实生活。长联作为畲族人生仪礼的视觉表达模式,生发于盘瓠神话的历时性传承与共时性传播。“古老”对长联知识的夹叙,既为图像观想的仪式实践提供了基础,又为客观解读图像奠定了框架内叙事的前提。总之,人生仪礼的多维度叙事需在其共享者所能理解的知识范畴内发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生仪礼 口头传统 图像叙事 《高皇歌》 祖图长联 交互指涉
原文传递
云的意象——论汉代祥瑞纹饰的设计理念 被引量:1
6
作者 兰芳 《中国美术研究》 2019年第4期97-102,共6页
汉代云纹是中国祥瑞纹饰的典型代表。深入研究云纹的意象问题,是指从具体的视阈解读汉代祥瑞纹饰的设计理念。云纹的发生来源于远古先民对天象的信仰和崇拜,随着社会人文环境的变化,汉代云纹注入了谶纬、祥瑞的色彩,从而使图形的内涵与... 汉代云纹是中国祥瑞纹饰的典型代表。深入研究云纹的意象问题,是指从具体的视阈解读汉代祥瑞纹饰的设计理念。云纹的发生来源于远古先民对天象的信仰和崇拜,随着社会人文环境的变化,汉代云纹注入了谶纬、祥瑞的色彩,从而使图形的内涵与外延不断丰富,这与中国传统祥瑞纹饰的设计理念一脉相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云纹 意象 祥瑞纹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