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绩效区位因素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孔翔 顾子恒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45-51,共7页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经开区)是推进我国工业化和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由于集聚了较多加工制造活动,与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相关的区位因素都可能影响经济绩效。基于经开区产业活动区位选择特点,结合106个国家级经开区201...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经开区)是推进我国工业化和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由于集聚了较多加工制造活动,与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相关的区位因素都可能影响经济绩效。基于经开区产业活动区位选择特点,结合106个国家级经开区2013年面板数据作因子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探讨了各区位因素对经开区发展绩效的影响。研究显示,与交易成本相关的区位因素对经开区绩效的影响更显著,这不仅表现为工资、地价和排污费等与生产成本直接相关的区位因素与经开区单位面积产值呈负相关关系,而且表现为交通运输条件和政府依法行政状况等与交易成本相关的区位因素与经开区绩效呈明显的正相关性。因此,为促进经开区持续健康发展,地方政府要改变以往为节约生产成本在要素方面竞相压价和盲目比拼财税优惠政策的行为,加大重视抑制交易成本的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技术开发区 区位因素 生产成本 交易成本 加工制造
下载PDF
上海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研究——基于产品内分工视角 被引量:1
2
作者 孔翔 杨宏玲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76-80,共5页
产品内分工是当代经济全球化的基本特征和重要动因之一,产品内分工的深入发展促成了全球制造外包和服务外包的盛行,也为发展中国家的产业成长和结构升级创造了重要机遇。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的发展正日益深刻地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参与国... 产品内分工是当代经济全球化的基本特征和重要动因之一,产品内分工的深入发展促成了全球制造外包和服务外包的盛行,也为发展中国家的产业成长和结构升级创造了重要机遇。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的发展正日益深刻地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参与国际范围内的产品内分工不仅已经成为上海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有效途径,而且可能成为上海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推进因素。文章以上海参与产品内分工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为基础,初步探索了上海在开放背景下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动力目标、战略重点、区位选择和政策建议等方面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品内分工 制造外包 服务外包 生产性服务业 服务贸易
下载PDF
空间的文化解读与转型期中国的和谐发展 被引量:10
3
作者 孔翔 苗长松 《世界地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4-161,共8页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社会文化地理学的研究逐步由文化的空间研究转向空间的文化研究,以文化的视角解读空间成为新文化地理学的重要研究特色,并由此赋予了文化地理学以新的广阔研究空间。本文在解析新文化地理学"解读空间"...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社会文化地理学的研究逐步由文化的空间研究转向空间的文化研究,以文化的视角解读空间成为新文化地理学的重要研究特色,并由此赋予了文化地理学以新的广阔研究空间。本文在解析新文化地理学"解读空间"特色的基础上,着重探索了解读空间对于中国社会文化地理学发展的借鉴意义,强调应该结合转型期中国的特殊语境进行文化空间的解读,以适应中国在工业化、城市化、国际化、现代化和生态化背景下谋求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特殊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化地理学 空间的文化解读 中国 转型期
下载PDF
“去产能”对中国能源安全的影响初探 被引量:1
4
作者 孔翔 卞继超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41-147,共7页
本研究主要以产业结构调整对能源需求的可能影响为基础,基于1985~2015年的相关数据,通过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初步分析了"去产能"对我国能源需求总量和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去产能"在短期就能改善我国的能源消费结... 本研究主要以产业结构调整对能源需求的可能影响为基础,基于1985~2015年的相关数据,通过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初步分析了"去产能"对我国能源需求总量和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去产能"在短期就能改善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从而有助于增进能源使用安全;在长期,还有助于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从而改善能源的供应安全;但其对能源利用效率的影响是通过能源结构间接发生作用的,因此,希冀通过"去产能"快速改善我国的能源供应安全存在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给侧改革 向量自回归模型 能源供应安全 能源使用安全 去产能 能源结构
下载PDF
中国高新区空间生产及多维割裂特征 被引量:5
5
作者 李一曼 孔翔 《科学学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06-812,825,共8页
不少中国高新区都呈现出“产业孤岛”的倾向,这就难以真正发挥其区域经济与创新增长极的作用,因而有必要深刻认知高新区本体及问题背后的深层机理。本文援引空间生产理论,审视中国高新区的空间生产逻辑及割裂特征,同时采用遥感影像解译... 不少中国高新区都呈现出“产业孤岛”的倾向,这就难以真正发挥其区域经济与创新增长极的作用,因而有必要深刻认知高新区本体及问题背后的深层机理。本文援引空间生产理论,审视中国高新区的空间生产逻辑及割裂特征,同时采用遥感影像解译、创新网络分析、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以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为案例地进行割裂识别。研究表明:新自由主义全球化浪潮下,我国高新区成为城市化进程中权力、资本等政经要素争夺和形塑的全球化消费空间,并伴生空间景观断裂性、产业经济“去地域化”、地方感消解等多维割裂问题。对张江高科技园区的研究佐证,其在微观尺度上凸显地景的剧烈变迁及空间二元分异,创新网络缺乏东道城市尺度的嵌入“结网”,且园区内外居民交往存在隔阂。由此,响应“全球—地方”治理议题,地方政府亟须推进“区政”“产城”融合,增进创新于东道城市尺度的合作外溢,并探索更具开放性的地方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生产 社会—空间辩证法 创新网络 地方感 张江高科技园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