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创新网络与创新绩效研究 被引量:33
1
作者 周灿 曾刚 +2 位作者 王丰龙 司月芳 宓泽锋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61-671,共11页
采用国家知识产权局1985~2013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联合申请发明专利信息数据,借助Ucinet、ArcGIS、Stata等分析工具,对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创新网络特征、结构、演化、绩效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1)知名高校和大型企业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创... 采用国家知识产权局1985~2013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联合申请发明专利信息数据,借助Ucinet、ArcGIS、Stata等分析工具,对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创新网络特征、结构、演化、绩效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1)知名高校和大型企业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创新网络重要的科学知识源和技术知识源,也是创新合作优先连接主体,与美国跨国公司、西欧中小企业是创新网络科技知识源的特点不同;(2)创新网络呈现"核心-边缘"模式,创新网络结构的"小世界网络"特征越来越明显;(3)本市、境外是创新合作最重要的空间载体,地理邻近有助于隐性知识交流,在国内合作创新网络构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技术邻近是促成境外合作创新的重要基础,进一步验证了Bathelt等学者倡导的关系经济地理学假说;(4)提高网络地位、占据结构洞位置能够提升主体创新绩效;(5)创新网络内部作用机理的地域差异明显,网络结构根植性对发达地区创新一般有负面影响,地理邻近对发达地区创新主体的创新绩效影响不显著,但地理邻近却有利于欠发达中西部地区创新主体间的隐性知识交流,有助于创新绩效的提高。因而,应引入"网络资本"来分析网络主体的创新绩效,弥补中心地理论中基于规模等级分析主体创新能力的传统做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网络 网络结构 创新绩效 电子信息产业 中国
下载PDF
不同尺度下长江经济带物流联系格局、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5
2
作者 宓泽锋 曾刚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079-1088,共10页
借助从货运网站上抓取的2015年水路货运、公路货运、铁路货运、航空货运OD数据55 623条,基于物质流的视角,采用回归分析,对长江经济带物流联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1)长江经济带货运网络总体上呈现东部发达、西部... 借助从货运网站上抓取的2015年水路货运、公路货运、铁路货运、航空货运OD数据55 623条,基于物质流的视角,采用回归分析,对长江经济带物流联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1)长江经济带货运网络总体上呈现东部发达、西部落后格局,阶梯状发展特征显著,上海龙头作用显著,省会城市地位突出。(2)从影响因子来看,空间尺度越大,规律性越强。航空货运受地区间物流服务能力和基础设施差异的深刻影响,而水路货运主要受地区间转运能力差异影响、陆路货运受多种要素综合影响显著。(3)为助推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建设,建议东、中部地区注重发挥不同运输方式的协同作用,着力提升区域运输效率。对地形崎岖的西部地区而言,应合理开发和搭配水运和少数空运中心,改善交通区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物流联系 货运网络 转运能力
下载PDF
雄安新区战略是破解“环京津贫困带”的抓手 被引量:6
3
作者 孙斌栋 陈玉 《区域经济评论》 2017年第5期67-71,共5页
"环京津贫困带"问题的破解关系到京津冀的协同发展。以往文献从多个方面阐述了"环京津贫困带"的形成原因,而本文则发现京津冀核心城市对周边地区产生的"集聚阴影"效应是"环京津贫困带"形成的... "环京津贫困带"问题的破解关系到京津冀的协同发展。以往文献从多个方面阐述了"环京津贫困带"的形成原因,而本文则发现京津冀核心城市对周边地区产生的"集聚阴影"效应是"环京津贫困带"形成的重要原因。在此背景下,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采取"以地为主"的政策,构建新的增长极,实施城市群层面的多中心空间战略。针对中国13大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化的实证研究也证明多中心是城市群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要抓住雄安新区建设机会,使之成为破解"环京津贫困带"问题的空间载体。为此提出三个方面的思考:第一,雄安新区的成功与多中心战略能否提高整个区域的绩效密切相关;第二,雄安新区需要进行科学定位,摆脱对北京的依赖,成为一个独立的中心城市;第三,雄安新区发展要将坚持政府积极引导和尊重城市发展规律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城市群 环京津贫困带 集聚阴影 雄安新区 多中心空间战略
下载PDF
经济地理学视角下产业集群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21
4
作者 周灿 曾刚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19,共9页
基于Web of Science中1982-2016年经济地理学领域产业集群研究文献,借助CiteSpace V软件,运用文献计量分析法以及对相关文献资料的回顾,系统梳理了产业集群研究的理论脉络、热点领域、知识基础,明晰了学术争议和研究前沿,旨在为国... 基于Web of Science中1982-2016年经济地理学领域产业集群研究文献,借助CiteSpace V软件,运用文献计量分析法以及对相关文献资料的回顾,系统梳理了产业集群研究的理论脉络、热点领域、知识基础,明晰了学术争议和研究前沿,旨在为国内产业集群理论创新寻求突破口。结果表明:①研究热点集中于集群创新和集群网络、集群和区域发展、集群演化;②研究内容逐步从关注经济活动的地理集聚,转变为多维邻近、路径依赖视角下的集群创新和集群演化,再深化至探究不同空间尺度网络对集群知识流动和集群创新的影响;③研究尺度逐渐从重视根植性和本地知识网络,发展到重视外部知识源和跨集群知识联系,再拓展至强调全球一地方联结;④产业集群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本地联系和外部联系的相对重要性等研究问题尚存在争议,全球集群网络、共位集群则是国际研究的前沿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集群 集群创新 研究热点 知识基础 学术争议 研究前沿
原文传递
解析型与合成型产业创新网络特征比较——以中国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产业为例 被引量:20
5
作者 叶琴 曾刚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42-154,共13页
从知识基础角度出发,以中国的生物医药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为案例,比较基于科学知识的解析型产业和基于工程技术知识的合成型产业创新网络结构差异。基于产业合作专利数据和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企业创新调查数据,采用Ucinet、ArcGIS软件,... 从知识基础角度出发,以中国的生物医药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为案例,比较基于科学知识的解析型产业和基于工程技术知识的合成型产业创新网络结构差异。基于产业合作专利数据和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企业创新调查数据,采用Ucinet、ArcGIS软件,对2004—2006年、2007—2009年、2011—2013年三个阶段,两个产业创新网络群体内外关系、主体合作倾向性、网络空间尺度进行比较。得出结论:解析型产业创新网络呈现强联系稀疏型结构,合作伙伴较少,合作比较集中,合作关系稳定,群体内部形成三元闭包关系,群体之间关系相对封闭;认知邻近和信任是合作的基础,主体倾向与大学和科研院所合作;知识传播可以跨越更远的地理距离,国际合作比例更高。合成型产业创新网络呈现核心—边缘结构,合作伙伴多,合作关系的变动较大,网络稳定性更弱;创新模式是干中学,主体倾向与产业链上下游单位合作;知识传播对地理距离更敏感,邻近城市合作比例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基础 解析型产业 合成型产业 创新网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