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马克思主义世界文学思想的理论嬗变
1
作者 张成华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63-168,共6页
世界文学不是固定不变的概念,它随着时代的变化改变自己的内涵和外延。五四时期,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将人道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结合,以人道主义为基础将世界文学构想为表现人性、国民性的文学的整体;五卅运动前后,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聚焦... 世界文学不是固定不变的概念,它随着时代的变化改变自己的内涵和外延。五四时期,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将人道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结合,以人道主义为基础将世界文学构想为表现人性、国民性的文学的整体;五卅运动前后,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聚焦世界革命的时代精神,世界文学被构想为以阶级革命为基础的世界革命文学;抗日战争时期,世界文学被构想为围绕同一伟大理想的各民族高度发展的文学的集合。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和对民族遗产的关注,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以"中-外"的视角看待中国和其他国家文学的并存和交流、以"东-西"对抗结构构想世界文学的体系。对我国马克思主义世界文学思想的理论嬗变进行梳理,能够为我们在全球化时代提出合适的世界文学思想提供借鉴和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马克思主义 世界文学 理论嬗变
下载PDF
寻根文学新传统人格论
2
作者 陈啸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11年第10期47-52,共6页
1980年代中后期于中西文化激烈碰撞背景中出现的寻根文学,在无意的有意间,走了一条与当代新儒家相似甚至相同的道路,即以中华传统文明为主体吸收、接受和改造外来文化,寻求一种现实的出路。以“现代观念的热能,来重铸和镀亮”民族... 1980年代中后期于中西文化激烈碰撞背景中出现的寻根文学,在无意的有意间,走了一条与当代新儒家相似甚至相同的道路,即以中华传统文明为主体吸收、接受和改造外来文化,寻求一种现实的出路。以“现代观念的热能,来重铸和镀亮”民族的自我。而在其所塑造的众多人物形象中,很多是散发着现代光泽的具有儒者气象”的新传统人格。寻根作家以“人格”之一极,探讨了儒家伦理的现代转型,构想出种种新传统人格所应具备的理想形态,体现了儒家伦理诸如合时代、合人情、合理性的现代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人情 合理性 合时代 新传统
下载PDF
盖茨的黑人文学正典论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何燕李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0-116,共7页
盖茨黑人文学正典论的历史生成语境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由女性主义与黑人运动孕育的美国文学正典问题研究热潮,此热潮促使黑人女性主义学者初次把黑人文学与正典研究关联一体。1980年代初开始理论之旅的盖茨深受这种关联的影响,并经过198... 盖茨黑人文学正典论的历史生成语境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由女性主义与黑人运动孕育的美国文学正典问题研究热潮,此热潮促使黑人女性主义学者初次把黑人文学与正典研究关联一体。1980年代初开始理论之旅的盖茨深受这种关联的影响,并经过1984-1996年间三个阶段的理论努力建构了第一部黑人文学正典。第一阶段盖茨经过六年文学考古工程发掘出三十卷19世纪的黑人书写,证明了黑人拥有文学作品;第二阶段盖茨通过1770-1815年间黑人反反复复书写的一个文学主旨——"会说话的书",言说了黑人是天生的理论种族;第三阶段盖茨使用黑人的理论筛选最具代表性的黑人书写,编著了第一部被称为"黑人文学新圣经"的《诺顿美国黑人文选》。盖茨的正典论既真正回归到黑人文学和理论传统本身发掘相应的文学性与理论性,又切实地以文化抵抗方式实现了政治性压制,从而为具有类似文学正典建构需求的少数族裔和边缘群体提供了理论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盖茨 文学正典 黑人文学 诺顿文选 文学圣经
下载PDF
博德里亚的后现代媒介理论 被引量:4
4
作者 孙燕 《广西社会科学》 2007年第6期180-184,共5页
作为最权威的媒介理论家和社会理论家,博德里亚在某些特定的圈子里一直被推崇为新的麦克卢汉,他的后现代社会理论就是一种基于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博德里亚用“仿真”、“超现实”、“内爆”描绘了一个由高科技传媒手段所主宰的后现代... 作为最权威的媒介理论家和社会理论家,博德里亚在某些特定的圈子里一直被推崇为新的麦克卢汉,他的后现代社会理论就是一种基于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博德里亚用“仿真”、“超现实”、“内爆”描绘了一个由高科技传媒手段所主宰的后现代社会图景。但是,博德里亚的媒介理论过多地强调了媒介的技术形式和效果,贬抑了媒介的内容和语境,因而被道格拉斯.凯尔纳称作是一种形式主义理论,一种反阐释学理论。对博德里亚而言,意义的阙如、反对阐释实际上是由高度发达的传媒技术所支配的社会的文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德里亚 后现代媒介理论 仿真 超现实 内爆
下载PDF
黑格尔“理想”范畴的美学价值——兼论黑格尔对于“自然美”的轻视 被引量:3
5
作者 孙云宽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0-43,共4页
黑格尔关于理想范畴的论述,以对立统一的辩证方法,广泛涉及社会、历史和实践理念,为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创立与发展准备了丰富的养料,这是黑格尔理想范畴的重要美学价值所在。在阐释"理想"时,黑格尔表现出了对于自然美的轻视,这... 黑格尔关于理想范畴的论述,以对立统一的辩证方法,广泛涉及社会、历史和实践理念,为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创立与发展准备了丰富的养料,这是黑格尔理想范畴的重要美学价值所在。在阐释"理想"时,黑格尔表现出了对于自然美的轻视,这和当时的理论斗争、黑格尔的世界观及自然美的特点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格尔 理想 马克思主义美学 自然美
下载PDF
谢灵运、谢朓诗风比较论 被引量:3
6
作者 赵厚均 《重庆社会科学》 2007年第5期41-45,共5页
谢灵运“屡借山水以化其郁结”,“寻山陟岭,必造幽峻”且“兴多才高,寓目辄书”,又“尚巧似”,诗风以繁富典丽为主,又有清新明丽的特色。谢朓于旧识中见新情,倡导“圆美流转如弹丸”的诗境,诗风以清丽高华为主,又有细密幽寒之一面。二... 谢灵运“屡借山水以化其郁结”,“寻山陟岭,必造幽峻”且“兴多才高,寓目辄书”,又“尚巧似”,诗风以繁富典丽为主,又有清新明丽的特色。谢朓于旧识中见新情,倡导“圆美流转如弹丸”的诗境,诗风以清丽高华为主,又有细密幽寒之一面。二人面目不同而有相近之处,成为山水诗的双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灵运 谢朓 山水诗 繁富典丽 清丽高华
下载PDF
柔性的悲鸣:京派散文的城乡情愿 被引量:1
7
作者 陈啸 曹蓓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13-18,共6页
在沈从文、李广田、萧乾、何其芳、师陀等京派文人的很多散文中,有着很浓的乡情悲剧意识。这种乡情不是简单地表现为"思",而是一种交织着多种情感的矛盾和痛苦的"思",有着在"城""乡"两个精神... 在沈从文、李广田、萧乾、何其芳、师陀等京派文人的很多散文中,有着很浓的乡情悲剧意识。这种乡情不是简单地表现为"思",而是一种交织着多种情感的矛盾和痛苦的"思",有着在"城""乡"两个精神驿站之间选择的一种两可两难、两可两不可、无所依着的悲剧情怀和民族化的悲剧性。京派文人遇到了血缘祖籍认同与都市本地认同的双重尴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情文化 情愿 柔性 世弃感
下载PDF
论小说《白鹿原》中伦理书写的对立化叙事 被引量:1
8
作者 李伟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2019年第6期166-172,共7页
陈忠实在小说《白鹿原》中分别从人的生存伦理形态、伦理叙述立场和道德文化意象阐释三个方面呈现伦理书写的对立化叙事,彰显封建伦理形态下人性的多元与复杂,阐释传统伦理与现代伦理交织下的群体、父子和两性在伦理意识与道德形态上的... 陈忠实在小说《白鹿原》中分别从人的生存伦理形态、伦理叙述立场和道德文化意象阐释三个方面呈现伦理书写的对立化叙事,彰显封建伦理形态下人性的多元与复杂,阐释传统伦理与现代伦理交织下的群体、父子和两性在伦理意识与道德形态上的差异性,并借用传统民间鬼神文化,演绎善与恶、美与丑、正与邪的对立化道德文化意象。作家借此解读中国传统伦理的合理形态及其弊端,呈现其与现代文明对接过程中产生相互撕扯的道德悖论,进而表达鲜明的伦理立场与道德认同,凸显文学道德审美的艺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鹿原》 伦理书写 生存伦理形态 对立化叙事 道德文化意象
下载PDF
清中叶常州闺秀张■英及其创作论析 被引量:1
9
作者 赵厚均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7-74,共8页
阳湖张氏闺秀是常州文化繁盛的结晶,张■英更是其中的佼佼者。本着知人论世的原则,她的生平与子女情况、在京城与闺秀潘素心和沈善宝的交游情况一一得到再现。并且她的诗词中唱和酬赠、感离伤病、关怀时事等主题的作品颇具特色。将张■... 阳湖张氏闺秀是常州文化繁盛的结晶,张■英更是其中的佼佼者。本着知人论世的原则,她的生平与子女情况、在京城与闺秀潘素心和沈善宝的交游情况一一得到再现。并且她的诗词中唱和酬赠、感离伤病、关怀时事等主题的作品颇具特色。将张■英生平与创作置于清嘉道时期,其在闺秀创作家族化、地域化及其操持名媛诗歌选政等领域的典范意义便得以凸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纟習]英 家族化 地域化 《国朝列女诗录》
下载PDF
时间/事件:对本雅明的一种总体化释读 被引量:1
10
作者 阴志科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1期34-43,共10页
“时间/事件”视角是一个打破既定本雅明研究分析框架的理论契机。在《德意志悲苦剧的起源》中,本雅明讨论了作为悲苦剧题材的历史事件、象征和寄喻所内置的时间维度以及悲苦剧情节、舞台、人物设计中体现出的时间与因果性问题;在《讲... “时间/事件”视角是一个打破既定本雅明研究分析框架的理论契机。在《德意志悲苦剧的起源》中,本雅明讨论了作为悲苦剧题材的历史事件、象征和寄喻所内置的时间维度以及悲苦剧情节、舞台、人物设计中体现出的时间与因果性问题;在《讲故事的人》中,本雅明讨论了小说与故事中的时间/事件、死亡与时间/事件的关系;在《历史的概念》中,本雅明分析了Erkennbarkeit(可被辨识)与Augenbilck(片刻)、Jetztziet(此时此刻)与线性历史之间的辩证关系问题,也提出了自己对于历史唯物主义和时间/事件关系的理解。总之,“时间/事件”视角有助于清晰描绘出本雅明作为革命理论家的核心理念与思想谱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雅明 时间 事件 历史 悲剧
下载PDF
京派散文的视角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啸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71-76,共6页
为了寻求散文文体尽可能地表现作者情理的奥妙,沈从文、李广田、梁遇春等为代表的京派散文作家非常重视"观察点"的多元运用,突破了传统散文全知全能的单一视角。京派散文文体的成熟,其独特"观察点"的运用是一个重... 为了寻求散文文体尽可能地表现作者情理的奥妙,沈从文、李广田、梁遇春等为代表的京派散文作家非常重视"观察点"的多元运用,突破了传统散文全知全能的单一视角。京派散文文体的成熟,其独特"观察点"的运用是一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派散文 观察点 视角
下载PDF
论朱荃宰《文通》的文章学思想
12
作者 孙宗美 刘金波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68-74,共7页
作为明代资料汇编式文话的代表,《文通》固然因为"辑而不作"在理论建树上稍显逊色。但通过细致考察,其隐藏于编纂思路、材料选取、体例设置以及多篇序言背后的文章学思想仍值得关注与重视。具体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其一,以... 作为明代资料汇编式文话的代表,《文通》固然因为"辑而不作"在理论建树上稍显逊色。但通过细致考察,其隐藏于编纂思路、材料选取、体例设置以及多篇序言背后的文章学思想仍值得关注与重视。具体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其一,以经史为"文","文"以经史为本源;其二,"时"变"文"亦变的辩证文学发展史观;其三,会通古今、明法究变的辨体意识。《文通》的思想来源十分驳杂,《周易》《史通》和《文心雕龙》都对其产生了深远影响。从总体上看,其文章学思想不仅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当时流行的文章观念和文学、史学、经学、科举交织的社会文化生态,也奠定了自身在明代文章学中的历史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荃宰 文通 文章学
下载PDF
考辨与还原——评《鲁迅生平与文稿考证》
13
作者 卢坡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4-96,共3页
在中国学术史上,乾嘉学派是颇值得关注和研究的一个学术流派。乾嘉学派是以考据为主要治学方式的学术流派,因成熟于清乾隆、嘉庆时期,故有是称。该学派的文风朴实简洁,注重证据罗列而较少理论发挥,因而又有“朴学”“考据学”之称... 在中国学术史上,乾嘉学派是颇值得关注和研究的一个学术流派。乾嘉学派是以考据为主要治学方式的学术流派,因成熟于清乾隆、嘉庆时期,故有是称。该学派的文风朴实简洁,注重证据罗列而较少理论发挥,因而又有“朴学”“考据学”之称。虽然,乾嘉学派作为一个学派早已结束,但是这一学派所凝聚的可贵的治学精神却延绵不断。《鲁迅生平与文稿考证》就是学习乾嘉学派考据方法研究鲁迅的一部新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考证 文稿 生平 乾嘉学派 还原 考辨 学术流派
下载PDF
论《石渠随笔》的画学审美意识
14
作者 杨明刚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14年第4期116-121,共6页
《石渠随笔》是阮元画学思想与审美意识的重要载体。由于阮元在事功、经学、金石、文学、碑学方面的诸多成就与光环,其画学审美意识往往被忽略。阮元《石渠随笔》的论画实践,体现了他以"学"为宗、以"法"为尊、以&qu... 《石渠随笔》是阮元画学思想与审美意识的重要载体。由于阮元在事功、经学、金石、文学、碑学方面的诸多成就与光环,其画学审美意识往往被忽略。阮元《石渠随笔》的论画实践,体现了他以"学"为宗、以"法"为尊、以"技"为径、以"通"为旨的画学审美意识,而其"艺术必与学问相通""一门一径,皆有考证"的画学主张和论画中对"萧疏散淡""率意挥写"的疏离,既彰显着他治艺如治学的画学思想,也显示出乾嘉学术对当世艺苑审美的影响,昭示着清代审美由虚向实的风尚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渠随笔 画学 阮元 审美意识
下载PDF
“经济”视域下茅盾小说的细节艺术
15
作者 李明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2期6-9,共4页
茅盾擅长以经济视角创作小说。他为什么关注"经济"?他的小说怎样写"经济"细节?他的"经济"细节究竟写得如何?本文从"经济"视域进一步解读茅盾20世纪三十年代小说创作,认为茅盾细腻的"经济&... 茅盾擅长以经济视角创作小说。他为什么关注"经济"?他的小说怎样写"经济"细节?他的"经济"细节究竟写得如何?本文从"经济"视域进一步解读茅盾20世纪三十年代小说创作,认为茅盾细腻的"经济"描绘文字,正是他构建真实的"现实主义"文学大厦的基石。茅盾缜密、精细的经济细节,逼真描绘了那一时代人们生活的挣扎,取得了极强的艺术效果,为读者提供了巨大的思考空间,蕴含着深沉的理性意识和悲剧力量,而这正是茅盾对中国现代文学的独特贡献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茅盾 经济视域 细节艺术 艺术效果
下载PDF
玛雅文中的异体字类型简析
16
作者 王霄兵 《中国文字研究》 2005年第1期268-273,共6页
本文运用汉字学中有关异体字的概念,以三种主要的玛雅文字目录和字典为文本,分析和归纳了玛雅文中几种主要的异体字类型。
关键词 比较文字学 玛雅文字 异体字 字体 字形
下载PDF
潮来了,海派戏剧如何“破圈”?
17
作者 廖夏璇 《上海艺术评论》 2021年第1期14-15,共2页
2020年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线上经济”成为热词。随着剧场的暂时关闭,沪上多家文艺院团的演出活动由“线下”转移到“线上”,直播、短视频等在线平台成为观演互动的重要媒介。在新媒体、网络文化不可阻挡的发展态势下,传统... 2020年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线上经济”成为热词。随着剧场的暂时关闭,沪上多家文艺院团的演出活动由“线下”转移到“线上”,直播、短视频等在线平台成为观演互动的重要媒介。在新媒体、网络文化不可阻挡的发展态势下,传统舞台艺术如何将冲击力转化为内动力,借助新技术、新平台实现自身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各个文艺院团及从业者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对于传统戏剧如何在守正创新中实现跨界和“破圈”,上海戏剧人从未停止思考,一直在身体力行。本次研讨会上,以现代京剧《换人间》为代表的京昆皮影组三部作品,在向传统和经典致敬的同时,又从内容和形式的多个层面对传统和经典进行“反哺”,让传统和经典彰显出属于新时代、新观众、新海派的艺术魅力,为海派戏剧的“破圈行动”注入了鲜活的内在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京剧 舞台艺术 传统戏剧 文艺院团 京昆 内在驱动力 内容和形式 创新性发展
下载PDF
翻译变体研究个案分析
18
作者 汤■ 《泰山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86-89,共4页
运用个案分析,反思翻译变体的分类和操作问题,以期表明,虽然可以从理论上将翻译变体划分为不同类型,实践中却常常是各种策略类型交融难分的。
关键词 翻译变体 个案分析
下载PDF
东北沦陷时期通俗文学作家群考略
19
作者 詹丽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56-163,共8页
东北沦陷时期,报刊的兴起促使通俗小说家群体形成,绘成了特殊年代蔚为大观的文化景观。根据通俗小说家的成长背景、文学身分、创作特点和审美取向的不同,将其划分为二十年代通俗小说家群,三四十年代通俗小说家群,女性作家群,京津作家群... 东北沦陷时期,报刊的兴起促使通俗小说家群体形成,绘成了特殊年代蔚为大观的文化景观。根据通俗小说家的成长背景、文学身分、创作特点和审美取向的不同,将其划分为二十年代通俗小说家群,三四十年代通俗小说家群,女性作家群,京津作家群以及日系、俄系、朝鲜系作家群。这些小说家群体在探索和调适中确立了坚守传统文化、追逐现代文化、表达女性文化、彰显精英文化和融合多元文化的不同文化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沦陷时期 通俗小说 殖民语境 文化选择
原文传递
盖茨与黑人文学形式论的历史生成语境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何燕李 《中外文化与文论》 CSSCI 2017年第2期258-272,共15页
本文把盖茨的形式论放置在整个黑人文论史的问题史中加以考察,结合黑人文论的集体诉求,说明黑人形式论发展的逻辑脉络。简言之,以'形式'作为切入点,在黑人文论发展的四个历史阶段中完成对盖氏文论的重新审视,具体表现为四个方面... 本文把盖茨的形式论放置在整个黑人文论史的问题史中加以考察,结合黑人文论的集体诉求,说明黑人形式论发展的逻辑脉络。简言之,以'形式'作为切入点,在黑人文论发展的四个历史阶段中完成对盖氏文论的重新审视,具体表现为四个方面:第一,黑人书写出现的历史语境,即黑人表征自我的可能性,具体化为从先天论到后天论之争,因为黑人文学发展第一阶段遭遇的问题是黑人是否具有进行文学表征能力的问题,包括能否表征与表征是否具有自主的形式。第二,黑人书写的艺术形式的历史出场语境,即托马斯·杰弗逊1785年批评菲利斯·惠特利的总体论调,具体化为黑人书写没有艺术形式,故黑人不可能有优秀的文学作品,因此黑人书写遭遇的问题是黑人应该如何写和写什么。第三,黑人文学形式论的滥觞:从黑人文学批评到黑人文学理论。黑人文论第三阶段的发展是与回应约翰·卡尔霍恩1833年提出的著名论断相关的,即黑人不懂希腊文法→黑人没有理论。第四,盖茨:走向自主性的黑人文学与文论。作为贝克和斯特普托的后学,盖茨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将黑人文学的形式特性赋予更具有深度、更精致复杂的系统性构型,从而为黑人完成一整套具有强大阐释力的黑色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盖茨 形式 黑人文论 黑人文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