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教学做合一”到“做学教合一” 徐德春的教育理论及实践 被引量:11
1
作者 石娟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3期73-75,共3页
一场关于"教学做合一"与"做学教合一"的讨论 1928年11月的两个普通日子,浙江湘湖师范的定山科学馆、压湖山礼堂内人头攒动,一场关于"教学做"、"生活即教育"的生动对话在陶行知与湘湖师范第一批学生中间如火如荼地展开。
关键词 “教学做合一” 教育理论 实践 生活即教育 科学馆 陶行知 师范 湘湖
下载PDF
论“以美育代宗教说”与蔡元培审美信仰建构的世俗性 被引量:8
2
作者 潘黎勇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7-141,共5页
蔡元培提出"以美育代宗教说"是要在宗教精神阙如而儒家礼乐法度业已崩解的现代中国文化场域中,以美育为手段实施国民信仰的重建。审美作为一种精神形式的特殊性和现代中国的社会政治语境使信仰的审美化建构表现出在世俗性与... 蔡元培提出"以美育代宗教说"是要在宗教精神阙如而儒家礼乐法度业已崩解的现代中国文化场域中,以美育为手段实施国民信仰的重建。审美作为一种精神形式的特殊性和现代中国的社会政治语境使信仰的审美化建构表现出在世俗性与超越性之间徘徊的张力特质,而最终结果往往以牺牲信仰的超越精神为代价,这是与知识分子纠缠于中国与西方、传统与现代的文化现代性心境紧密关联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美育代宗教” 蔡元培 信仰 超越 世俗性
下载PDF
“以美育代宗教”:蔡元培审美信仰建构的双重价值追求 被引量:7
3
作者 潘黎勇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6-60,共5页
蔡元培提出"以美育代宗教说"是意图在宗教精神阙如而儒家礼乐法度业已崩解的现代中国文化场域中,以美育为手段实施一种信仰重建方案。美育所含之审美精神的特殊性和现代中国的社会政治语境决定了"以美育代宗教"的... 蔡元培提出"以美育代宗教说"是意图在宗教精神阙如而儒家礼乐法度业已崩解的现代中国文化场域中,以美育为手段实施一种信仰重建方案。美育所含之审美精神的特殊性和现代中国的社会政治语境决定了"以美育代宗教"的信仰建构逻辑包含了某种双重性的价值追求,具体表现在信仰的世俗性与超越性、个体性与社会性这两组二元对立之中,这也反映出现代知识分子在信仰重建过程中复杂的文化现代性心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美育代宗教” 蔡元培 审美信仰 双重性
下载PDF
中国元素:走向自觉的中国审美 被引量:3
4
作者 杨明刚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14年第2期88-94,共7页
中国审美特征研究始终围绕古典审美意识现代化这一重大主题循序展开,经历了"救亡图存""论争图立""对话图新"和"复兴图强"的价值自觉,本体论、主体论、价值论、认识论四种路向的理论自觉,和从... 中国审美特征研究始终围绕古典审美意识现代化这一重大主题循序展开,经历了"救亡图存""论争图立""对话图新"和"复兴图强"的价值自觉,本体论、主体论、价值论、认识论四种路向的理论自觉,和从思想之"道"、仪制之"礼"入手到从物态之"器"入手的方法自觉,逐步走上本土化、现代化、国际化的转型轨道。价值、理论与方法的三重自觉共同指向中国元素这一走向未来的复兴利器,勾勒出线性轨迹、网状格局、由"道""礼"而入"器"的百年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意识 美学 方法 媒介 中国元素
下载PDF
作品·意象·技法·观念——清代绘画审美意识研究理路 被引量:2
5
作者 杨明刚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13年第4期94-100,共7页
清代绘画是清代美学思想的载体之一,更是窥见清代审美意识的重要媒介。以清代画作为中心,归纳其艺术本体的意象创构类型特征,阐明其技法表现观念特质,厘清主导其价值转向的主体思维方式的本质内核,揭橥其后潜藏的主流审美意识嬗变,是对... 清代绘画是清代美学思想的载体之一,更是窥见清代审美意识的重要媒介。以清代画作为中心,归纳其艺术本体的意象创构类型特征,阐明其技法表现观念特质,厘清主导其价值转向的主体思维方式的本质内核,揭橥其后潜藏的主流审美意识嬗变,是对清代审美意识史研究新路径的前瞻性探索,更是在解构审美意识物化形态的基础上建构清代主体价值体系的原创新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绘画 作品 意象 技法 观念 审美意识
下载PDF
清代馆阁体意象创构特征和审美意识 被引量:2
6
作者 杨明刚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13年第3期110-114,150,共6页
清代书法是清代美学思想的载体之一,馆阁体更是体现清代主流审美意识的重要媒介,标举着清廷力倡的崇尚"中和"的官方审美基调,呈现出显著的意象特征和变态的皇权意志。以清代馆阁名家的经典馆阁体书作为介质,归纳分析其艺术本... 清代书法是清代美学思想的载体之一,馆阁体更是体现清代主流审美意识的重要媒介,标举着清廷力倡的崇尚"中和"的官方审美基调,呈现出显著的意象特征和变态的皇权意志。以清代馆阁名家的经典馆阁体书作为介质,归纳分析其艺术本体的意象创构特征,阐明其审美观念和审美特质,厘清主导其审美价值转变的本质内核,揭橥其后潜藏的主流审美意识嬗变,是对清代美学史研究新路径的前瞻性探索,更是在解构审美意识物化形态的基础上建构清代审美意识主体价值体系的原创新尝试。研究表明,清代馆阁体被尊为清廷官方意志的书坛载体及其在笔法、字法、章法、墨法上的严苛法度,都是皇权意志对书法艺术强力介入、渗透异化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笔法 字法 章法 墨法 中和 馆阁体
下载PDF
清代书法笔法类型特征及其审美意识 被引量:2
7
作者 杨明刚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13年第2期13-19,32,共8页
清代书法笔法中蕴藉着独特的审美价值观:遗民书家笔法方圆转折、以势袭人;善画书家笔法杂糅各体、自出新意;帖学书家笔法点画持据、使转有度;碑学书家笔法沉劲厚重、不躁不滞;馆阁书家笔法用笔丰润、点画饱满。清代书家在笔法上不断开掘... 清代书法笔法中蕴藉着独特的审美价值观:遗民书家笔法方圆转折、以势袭人;善画书家笔法杂糅各体、自出新意;帖学书家笔法点画持据、使转有度;碑学书家笔法沉劲厚重、不躁不滞;馆阁书家笔法用笔丰润、点画饱满。清代书家在笔法上不断开掘,以线的分动、墨的润华,抒写着迥然相异的深层精神追求,探寻着文化生命的幽妙之境,迹化出主流审美意识嬗递演变的轨道,可谓清代审美意识嬗变轨迹的迹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书法 笔法 类型特征 审美意识 嬗变轨迹
下载PDF
自觉的生态文学与自发的生态文学——生态文学概念辨析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惠 《鄱阳湖学刊》 2012年第4期102-110,共9页
生态文学作为一个概念,其出现在中国不过短短数年光景;但生态文学作为一种文学实践,在中国的历史几乎和文学的历史一样绵长。然而,生态文学概念的界定却把传统中国源远流长的生态文学资源抛却在视野之外,由此带来了生态文学范围狭小,难... 生态文学作为一个概念,其出现在中国不过短短数年光景;但生态文学作为一种文学实践,在中国的历史几乎和文学的历史一样绵长。然而,生态文学概念的界定却把传统中国源远流长的生态文学资源抛却在视野之外,由此带来了生态文学范围狭小,难以形成规模效应;生态文学主题先行,其艺术性难以体现;否定中国传统文学的当代价值和生态价值;生态文学和与其一体两面的生态批评难以同步发展等方面的问题。因此,笔者认为,现有的生态文学概念只是生态文学之一种,可以名之为自觉的生态文学。此外,还有大量的自发的生态文学以及介于二者之间的生态文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学 人类中心主义 自觉 自发
下载PDF
语感培养:可行性与策略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杨金鑫 《教育探索》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9-30,共2页
"语感"具有缄默性、习得性、个体差异性和可意识性的特征。但是语感通过语言材料、显性化和教学也是可习得的。因此,语文教学要加强语感的培养,注重文本的理解和语感训练。
关键词 语感培养 缄默知识 习得
下载PDF
书为心画:尚“真”求“趣”的生命情怀——晚明入清书家书法审美意识 被引量:5
10
作者 杨明刚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3年第1期58-62,共5页
晚明入清书家多钟情草书创制,在清初书坛独树一帜。他们在对草书书体的选择中,蕴含着独特的审美价值观。他们在承继前人传统的基础上,着力展开法度变革与实践新创,代表着清初书学的最新方向和最高成就:笔法方圆转折,以势袭人;字... 晚明入清书家多钟情草书创制,在清初书坛独树一帜。他们在对草书书体的选择中,蕴含着独特的审美价值观。他们在承继前人传统的基础上,着力展开法度变革与实践新创,代表着清初书学的最新方向和最高成就:笔法方圆转折,以势袭人;字法字形问架,任情自然;章法分行布白,挥斥八极;墨法浓淡枯润,知白守黑。其书作既重品格,反奴俗,书如其人,又重真率,反雕饰,自然天真;既重个性,反中庸,任情任性,又重创造,反僵化,奇趣入书;以意趣超迈、以画入书的形式美,标举着尚“真”求“趣”的书学精神,寄寓着潇洒空灵的个性化艺术趣味和自由灵动的内向化审美理想,彰显着隐逸高蹈的人生格调和追求超越的生命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情怀 “趣” “真” 审美意识 晚明 书法 审美价值观 书如其人
下载PDF
“当下文艺理论热点”学术研讨会暨《文艺理论研究》创刊三十周年纪念座谈会会议综述
11
作者 潘黎勇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38-140,共3页
关键词 文艺理论研究 学术研讨会 周年纪念 座谈会 创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 综述 华东师范大学
下载PDF
美学大讨论“异数”现象探因
12
作者 曹谦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33-239,共7页
美学大讨论发生在极"左"思潮泛滥的20世纪50、60年代,为什么能够极其罕见地顺利开展?并非因为美学距离政治较远,而是既有美学大讨论本身的内部原因,也有当时有利的外部环境因素。
关键词 美学大讨论 思想改造 “双百”方针 马克思主义 朱光潜
下载PDF
重返审美——后现代语境下新审美主义的理论想像
13
作者 曹谦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45-148,共4页
针对当下文论界意识形态理论泛滥的现状,本文提出了回归文学审美的主张,但它不是简单地回到80年代审美本质论,而是在后现代语境下的新审美主义的理论想像。
关键词 审美 文学性 后现代 新审美主义
下载PDF
“美术者”何以是“上流社会之宗教”——论王国维审美信仰建构的世俗追求
14
作者 潘黎勇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82-186,共5页
叔本华的意志本体论使王国维成为近代中国第一个敢于直视生存本相、叩问存在意义并据此寻求应对之道的思想者。面对横亘而来的永劫痛苦,他急欲从中超脱出来。《〈红楼梦〉评论》正是这种个体化的信仰探索的代表文本。其中,无论是宗教或... 叔本华的意志本体论使王国维成为近代中国第一个敢于直视生存本相、叩问存在意义并据此寻求应对之道的思想者。面对横亘而来的永劫痛苦,他急欲从中超脱出来。《〈红楼梦〉评论》正是这种个体化的信仰探索的代表文本。其中,无论是宗教或艺术,王国维皆从纯然形上层面阐释它们的超脱机制。而《去毒篇》提出的"美术者,上流社会之宗教"命题则反映出作者从个体灵魂的苦痛挣扎转向为社会群体寻觅精神出路的焦虑,这种焦虑紧密关联着深重的社会政治危机与文化道德困境,表现出对一种世俗价值的关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国维 艺术 宗教 信仰
下载PDF
试论生态美学的意识形态特质
15
作者 潘黎勇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49-53,共5页
生态美学的哲学基础是生态中心主义。生态中心主义突破了以人类中心主义为核心价值理念的政治实践方式,塑造了一种新型的社会政治意识形态;另一方面,生态中心主义的整体和谐思想又是对现代主体性美学内在逻辑的背弃与超越,指向人与自然... 生态美学的哲学基础是生态中心主义。生态中心主义突破了以人类中心主义为核心价值理念的政治实践方式,塑造了一种新型的社会政治意识形态;另一方面,生态中心主义的整体和谐思想又是对现代主体性美学内在逻辑的背弃与超越,指向人与自然、社会的审美生存之境,所以生态中心主义又是一种新型的生态审美观。因此,以生态中心主义为核心精神建构而成的生态美学必然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特征,它与当代中国的社会文化语境紧密契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美学 生态中心主义 意识形态 生态审美观
下载PDF
含泪:人的活法与人的精神——有感于张丽玲和她的纪录片《含泪活着》
16
作者 王惠 《艺苑》 2011年第4期89-90,共2页
丁尚彪是纪录片《含泪活着》中的主人公,他以"黑人"的身份,在日本打工十五年,只为了改变家族命运、奠定厚实基础,送女儿到国外一流大学求学。他所选择和所坚持的含泪的活法,用理性抑制感情,用精神支撑梦想,是人类昂扬高蹈的... 丁尚彪是纪录片《含泪活着》中的主人公,他以"黑人"的身份,在日本打工十五年,只为了改变家族命运、奠定厚实基础,送女儿到国外一流大学求学。他所选择和所坚持的含泪的活法,用理性抑制感情,用精神支撑梦想,是人类昂扬高蹈的主体精神的一曲颂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泪 活法 精神 命运 理性
下载PDF
清代馆阁体书作意象特征探微
17
作者 杨明刚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3年第6期50-54,共5页
从书作本身看,清代馆阁书作笔法用笔丰润,点画饱满;字法结体平稳,间架匀称;章法端雅严整,中正堂皇;墨法墨迹厚实,藏锋于墨。从书家主体看,皇族重臣是其倡导者和立约人,有着抚民安政、粉饰太平的卫道自觉,而科举士子是其实践... 从书作本身看,清代馆阁书作笔法用笔丰润,点画饱满;字法结体平稳,间架匀称;章法端雅严整,中正堂皇;墨法墨迹厚实,藏锋于墨。从书家主体看,皇族重臣是其倡导者和立约人,有着抚民安政、粉饰太平的卫道自觉,而科举士子是其实践者与顺从者,藏着干禄仕进、逢迎媚上的畸形目的;从书艺本体看,馆阁体已俨然成为承载皇权不激不厉、平和简静的“中和”审美意趣的异化代言;从深层内核看,馆阁体被尊为清廷官方意志的书体,是清廷皇权意志强力介入、对清代书法艺术畸形异化渗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馆阁体 意象特征 清代 审美意趣 “中和” 书法艺术 倡导者 实践者
下载PDF
我国《宪法》修改中“列举”语言策略的运用及其问题 被引量:1
18
作者 马晓红 《修辞学习》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1-63,共3页
我国《宪法》自颁布以来多次修改,仅仅新时期以来就有四次。这些修改在语言策略上主要表现为“改变列举项”。可惜,这并不是一种成功的策略。作为根本大法,宪法的修改应该遵循更为合理的言语行为规则。
关键词 宪法语言 列举项 概括性
下载PDF
前沿性 开创性 奠基性——陈望道先生修辞论著阅读札记
19
作者 马晓红 《修辞学习》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9-21,共3页
关键词 修辞研究 前沿性 开创性 陈望道 奠基性 语言学理论 札记 阅读 论著 先生
下载PDF
梅洛-庞蒂对普鲁斯特作品的三重阐释
20
作者 崔欣欣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66-175,共10页
普鲁斯特是梅洛-庞蒂哲学生涯中最具影响力的现代作家之一,其代表作《追忆似水年华》在梅氏的哲学文本中被多次引用和阐释,这些基于现象学立场的作品分析呈现为三个向度:论述身体在记忆中的作用;重审理性和真理问题;揭示现代文学的时空... 普鲁斯特是梅洛-庞蒂哲学生涯中最具影响力的现代作家之一,其代表作《追忆似水年华》在梅氏的哲学文本中被多次引用和阐释,这些基于现象学立场的作品分析呈现为三个向度:论述身体在记忆中的作用;重审理性和真理问题;揭示现代文学的时空书写策略。这三个向度映射了梅洛-庞蒂不同阶段的哲学致思倾向:早期主要探讨身体意向性,过渡时期开始关注语言表达问题,后期致力于完善存在本体论。这种互文关系源于两者在把握原初知觉经验上的相同立场。理清梅洛-庞蒂对普鲁斯特作品的阐释,有助于加深对梅氏哲学理论思想资源和演变脉络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洛-庞蒂 普鲁斯特 身体 真理 时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