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唐代守选起始时间考 被引量:2
1
作者 杨向奎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9-83,共5页
守选是唐代为了缓和官阙少而选人多的社会矛盾而推行的一项制度。对于唐代守选起始时间的考订,有学者认为始于贞观年间。从武德中的"稍有沙汰",贞观初的"四时听选,随到注拟",到高宗时的"长名姓历榜"、定... 守选是唐代为了缓和官阙少而选人多的社会矛盾而推行的一项制度。对于唐代守选起始时间的考订,有学者认为始于贞观年间。从武德中的"稍有沙汰",贞观初的"四时听选,随到注拟",到高宗时的"长名姓历榜"、定州县等级、改铨历程式,再到武后时的糊名暗考、睿宗时的量阙流人,可以看出,统治者在应对选人与官阙这一矛盾时,所采取的由被动限制到主动"迎击"的措施变换,在此流变过程中,并未看到守选制的痕迹。可以断定,开元十八年(730年)推行的"循资格"才是唐代守选制的真正开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守选 起始时间 开元十八年
下载PDF
平凡生命的热烈绽放--陈维崧《沁园春·咏菜花》欣赏
2
作者 李睿 《学语文》 2004年第2期36-36,共1页
如果你去过春天的郊外,一定见过那大片六片鹅黄色的油菜花吧。也许是因为它太平凡了,诗人词家向来不注意它;清代著名词人陈维崧的《沁园春·咏菜花》(见卷首)可谓匠心独具,它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和优美精炼的语言,为我们唱出了... 如果你去过春天的郊外,一定见过那大片六片鹅黄色的油菜花吧。也许是因为它太平凡了,诗人词家向来不注意它;清代著名词人陈维崧的《沁园春·咏菜花》(见卷首)可谓匠心独具,它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和优美精炼的语言,为我们唱出了一曲动人的菜花之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维崧 《沁园春·咏菜花》 文学评论 文学语言
下载PDF
庄子“天籁”说二段论 被引量:1
3
作者 程洁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08年第3期134-136,共3页
庄子的思想深邃奇奥,《齐物论》中"天籁"一说犹如智慧的灵光,昭示着庄子的哲学思想。"天籁说"内涵丰富,由《庄子》自证,其涵义由两段构成。从认识论角度看,两段之间演进之迹甚明。第一段认为天籁是道,第二段认为天... 庄子的思想深邃奇奥,《齐物论》中"天籁"一说犹如智慧的灵光,昭示着庄子的哲学思想。"天籁说"内涵丰富,由《庄子》自证,其涵义由两段构成。从认识论角度看,两段之间演进之迹甚明。第一段认为天籁是道,第二段认为天籁是无。天籁说意义的探究对于庄子思想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天籁
下载PDF
网络与新世纪城市文学想象 被引量:2
4
作者 徐从辉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08-116,共9页
网络的崛起重构了城市空间,"人"成为物理城市与赛博空间的杂居者。城市文学在时空重组的后新文化语境中面临着重构与新变的可能,网络文本逻辑规约着人们想象城市的方法和城市叙事法则。网络所生产的景观化的城市想象缝合进作... 网络的崛起重构了城市空间,"人"成为物理城市与赛博空间的杂居者。城市文学在时空重组的后新文化语境中面临着重构与新变的可能,网络文本逻辑规约着人们想象城市的方法和城市叙事法则。网络所生产的景观化的城市想象缝合进作家的个体经验和想象,造成"城"与"人"的叙事危机。随着"网络土著"式的作家即将产生,这一问题的论述变得更加迫切。本文从城市文学所面临的后新文化语境与自身的重构、城市文学经验的转型、"城"与"人"的主体性遗失等几方面来考察网络对新世纪城市文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 新世纪 城市文学
原文传递
在“同性恋”的表象之下——《暑假中》对早期新女性困境的变形表现 被引量:1
5
作者 王贺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3-44,共12页
本文通过对丁玲早期小说《暑假中》文本的叙事分析,及对小说主题和相应的社会、历史语境(包括文学史、批评史语境)的互动关系的讨论,纠正学界关于这篇小说表现了新女性同性恋的误读,进而指出早期新女性因理想爱情无法实现等原因谋求建... 本文通过对丁玲早期小说《暑假中》文本的叙事分析,及对小说主题和相应的社会、历史语境(包括文学史、批评史语境)的互动关系的讨论,纠正学界关于这篇小说表现了新女性同性恋的误读,进而指出早期新女性因理想爱情无法实现等原因谋求建立同性之间的亲密关系,乃是一种有效、有限的弱者的自我保护与生存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玲 新女性 《暑假中》 亲密关系
原文传递
论列斐伏尔的文艺批判思想 被引量:1
6
作者 孟凡生 《中国文学批评》 2015年第4期75-82,127,共9页
列斐伏尔的文艺批评观主要体现在日常生活批判理论和空间理论之中:他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主要探讨了审美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关系,尤其是批判了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异化现象,主张用审美来打破日常生活的刻板与重复,从而达到救赎日常生活的目的... 列斐伏尔的文艺批评观主要体现在日常生活批判理论和空间理论之中:他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主要探讨了审美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关系,尤其是批判了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异化现象,主张用审美来打破日常生活的刻板与重复,从而达到救赎日常生活的目的;后来又把现代性纳入到日常生活批判中,对现代性进行批判,主张用"节庆"和"狂欢"来打破日常生活的常规,实现审美的、自由的存在状态;列斐伏尔的空间理论则是对其审美批判思想的进一步追溯和社会化,他提倡一种旨在打破资本主义统治之下的可量化、均质化的"空间革命",从而恢复空间的开放性和差异性;更为重要的是,"社会空间"中所蕴含的整一性和身体维度对文艺生产和批判活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斐伏尔 日常生活 审美 空间的生产 文艺批判
原文传递
“暗淡岁月”中的文人传统——以《暮年上娱——叶圣陶、俞平伯通信集》为中心
7
作者 鲍良兵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17-126,共10页
《暮年上娱》是俞平伯和叶圣陶在1974年到1985年之间的通信集。这些信件中所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和丰富:国运家事、典籍字画、旧撰新作、庭草砌花,以至宇宙观、人生观,无所不臻,为研究二老晚年生活提供了一份生动形象的活资料。本文试图... 《暮年上娱》是俞平伯和叶圣陶在1974年到1985年之间的通信集。这些信件中所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和丰富:国运家事、典籍字画、旧撰新作、庭草砌花,以至宇宙观、人生观,无所不臻,为研究二老晚年生活提供了一份生动形象的活资料。本文试图将其纳入"文学"中国的视野中,考察知识分子在"暗淡岁月"中接续尺牍书写方式对"诗与真"言说空间的开拓,考察作为融传统文人生活、文学知识和精神情趣有机一体的"古典文学"如何重新进入当代生活以及时空转型中的知识分子的城市暮年生活方式的转变。探究在"文革"政治暗影的余绪和新时期"政治生活"中,文人传统的复现如何重构知识分子的城市生活及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暮年上娱》 俞平伯 叶圣陶 尺牍 古典文学
原文传递
审美现代性的追求与缺失——兼及对当下文学发展的一种批评
8
作者 郑崇选 《东方丛刊》 2004年第4期86-100,共15页
之所以会突然想到这个问题,是因为一种阅读经验上深深的不满。在对当代文学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学的长期关注中,我越来越感觉到一种麻木和文学经验的紊乱,我突然会在某些文本的阅读中丧失了判断优劣的能力,不知道是我的审美细... 之所以会突然想到这个问题,是因为一种阅读经验上深深的不满。在对当代文学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学的长期关注中,我越来越感觉到一种麻木和文学经验的紊乱,我突然会在某些文本的阅读中丧失了判断优劣的能力,不知道是我的审美细胞突然消失还是作品本身出了问题。我总是期望能在文本中得到一种基于现实的更为广阔的审美想象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发展 优劣 当代文学 文本 审美现代性 阅读经验 追求 知道 现实 感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