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语料库建设:目的和原则 被引量:3
1
作者 柏晓鹏 吉伶俐 《新疆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11-17,共7页
语料库建设为语言教学带来了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变革。建立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语料库,对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有一定意义。然而,现有语料库对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辅助功能有限。文章重点介绍了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语料库的建设... 语料库建设为语言教学带来了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变革。建立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语料库,对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有一定意义。然而,现有语料库对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辅助功能有限。文章重点介绍了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语料库的建设工作,同时针对小学语文教学需求,提出了建设小学语文教学专用型语料库的标注体系和标注原则。标注原则包括课文基本信息标注、分词和词性标注及满足小学语文教学需求的子项目标注和韵律标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料库标注 小学语文教学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
下载PDF
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类书
2
作者 赵志伟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4-86,共3页
中国古代有一种“百科全书”——类书,了解它的起源、发展、种类,有助于当代人更好地传承古代文化,了解探讨古代史实、典章制度、学术文化、社会风俗等的发展历史,以及校勘、考证古籍内容。
关键词 类书 类事 采文 综合 分类编排 按韵编排
下载PDF
“闇汤”“办香”及其他——谈谈繁体字误识问题
3
作者 赵志伟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9-80,共2页
近来读江西师大刘世南先生的《在学术殿堂外》一书,收获很大。其中有《怎样培养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人才》一文,谈到这样一件事:一次,一位文科副教授问我“闇汤”怎么解。我要他拿原书来,一看,原来是四库全书《弇州四部稿》一文中的“闇... 近来读江西师大刘世南先生的《在学术殿堂外》一书,收获很大。其中有《怎样培养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人才》一文,谈到这样一件事:一次,一位文科副教授问我“闇汤”怎么解。我要他拿原书来,一看,原来是四库全书《弇州四部稿》一文中的“闇沕”。这位副教授竟把“沕”看成简化字“汤”。他竟不想想四库的誊录员,写的都是繁体字,怎么会把“湯”简化为“汤”呢?就这么一种水平!克罗齐说得好:“你要理解但丁,就要达到但丁的水平。”中国古代文人都是饱读诗书的,你连看都没有看过他们熟读的书,就想去标点、注释他们的诗文,行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繁体字 《在学术殿堂外》 中国古典文学 中国古代文人 研究人才 四库全书 副教授 刘世南
下载PDF
高考现代文阅读命题语言刍议——以2008年高考语文试题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徐默凡 《语文学习》 2009年第2期4-6,共3页
与数学、外语等科目相比.语文的高考成绩一直不高。以上海2008年高考为例.有近10万人参加高考,数学最高分是满分150分(2.12),英语最高分是146分(7人),语文最高分只有132分(1人)。这个132分折算成百分制是88分,我们一般把... 与数学、外语等科目相比.语文的高考成绩一直不高。以上海2008年高考为例.有近10万人参加高考,数学最高分是满分150分(2.12),英语最高分是146分(7人),语文最高分只有132分(1人)。这个132分折算成百分制是88分,我们一般把百分制的90分以上看作是优秀.也就是说在上海.近10万高中毕业生中找不到一个语文成绩达到优秀水准的学生。而且我们知道每年的高考语文平均分就是90分多一点.折算成百分制也就是刚及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命题语言 高中毕业生 百分制 高考成绩 语文成绩 高分
原文传递
“阑干”、“栏干”、“栏杆”是否有别
5
作者 彭国忠 《语文学习》 2009年第10期59-59,共1页
问:“lán gān”一词,似乎是古人诗词中一个常见物象.然而“lángān”一词。在古代诗文中却有两种写法——“阑干”、“栏干”。查阅《古代汉语词典》及更权威的《汉语大词典》,都没有明确解释它们的关系.仅简略地注“... 问:“lán gān”一词,似乎是古人诗词中一个常见物象.然而“lángān”一词。在古代诗文中却有两种写法——“阑干”、“栏干”。查阅《古代汉语词典》及更权威的《汉语大词典》,都没有明确解释它们的关系.仅简略地注“阑干”同“栏干”。尤其令人头痛的问题是,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中的32首唐宋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大词典》 古代诗文 汉语词典 唐诗宋词 唐宋词 苏教版 写法 查阅
原文传递
“望”、“向”、“傍”是同源词吗?
6
作者 吕志峰 《语文学习》 2009年第3期41-42,共2页
问:《登泰山记》:“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句中的“望”字,中学语文教材一般都解释为动词“远望”。我们认为解释成“接近”、“临近”可能更好,“望晚”即相当于“傍晚”、“向晚”。在探讨这一问题... 问:《登泰山记》:“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句中的“望”字,中学语文教材一般都解释为动词“远望”。我们认为解释成“接近”、“临近”可能更好,“望晚”即相当于“傍晚”、“向晚”。在探讨这一问题时,我们产生了一个疑问:“望”、“傍”、“向”三者皆有“临近”、“接近”的意思,它们是不是同源词呢?恳请老师不吝赐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望”字 “向” 同源词 “傍” 《登泰山记》 中学语文教材 动词 老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