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0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创新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理论逻辑和实践路径 被引量:1
1
作者 丁焕峰 方远平 +2 位作者 刘乃全 马海涛 刘承良 《城市观察》 2024年第4期70-79,161,共11页
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是我国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路向,探讨创新驱动新质生产力的理论逻辑、实现路径和实践举措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认为,创新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在理论层面,亟待从国家、区域、城市等多尺... 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是我国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路向,探讨创新驱动新质生产力的理论逻辑、实现路径和实践举措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认为,创新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在理论层面,亟待从国家、区域、城市等多尺度探讨我国创新驱动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议题、理论逻辑、主要挑战及应对路径;在实践层面,需要加强创新要素的流动,优化创新资源协调配置机制,促进产创融合发展,发挥科技创新中心龙头作用,提高区域创新协同水平,培育新质生产力高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创新驱动 区域创新协同 科技创新 实践路径
下载PDF
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发展模式与中国实践 被引量:9
2
作者 杜德斌 祝影 《科学》 CAS 2022年第4期11-15,共5页
通过对世界著名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实践的考察,从发展驱动力、机构来源、产业类型三个维度总结其发展的共性特征,构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三维发展模式。基于这一模式,分析北京、上海、深圳三个城市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优势、短板... 通过对世界著名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实践的考察,从发展驱动力、机构来源、产业类型三个维度总结其发展的共性特征,构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三维发展模式。基于这一模式,分析北京、上海、深圳三个城市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优势、短板及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科技创新中心 三维发展模式 上海 北京 深圳
下载PDF
军事科技发展趋势下全球军工生产特征、发展动力与政策启示
3
作者 郭卫东 杜德斌 +1 位作者 易鑫磊 高勤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CSCD 2024年第5期605-615,共11页
高技术战争时代军事科技作为国际政治体系的组成部分和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内容,其生产格局和特征演化深刻影响和塑造着新的世界秩序。当前军事科技加速向信息化智能化演进,太空武器、颠覆性军事科技成为各国争夺的制高点;全球军工生产... 高技术战争时代军事科技作为国际政治体系的组成部分和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内容,其生产格局和特征演化深刻影响和塑造着新的世界秩序。当前军事科技加速向信息化智能化演进,太空武器、颠覆性军事科技成为各国争夺的制高点;全球军工生产已形成一超多强格局,美国引领世界军事科技发展潮流并占据绝对优势;国防工业基础、军事需要、经济利益和政治目标的实现是影响军事科技发展的主要动力。新形势下要立足信息化战争特征,推动军事科技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抢抓科技革命机遇,加快推进颠覆性军事科技研究与应用,并深化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事科技 颠覆性技术 军工生产 军工企业
下载PDF
中国城市创新网络的时空复杂性及生长机制研究 被引量:85
4
作者 段德忠 杜德斌 +1 位作者 谌颖 翟庆华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759-1768,共10页
以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转让记录为数据源,采用大数据挖掘与分析技术、空间分析技术、复杂网络模型和负二项回归模型,系统描绘了2001~2015年中国城市创新网络的拓扑结构、空间结构和生长机制。研究发现:①中国城市创新网络规模迅速扩张,... 以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转让记录为数据源,采用大数据挖掘与分析技术、空间分析技术、复杂网络模型和负二项回归模型,系统描绘了2001~2015年中国城市创新网络的拓扑结构、空间结构和生长机制。研究发现:①中国城市创新网络规模迅速扩张,在两极分化下涌现出显著的小世界性和等级层次性,以北京、上海、深圳为核心的核心-边缘格局不断强化;②以三角结构为基础的中国城市创新网络的四边形格局逐渐形成,京津、长三角、珠三角是中国城市专利转移的核心三角;③中国城市创新网络的生长与城市科技创新实力显著相关,且受到地理距离的阻抗作用,凸显出强烈的地理邻近性,另外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相似度和产业结构相似度也是影响城市创新网络生长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利转让 城市创新网络 结构异质性 时空演化 生长机制
下载PDF
技术转移视角下中国三大城市群区域一体化发展研究 被引量:36
5
作者 段德忠 谌颖 杜德斌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581-1591,共11页
基于城际间的专利转让数据,从技术转移体系一体化的视角阐释中国三大城市群的区域一体化进程,得出以下结论:①在总体层面和技术供给链层面,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这三大城市群的区域一体化皆未实现,其中长三角城市群正朝着一体化方向发... 基于城际间的专利转让数据,从技术转移体系一体化的视角阐释中国三大城市群的区域一体化进程,得出以下结论:①在总体层面和技术供给链层面,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这三大城市群的区域一体化皆未实现,其中长三角城市群正朝着一体化方向发展,大部分城市的技术获取依赖于区内技术转移网络,珠三角城市群一体化程度次之,但朝着一体化相反方向发展,京津冀城市群一体化程度最低,大部分城市的技术获取愈发依赖于外部技术转移网络;②在技术销售链层面,仅长三角城市群实现了区域一体化,以上海为核心的一体化技术转移体系正加速形成,珠三角城市群大部分城市的技术销售愈发依赖于城市群外部,而京津冀城市群则愈发依赖于城市群内部;③三大城市群的技术流动越来越多地跨越边界,区域内技术转移网络越来越无法满足城市群的技术发展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一体化 技术转移 长三角城市群 京津冀城市群 珠三角城市群
下载PDF
产业技术变迁与全球技术创新体系空间演化 被引量:16
6
作者 段德忠 杜德斌 +1 位作者 杨凡 谌颖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378-1387,共10页
以1990~2014年全球96个国家和地区为研究对象,在对全球产业技术变迁研究基础上,对全球技术创新体系的等级层次性及其演化机制进行研究。结果发现:①IPC(International Patent Classification,国际专利分类)-USPC(United States Patent C... 以1990~2014年全球96个国家和地区为研究对象,在对全球产业技术变迁研究基础上,对全球技术创新体系的等级层次性及其演化机制进行研究。结果发现:①IPC(International Patent Classification,国际专利分类)-USPC(United States Patent Classification,美国专利分类)-NAICS(North American Industry Classification System,北美产业分类体系)的专利分类至产业分类识别系统为研究不同空间尺度下的产业技术创新变迁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方法,全球最具创新力的产业有着由机械产业向信息通信产业变迁的趋势;②以信息通信产业、机械产业、电气设备产业和医疗设备产业为代表的全球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在这25 a间都呈现出显著的两极分化和空间集聚趋势;③全球技术创新体系正由大西洋格局向太平洋格局演进,东亚地区成为全球技术创新的增长极;④国家研发支出规模、国家经济规模和国家文化包容性对国家技术创新能力有着明显的正向影响,但研发人员数量和国家人口总数对国家技术创新能力的作用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利类别 产业技术变迁 全球技术创新体系
下载PDF
城市层级对中国城市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范斐 戴尚泽 +1 位作者 于海潮 刘承良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71-181,共11页
城市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和科技自立自强的核心空间载体,提升城市创新绩效将有利于我国更好地参与全球科技竞争合作、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以中国280个地级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工具变量法和广义矩估计,探索城市层级... 城市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和科技自立自强的核心空间载体,提升城市创新绩效将有利于我国更好地参与全球科技竞争合作、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以中国280个地级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工具变量法和广义矩估计,探索城市层级对于创新绩效的影响,并利用门槛回归模型,揭示城市层级与创新绩效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探讨不同城市层级对于创新绩效的阶段性特征。结果表明:(1)中国城市层级的提升能够显著促进创新绩效,城市层级是城市创新绩效提升的前提要件,但并不存在反向因果关系。(2)城市层级对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存在区域异质性,东北地区城市层级的提升对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最大,其次为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创新型城市的城市层级提升对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大于非创新型城市。(3)城市层级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具有非线性特征,城市规模结构不合理,会造成创新绩效的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绩效 城市层级 门槛效应 城市规模
下载PDF
南海研究的全球化特征及对“南海命运共同体”的启示——以科研论文为例 被引量:2
8
作者 苏盼盼 杜德斌 刘承良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8-42,50,共6页
以2000—2019年全球科研工作者发表的南海主题研究论文为基础,借助Citespace进行知识群组识别和研究主题辨识,发掘南海研究的前沿问题,并探索其对"南海命运共同体"的启示。结果表明:相关科研论文数量逐年上升,以海洋地理学、... 以2000—2019年全球科研工作者发表的南海主题研究论文为基础,借助Citespace进行知识群组识别和研究主题辨识,发掘南海研究的前沿问题,并探索其对"南海命运共同体"的启示。结果表明:相关科研论文数量逐年上升,以海洋地理学、地球科学、大气科学、环境科学等占比最多,并表现出多学科化、交叉化和综合化的特征;南海周边国家对研究的贡献最大,以中国学者为最多,但还未形成合作网络。文献多围绕地形构造、气候、水文、生物、矿产资源展开,季风、海洋生物、潮汐是持续的研究热点;2010年开始,南海研究由基础研究向应用研究转化,并由自然属性、宏观资源研究向探讨具体地区、单项资源转变。建议以研究前沿为纽带,开展国际论坛;以基础研究为基石,建设环南海知识网络;以应用研究为方向,与周边国家开展合作;以科研为桥梁,初步探索"南海命运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文献计量 科研论文 南海命运共同体 南海周边国家
下载PDF
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内涵特征与评价体系 被引量:13
9
作者 杜德斌 祝影 《科学》 CAS 2022年第4期1-5,共5页
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对其内涵的认识首先要从相近概念的历史溯源开始,只有在基本的理论范畴上明确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内涵、功能、特征,廓清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评价维度和评价体系,才能在实践中更加准确地把握全球科技创... 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对其内涵的认识首先要从相近概念的历史溯源开始,只有在基本的理论范畴上明确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内涵、功能、特征,廓清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评价维度和评价体系,才能在实践中更加准确地把握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点与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科技创新中心 内涵 功能 特征 评价体系
下载PDF
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构成要素与创新生态系统 被引量:6
10
作者 杜德斌 祝影 《科学》 CAS 2022年第4期6-10,共5页
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是创新人才、创新主体和创新环境三要素构成的顶级区域创新生态系统。人才是核心要素,它渗透于其他要素之中;世界一流大学、科技“引擎”企业和有为的政府是驱动要素;创新文化、创新资本、创新基础设施和专业服务是支... 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是创新人才、创新主体和创新环境三要素构成的顶级区域创新生态系统。人才是核心要素,它渗透于其他要素之中;世界一流大学、科技“引擎”企业和有为的政府是驱动要素;创新文化、创新资本、创新基础设施和专业服务是支撑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科技创新中心 核心要素 驱动要素 支撑要素 创新生态系统
下载PDF
城市创新创业活力与新兴产业核心技术:空间极化、规模门槛与中介效应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承良 刘向杰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2-224,共13页
城市新企业、新资本和新发明涌现是孕育新兴产业核心技术的活力源泉,对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利用中国城市面板数据考察创新创业活力对新兴产业核心技术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城市创新创业活力显著促进新兴产业核... 城市新企业、新资本和新发明涌现是孕育新兴产业核心技术的活力源泉,对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利用中国城市面板数据考察创新创业活力对新兴产业核心技术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城市创新创业活力显著促进新兴产业核心技术数量提升,在考虑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2)创新创业活力对新兴产业核心技术活动的影响存在“边际递增”的城市规模门槛特征,而对邻近城市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存在“马太效应”和“虹吸效应”。(3)城市创新创业活力对新兴产业核心技术活动的影响存在区域和梯度异质性,不同地理位置和文化区的城市存在显著差异,而资源型城市、智慧城市和创新型城市的分组回归体现了梯度性特征。(4)创新创业活力通过提升城市多样性,特别是专业化部门的多样性程度,促进新兴产业核心技术数量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兴产业核心技术 新质生产力 创新创业活力 城市多样性 城市规模
下载PDF
中国城市数字技术创新的时空演化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源 刘承良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54-765,共12页
发展数字技术是数字经济时代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战略选择。本文使用专利数据界定数字技术并将其作为城市数字技术创新的度量指标,使用空间统计及计量经济学方法揭示中国城市数字技术创新的时空演化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发展数字技术是数字经济时代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战略选择。本文使用专利数据界定数字技术并将其作为城市数字技术创新的度量指标,使用空间统计及计量经济学方法揭示中国城市数字技术创新的时空演化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中国数字技术创新规模在需求与政策等多重因素驱动下呈现单调增长的态势,7类数字技术领域创新规模保持相对稳定的等级格局。②中国城市数字技术创新空间差异显著,其演化表现集聚与扩散并存的趋势,形成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为核心引领及以直辖市、省会城市、副省级城市为多点支撑的数字技术创新格局。7类数字技术创新的空间演化表现出由核心城市向外围城市扩散的相似历程,各类数字技术产出均始终高度集中于北京、上海、深圳等头部城市,但不同类型数字技术的主要城市构成略有差别,部分处于中高位序的城市在特定数字技术领域表现突出。③知识基础、技术引进是促进本地数字技术创新的重要因素,而制度因素对本地数字技术创新的推动作用仍待凸显,邻地各项解释变量对本地数字技术创新通常在虹吸作用下呈现出反向影响,或在溢出作用下表现为同向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7类数字的影响因素表现相似性与异质性并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数字创新 知识基础 技术引进 制度供给 中国
下载PDF
“一带一路”倡议下《世界地理研究》期刊发展形势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苏盼盼 《科技与创新》 2018年第22期64-66,共3页
运用SWOT分析矩阵对期刊《世界地理研究》的发展优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世界地理研究》期刊因其历史渊源和政策环境优势,刊发较多主题为外国地理的文章,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也存在自身影响因子不足和国际影响力缺乏的劣... 运用SWOT分析矩阵对期刊《世界地理研究》的发展优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世界地理研究》期刊因其历史渊源和政策环境优势,刊发较多主题为外国地理的文章,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也存在自身影响因子不足和国际影响力缺乏的劣势。新形势下,契合期刊研究主题的文章越来越多,稿源质量也有了较大的提升,同时学术交流活动也日益增多。但期刊间竞争的白热化也带来了稿源争夺问题,后续此类主题研究是否具有可持续性,主题论文是否会昙花一现,这些都是未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学术期刊 SWOT 世界地理研究
下载PDF
在学科发展的演变中理解和把握地缘政治及地缘政治学——兼论对地缘环境研究的启示 被引量:10
14
作者 胡志丁 张喆 +1 位作者 马腾 胡伟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4-64,共11页
通过对地缘政治学发展演变的系统梳理,将"地缘政治"理解为解析国际政治或国际秩序特有的空间视角和多要素、跨领域和跨尺度的综合分析方法,而地缘政治学则是其特有空间视角和综合分析方法以及基于其视角和方法形成的理论学说... 通过对地缘政治学发展演变的系统梳理,将"地缘政治"理解为解析国际政治或国际秩序特有的空间视角和多要素、跨领域和跨尺度的综合分析方法,而地缘政治学则是其特有空间视角和综合分析方法以及基于其视角和方法形成的理论学说的集合。这种特有视角集中体现在对国家层面空间范围内的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的优化组合分析,在系统层面的比较和关联分析以及跨领域和跨尺度的相互作用研究。研究方法主要有时空分析法、历史分析法和系统分析法等。但是,整体而言,地缘政治学是一门发展极不完善的学科,这不是源于其思想不够深邃,而是源于分析方法和分析技术无法跟上复杂现实的需求。这为开启真正的中国地缘政治研究提供了绝佳的机遇,中国学者不应该仅仅成为西方地缘政治学说的跟随者和推广者,而应成为原创理论和方法的贡献者。这或许就是国内在复兴地缘政治研究中确立以地缘环境解析的理论与方法为研究主要方向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缘政治 地理环境 批判地缘政治学 世界体系论 地缘环境
下载PDF
上海与深圳城市创新活力比较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许时泽 杜德斌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73-81,共9页
梳理国内外有关城市创新活力的研究成果,并论证企业死亡新生比测度城市创新活力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利用上海与深圳2010—2015年6年间的企业死亡新生比和创新产出数据,对两市城市创新活力进行分析,并按不同企业所有制类型与创新产出... 梳理国内外有关城市创新活力的研究成果,并论证企业死亡新生比测度城市创新活力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利用上海与深圳2010—2015年6年间的企业死亡新生比和创新产出数据,对两市城市创新活力进行分析,并按不同企业所有制类型与创新产出做相关性分析,考察两市城市创新活力对于创新产出贡献的差异。研究发现深圳的城市创新活力明显高于上海,而上海的城市创新活力相对而言更加稳定,就城市创新活力对创新产出的贡献而言,上海则略优于深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创新活力 进入与退出 创新产出 所有制类型 比较研究
下载PDF
美国科技创新水平时空格局演变与影响因素
16
作者 刘承良 王泽萍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17,123,共18页
在全球科技竞争愈演愈烈的今天,科技创新已成为国际竞争力的核心组成部分。在中美科技摩擦不断升级的背景下,深入研究美国的科技创新水平时空格局演变对于把握世界科技创新的发展水平和特点,以及促进中国科技创新实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 在全球科技竞争愈演愈烈的今天,科技创新已成为国际竞争力的核心组成部分。在中美科技摩擦不断升级的背景下,深入研究美国的科技创新水平时空格局演变对于把握世界科技创新的发展水平和特点,以及促进中国科技创新实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美国专利发表量等数据为基础,分析2000-2022年美国科技创新的演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发现美国科技创新水平持续增长,尽管受到经济危机、政策变化等影响,但整体稳健发展。同时,东西海岸地区创新活动集中,中部地区科技创新水平相对较低。此外,美国科技创新的空间格局逐渐向西移动,集聚度增强。这些发现为深化中国科技创新中心布局和发展战略提供了重要启示。中国应重视区域科技创新的集聚特征,推动创新带动效应;加强科技创新政策法规完善,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科技创新;同时,因地制宜培育科技创新高地,发挥科研机构集聚区优势,促进科技实力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水平 时空格局 新质生产力 美国
下载PDF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区域性创新高地协同发展的理论框架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帮娟 王涛 刘承良 《地理教育》 2022年第8期14-18,共5页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区域性创新高地布局建设的首要任务是明晰其理论发展逻辑。因此,本文从“系统—环境”视角构建了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区域性创新高地协同创新体系的“要素—关系—结构—功能—演化”理论框架。在综合性国家科学...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区域性创新高地布局建设的首要任务是明晰其理论发展逻辑。因此,本文从“系统—环境”视角构建了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区域性创新高地协同创新体系的“要素—关系—结构—功能—演化”理论框架。在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区域性创新高地协同布局建设中,不同要素之间通过创新行为发生关联形成全球地方创新网络,在关系网络演化过程中塑造并影响其时间、空间和等级结构及其知识生产、应用、扩散等功能,受自组织和他组织机制共同作用,其时空结构和功能不断演化,最终形成“要素—关系—结构—功能—演化”相互作用、互为反馈的协同创新闭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区域性创新高地 协同创新体系 要素—关系—结构—功能—演化
下载PDF
世界典型创新空间的发展模式:科学中心与创新高地 被引量:1
18
作者 林剑铬 刘承良 《地理教育》 2022年第10期9-16,共8页
创新空间布局是国家或区域提升科技实力、实现创新转型的重要抓手。狭义上的创新空间实质是不同空间尺度的创新集群,通过创新要素地理集聚和创新要素复杂关联进行内部组织,实现知识生产、技术应用、知识传播和驱动发展等功能。创新空间... 创新空间布局是国家或区域提升科技实力、实现创新转型的重要抓手。狭义上的创新空间实质是不同空间尺度的创新集群,通过创新要素地理集聚和创新要素复杂关联进行内部组织,实现知识生产、技术应用、知识传播和驱动发展等功能。创新空间的发展模式可由中枢功能、发展驱动力、地理渠道三个维度进行综合界定。根据中枢功能分异,创新空间可划分为科学中心、创新高地及科技创新中心三大类型。整合核心功能、关键动力和主要通道三大维度,可厘清不同类型创新空间发展的主导模式:美国硅谷是市场驱动的内外结合型科技创新中心,英国剑桥是市场驱动的内外结合型科学中心,日本筑波是政府主导的外源型科学中心,美国波士顿128公路地区是政府引导的内生型创新高地,而韩国大德则是政府主导的外源型创新高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空间 科学中心 创新高地 三维发展模式
下载PDF
中国能源全球投资建设布局的结构演进及多重效应
19
作者 夏启繁 杜德斌 +2 位作者 段德忠 张强 丁浚峰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925-1935,共11页
海外能源投资建设是维护中国能源安全的坚实屏障,厘清中国海外能源布局的时空动态及其溢出效应,对调整投资方向和落实布局规划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本文基于中国海外能源投资建设追踪信息集,借助固定面板回归模型、地缘政治风险指数和GI... 海外能源投资建设是维护中国能源安全的坚实屏障,厘清中国海外能源布局的时空动态及其溢出效应,对调整投资方向和落实布局规划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本文基于中国海外能源投资建设追踪信息集,借助固定面板回归模型、地缘政治风险指数和GIS空间分析等手段,揭示中国能源全球布局的结构演进特征,探讨中国能源全球布局的多重效应。研究发现:(1)中国能源全球布局呈现出“先升后降”的时序特征和明显的波动性,可再生能源成为主要增长极,布局失败率逐步下降。(2)中国能源全球布局始终由国企主导,但民企地位明显提升;企业区域分工趋弱,海外均衡化选址趋势明显。(3)发达国家(地区)在中国能源全球布局中的地位显著下滑,“一带一路”沿线项目占比明显提升。可再生能源积极外拓市场,且面临较低的地缘政治风险;传统能源相对稳定,但地缘政治风险明显升高。(4)中国能源全球布局具有隐含碳转出效应,传统能源全球布局具有油气进口效应,可再生能源全球布局具有能源转型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投资 多重效应 能源转型 隐含碳排放 地缘政治风险
下载PDF
技术合作-转让双层网络结构演化及其对城市创新能力的影响
20
作者 陈毓玲 邢和祥 杜德斌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180-2191,共12页
文章基于复杂网络理论,利用2010—2019年长三角地区41个地级市专利数据构建城际技术合作-转让双层网络,刻画双层网络的基本特征演化,分析合作与转让子网络的结构发展差异及其相互的耦合演变动态,并探讨合作-转让双层网络结构对城市创新... 文章基于复杂网络理论,利用2010—2019年长三角地区41个地级市专利数据构建城际技术合作-转让双层网络,刻画双层网络的基本特征演化,分析合作与转让子网络的结构发展差异及其相互的耦合演变动态,并探讨合作-转让双层网络结构对城市创新能力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1)长三角地区双层创新网络内部联系增强,通达性和效率提升,且内部向心趋势降低;2)转让与合作网络前期分布均集中在东南沿海一带,但后续极化现象有所缓解,转让网络中城市等级性下降更为显著;网络的耦合协调度整体上升,但离散程度同步提高,两极化趋势明显;3)空间计量模型的回归结果揭示了双层创新网络中的节点强度和重要度对城市创新能力具有正向影响,且两者均存在显著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周边城市经济活力提升,会推动本地城市的创新能力增强,而邻近城市产业结构的优化会对本地城市创新能力产生负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网络 技术合作-转让双层网络 创新能力 城市经济活力 复杂网络理论 长三角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