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9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冷战史研究70年及其思考 被引量:5
1
作者 白建才 梁志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0-61,共12页
70年来我国冷战史研究经历了艰难的萌芽起步阶段(1950-1989)、快速发展阶段(1990-1999)和持续繁荣阶段(21世纪以来)3个阶段。其特点是起步艰辛、发展快速;队伍年轻、成果丰硕;国际性强、密切联系现实;站在世界史学科前沿,比肩国际学界,... 70年来我国冷战史研究经历了艰难的萌芽起步阶段(1950-1989)、快速发展阶段(1990-1999)和持续繁荣阶段(21世纪以来)3个阶段。其特点是起步艰辛、发展快速;队伍年轻、成果丰硕;国际性强、密切联系现实;站在世界史学科前沿,比肩国际学界,某些领域甚至领先。然而也存在诸多不足,如主要利用美国文献,以美国的冷战政策作为重点研究对象;主要关注高政治议题;史料来源大都集中于各国政府档案;普遍采用传统叙事史学路径。冷战国际史研究的进一步发展,需要继续拓展研究领域;加强新的研究方法;挖掘珍稀档案资料;培养更多专业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战史研究 美苏争夺 全球冷战 档案资料 传统叙事 跨学科理论与方法
下载PDF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2011年度学术动态
2
作者 陈波 《历史教学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6-138,共3页
2011年,华东师大历史系开拓进取,在科学研究、学术交流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进一步增强了本系的学术实力,扩大了在国内外学术界的影响力。
关键词 华东师范大学 学术动态 历史学 开拓进取 华东师大 科学研究 学术交流 学术实力
原文传递
冷战初期美国对法国的心理战研究——以PSBD-14c的制订与实施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赵继珂 贺飞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2-128,共7页
1950年代初期,鉴于共产党在法国议会选举中得票率过高的现状,美国心理战略委员会负责制定了编号为PSB D-14c的心理战略计划,试图以此有效遏制共产党在西欧特别是在法国的发展。从短期实施效果来看,经过法美两国的共同努力,该计划得到了... 1950年代初期,鉴于共产党在法国议会选举中得票率过高的现状,美国心理战略委员会负责制定了编号为PSB D-14c的心理战略计划,试图以此有效遏制共产党在西欧特别是在法国的发展。从短期实施效果来看,经过法美两国的共同努力,该计划得到了很好的落实,法国共产党的力量被严重削弱。不过,受多种因素影响,该计划的最终实施效果究竟如何却仍有待做进一步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国 心理战略委员会 心理战
下载PDF
中苏关系史研究与俄国档案利用 被引量:4
4
作者 沈志华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31-145,共15页
冷战历史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其中的两次转折都受到中苏关系变化的深刻影响,而探讨这些问题必须依靠中苏双方的档案文献。俄国档案开放虽然呈收缩趋向,但已有的文献还是具有极大的利用价值。在此基础上,国际学界关于中苏关系历史的研究在... 冷战历史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其中的两次转折都受到中苏关系变化的深刻影响,而探讨这些问题必须依靠中苏双方的档案文献。俄国档案开放虽然呈收缩趋向,但已有的文献还是具有极大的利用价值。在此基础上,国际学界关于中苏关系历史的研究在近20年取得了长足发展。中国学者提出的关于中苏同盟建立、发展直至破裂,以及中苏关系与新中国外交起源之间相互影响的诸多新观点和新视角,无疑是重要的学术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战 中苏关系 中国外交 俄国档案利用
下载PDF
走向分裂:从暗中斗争到公开论战——1960年代中苏关系研究之二 被引量:11
5
作者 李丹慧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1-67,共17页
1961年后期,为了将中苏关系缓和的局面继续维持下去,中共中央对苏共二十二大采取了暗中斗争的方略,对定性为是集修正主义之大成的苏共新党纲不做公开直接的批判。其后,随着中国国内经济状况的好转,中共从维护阿尔巴尼亚党入手,开始着手... 1961年后期,为了将中苏关系缓和的局面继续维持下去,中共中央对苏共二十二大采取了暗中斗争的方略,对定性为是集修正主义之大成的苏共新党纲不做公开直接的批判。其后,随着中国国内经济状况的好转,中共从维护阿尔巴尼亚党入手,开始着手与苏共进行新一轮意识形态斗争。中苏关系缓和的局面结束。1962年新疆中国边民外逃苏联的伊塔事件、中苏在加勒比海危机和中印边界战争期间的外交较量,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中共中央对中苏关系性质的认识,影响了两党继续务实地寻求共同利益,求同存异,保持关系的基本稳定。特别是毛泽东把中共党内反省三年来政策失误时显露的否定“大跃进”、人民公社、总路线的倾向,当作是对赫鲁晓夫关于中共国内政策批评的呼应,进而重新检讨与苏关系问题,警惕国内外修正主义分子勾结起来进行颠覆活动。与此同时,国际左派队伍的形成使中共领导人认为,中共作为共运领导中心的条件已具备、时机也已成熟。中共做出了中苏两党矛盾已成为敌我性质、赫鲁晓夫已成为资产阶级代言人的判断。毛泽东最终调整对苏方针的基调,改以妥协、让步、缓和关系为主为以主动进攻、做针锋相对的斗争为主。中共开始与苏共进行关于国际共运总路线的大论战。中苏两党关系的破裂成为定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共二十二大 对苏方针调整 左派队伍形成 中苏大论战
下载PDF
朝鲜共产党早期历史再述:国外篇(1919~1924) 被引量:3
6
作者 沈志华 崔海智 《韩国研究论丛》 CSSCI 2014年第1期71-97,共27页
1919~1920年,朝鲜共产主义组织在苏俄纷纷建立,其中比较有影响的是伊尔库茨克派和上海一赤塔派,俄共(布)中央西伯利亚局和远东局分别支持一派,相持不下。1921年,共产国际试图调和双方矛盾,联合各派,建立统一的朝鲜共产党,由于两派分歧... 1919~1920年,朝鲜共产主义组织在苏俄纷纷建立,其中比较有影响的是伊尔库茨克派和上海一赤塔派,俄共(布)中央西伯利亚局和远东局分别支持一派,相持不下。1921年,共产国际试图调和双方矛盾,联合各派,建立统一的朝鲜共产党,由于两派分歧严重、势不两立,加上苏联对日政策的需要,始终未能如愿。1925年初,共产国际不得不把建立朝鲜共产党工作的重心转移到朝鲜境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共产党 俄共(布) 共产国际
下载PDF
政治斗士与敌手:1960年代中苏边界关系——对中苏边界问题的历史考察之二 被引量:7
7
作者 李丹慧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6-167,共22页
1960年代,随着中苏两党分歧加深,两国关系逐渐恶化,中苏之间的界务纠纷开始逐渐被政治化,中苏边界斗争出现了一个随着中苏两党政治斗争起伏而波动的形势。中共中央对苏方针的基调由让步、调和转变为主动进攻和以斗争为主之后,中国政府... 1960年代,随着中苏两党分歧加深,两国关系逐渐恶化,中苏之间的界务纠纷开始逐渐被政治化,中苏边界斗争出现了一个随着中苏两党政治斗争起伏而波动的形势。中共中央对苏方针的基调由让步、调和转变为主动进攻和以斗争为主之后,中国政府解决中苏边界问题的指导方针也相应发生变化,公开提出了中苏之间存在不平等条约问题。1964年中苏举行第一次边界谈判,两党大论战造成的思想上的敌对情绪,使中国摆出了进攻姿态。谈判最终破裂后至1968年初,中苏边界冲突逐渐升级,次数、范围、形式和规模都发生了变化。此后,中苏双方进行了反复较量,《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名存实亡。毛泽东作出打开中美关系僵局的重大决策,随着中美关系的解冻,中苏同盟彻底破裂,两国关系最终转入政治、军事上的对抗阶段。在此背景下,中苏第二次边界谈判至1978年6月止,也未能达成任何协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苏边界谈判 珍宝岛事件 中苏关系
下载PDF
面对历史机遇:中美关系和解与中朝关系(1971—1974) 被引量:6
8
作者 沈志华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4,151,共14页
中美关系实现和解是双方走出外交困境的需要,同时也为朝鲜问题以和平方式得到解决提供了一个机会。中国政府在与美方进行外交谈判的过程中,注意关照朝鲜的利益和要求,并承诺帮助朝鲜实现其和平统一的愿望。经过中国的外交协商及各方努力... 中美关系实现和解是双方走出外交困境的需要,同时也为朝鲜问题以和平方式得到解决提供了一个机会。中国政府在与美方进行外交谈判的过程中,注意关照朝鲜的利益和要求,并承诺帮助朝鲜实现其和平统一的愿望。经过中国的外交协商及各方努力,很快解决了撤销联合国韩国统一复兴委员会的问题。在解决朝鲜问题中,中方采取了现实主义的态度,而朝方则显得急于求成。主要是因为朝韩关系转向紧张状态,美国撤军问题迟迟无法得到解决,不过,借助中美关系缓和的东风,朝鲜的国际地位和安全环境得到很大改善。在此期间,中朝关系始终保持友好并有所发展,总体来讲,中国还是尽力帮助了朝鲜,尽管平壤对此并不满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美关系 中朝关系 联合国朝鲜问题
下载PDF
近十余年朝鲜战争研究综述 被引量:4
9
作者 邓峰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12-121,共10页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的10余年,随着苏联有关朝鲜战争的档案逐步解密,中国学者的研究在充分使用中方及美方文献的基础上,开始大量利用俄国解密档案,朝鲜战争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关键词 朝鲜战争 20世纪90年代 综述 解密档案 中国学者
下载PDF
戈尔巴乔夫现象的历史诠释——再析苏联解体的深层次原因 被引量:4
10
作者 朱秀芳 《俄罗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21-136,共16页
苏联解体之后,学界围绕苏联解体、戈尔巴乔夫功过的争论一直存在。一般认为,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以及公开性、民主化、构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等理论观点的提出,扰乱了苏联原有的主流意识形态,瓦解了共产党队伍,在此理论指导下提出的... 苏联解体之后,学界围绕苏联解体、戈尔巴乔夫功过的争论一直存在。一般认为,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以及公开性、民主化、构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等理论观点的提出,扰乱了苏联原有的主流意识形态,瓦解了共产党队伍,在此理论指导下提出的急于求成的改革,造成了苏联的最终解体。但事实远没有这样简单,戈尔巴乔夫现象的出现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和肥沃的生长土壤。本文试图从历史角度来诠释这一现象,揭示苏联解体的深层次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戈尔巴乔夫 戈尔巴乔夫现象 苏联解体 历史诠释
下载PDF
朝鲜共产党早期历史再述:国内篇(1925~1935) 被引量:1
11
作者 沈志华 崔海智 《韩国研究论丛》 CSSCI 2015年第1期107-129,共23页
1925年,建党工作重心转入国内后,统一的朝鲜共产党及其中央委员会在汉城组建,并很快得到共产国际的承认。由于日本统治者的残酷镇压及党内的激烈派争,朝共组织及其中央连续更换四届,仍无法生存,共产国际被迫于1928年12月宣布不再承认各... 1925年,建党工作重心转入国内后,统一的朝鲜共产党及其中央委员会在汉城组建,并很快得到共产国际的承认。由于日本统治者的残酷镇压及党内的激烈派争,朝共组织及其中央连续更换四届,仍无法生存,共产国际被迫于1928年12月宣布不再承认各派朝共组织。此后,在强调以工农为主体成分的建党原则下,共产国际试图帮助朝鲜各派共产主义组织联合起来,重新建立统一的朝鲜共产党。由于日本当局的严密控制,特别是苏联开始的政治镇压,朝鲜共产党人损失殆尽。到1935年共产国际七大以后,朝共的重建工作基本停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共产党 共产国际
下载PDF
激进革命与“保守选择”的对峙:关于冷战时期东亚地区现代化道路之争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兼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3-34,153,共12页
冷战初期,激进革命与"保守选择"作为现代性构建的两种不同选择,曾在东亚处于对抗与竞争。激进革命一度似乎占据了上风,但终究未成为一种得以排除一切"他者"的主导性选择。上世纪七十年代后,"保守选择"以&... 冷战初期,激进革命与"保守选择"作为现代性构建的两种不同选择,曾在东亚处于对抗与竞争。激进革命一度似乎占据了上风,但终究未成为一种得以排除一切"他者"的主导性选择。上世纪七十年代后,"保守选择"以"亚洲小龙"崛起为标志的成功同激进革命国家主要由于自身原因而发生的内外政策转变结合在一起,不仅对东亚地区的现代性构建起到了塑造和再塑造的作用,也导致了冷战从东亚开始的转型。随着冷战走向结束,激进革命与"保守选择"则在诸多方面开始出现了"合流"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进革命 保守选择 民族主义 冷战 东亚
下载PDF
《全美中小学历史课程标准》及其论争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波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92-96,共5页
20世纪90年代中期制定的《全美中小学历史课程标准》在美国教育界和社会上引发了持久争论,特别是保守主义和自由主义围绕《标准》的大辩论,表明双方都力图将中小学历史教育纳入自身的价值系统,同时也反映出教科书之争实质上是对美国的&q... 20世纪90年代中期制定的《全美中小学历史课程标准》在美国教育界和社会上引发了持久争论,特别是保守主义和自由主义围绕《标准》的大辩论,表明双方都力图将中小学历史教育纳入自身的价值系统,同时也反映出教科书之争实质上是对美国的"人心之争"、"未来之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教科书 课标
下载PDF
苏联史与中国 被引量:1
14
作者 沈志华 张弘 《社会科学论坛》 CSSCI 2009年第11期96-112,共17页
近日,沈志华教授主编,集老中青三代俄罗斯研究者的《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上中下三卷)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本书使用俄国最新解密的相关档案文献,把档案文献作为史实描述和判断的主要根据。在本书的出版座谈会上,多位专家一致... 近日,沈志华教授主编,集老中青三代俄罗斯研究者的《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上中下三卷)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本书使用俄国最新解密的相关档案文献,把档案文献作为史实描述和判断的主要根据。在本书的出版座谈会上,多位专家一致认为,本书代表了相关领域研究的最高水平。不久前,沈志华教授的专著《苏联专家在中国》也由新华出版社出版。苏联的三次改革为什么失败?中国的改革为什么成功?中国和俄罗斯的改革模式各自的优缺点何在?就这两部书的出版以及书中涉及内容,新京报记者张弘采访了沈志华教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史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中国 档案文献 苏联专家 出版座谈会 新华出版社 沈志华
下载PDF
解密冷战时期美国对华情报档案
15
作者 沈志华 杨奎松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11-114,共4页
2004年10月,我们和我们所在的华东师大冷战国际史研究中心研究员李丹慧、北京大学教授牛军到美国华盛顿“水门”饭店参加了一次特别的学术会议。这次会议由美国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冷战史项目( Cold War International History Project... 2004年10月,我们和我们所在的华东师大冷战国际史研究中心研究员李丹慧、北京大学教授牛军到美国华盛顿“水门”饭店参加了一次特别的学术会议。这次会议由美国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冷战史项目( Cold War International History Project, Woodrow Wilson Intemational Center for Scholars)主持召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战时期 情报档案 美国 解密 WILSON CENTER 华东师大 学术会议
下载PDF
同命相连:朝鲜共产党人融入中共的历史过程(1919-1936)(下) 被引量:1
16
作者 沈志华 《江淮文史》 2015年第5期34-42,共9页
中共全面接收朝鲜人入党 共产国际1928年12月的决议是如何及何时传达给中共中央的.目前尚不得而知。不过,据曾任满洲省委临时书记李实的回忆,1929年6月刘少奇受命担任满洲省委书记时.中共中央交代给他的两项任务。第一是“解决朝... 中共全面接收朝鲜人入党 共产国际1928年12月的决议是如何及何时传达给中共中央的.目前尚不得而知。不过,据曾任满洲省委临时书记李实的回忆,1929年6月刘少奇受命担任满洲省委书记时.中共中央交代给他的两项任务。第一是“解决朝鲜党的派别问题”,第二是帮助朝鲜“在满洲重新建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共中央 朝鲜人 共产党人 历史 满洲省委 省委书记 共产国际 刘少奇
下载PDF
同命相连:朝鲜共产党人融入中共的历史过程(1919-1936)(上) 被引量:1
17
作者 沈志华 《江淮文史》 2015年第4期44-57,1,共14页
不同于后人熟知的互帮互助、相互扶持,中、朝两国共产党建立初期,双方并没有直接的接触和联系。但共同的命运还是让二者连结在了一起。在朝鲜境内建党受挫以后,朝鲜共产党人不得不把活动重心转移到中国。念念不忘独立建党,并把在中国的... 不同于后人熟知的互帮互助、相互扶持,中、朝两国共产党建立初期,双方并没有直接的接触和联系。但共同的命运还是让二者连结在了一起。在朝鲜境内建党受挫以后,朝鲜共产党人不得不把活动重心转移到中国。念念不忘独立建党,并把在中国的活动视为朝鲜革命之延长的朝鲜共产党人为何最终转变看法,融入中国共产党?其中又经历了怎样的历史过程?且看著名中朝关系史专家沈志华先生的讲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共党组织 共产党人 朝鲜 历史 中国共产党 30年代 个人身份 研究成果
下载PDF
“冷战转型:1960—1980年代的中国与变化中的世界”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延庆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4-124,F0003,共2页
关键词 国际学术研讨会 冷战史研究 80年代 研讨会综述 中国 世界 华东师范大学 改革开放
下载PDF
曲折的区域化进程——东盟成立的历史轨迹与缘起 被引量:1
19
作者 高艳杰 《东南亚纵横》 CSSCI 2010年第10期54-58,共5页
关于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成立的缘起,从历史的长镜头看,它是战后东南亚区域主义长期发展的结果,在经历了多次区域合作的失败后,东南亚终于出现了稳定而有生命力的区域合作组织。另一方面,从1960年代的局部发展来看,东... 关于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成立的缘起,从历史的长镜头看,它是战后东南亚区域主义长期发展的结果,在经历了多次区域合作的失败后,东南亚终于出现了稳定而有生命力的区域合作组织。另一方面,从1960年代的局部发展来看,东盟的成立又是因成立马来西亚联邦造成的区域冲突的直接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盟 区域化 东南亚联盟 马菲印多
下载PDF
最后的努力:中苏在1960年代初的斗争与调和——1960年代中苏关系研究之一 被引量:14
20
作者 李丹慧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32-162,共31页
1960年代初,中苏两党实现新的团结的前提,都是要求对方向自己认为正确的立场靠拢。毛泽东更表明中共要影响苏共、帮助赫鲁晓夫。由此两党开始了一系列新的矛盾冲突。通过世界工联北京会议,中国率先在国际社会组织中公开了中苏两党的分... 1960年代初,中苏两党实现新的团结的前提,都是要求对方向自己认为正确的立场靠拢。毛泽东更表明中共要影响苏共、帮助赫鲁晓夫。由此两党开始了一系列新的矛盾冲突。通过世界工联北京会议,中国率先在国际社会组织中公开了中苏两党的分歧。赫鲁晓夫进行报复,在布加勒斯特会议上组织了对中共代表团的围攻,并单方面决定召回全部在华苏联专家,将意识形态分歧扩大到国家关系。面对大跃进造成的中国国内经济衰退,毛泽东与中共在顶住苏联压力的同时,不得不对苏采取让步政策。双方关系出现了短暂的缓和。其间,中苏两党的对外方针在表象上呈现出相互趋同转化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苏关系 1960年代初 斗争与调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