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学术会议报导 “全球视野下的史学:区域性与国际性”国际学术研讨会述要
1
作者 马少甫 《历史教学问题》 CSSCI 2008年第2期112-112,13,共2页
“全球视野下的史学:区域性与国际性”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11月30日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隆重举行。大会共收到中外论文50篇,来自世界10多个国家的60余位专家学者会聚丽娃河畔.就当今国际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的现状、特点和发展方... “全球视野下的史学:区域性与国际性”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11月30日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隆重举行。大会共收到中外论文50篇,来自世界10多个国家的60余位专家学者会聚丽娃河畔.就当今国际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的现状、特点和发展方向展开了热烈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学术研讨会 华东师范大学 全球视野 历史学 国际性 区域性 学术会议 述要
原文传递
一战期间东线俄国士兵和德奥士兵联欢现象探析——基于俄国档案的解读 被引量:1
2
作者 周国长 赵士国 《世界历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33-139,共7页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处于敌对状态的俄国士兵与德国、奥匈帝国士兵之间曾频频发生大规模联欢现象,何以使然?首先,它起源于古老的基督教传统,而更深层的原因是俄国士兵不能忍受一战的帝国主义战争之苦难。其次,二月革命后,俄国军方和...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处于敌对状态的俄国士兵与德国、奥匈帝国士兵之间曾频频发生大规模联欢现象,何以使然?首先,它起源于古老的基督教传统,而更深层的原因是俄国士兵不能忍受一战的帝国主义战争之苦难。其次,二月革命后,俄国军方和临时政府从自身立场出发,为遏制联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成效不大;而布尔什维克党及其领袖列宁深刻地洞察到前线士兵联欢这一现象背后所蕴涵的政治意义,以联欢为手段对军队进行革命教化,扩大了布尔什维克党在军队中的影响,为此后十月革命的胜利创造了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次世界大战 联欢 政府对策 布尔什维克革命
原文传递
徊徨在问学与论政之间的知识人--以1930年代《大公报》“星期论文”作者群体为例的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唐小兵 《史林》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7-87,共11页
1930年代,胡适等著名知识分子与当时负盛名的《大公报》积极合作,开设了"星期论文"这一政论专栏,从而为此前受限于同仁刊物的自由派知识分子议政开辟了全国性的公共平台,而从对于这个栏目从创办到抗战爆发期间的作者群体的分... 1930年代,胡适等著名知识分子与当时负盛名的《大公报》积极合作,开设了"星期论文"这一政论专栏,从而为此前受限于同仁刊物的自由派知识分子议政开辟了全国性的公共平台,而从对于这个栏目从创办到抗战爆发期间的作者群体的分析,我们可以发掘其知识社会学上的某些共同特征,而在学术与政治之间的紧张与调适更是这个作者群体的深层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期论文” 作者群体 公众舆论
原文传递
中共湘鄂西苏区的水灾与革命策略调适(1931~1932) 被引量:2
4
作者 蒋渊 《党史研究与教学》 CSSCI 2017年第1期77-92,共16页
北伐运动进至湖北时,正逢1926年水灾,免除自然灾害的后续威胁是新政权面临的紧要问题。在堤工经费筹集上,国民政府与中共领导下的农民协会之间产生分歧。国共分裂之后,中共将灾民视为重要的革命动员对象。在军事斗争的配合下,湘鄂西苏... 北伐运动进至湖北时,正逢1926年水灾,免除自然灾害的后续威胁是新政权面临的紧要问题。在堤工经费筹集上,国民政府与中共领导下的农民协会之间产生分歧。国共分裂之后,中共将灾民视为重要的革命动员对象。在军事斗争的配合下,湘鄂西苏区建立起来。1931年水灾后,湘鄂西苏区采取在苏区内、外夺取物资的方式度荒。1932年初,湘鄂西中央分局书记夏曦主张以灾民推动土地革命,但灾民更关心是否能获取物资供应。在春汛将到来之际,苏区被迫放弃斗争,集中力量推动苏区和国民政府的堤工建设。在自然灾害的剧烈冲击下,苏维埃地方政府被迫有选择地调整革命策略,与国民政府进行有限度的"合作"。引入自然环境这一要素,为革命史研究提供了新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鄂西苏区 1931年水灾 革命策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