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红色史学”: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新论
被引量:7
- 1
-
-
作者
李孝迁
-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
-
出处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01-119,共19页
-
基金
201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现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文献的调查
整理和研究(1900-1949)"(18ZDA169)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包涵丰富的社会、政治、史学方面讯息,相当长时期里,在中共党内具有特殊地位,代表中共官方说法,具有很大的力量,形塑了几代人的国史记忆。《简编》紧密联系现实政治,站在中共立场,颠覆既往旧史"成王败寇"的叙事模式,不仅在史学史上具有革命意义,而且在中共党史上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然而,历史书写以一时政治为转移,政治诉求凌驾于历史解释,严重伤害了史学独立性。延安版在解放区颇有流传,但在国统区影响有限。此书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始于新知版,进而波及海外。进入后革命时代,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简编》已全然脱离当下社会现实,这使它逐步进入被遗忘的场域。
-
关键词
范文澜
毛泽东
中国通史简编
中共史学
-
分类号
K03
[历史地理—历史学]
K092.6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革命与历史:中国左派历史读物
被引量:2
- 2
-
-
作者
李孝迁
-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
-
出处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3-46,共14页
-
基金
2015年度上海市曙光计划项目"晚清民国中小学历史教科书研究"(15SG25)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中共史家用唯物史观书写中国通史出现甚晚。面对抗战的危难时局,国共两党领袖都认识到历史在社会动员方面的作用,积极倡言加强历史学习。在毛泽东的指示下,中共史家在20世纪40年代撰写出版了大量中国史读物,风行全国,深受青年欢迎,引起正统派史家羡妒交织。此类历史读物遵循着一套基本的书写原则和叙事策略,对普通读者的人生观和政治选择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左派以第一人称方式写历史,容易让读者产生代入感,侧重暴露既往历史的黑暗面,并用简明概括的语言解释"为什么"会发生。这不仅给读者提供了改变现状的历史依据,而且满足了青年对历史知识速成的愿望,让写史、说史、读史皆变成有意义的活动。
-
关键词
正统派史家
左派
历史读物
叙事策略
范文澜
-
分类号
D239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K092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冷战转型期的美日关系--对东芝事件的历史考察
被引量:4
- 3
-
-
作者
崔丕
-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
出处
《世界历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4-56,共13页
-
基金
上海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B406
-
文摘
本文依据美国政府的最新解密档案,考辨"东芝事件"的由来与真相,阐明美国政府处理"东芝事件"的外交策略及其影响。本文认为:经济利益是东芝机械公司向苏联出口9轴数控机床的根本驱动力量。美国政府利用国内社会舆论,如愿解决了引进日本防务技术和联合开发FSX战斗机的问题。防务技术转让成为维系美日安全保障体制的新要素。以"东芝事件"为契机,美国积极推动巴黎统筹委员会提高对数控机床的管制标准和建立"类巴统管制体系",日本政府的出口管制政策实现重大变革。这些变化昭示了冷战转型期美日关系发展的新趋向。
-
关键词
东芝机械
挪威
美国
日本
苏联
-
分类号
K153
[历史地理—世界史]
-
-
题名魏玛德国“历史传记之争”及其史学启示
被引量:5
- 4
-
-
作者
孟钟捷
-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
-
出处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62-179,共18页
-
基金
2014年上海曙光计划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
文摘
在20世纪20年代的德国,围绕历史传记的目的、写法与本质等问题,专业历史学家与红极一时的传记作家埃米尔·路德维希在公共领域展开了一场大辩论。除却它所涉及到的政治立场之争外,将之界定为"新史学"还是"历史通俗文学"的讨论,实际上关涉论辩双方对19世纪以来史学功能与书写形式的不同认识,应被视作历史主义危机的表现之一。这场争议虽然因路德维希的个人命运变化、其观点的肤浅性以及反对势力的强大与顽固而不了了之,但在德国史学范式最终告别历史主义后,它获得了被重新解读的契机,并让专业历史学家们再次思考公共历史文化机制合理化的方法及其必要性。
-
关键词
魏玛共和国
路德维希
历史主义
历史传记
公众史学
-
分类号
K095.16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日本中学历史教科书所见日清关系
被引量:1
- 5
-
-
作者
杨彪
-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
-
出处
《清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5-62,共8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批准号06BZS030)“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中学历史教科书对中国历史记述的演变”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在日本历史教科书的记述中,涉及日清关系演变过程中多个重要主题,在这些史实中着重叙述日本通过自身不断努力求得发展的过程和中国不断衰落的轨迹,以及由此引发中日关系在近代的转变。日本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的叙述是将中国近代史作为理解日本近代史的背景来进行的,这样处理日清关系历史,就其实质而言,是其中国观的反映。
-
关键词
日本
中学历史教科书
日清关系
-
分类号
G633.51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简析19世纪上半叶德意志地区城镇化的“起步”
被引量:2
- 6
-
-
作者
孟钟捷
-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
-
出处
《经济社会史评论》
2015年第4期25-35,125,共12页
-
基金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欧洲农村城镇化进程及借鉴意义研究"(项目批准号:14JZD038)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19世纪上半叶是德意志地区城镇化的"起步"期,城镇在外在形态、内部结构、城乡关系、城镇文化等四个方面都出现了明显变化,城镇化运动显示出多样性和复杂性特征。在这个起步阶段,德意志城镇化道路既显示出其邦国分治所带来的特殊性,并因各邦国内部整合不一而呈现了多样性,也与英法等国城镇化道路逐渐趋同,共同构成了西方城镇化的经验。由此反观,所谓德意志城镇化研究中的"特殊论"与"普遍论"之争,不过是"硬币两面"的不同角度认识。
-
关键词
19世纪
德意志
城镇化
工业化
城镇自治
-
分类号
F299.1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
-
题名嘉惠学林 功德无量--我与《江海学刊》的友谊
- 7
-
-
作者
谢俊美
-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
出处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I0009-I0010,共2页
-
-
关键词
学刊
江海
友谊
功德
南开大学
学术期刊
系资料室
历史系
-
分类号
G647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G124
[文化科学]
-
-
题名1906年“南昌教案”研究
被引量:3
- 8
-
-
作者
馬自毅
-
机构
華東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副教授
-
出处
《中华文史论丛》
CSSCI
2008年第2期339-373,共35页
-
文摘
1906年的南昌教案是义和团之後的第一大案,在中国教案史上也有其特殊性。不仅因为有九名外国人被害,多处教堂、学堂及教民房屋被抢掠焚毁,结案时除惩凶、赔款,还处分了包括江西巡抚与两司在内的十多名官员;更因为前此教案皆民教相仇或者教与教仇,而朝廷命官(南昌县知县江召棠)在教堂身受重伤、随即死亡之事,“实为我国自有教案以来所未见”。以往的研究简单定性为帝国主义侵略,但真正起因却是地方大员玩法徇私,事发後又竭力欺上瞒下、弥缝推诿,不仅使南昌县令江召棠在列强与上司间两头为难,被迫走上绝路;更让清政府在外交谈判中处处被动,国侮权丧。
-
关键词
南昌教案
中外交涉
玩法徇私
-
分类号
K257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概念创造与历史阐释的公共性塑造
被引量:3
- 9
-
-
作者
孟钟捷
-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
-
出处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
2019年第1期11-16,共6页
-
文摘
这个题目是在总主题“中国阐释学”下做的两个方向的延伸。第一个延伸是从“阐释学”到“历史阐释”,即关注阐释学理论在具体学科的适用性问题,特别是历史学。而“历史阐释”也是我一直比较关心的话题。第二个延伸是从“体系”到“概念”。张江教授提到,中国阐释学的发展路径“由概念起,而范畴、而命题、而图式,以至体系,最终实现传统阐释学观点、学说之现代转义,建立彰显中国概念、中国思维、中国理论的当代中国阐释学”。(1)因此,阐释的“概念”自然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讨论基础,它是未来构建“中国阐释学”的理论起点。
-
关键词
历史阐释
中国概念
公共性
中国阐释学
《哲学研究》
中国思维
性问题
学理论
-
分类号
K06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印度尼西亚债权国会议的缘起与影响
被引量:5
- 10
-
-
作者
纪宗安
崔丕
-
机构
暨南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
-
出处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95-216,共22页
-
基金
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动与中国侨务政策"(08JJD81015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
文摘
20世纪60年代末召开的印度尼西亚债权国会议,在亚洲冷战史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认真梳理近年来美国、英国、日本解密的档案文件,深入探讨印度尼西亚债权国会议的缘起及其影响,有益于揭示东南亚区域冷战结构变化的基本特征。美国、日本、英国援助印度尼西亚陆军政权的政策,决定了西方国家处理印度尼西亚债务问题的基本立场。印度尼西亚债权国会议的方式及其决议,是美国和日本在东南亚遏制苏联和中国政策的体现。在东南亚非共产党国家经济开发援助领域,日本逐渐取代美国,成为支撑东南亚开发体制的最重要的国际力量;英国和中国在东南亚的影响明显衰落;东南亚国家转向"发展主义"战略。可以说,印度尼西亚债权国会议开启了东南亚冷战体制向东南亚开发体制转换的历史进程。
-
关键词
冷战
印度尼西亚
债权国
-
分类号
F833.42
[经济管理—金融学]
-
-
题名萧一山与《清代通史》
被引量:19
- 11
-
-
作者
王家范
-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
-
出处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1-170,共20页
-
-
关键词
北京大学
第一部
三年级
《清代通史》
萧一山
-
分类号
K092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互联网时代的两个学术场域与创新评价机制
被引量:2
- 12
-
-
作者
许纪霖
-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
-
出处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7-10,共4页
-
文摘
今日的中国与世界,已经进入了一个全球化的互联网时代。互联网的出现,是一场革命。这场革命的意义从全球文化史的角度来说,一点也不亚于从谷登堡开始的近代印刷革命。没有15世纪以后的印刷革命,我们很难想象有近代的启蒙运动,印刷革命使得面向知识大众的启蒙不仅在技术上成为可能,而且创造了一个以报纸和杂志为媒介的公共领域。
-
关键词
互联网时代
创新评价
学术场域
15世纪
启蒙运动
革命
全球化
文化史
-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