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代江南与两湖地区的经济联系 被引量:4
1
作者 张海英 叶军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3-17,共5页
清代江南与两湖等地大规模的粮食、丝棉纺织品及木材等跨区域的经济交流,反映了同时期全国性商品市场网络体系的发展与成熟,其对两地经济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就江南地区而言,大量商品粮的输入,保证了江南丝棉经济作物种植区农民的日常... 清代江南与两湖等地大规模的粮食、丝棉纺织品及木材等跨区域的经济交流,反映了同时期全国性商品市场网络体系的发展与成熟,其对两地经济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就江南地区而言,大量商品粮的输入,保证了江南丝棉经济作物种植区农民的日常生活及粮食的各类生产资料性消费,促进了江南丝棉纺织业和其它手工业多种经营的发展;对两湖地区来说,大量商品粮的输出,刺激了该地区粮食种植业的发展,使其成为清代全国最大的稻米产区。清代两湖地区棉纺业的兴起,虽对江南棉布市场有所冲击,使得江南经济的发展面临新的挑战,但同时,它也是一个机遇,它预示着江南与各地区的经济联系将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江南 两湖 经济联系
下载PDF
论欧洲十字军东征的文化背景 被引量:4
2
作者 沈敏华 程栋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53-57,52,共6页
关键词 欧洲 十字军东征 文化背景 教皇 宗教
下载PDF
从现代到后现代:当代西方历史学的新进展——帕特里克·乔伊斯教授访谈录 被引量:13
3
作者 李宏图 周保巍 《史学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9-109,共11页
在后现代主义的理论支撑下 ,西方历史学正在重建自己的新概念 ;转换其研究视角 ;运用新的研究方法 ;开拓出一些全新的研究领域。乔伊斯教授从一位历史学家的视野为我们介绍了这些变化 ,重点阐释了“现代性”和“后现代性”
关键词 帕特里克·乔伊斯 当代 西方历史学 后现代主义 “现代性” 微观史学 社会史
原文传递
疆界错壤:清代“苏南”地方的行政地理及其整合 被引量:8
4
作者 冯贤亮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11-217,共7页
作为传统中国的经济与文化重心,苏南的地方行政管理,由于人多、地广、赋繁,自明代以来历经调整,到清代,在州县疆界的划定与管理方面,出现了极大的变化,而且涉及到高层政区与下层乡村社会在水利、赋役、治安等方面的切身利益问题。其中... 作为传统中国的经济与文化重心,苏南的地方行政管理,由于人多、地广、赋繁,自明代以来历经调整,到清代,在州县疆界的划定与管理方面,出现了极大的变化,而且涉及到高层政区与下层乡村社会在水利、赋役、治安等方面的切身利益问题。其中最易产生矛盾和冲突的地方,是当时广泛存在于城乡地区的疆界错壤,在明清两代保持了数百年,屡经政府清查改正仍无法得以真正解决。本文一方面详细分析了这种疆界上的不合理现象及其所引发的各种负面影响和危害,另一方面也指出,在清末以地方自治为主题的疆界改正工作中,上述错壤大多得以重新厘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疆界 苏南 清代 地理 地方行政管理 不合理现象 文化重心 乡村社会 利益问题 城乡地区 负面影响 地方自治 改正 作为 州县 治安 政府
下载PDF
上海移民江西垦荒问题研究(1955—1956) 被引量:6
5
作者 阮清华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05-115,共11页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将"消费的城市"改造成"生产的城市",人民政府对大城市人口进行分类清理,将各种"非生产性人口"加以分类,并通过不同方式疏散出城市。1955年提出"紧缩上海"计划后,上海市政府将...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将"消费的城市"改造成"生产的城市",人民政府对大城市人口进行分类清理,将各种"非生产性人口"加以分类,并通过不同方式疏散出城市。1955年提出"紧缩上海"计划后,上海市政府将3万多社会青年、水上区居民以及各种无业、失业人员疏散到江西垦荒生产。"移民垦荒"的实质是新政权对大城市中政治上不可靠人员的区分和对经济上"剩余"或"冗余"人员的疏散,同时也是对城市基层社会秩序的清理与重建。而被疏散人口的反复倒流与再安置,对此后的城乡关系、工农关系等都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紧缩上海” “志愿垦荒” 上海青年垦荒队 “生产的城市”
下载PDF
“思想界怪杰”:再论斯宾格勒在民国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李孝迁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06-112,160,共7页
斯宾格勒学说在民国的传播及其影响,虽然有不少先行研究成果,但仍有不少史实有待发掘。本文所披露的王栻、林同济、罗荣渠以及《生死关头》、《马克斯主义在欧洲》等相关资料,多为首次使用。这些新材料可以说明:《西方的没落》对中国学... 斯宾格勒学说在民国的传播及其影响,虽然有不少先行研究成果,但仍有不少史实有待发掘。本文所披露的王栻、林同济、罗荣渠以及《生死关头》、《马克斯主义在欧洲》等相关资料,多为首次使用。这些新材料可以说明:《西方的没落》对中国学生群体有一定的影响力;民国学界对斯氏著作颇为关注,不仅《西方的没落》,而且其他作品,中国读者也并不陌生;中国学者如宗白华、雷海宗、林同济等人的积极宣扬,使其在民国学界中的西方资源里占有一个醒目的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宾格勒 王栻 林同济 《西方的没落》 《生死关头》
下载PDF
我们真的需要“全球史观”吗? 被引量:3
7
作者 吴晓群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2-25,共4页
"全球化"是近20年来一个既热门又甚具争议性的话题.那么,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们如何看待全球史观及其对中国史学的影响?吴晓群认为,现时所谓的"全球史观"是西方话语中的一个命题,带有很大的片面性.... "全球化"是近20年来一个既热门又甚具争议性的话题.那么,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们如何看待全球史观及其对中国史学的影响?吴晓群认为,现时所谓的"全球史观"是西方话语中的一个命题,带有很大的片面性.应以一种多元史观,来打破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从而向一种互动认识的思维方式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史观 史学界 历史学 反对 “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 国内外 信息全球化 概念 反映
下载PDF
王国维丙辰日记注考 被引量:1
8
作者 房鑫亮 《中华文史论丛》 2006年第4期1-27,共27页
丙辰元旦,晴。起盥洗讫,与韫公贺岁。自去岁送家眷回国,即寓韫公家,至是已八阅月。去冬十二月,同乡邹景叔太令移书谓,英人哈同君之夫人耀氏拟创学问杂志,属余往任其事。
关键词 王国维 丙辰年 日记 注释
下载PDF
施米特的盲点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擎 《社会学家茶座》 2005年第4期127-130,共4页
尼采说:“有的人是死后才诞生的。”这句话对卡尔·施米特来说可能只对了一半。施米特在生前享受过显赫的荣誉,也受到过诋毁与冷遇,但在他死后的20年中,施米特的学说却迎来了一次隆重的复兴。从德国到北美甚至到中国,施米特的... 尼采说:“有的人是死后才诞生的。”这句话对卡尔·施米特来说可能只对了一半。施米特在生前享受过显赫的荣誉,也受到过诋毁与冷遇,但在他死后的20年中,施米特的学说却迎来了一次隆重的复兴。从德国到北美甚至到中国,施米特的思想幽灵正在徘徊游荡,吸引了来自左派和右派阵营中许多博学与深邃的思想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米特 政治体制 政治思想 民主政治
下载PDF
如何培育健康的历史意识——试论德国历史教科书中的二战历史叙述 被引量:8
10
作者 孟钟捷 《世界历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6-66,160,共11页
历史教科书肩负有塑造国家与民族之回忆文化的职责。德国历史教科书中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叙述经历了多种变化,这些变化历程也反映了二战后德国政治文化的变迁进程。德国当代历史教科书着眼于培养年轻一代的罪责意识,通过集体罪责的分... 历史教科书肩负有塑造国家与民族之回忆文化的职责。德国历史教科书中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叙述经历了多种变化,这些变化历程也反映了二战后德国政治文化的变迁进程。德国当代历史教科书着眼于培养年轻一代的罪责意识,通过集体罪责的分层化、消融化、当下化和立体化,试图建构年轻一代健康的历史意识。"历史意识"已经成为德国当代历史教学中的核心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历史教科书 二战历史叙述 历史意识
原文传递
历史主义与20世纪上半期的中国史学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东 侯云灏 《史学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71-78,共8页
关键词 德意志 中国史学 历史学说 历史哲学思想 实证主义史学 历史主义 李凯尔特 狄尔泰 文德尔班 德国哲学
原文传递
试析魏玛德国劳资关系的演变——以8小时工作制的兴衰为中心 被引量:4
12
作者 孟钟捷 《世界历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8-58,158-159,共11页
在魏玛德国,劳资关系经历了从合作走向对立的演变历程。8小时工作制的兴衰正是这一演变历史的真实反映。魏玛初期,在革命压力与迅速复员的要求下,8小时工作制首次在德国确立,劳资关系趋于平衡。然而在1923年国家危机中,8小时工作制成为... 在魏玛德国,劳资关系经历了从合作走向对立的演变历程。8小时工作制的兴衰正是这一演变历史的真实反映。魏玛初期,在革命压力与迅速复员的要求下,8小时工作制首次在德国确立,劳资关系趋于平衡。然而在1923年国家危机中,8小时工作制成为劳资之间的交锋对象,劳动时间紧急令打破了劳资关系的微妙平衡,国家强制调解机制的出现宣告劳资自由谈判历史的终结。此后,8小时工作制名存实亡,劳资关系日趋紧张,并最终在经济大萧条中迎来纳粹独裁。导致这种演变的主要因素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特征、政治与经济形势的演变以及劳资双方对合作的认识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玛德国 劳资关系 8小时工作制
原文传递
美国的爱尔兰和意大利移民比较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王寅 《世界历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8-56,共9页
爱尔兰和意大利移民大多来自欧洲传统的农业社会,都受到盎格鲁—撒克逊新教主流文化的歧视和排斥,但不同的历史背景、传统习惯和价值观念使他们无论在移民动机,还是进入美国后的居住模式、经济活动和政治取向等方面都存在极大差异。尽... 爱尔兰和意大利移民大多来自欧洲传统的农业社会,都受到盎格鲁—撒克逊新教主流文化的歧视和排斥,但不同的历史背景、传统习惯和价值观念使他们无论在移民动机,还是进入美国后的居住模式、经济活动和政治取向等方面都存在极大差异。尽管如此,两大移民群体努力摒弃陈规陋习,提高自身素质,在美国筚路蓝缕走过了一条艰苦的同化道路,并且为美利坚文明奉献了各自的优秀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爱尔兰 意大利 移民 历史背景 传统习惯 价值观念
原文传递
“总教习”还是“洋文正教习”——严复任职北洋水师学堂期间若干史实考证 被引量:8
14
作者 马自毅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68-84,共17页
严复留英回国后 ,光绪六年在北洋水师学堂所任职务是“洋文正教习” ,而非“总教习”。严复有很强的语言才能 ,他关注政治、社会和思想文化 ,但专业成绩与实践能力并不出色。在海军初创、急需舰队军官时 ,严复虽为驾驶科班出身 ,却未上... 严复留英回国后 ,光绪六年在北洋水师学堂所任职务是“洋文正教习” ,而非“总教习”。严复有很强的语言才能 ,他关注政治、社会和思想文化 ,但专业成绩与实践能力并不出色。在海军初创、急需舰队军官时 ,严复虽为驾驶科班出身 ,却未上战舰 ,转而从事教学 ,且所教并非军事技术而是“洋文”。这是沈葆桢、郭嵩焘、李鸿章等人因材用人的安排 ,并非他人排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复 北洋水师学堂 “洋文正教习” “总教习” 清朝
原文传递
叙事研究引出的新问题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耕华 《史学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7-9,共3页
后现代主义一词,究竟如何界定,学术界尚无一致的意见.不过,在不同的解释和定义中,还是可以提取出后现代主义的基本特征,即对现行的一切抱着一种全面、彻底的怀疑和批判的态度.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 历史学 批判精神 历史叙述
原文传递
《魏书·岛夷萧衍传》的叙事与魏齐易代之际的南北观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磊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7-37,共11页
《岛夷萧衍传》在《魏书》中地位特殊,所述萧梁历史不仅为编撰者魏收亲见亲历,且与北魏衰亡、北齐建立的时段一致,其编撰主旨除彰显萧梁的僭伪性、地方性及民族性之外,还隐含论述魏齐易代、北齐一统南北之合理性的现实考虑。所述萧梁北... 《岛夷萧衍传》在《魏书》中地位特殊,所述萧梁历史不仅为编撰者魏收亲见亲历,且与北魏衰亡、北齐建立的时段一致,其编撰主旨除彰显萧梁的僭伪性、地方性及民族性之外,还隐含论述魏齐易代、北齐一统南北之合理性的现实考虑。所述萧梁北魏间的战争关系与萧梁朝贡东魏形成对照,着眼于梁使入邺的影响力,将萧梁遣使解读为高氏代魏的德行象征。该传将梁朝的存续与梁武帝个人统治视为一体、以梁武帝统治终结为时间下限,固是以魏祚为时间坐标,但亦是源自北齐的对梁政策。北齐建立后,试图借侯景乱后的动荡政局建立藩属政权,《岛夷萧衍传》将侯景之乱视作"天亡"江左王朝的标志,正是北齐对自身天命之颂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书 岛夷萧衍传 北魏 北齐
原文传递
二战后德国企业代表会体制的重建(1945—1952) 被引量:4
17
作者 孟钟捷 《世界历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3-51,共9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企业代表会体制的重建进程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是企业代表会的复兴运动;第二阶段是在盟军规制下的法制化;第三阶段通过联邦德国内部劳资利益团体的相互角力,正式重建了企业代表会体制。企业代表会体制的重建既反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企业代表会体制的重建进程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是企业代表会的复兴运动;第二阶段是在盟军规制下的法制化;第三阶段通过联邦德国内部劳资利益团体的相互角力,正式重建了企业代表会体制。企业代表会体制的重建既反映了德国人推动战后德国社会转型的努力,也反映出这种转型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 企业代表会体制 社会转型
原文传递
“民国范儿”的迷思——论清末民国教科书之“另一面” 被引量:3
18
作者 瞿骏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46-156,共11页
目前对于清末民国教科书的研究多关注教科书中介绍的新知与新知对中国现代启蒙产生的影响。不过由于研究者太关注教科书"趋新"的一面,有时就不免将复杂的问题简化,尤其值得怀疑的是不少研究将清末民国教科书抬高至"民国... 目前对于清末民国教科书的研究多关注教科书中介绍的新知与新知对中国现代启蒙产生的影响。不过由于研究者太关注教科书"趋新"的一面,有时就不免将复杂的问题简化,尤其值得怀疑的是不少研究将清末民国教科书抬高至"民国范儿"的象征物而大加颂扬。因此本文试图反思和讨论清末民国教科书的"另一面",努力给予当时教科书的支持者和反对者以共同的发言机会。特别希望能揭示出清末民国教科书编写过程和其内容中所反映的启蒙与传统间的多重勾连;教科书作为启蒙的生意却如何使得启蒙原本的路径发生异化,然后旁逸斜出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国 教科书 另一面
原文传递
劳费汉学研究述评 被引量:2
19
作者 龚咏梅 《探索与争鸣》 CSSCI 2008年第7期60-64,共5页
德国出生、德国培养、美国成名的汉学家劳费,是20世纪初美国最好的汉学家之一。本文试图通过介绍他的汉学研究生涯和成就,分析他所体现的"微观汉学"的诸多特点,评估其汉学研究对美国现代中国学的影响,从一个侧面凸显美国中国... 德国出生、德国培养、美国成名的汉学家劳费,是20世纪初美国最好的汉学家之一。本文试图通过介绍他的汉学研究生涯和成就,分析他所体现的"微观汉学"的诸多特点,评估其汉学研究对美国现代中国学的影响,从一个侧面凸显美国中国学与欧洲汉学的历史渊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费 汉学研究 欧洲汉学 美国中国学
原文传递
民族主义的可贵与可爱——现代中国国家认同塑造的两种进路 被引量:1
20
作者 瞿骏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1-24,共4页
许纪霖认为,民初政治混乱的原因在于国家权威缺位,各方政治势力争夺的仅是权力,而一再错失重建国家权威的机会。沈洁认为,民初的多头权威,北洋与民党、北洋内部、民党内部的多重缠斗,致使政治走向无序和无休止的争端。宋宏认为,民国初... 许纪霖认为,民初政治混乱的原因在于国家权威缺位,各方政治势力争夺的仅是权力,而一再错失重建国家权威的机会。沈洁认为,民初的多头权威,北洋与民党、北洋内部、民党内部的多重缠斗,致使政治走向无序和无休止的争端。宋宏认为,民国初年的君主立宪论即旨在回应国家权威缺位的问题,有相当的民意基础,然而面临着许多难以克服的现实困难,终归于失败。严泉梳理了民初要求地方分权的省宪主张,认为1923年民国宪法已经创设了一种体现中国特色的联邦分权制度,然而这种制度建构尝试很快被国民革命打断。瞿骏认为,现代中国国家认同塑造过程中,多看重民族主义之"可贵",并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全力使民众知晓民族主义之"可贵",却较少去普及民族主义之"可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主义 国家认同 现代中国 可爱 中国文化 章太炎 钱穆 学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