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冷战转型:1960—1980年代的中国与变化中的世界”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延庆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4-124,F0003,共2页
关键词 国际学术研讨会 冷战史研究 80年代 研讨会综述 中国 世界 华东师范大学 改革开放
下载PDF
“冷战转型:1960—1980年代的中国与变化中的世界”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
2
作者 张威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19-122,共4页
关键词 国际学术讨论会 冷战史研究 80年代 第三世界 中国 转型 伦敦经济学院 综述
下载PDF
政治斗士与敌手:1960年代中苏边界关系——对中苏边界问题的历史考察之二 被引量:7
3
作者 李丹慧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6-167,共22页
1960年代,随着中苏两党分歧加深,两国关系逐渐恶化,中苏之间的界务纠纷开始逐渐被政治化,中苏边界斗争出现了一个随着中苏两党政治斗争起伏而波动的形势。中共中央对苏方针的基调由让步、调和转变为主动进攻和以斗争为主之后,中国政府... 1960年代,随着中苏两党分歧加深,两国关系逐渐恶化,中苏之间的界务纠纷开始逐渐被政治化,中苏边界斗争出现了一个随着中苏两党政治斗争起伏而波动的形势。中共中央对苏方针的基调由让步、调和转变为主动进攻和以斗争为主之后,中国政府解决中苏边界问题的指导方针也相应发生变化,公开提出了中苏之间存在不平等条约问题。1964年中苏举行第一次边界谈判,两党大论战造成的思想上的敌对情绪,使中国摆出了进攻姿态。谈判最终破裂后至1968年初,中苏边界冲突逐渐升级,次数、范围、形式和规模都发生了变化。此后,中苏双方进行了反复较量,《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名存实亡。毛泽东作出打开中美关系僵局的重大决策,随着中美关系的解冻,中苏同盟彻底破裂,两国关系最终转入政治、军事上的对抗阶段。在此背景下,中苏第二次边界谈判至1978年6月止,也未能达成任何协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苏边界谈判 珍宝岛事件 中苏关系
下载PDF
戈尔巴乔夫现象的历史诠释——再析苏联解体的深层次原因 被引量:4
4
作者 朱秀芳 《俄罗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21-136,共16页
苏联解体之后,学界围绕苏联解体、戈尔巴乔夫功过的争论一直存在。一般认为,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以及公开性、民主化、构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等理论观点的提出,扰乱了苏联原有的主流意识形态,瓦解了共产党队伍,在此理论指导下提出的... 苏联解体之后,学界围绕苏联解体、戈尔巴乔夫功过的争论一直存在。一般认为,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以及公开性、民主化、构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等理论观点的提出,扰乱了苏联原有的主流意识形态,瓦解了共产党队伍,在此理论指导下提出的急于求成的改革,造成了苏联的最终解体。但事实远没有这样简单,戈尔巴乔夫现象的出现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和肥沃的生长土壤。本文试图从历史角度来诠释这一现象,揭示苏联解体的深层次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戈尔巴乔夫 戈尔巴乔夫现象 苏联解体 历史诠释
下载PDF
文史大讲堂第3讲 从毛泽东两次访苏看中苏同盟变化 被引量:1
5
作者 沈志华 吕峥 《国家人文历史》 2011年第3期42-45,共4页
毛泽东一生只出访过苏联毛泽东一共出过两次国,一次是1949年12月到莫斯科,第二次是1957年11月,还是到莫斯科,其实这两次访问非常有意思,有一个特别鲜明的对比。
关键词 毛泽东 斯大林 中苏同盟 赫鲁晓夫 中国共产党 莫斯科 苏联共产党 刘少奇 中苏关系 社会主义阵营
下载PDF
美苏冷战起源的经济因素 被引量:8
6
作者 沈志华 冯小桐 《当代中国与世界》 2021年第1期107-117,共11页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类发展前进特别注重两个"车轮子",一个是安全,一个是经济。美国与苏联在战后较早解决了安全问题,但经济问题始终悬而未决。起初,美国设计的战后世界经济体系希望可以容纳苏联,双方谈判也一度十分积极。...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类发展前进特别注重两个"车轮子",一个是安全,一个是经济。美国与苏联在战后较早解决了安全问题,但经济问题始终悬而未决。起初,美国设计的战后世界经济体系希望可以容纳苏联,双方谈判也一度十分积极。但是在历史惯性、目光短浅和互相刺激等多重因素下,最终结果是苏联彻底与世界经济体系切割。在所有导致冷战形成的各种因素中,经济是最基本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苏冷战 冷战起源 布雷顿森林体系 马歇尔计划
下载PDF
解密冷战时期美国对华情报档案
7
作者 沈志华 杨奎松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11-114,共4页
2004年10月,我们和我们所在的华东师大冷战国际史研究中心研究员李丹慧、北京大学教授牛军到美国华盛顿“水门”饭店参加了一次特别的学术会议。这次会议由美国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冷战史项目( Cold War International History Project... 2004年10月,我们和我们所在的华东师大冷战国际史研究中心研究员李丹慧、北京大学教授牛军到美国华盛顿“水门”饭店参加了一次特别的学术会议。这次会议由美国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冷战史项目( Cold War International History Project, Woodrow Wilson Intemational Center for Scholars)主持召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战时期 情报档案 美国 解密 WILSON CENTER 华东师大 学术会议
下载PDF
同命相连:朝鲜共产党人融入中共的历史过程(1919-1936)(下) 被引量:1
8
作者 沈志华 《江淮文史》 2015年第5期34-42,共9页
中共全面接收朝鲜人入党 共产国际1928年12月的决议是如何及何时传达给中共中央的.目前尚不得而知。不过,据曾任满洲省委临时书记李实的回忆,1929年6月刘少奇受命担任满洲省委书记时.中共中央交代给他的两项任务。第一是“解决朝... 中共全面接收朝鲜人入党 共产国际1928年12月的决议是如何及何时传达给中共中央的.目前尚不得而知。不过,据曾任满洲省委临时书记李实的回忆,1929年6月刘少奇受命担任满洲省委书记时.中共中央交代给他的两项任务。第一是“解决朝鲜党的派别问题”,第二是帮助朝鲜“在满洲重新建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共中央 朝鲜人 共产党人 历史 满洲省委 省委书记 共产国际 刘少奇
下载PDF
同命相连:朝鲜共产党人融入中共的历史过程(1919-1936)(上) 被引量:1
9
作者 沈志华 《江淮文史》 2015年第4期44-57,1,共14页
不同于后人熟知的互帮互助、相互扶持,中、朝两国共产党建立初期,双方并没有直接的接触和联系。但共同的命运还是让二者连结在了一起。在朝鲜境内建党受挫以后,朝鲜共产党人不得不把活动重心转移到中国。念念不忘独立建党,并把在中国的... 不同于后人熟知的互帮互助、相互扶持,中、朝两国共产党建立初期,双方并没有直接的接触和联系。但共同的命运还是让二者连结在了一起。在朝鲜境内建党受挫以后,朝鲜共产党人不得不把活动重心转移到中国。念念不忘独立建党,并把在中国的活动视为朝鲜革命之延长的朝鲜共产党人为何最终转变看法,融入中国共产党?其中又经历了怎样的历史过程?且看著名中朝关系史专家沈志华先生的讲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共党组织 共产党人 朝鲜 历史 中国共产党 30年代 个人身份 研究成果
下载PDF
三八线的由来及其历史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沈志华 《江淮文史》 2010年第2期156-165,1,共10页
在朝鲜半岛北纬38度附近,有一条长约248公里的军事分界线,它不仅将朝鲜民族一分为二,也将世界众大国都牵了进去,直至今天,它仍对世界局势有着微妙的影响。它的出现是否无法回避?在抗美援朝战争爆发60周年之际,本刊特邀知名冷战史专家沈... 在朝鲜半岛北纬38度附近,有一条长约248公里的军事分界线,它不仅将朝鲜民族一分为二,也将世界众大国都牵了进去,直至今天,它仍对世界局势有着微妙的影响。它的出现是否无法回避?在抗美援朝战争爆发60周年之际,本刊特邀知名冷战史专家沈志华为您讲述三八线的由来及其历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八线 历史作用 抗美援朝战争 朝鲜战争
下载PDF
从“合作”走向“对抗” 斯大林的冷战之路
11
作者 沈志华 《国家人文历史》 2013年第7期23-27,共5页
正长期以来,各国学者对于战后斯大林的对外政策已经进行过广泛的探讨。总的来说,存在两种互相对立的观点:或者认为斯大林具有野心勃勃的侵略计划,追求控制和扩大其势力范围;或者认为斯大林所采取的只是温和的、谨慎的和防御性的政治对... 正长期以来,各国学者对于战后斯大林的对外政策已经进行过广泛的探讨。总的来说,存在两种互相对立的观点:或者认为斯大林具有野心勃勃的侵略计划,追求控制和扩大其势力范围;或者认为斯大林所采取的只是温和的、谨慎的和防御性的政治对策。有人认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大林 苏联 势力范围 雅尔塔体系 共产党人 莫斯科 世界革命 西方国家 合作 共产国际
下载PDF
中国学术界对国际冷战史研究的现状与课题 被引量:3
12
作者 崔丕 《冷战国际史研究》 2008年第2期1-23,9,共24页
本文主要评论2005—2007年期间中国学术界在国际冷战史研究领域的进展状况、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作者认为,中国学术界在国际冷战史研究领域取得的相当可喜的成就,正在逐渐缩小与国际学术界之间的差距。中国学术界在国际冷战... 本文主要评论2005—2007年期间中国学术界在国际冷战史研究领域的进展状况、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作者认为,中国学术界在国际冷战史研究领域取得的相当可喜的成就,正在逐渐缩小与国际学术界之间的差距。中国学术界在国际冷战史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现实政治关怀与学术追求之间的统一问题、一些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的课题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还没有能够在多边关系框架中探索东西方关系发展进程中的一些重要课题。伴随着有关国家历史档案解密范围的扩大,国际冷战史研究的重心将转向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各类课题研究。后冷战时期亚洲地区国际政治经济关系发展进程中的矛盾,亦将推动中国学者更加关注亚洲区域冷战史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冷战史 美国 苏联
原文传递
首届冷战史国际学术讨论会暨博士论坛综述
13
作者 张杨 詹欣 《世界历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46-148,共3页
关键词 国际学术讨论会 冷战史研究 博士生 论坛 东北师范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 综述 华东师范大学
原文传递
走向分裂:从暗中斗争到公开论战——1960年代中苏关系研究之二 被引量:11
14
作者 李丹慧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1-67,共17页
1961年后期,为了将中苏关系缓和的局面继续维持下去,中共中央对苏共二十二大采取了暗中斗争的方略,对定性为是集修正主义之大成的苏共新党纲不做公开直接的批判。其后,随着中国国内经济状况的好转,中共从维护阿尔巴尼亚党入手,开始着手... 1961年后期,为了将中苏关系缓和的局面继续维持下去,中共中央对苏共二十二大采取了暗中斗争的方略,对定性为是集修正主义之大成的苏共新党纲不做公开直接的批判。其后,随着中国国内经济状况的好转,中共从维护阿尔巴尼亚党入手,开始着手与苏共进行新一轮意识形态斗争。中苏关系缓和的局面结束。1962年新疆中国边民外逃苏联的伊塔事件、中苏在加勒比海危机和中印边界战争期间的外交较量,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中共中央对中苏关系性质的认识,影响了两党继续务实地寻求共同利益,求同存异,保持关系的基本稳定。特别是毛泽东把中共党内反省三年来政策失误时显露的否定“大跃进”、人民公社、总路线的倾向,当作是对赫鲁晓夫关于中共国内政策批评的呼应,进而重新检讨与苏关系问题,警惕国内外修正主义分子勾结起来进行颠覆活动。与此同时,国际左派队伍的形成使中共领导人认为,中共作为共运领导中心的条件已具备、时机也已成熟。中共做出了中苏两党矛盾已成为敌我性质、赫鲁晓夫已成为资产阶级代言人的判断。毛泽东最终调整对苏方针的基调,改以妥协、让步、缓和关系为主为以主动进攻、做针锋相对的斗争为主。中共开始与苏共进行关于国际共运总路线的大论战。中苏两党关系的破裂成为定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共二十二大 对苏方针调整 左派队伍形成 中苏大论战
下载PDF
求之不易的会面:中苏两党领导人之间的试探与沟通——关于中苏同盟建立之背景和基础的再讨论(之一) 被引量:11
15
作者 沈志华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3,共13页
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的时候,中共曾对美表示好感,希望美国能帮助中国走向民主和繁荣。美国政府最后确定的"扶蒋反共"方针迫使中共不得不转向寻求苏联的帮助。1947年底国共内战已经胜负分明,斯大林开始考虑转变对华政策,支... 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的时候,中共曾对美表示好感,希望美国能帮助中国走向民主和繁荣。美国政府最后确定的"扶蒋反共"方针迫使中共不得不转向寻求苏联的帮助。1947年底国共内战已经胜负分明,斯大林开始考虑转变对华政策,支持和帮助中共。但在冷战格局下又顾虑重重,担心引起美国的干预,所以一再推迟毛泽东访问莫斯科的时间。1949年初毛泽东坚决拒绝国共和谈,也反对苏联出面调停。斯大林决定派遣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前往中国,详细了解中共的立场和各项方针,以便最终确定苏联的对华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斯大林 中苏关系 冷战
下载PDF
中共进攻台湾战役的决策变化及其制约因素(1949-1950) 被引量:16
16
作者 沈志华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4-53,共20页
中共关于解放台湾战役的最初想法比较简单,1949年夏天的计划是一年后攻占台湾,毛泽东甚至一度考虑在1949年冬季占领台湾;金门、登步岛作战失利后决定分两步走,先解决沿海诸岛问题,同时为攻台做准备,进攻时间推迟到1950年9-10月;1950年3-... 中共关于解放台湾战役的最初想法比较简单,1949年夏天的计划是一年后攻占台湾,毛泽东甚至一度考虑在1949年冬季占领台湾;金门、登步岛作战失利后决定分两步走,先解决沿海诸岛问题,同时为攻台做准备,进攻时间推迟到1950年9-10月;1950年3-4月确定的计划是,金门战役推迟到8月开始,而攻打台湾则延至1951年夏。影响和改变中共决策的三个主要因素是国民党军队的抵抗能力、苏联对中共进攻台湾的援助力度以及美国对援助蒋介石防守台湾的政策取向。其中的基本条件是国共军力对比,而核心问题为中苏同盟条约的签订。中共欲巩固政权,统一全国,只能与苏联结盟。中苏同盟建立后,苏联减缓了对中共军事援助的力度,而美国则逐步改变了对台政策,准备大力援蒋。朝鲜战争的爆发不过是为白宫宣布其新政策提供了机会和借口。在中苏关系、苏美关系、美台关系相互交错和影响的冷战格局中,武力攻占台湾是一个中共无法解开的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战役 中苏同盟 朝鲜战争 美国对台政策
下载PDF
追求霸权:杜鲁门政府对朝鲜停战谈判的政策 被引量:11
17
作者 邓峰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4-45,共12页
在朝鲜停战谈判前和谈判进行中,杜鲁门政府均未考虑通过谈判结束战争。正是由于朝鲜的热战持续下去,美国国会才批准了来自行政部门的巨额军事预算。在雄厚的财力基础上,杜鲁门政府欲使美国对外政策军事化,从而实现夺取全球霸权的战略目... 在朝鲜停战谈判前和谈判进行中,杜鲁门政府均未考虑通过谈判结束战争。正是由于朝鲜的热战持续下去,美国国会才批准了来自行政部门的巨额军事预算。在雄厚的财力基础上,杜鲁门政府欲使美国对外政策军事化,从而实现夺取全球霸权的战略目标。此外,为避免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华盛顿决策者使用各种手段掩盖其战略企图,寻找能引起国内外舆论认可其拖延谈判的理由,为其僵化的谈判政策作辩护。特别是,美国利用战俘遣返问题故意拖延停战谈判,成为该谈判久拖不决的真正缘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鲁门政府 朝鲜停战谈判 美国外交政策 战俘遣返
下载PDF
“尼克松主义”及美国对外政策的调整 被引量:13
18
作者 夏亚峰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6-56,共11页
本文依据美国尼克松总统档案和西方学者的研究成果,综合考察尼克松主义的历史渊源、形成、演变及实施情况,分析尼克松主义与尼克松政府总体外交的关系。本文的结论是,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期间,有一系列关于改变美国外交政策的思想和措施... 本文依据美国尼克松总统档案和西方学者的研究成果,综合考察尼克松主义的历史渊源、形成、演变及实施情况,分析尼克松主义与尼克松政府总体外交的关系。本文的结论是,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期间,有一系列关于改变美国外交政策的思想和措施,最主要是减少美国在亚洲承担的义务。尼克松主义以及美国对共产党大国苏联和中国关系的缓和构成尼克松和基辛格外交的两个最主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克松主义 美国外交政策
下载PDF
近十余年朝鲜战争研究综述 被引量:4
19
作者 邓峰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12-121,共10页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的10余年,随着苏联有关朝鲜战争的档案逐步解密,中国学者的研究在充分使用中方及美方文献的基础上,开始大量利用俄国解密档案,朝鲜战争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关键词 朝鲜战争 20世纪90年代 综述 解密档案 中国学者
下载PDF
美国亚太战略中的经济因素 被引量:3
20
作者 葛腾飞 胡二杰 《和平与发展》 2011年第4期7-14,66,共8页
金融危机以来,美国政府奉行的内外政策,既要利用和拓展新兴市场以重振本国经济,又要使新兴市场的发展不至于挑战美国的战略地位。在亚太战略中,尤以如何应对经济崛起的中国以利于美国的经济振兴,成为奥巴马政府最重要的经济考量。本文... 金融危机以来,美国政府奉行的内外政策,既要利用和拓展新兴市场以重振本国经济,又要使新兴市场的发展不至于挑战美国的战略地位。在亚太战略中,尤以如何应对经济崛起的中国以利于美国的经济振兴,成为奥巴马政府最重要的经济考量。本文着重探究美国对亚洲的经济政策考虑和战略意图之间的相互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巴马政府 亚太战略 中国崛起 经济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