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城市周边地区主要环境问题及其对策 被引量:8
1
作者 杨毅 刘敏 +2 位作者 许世远 侯立军 钱嫦萍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55-159,共5页
上海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心 ,近 2 0年来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 ,上海城市周边地区经济蒸蒸日上 ,但是随之而来的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 ,并呈现其鲜明的特点。分析上海城市周边地区的主要环境问题 ,结果表明该区大气污染有从市区向郊县转... 上海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心 ,近 2 0年来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 ,上海城市周边地区经济蒸蒸日上 ,但是随之而来的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 ,并呈现其鲜明的特点。分析上海城市周边地区的主要环境问题 ,结果表明该区大气污染有从市区向郊县转移的迹象 ;东部河口区及滨岸带水污染加剧 ,主要表现在重金属污染和营养盐所引发的赤潮问题相比过去都有增加的趋势 ,一些难降解的有机物 ,如多环芳烃的富积也愈发严重 ,研究区内的苊、蒽已经超出了ER -L和ISQV -low值 ,已具有潜在的不利的生物影响效应 ;另外 ,上海周边地区非点源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 ,其中畜禽尿粪污染、生活污染以及农药和化肥污染在非点源污染中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城市周边地区 大气污染 水污染 非点源污染 对策 环境保护
下载PDF
甘肃城镇体系结构及其分形模型研究 被引量:69
2
作者 岳文泽 徐建华 颉耀文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2004年第1期16-20,共5页
文章通过计算甘肃省城镇体系的首位指数、不平衡指数及城市规模分形分布的分维数,讨论了甘肃省城市体系的等级规模结构的特点;用城镇密度、关联维数分析了甘肃省城镇体系的空间结构,指出了目前城镇体系的特征:首位度过大;城市体系规模... 文章通过计算甘肃省城镇体系的首位指数、不平衡指数及城市规模分形分布的分维数,讨论了甘肃省城市体系的等级规模结构的特点;用城镇密度、关联维数分析了甘肃省城镇体系的空间结构,指出了目前城镇体系的特征:首位度过大;城市体系规模结构出现断层,联系不畅;空间布局小集中、大分散;城市空间相互作用力较弱,大城市没有发挥应有的辐射作用;城镇体系结构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显著。进一步探讨了这种城镇体系结构特征形成的内在机制,最后作者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甘肃城镇体系发展的相应对策:大分散,小集中,重点发展中小城市,完善城镇体系规模结构;坚持分散化的道路,完善城镇空间结构;大力促进农村小城镇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体系 规模结构 空间结构 分形 甘肃省
下载PDF
近50年来兰州城市气候变化的R/S分析 被引量:90
3
作者 赵晶 王乃昂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0-95,共6页
运用R/S方法、城郊对比法 ,对 195 1~ 1999年兰州市城市气候的温度、水汽压、相对湿度和日照百分率等指标的冬 (1月 )、夏 (7月 )及年平均值进行了计算分析 ,各项指标的Hurst指数H均大于 0 .5 ,说明它们存在明显的赫斯特现象 ,反映了... 运用R/S方法、城郊对比法 ,对 195 1~ 1999年兰州市城市气候的温度、水汽压、相对湿度和日照百分率等指标的冬 (1月 )、夏 (7月 )及年平均值进行了计算分析 ,各项指标的Hurst指数H均大于 0 .5 ,说明它们存在明显的赫斯特现象 ,反映了兰州市近 5 0年来气候变化存在趋势性成分 ,即持续性的城市化气候效应。至于各项指标的Hurst指数在冬、夏及年平均值间有差异 ,分析证明这是兰州城市化气候效应强度的季节差异所造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S分析 城市气候变化 兰州市 城郊对比法 气候效应 日照 相对湿度 城市化 温度 水汽压
下载PDF
河口滨岸潮滩沉积物-水界面N、P的扩散通量 被引量:61
4
作者 刘敏 侯立军 +2 位作者 许世远 张斌亮 欧冬妮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9-23,共5页
选择了长江河口及上海滨岸作为研究对象 ,分析了潮滩上覆水、沉积物孔隙水中营养物质N、P的含量 ,并初步估算了潮滩沉积物 水界面间N、P的扩散通量。上覆水中NH4 + N含量分布在 0 .0 0 82~ 2 .5 6mg/L ,NO2 - N为 0 .0 3~ 0 .5 8mg/... 选择了长江河口及上海滨岸作为研究对象 ,分析了潮滩上覆水、沉积物孔隙水中营养物质N、P的含量 ,并初步估算了潮滩沉积物 水界面间N、P的扩散通量。上覆水中NH4 + N含量分布在 0 .0 0 82~ 2 .5 6mg/L ,NO2 - N为 0 .0 3~ 0 .5 8mg/L ,NO3- N为 0 .6 9~ 5 .38mg/L之间 ,溶解态磷 (DP)的含量为 0 .0 35~ 0 .5 3mg/L之间 ;表层沉积物孔隙水中NH4 + N的含量为 0 .0 0 2 5~ 1.35mg/L ,NO2 - N的含量为 0 .0 0 5 5~ 0 .2 0mg/L ,NO3- N的含量为 0 .6 1~ 1.14mg/L ,DP的含量为 0 .11~ 0 .5 3mg/L ;计算表明 ,沉积物 水界面间NH4 + N、NO2 - N、NO3- N和DP的扩散通量分布范围分别在 - 0 .0 2 4~ 0 .99、- 0 .39~ 0 .0 0 19、- 3 .0 9~ - 0 .12和 - 0 .48~ 0 .12 μg/ (cm2 ·d)之间。研究揭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通量 孔隙水 沉积物 水界面 河口滨岸潮滩 水界面 水体污染 营养物质 污染物质
下载PDF
基于铁路廊道的中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市场域分析 被引量:58
5
作者 王铮 周嵬 +3 位作者 李山 王瑛 黄涛 蒋轶红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06-213,共8页
通过建立风景名胜区市场域的概念、基本模型以及风景名胜区市场域识别划定标准 ,从而基于 GIS,计算出我国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市场域及其各级阈值 ,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 ,提出了加速交通业的发展是促进我国西部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铁路廊道 市场域 旅游 中国 交通业 GIS
下载PDF
长江河口及其上海岸带水体沉积物中磷的存在形态 被引量:29
6
作者 刘敏 陆敏 +1 位作者 许世远 侯立军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0年第B08期94-98,共5页
讨论了磷的 5种存在形态及其分布规律。河口及岸带水体沉积物中磷主要是以有机磷 (OP)和无机磷 (IP)形式存在的 ,有机磷是有机质的组成部分 ,无机磷又可分为可溶性磷(DP)、铁结合磷 (Fe P)、铝结合磷 (Al P)、钙结合磷 (Ca P)。研究发... 讨论了磷的 5种存在形态及其分布规律。河口及岸带水体沉积物中磷主要是以有机磷 (OP)和无机磷 (IP)形式存在的 ,有机磷是有机质的组成部分 ,无机磷又可分为可溶性磷(DP)、铁结合磷 (Fe P)、铝结合磷 (Al P)、钙结合磷 (Ca P)。研究发现 ,沉积物中总磷含量水平在 6 92 79~ 1570 99μg/g之间 ,无机磷含量在 2 2 0 0 2~ 92 8 33μg/g之间 ,占总磷含量的31 8%~ 6 0 5% ,而有机磷含量在 394 89~ 6 4 2 6 6 μg/g之间 ,为总磷含量的 39 5%~ 6 8 2 %。在分析水体沉积物中各形态磷的含量和变化的基础上 ,对磷在时空上的变化、与有机碳、总氮的关系以及污水输入影响等进行了初步的论述 ,并提出沉积物中铁结合磷 (Fe P)和铝结合磷 (Al P)可作为判断污染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形态 分布 长江河口 海岸带 沉积物 时空分布
下载PDF
长江河口近岸水体自然净化作用及其初步评价 被引量:12
7
作者 侯立军 刘敏 +3 位作者 许世远 杨毅 刘巧梅 欧冬妮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45-249,共5页
按照水体的净化机理 ,结合长江口和上海滨岸带近岸水体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因素的实际特征 ,对近岸水体的自然净化作用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并在历史资料和实测资料基础上 ,就近岸水体的自然净化作用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 ,因长江河... 按照水体的净化机理 ,结合长江口和上海滨岸带近岸水体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因素的实际特征 ,对近岸水体的自然净化作用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并在历史资料和实测资料基础上 ,就近岸水体的自然净化作用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 ,因长江河口近岸水体存在较强的自然净化作用机制 ,近岸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较强 ,环境容量较大 ,但由于污染物输入量的不断增加 ,部分岸段近岸水体的环境质量有逐渐下降的趋势 ;近岸水体的自然净化作用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长江口南岸水域洪水季节水体的自然净化作用比枯水季节强 ,而杭州湾北岸水域的自然净化作用表现为相反的变化趋势 ,因此建议在近岸污水排放过程中应考虑近岸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岸水体 自然净化作用 长江河口 环境自净 评价
下载PDF
基于 RS与 GIS的区域景观镶嵌结构研究 被引量:72
8
作者 徐建华 方创琳 岳文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65-375,共11页
以兰州市西固区为区域背景 ,以 RS和 GIS为技术手段 ,按照地貌特征将研究区划分为四个分区 ,运用多样指数、优势度、破碎度、分离度等指标研究区域景观镶嵌结构的数量特征 ;运用分形理论建立各种景观类型形态的分形结构模型 ,以分维数... 以兰州市西固区为区域背景 ,以 RS和 GIS为技术手段 ,按照地貌特征将研究区划分为四个分区 ,运用多样指数、优势度、破碎度、分离度等指标研究区域景观镶嵌结构的数量特征 ;运用分形理论建立各种景观类型形态的分形结构模型 ,以分维数为依据分析各种景观形态的复杂性 ;探讨控制和影响区域景观格局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区域景观镶嵌结构 分形 兰州市西固区
下载PDF
三西地区可持续发展水平综合定量评价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徐建华 岳文泽 +1 位作者 兰琳 熊云波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2001年第2期54-57,共4页
以三西地区为背景 ,针对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综合评价问题 ,建立多层次、多要素评价指标体系 ,以及多级模糊综合评价的定量化计算模型。借助于该模型 ,运用有关实地调查资料和统计数据 ,对三西地区各县 (市、区 )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综合... 以三西地区为背景 ,针对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综合评价问题 ,建立多层次、多要素评价指标体系 ,以及多级模糊综合评价的定量化计算模型。借助于该模型 ,运用有关实地调查资料和统计数据 ,对三西地区各县 (市、区 )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综合排序计算 ,有关结果为三西地区可持续发展决策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西地区 可持续发展 发展水平 定量模型 评价模型 评价指标
下载PDF
基于3S技术的土地详查方法创新 被引量:50
10
作者 颉耀文 徐建华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2002年第2期4-9,共6页
简要介绍了将 3S技术应用于土地详查的具体方法 ,分析了 3S技术对土地详查精度提高的贡献 。
关键词 土地详查 RS GPS GIS 土地信息系统 遥感 全球定位系统
下载PDF
河西走廊沙尘暴频数的时序分形特征 被引量:19
11
作者 赵晶 徐建华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15-419,共5页
对1961—1990年河西走廊沙尘暴频次资料进行的分形研究发现,沙尘暴发生的时序分布具有分形特征,计算所得其相空间的关联维数为5 52,表明要恰当地描述河西地区沙尘暴变化特征,需构造至少6个状态变量的动力学系统;在分析了沙尘暴频数时间... 对1961—1990年河西走廊沙尘暴频次资料进行的分形研究发现,沙尘暴发生的时序分布具有分形特征,计算所得其相空间的关联维数为5 52,表明要恰当地描述河西地区沙尘暴变化特征,需构造至少6个状态变量的动力学系统;在分析了沙尘暴频数时间序列的Kolmogorov熵为0 18、平均可预测时间尺度为5~6a的基础上,运用R/S分析方法对1961—1990年中各时段沙尘暴的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与实际沙尘暴的变化趋势十分吻合,表明上述方法是进行河西地区沙尘暴时间序列分形研究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走廊 沙尘暴 频数 时序分形特征 相空间重构 R/S分析
下载PDF
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排序计算模型研究——以三西地区为例 被引量:5
12
作者 徐建华 卢艳 +1 位作者 岳文泽 熊云波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4-49,共6页
以三西地区为背景 ,针对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的综合排序问题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并运用Fuzzy数学方法建立三级层次结构的定量化计算模型。其中 ,一级模型 ,着眼于每一个具体的评价指标 ,在二级评价指标集合上计算各区域从属于“可持续... 以三西地区为背景 ,针对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的综合排序问题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并运用Fuzzy数学方法建立三级层次结构的定量化计算模型。其中 ,一级模型 ,着眼于每一个具体的评价指标 ,在二级评价指标集合上计算各区域从属于“可持续发展”的隶属度 ;二级模型 ,根据一级模型的排序计算结果 ,着眼于每一个二级评价指标集合 ,在一级评价指标集合上计算各区域从属于“可持续发展”的隶属度 ;三级模型 ,根据二级模型的排序计算结果 ,着眼于每一个一级评价指标集合 ,在整个评价指标体系上计算各区域从属于“可持续发展”的隶属度。运用该模型 ,对三西地区各县 (市、区 )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综合排序计算 ,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可持续发展 综合排序 模型 Fuzzy数学方法 三西地区 评价指标
下载PDF
甘肃省干旱、半干旱地区可持续发展定量评价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徐建华 岳文泽 兰琳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2001年第2期1-6,共6页
针对甘肃省干旱、半干旱区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问题 ,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 ,以及定量评价模型 ;并运用该模型 ,对该地区各县 (市、区 )可持续发展水平作了定量化评价 ,计算出了每县 (市、区 )从属于“可持续发展”的隶属度 ,有关结果可为... 针对甘肃省干旱、半干旱区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问题 ,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 ,以及定量评价模型 ;并运用该模型 ,对该地区各县 (市、区 )可持续发展水平作了定量化评价 ,计算出了每县 (市、区 )从属于“可持续发展”的隶属度 ,有关结果可为该地区区域发展决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 干旱半干旱地区 可持续发展 综合评价 模型 定量评价
下载PDF
山区景观镶嵌体的数量特征分析与分形结构模型——以兰州山区西固区为例 被引量:4
14
作者 岳文泽 徐建华 艾南山 《山地学报》 CSCD 2002年第2期150-156,共7页
利用RS与GIS相结合的技术和景观生态学方法研究了作为西北干旱城乡结合部的兰州市西固区在不同地貌形态上景观镶嵌体的数量特征变化特点。结果显示 :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 ,景观镶嵌体的多样性指数和破碎度先增加后减小 ,优势度先减小后增... 利用RS与GIS相结合的技术和景观生态学方法研究了作为西北干旱城乡结合部的兰州市西固区在不同地貌形态上景观镶嵌体的数量特征变化特点。结果显示 :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 ,景观镶嵌体的多样性指数和破碎度先增加后减小 ,优势度先减小后增加 ,海拔越高变化率越大 ;利用效率高的景观类型在河谷川区集中度高 ,在高海拔地区利用程度低的类型分离度指数小。应用分形结构模型模拟结果显示 :人类影响较小的自然景观类型的复杂性远高于人工景观类型 ,而稳定性后者高于前者 ;在川区自然景观的复杂性较大 ,而在高海拔的山区人工景观的复杂性较大。由此得出以下结论 :(1)山区景观镶嵌体系统是一个多因子共同作用下的复合生态系统 ;(2 )在低海拔地区景观镶嵌体结构主要受人类活动的影响为主 ,高海拔地区主要受自然———垂直地带性影响为主 ;(3)人类活动通过其复杂的内部机制影响着景观镶嵌体的稳定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镶嵌体 西固区 分形 生态系统 山区 遥感 地理信息系统 RS GIS 兰州市 人类活动
下载PDF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区域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模型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徐建华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47-150,共4页
以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为研究背景,针对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问题,运用Fuzzy数学方法,建立了二级层次结构的综合评价模型。其中,一级评价模型建立在各评价因素子集上,它着眼于各评价因素子集中每一个具体的评价因素,建立隶属度... 以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为研究背景,针对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问题,运用Fuzzy数学方法,建立了二级层次结构的综合评价模型。其中,一级评价模型建立在各评价因素子集上,它着眼于各评价因素子集中每一个具体的评价因素,建立隶属度矩阵以及最理想与最不理想单元,计算各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隶属度。二级评价模型建立在整个评价因素集合上,它着眼于各评价因素子集,在一级评价模型评价计算的基础上,建立综合评价模型,计算各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隶属度。应用该模型对三西地区某11个区域进行评价,计算出了每一个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隶属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可持续发展 综合评价模型 西北地区 干旱区 半干旱区 Fuzzy数学方法 评价指标
下载PDF
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问题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范泽孟 徐建华 《科学.经济.社会》 2002年第2期59-63,共5页
本文在产业结构演变和升级理论的基础上 ,初步探讨了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演变的内在联系及其动力机制 ,并通过我国与国际上若干国家各次产业间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对比分析 ,阐述了信息技术在产业升级过程中所起的关键性因素 。
关键词 产业结构 产业升级 信息产业 中国 信息技术 技术进步 第二产业
下载PDF
西北干旱区景观要素镶嵌结构的分形研究——以黑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118
17
作者 徐建华 艾南山 +1 位作者 金炯 樊胜岳 《干旱区研究》 CSCD 2001年第1期35-39,共5页
以黑河流域为区域背景 ,运用分形理论 ,定量化地研究西北干旱区景观镶嵌结构的复杂性与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 :(1)各景观要素 ,按照镶嵌结构的复杂性程度 (分维值D)排序 ,依次分别为 :高山草原 >河滩地绿洲 >漫灌戈壁绿洲 >高... 以黑河流域为区域背景 ,运用分形理论 ,定量化地研究西北干旱区景观镶嵌结构的复杂性与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 :(1)各景观要素 ,按照镶嵌结构的复杂性程度 (分维值D)排序 ,依次分别为 :高山草原 >河滩地绿洲 >漫灌戈壁绿洲 >高山寒漠 >土质平地盐漠 >土质平地荒漠 >中山森林 >低滩地绿洲 >中山草原 >高山草甸 >草原化荒漠 >河湖滩地盐漠 >冰川和永久性积雪 >平沙地沙漠 >固定沙丘沙漠 >低平滩地盐漠 >人工绿洲 >荒漠草原 >居民点 (城市 ) >荒漠戈壁 >荒漠剥蚀戈壁 >高山草甸沼泽 >半固定沙丘沙漠 >流动沙丘沙漠 >丘陵山地荒漠 >高山灌丛草甸 >中山灌丛草原 >中山草甸草原。 (2 )各景观要素 ,按照镶嵌结构的稳定性程度 (SK)排序 ,依次分别为 :高山草原 >河滩地绿洲 >中山草甸草原 >中山灌丛草原 >高山灌丛草甸 >丘陵山地荒漠 >漫灌戈壁绿洲 >高山寒漠 >流动沙丘沙漠 >半固定沙丘沙漠 >土质平地盐漠 >土质平地荒漠 >中山森林 >低滩地绿洲 >高山草甸沼泽 >中山草原 >荒漠剥蚀戈壁 >高山草甸 >荒漠戈壁 >居民点 (城市 ) >荒漠草原 >草原化荒漠 >人工绿洲 >低平滩地盐漠 >固定沙丘沙漠 >平沙地沙漠 >河湖滩地盐漠 >冰川和永久性积雪。 (3)在各景观要素的镶嵌结构中 ,高山草原是最复杂 ,同时也是最稳定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镶嵌结构 分形 黑河流域 西北干旱区
原文传递
半干旱区城乡接合部景观镶嵌结构研究——以兰州市西固区为例 被引量:7
18
作者 岳文泽 徐建华 颉耀文 《干旱区研究》 CSCD 2002年第1期63-68,共6页
在RS与GIS的技术支持下 ,以地处西北半干旱区的城乡接合部———兰州市西固区为区域背景 ,利用景观生态学方法研究了在不同的坡度、高程下景观镶嵌结构的空间布局与空间镶嵌作用的机制。结果显示 :随着坡度的增加景观镶嵌结构的多样性... 在RS与GIS的技术支持下 ,以地处西北半干旱区的城乡接合部———兰州市西固区为区域背景 ,利用景观生态学方法研究了在不同的坡度、高程下景观镶嵌结构的空间布局与空间镶嵌作用的机制。结果显示 :随着坡度的增加景观镶嵌结构的多样性指数减小 ,斑块数量、破碎度先增加后减少 ,优势度先增加后减少 ;随着高程的增加 ,多样性指数、斑块数、破碎度先减少后增加 ,优势度则相反。景观镶嵌体在坡度与高程的分布上具有一致性 ,综合坡度与高程分区的景观分形模型模拟结果显示 :人类活动影响较小的自然景观类型的复杂性远高于人工景观类型 ,而稳定性后者高于前者。由此得到以下结论 :(1)影响本区景观格局最主要的因素是气候因素 ;(2 )景观格局分布的垂直变化明显 ;(3)河流廊道在构建本区景观格局中也扮演重要角色 ;(4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镶嵌体 兰州市 西固区 半干旱区 城乡接合部 空间特征 景观生态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