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世纪下半叶上海城市景观镶嵌结构演变的数量特征与分形结构模型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徐建华 梅安新 +1 位作者 吴健平 熊云波 《生态科学》 CSCD 2002年第2期131-137,共7页
以上海中心城区为空间范围,以RS和GIS为技术手段,运用多样指数、优势度、破碎度、分离度等指标,研究20世纪下半叶以来上海城市景观镶嵌结构及其演变的数量特征;运用分形理论建立各种景观形态的分形结构模型,以分维数为依据分析各种景观... 以上海中心城区为空间范围,以RS和GIS为技术手段,运用多样指数、优势度、破碎度、分离度等指标,研究20世纪下半叶以来上海城市景观镶嵌结构及其演变的数量特征;运用分形理论建立各种景观形态的分形结构模型,以分维数为依据分析各种景观形态的复杂性;基于GIS的空间分析功能,探讨影响景观格局及其演变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上海城市景观的空间扩展,在空间上和时间都是不均匀;(2)随着时间的推移,景观多样性和破碎度变大。优势度变小;(3)住宅、工矿和其它城市景观的分离度明显地呈减小趋势,农田和村镇的分离度呈增大趋势,道路和河流水域的分离度变化幅度不大;(4)各种景观斑块形态的复杂性程度(分维数的平均值)排序为:道路>河流水域>农田>住宅>村镇>工矿>在建景观>其它城市景观;(5)从各种景观形态的演变过程来看,住宅斑块形态逐渐趋于复杂化,斑其块形态的分维数呈缓慢地增大趋势;工矿、道路、其它城市景观、农田、村镇等五种景观斑块形态的变化,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再到简单的变化过程,其分维数在1947—1988年期间呈增大趋势,1988年时增至最大,随后开始逐渐减小;(6)影响上海城市景观格局及其演变的因素主要包括河流廊道、原有基础、交通廊道、经济发展、规划控制等几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下半叶 上海 城市景观 镶嵌结构演变 数量特征 分形结构模型
下载PDF
亚热带东部壳斗科6种常绿植物叶的生态解剖 被引量:28
2
作者 蔡永立 达良俊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5期460-466,共7页
选取亚热带东部替代分布明显的壳斗科 6种常绿树种 (青冈、小叶青冈、细叶青冈、苦槠、甜槠和石栎 )的 11个种群叶片进行生态解剖 ,并用SPSS ,DCA和TWINSPAN比较分析 ,结果表明 :①尽管 6种 11个种群叶的结构仍属中生叶型 ,但有着不同... 选取亚热带东部替代分布明显的壳斗科 6种常绿树种 (青冈、小叶青冈、细叶青冈、苦槠、甜槠和石栎 )的 11个种群叶片进行生态解剖 ,并用SPSS ,DCA和TWINSPAN比较分析 ,结果表明 :①尽管 6种 11个种群叶的结构仍属中生叶型 ,但有着不同程度的趋旱适应 ;②叶的解剖性状在属间、种间和种群间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 ,这是它们适应各自生境的结果 ,青冈和石栎的种内差异较大 ,反映出它们对环境变化有较强响应能力 ;③叶片的不同解剖性状在属、种类和种群间的变化并不同步 ,其中叶片和栅栏组织厚度等性状差异突出 ,反映它们更易受环境的饰变 ,是生态适应性状 ,而海绵组织、下角质膜 ,特别是下表皮厚度等性状差异较小 ,显示出这些性状的稳定性 ,可以认为是系统演化性状 ;④苦槠、青冈具有较厚的叶片、栅栏组织、角质膜和发达输导和机械组织 ,苦槠还具有复表皮 ,表现出对旱化生境的适应 ;甜槠尽管具有复表皮和较厚的叶片 ,但这是海绵组织增厚的结果 ,是对中生生境的适应 ;小叶青冈和细叶青冈具有较薄的叶片和栅栏组织、角质膜厚度居中等特点 ,可能是对中山凉湿生境的适应 .图版 1图 2表 2参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热带东部 壳斗科 常绿植物叶 生态解剖 叶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