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0篇文章
< 1 2 5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疫情”时期教育变革迈入“双线”融合新常态--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新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李政涛 被引量:24
1
作者 谢先成 李政涛 《教师教育论坛》 2020年第6期4-7,共4页
2020年初爆发的新冠疫情,让线上教学、居家学习成了师生教与学的主要方式,改变了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基本格局和根本面貌。可以说,疫情期间开展的“停课不停学、不停教”成了我国教育史上史无前例的超大规模在线教学实践。随着疫情防控形... 2020年初爆发的新冠疫情,让线上教学、居家学习成了师生教与学的主要方式,改变了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基本格局和根本面貌。可以说,疫情期间开展的“停课不停学、不停教”成了我国教育史上史无前例的超大规模在线教学实践。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好转,全国各地中小学陆续开学复课,学校教育逐渐复归正常,走向常态化。进入“后疫情”时期,线上教学对学校教育的影响会持续下去,“双线”混合教学将成为未来学校在教学意义上的基本形态。与之紧密相关的教研和培训,也将从传统的现场教研、现场培训走向基于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混合教研、混合培训,“双线”教研和“双线”培训可能成为未来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及培训部门开展教师培训的主要方式。针对“后疫情”时期“双线”教学、“双线”教研与“双线”培训带来的影响和挑战,以及中小学开学复课后的教育教学工作重心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新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李政涛,期望给广大教育工作者带来有益的启示和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教育研究 教育教学研究 线上教学 混合教学 教育工作者 教师培训 教学意义 教育史
下载PDF
论学生发展能达到的境界——基于“新基础教育”学生工作改革实践的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李家成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0-35,共6页
学生工作领域内涵着丰富的育人价值,整体培养着学生的综合素养。就形成学生创生性的行为方式而言,它促进学生学会策划与综合创生,学会践行与动态生成,学会反思、重建与行为质量的自我提升。就提升学生复杂性的思维品质而言,多元丰富滋... 学生工作领域内涵着丰富的育人价值,整体培养着学生的综合素养。就形成学生创生性的行为方式而言,它促进学生学会策划与综合创生,学会践行与动态生成,学会反思、重建与行为质量的自我提升。就提升学生复杂性的思维品质而言,多元丰富滋养出学生思维的"理性",自主实践滋养出学生思维的"自我"性,实践体验滋养出学生思维的"过程"性。就滋养学生富有生成力的精神品质而言,学生工作促成着学生去"信任.希望.充满感情","理解.关怀.满怀感恩"和"开放.进取.充满活力"。学生工作还综合性地发展着学生的学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发展 综合素养 新基础教育 学生工作
下载PDF
千舟险过万重山——改革开放30年中国基础教育发展研究概述 被引量:10
3
作者 叶澜 《基础教育》 2009年第1期3-6,13,共5页
“千舟险过万重山”是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之艰难历程和复杂体验的诗性表达,以此研究成果概述了我国基础教育30年改革全程的演化脉络和总体状态,系统阐述了如下基本观点:必须在当代中国社会与教育变革相互关系的意... “千舟险过万重山”是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之艰难历程和复杂体验的诗性表达,以此研究成果概述了我国基础教育30年改革全程的演化脉络和总体状态,系统阐述了如下基本观点:必须在当代中国社会与教育变革相互关系的意义上,认识基础教育改革的性质与任务;必须充分认识基础教育当代变革的艰巨性与复杂性;科学发展观在基础教育改革中的体现,是重视、支持教育学科的发展,提升教育改革中教育科学的含金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基础教育 30年发展研究
下载PDF
论学生发展能达到的境界——基于“新基础教育”学生工作改革实践的研究
4
作者 李家成 《教育科学文摘》 2011年第4期60-62,共3页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第1期,约9500字 形成学生创生性的行为方式 1.策划与综合创生 在学生的生命成长中,“策划”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渗透于“事”与“人”的发展之中,并体现出从无到有、综合创生的特质。
关键词 学生工作 “新基础教育” 学生发展 实践 改革 教育科学 大学学报 行为方式
下载PDF
教育改革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的实践贡献研究
5
作者 王天健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9-70,共12页
教育改革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的实践贡献主要体现在整体教育改革与单项教育改革两个方面。整体教育改革包括教育政策改革、国民教育体系改革、类型教育体系改革;单项教育改革包括教学改革、课程改革、学校改革、教师队... 教育改革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的实践贡献主要体现在整体教育改革与单项教育改革两个方面。整体教育改革包括教育政策改革、国民教育体系改革、类型教育体系改革;单项教育改革包括教学改革、课程改革、学校改革、教师队伍改革。总体而言,教育改革在实践中回应了“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发展路向”等重大理论问题,为建设中国气质、中国气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作出了独有的实践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改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 实践贡献
下载PDF
以“五育融合”之力撬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来自第二届全国“五育融合”研究论坛的观点 被引量:30
6
作者 宁本涛 杨柳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6,共6页
"五育融合"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育人假设,是对"五育"并举在实践中的动态阐释和深化发展,它直指长期存在的"偏智、疏德、弱体、抑美、缺劳"和"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等顽疾。透视"五... "五育融合"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育人假设,是对"五育"并举在实践中的动态阐释和深化发展,它直指长期存在的"偏智、疏德、弱体、抑美、缺劳"和"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等顽疾。透视"五育融合"视野下的课程教学变革、学校治理变革和劳动教育探索的区域范例、校本案例和研讨课例可知,"五育融合"是缓解教育内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路径和抓手。研究发现,直面"五育"不够并举、难以有效融合的现实困境,教育工作者未来需深入挖掘"五育"融合实践之间的关联点与融合点,大力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深化融合学科、融合课堂、融合评价、融合治理和教师融合发展的自我革命,为探索新时代"五育融合"育人体系的建立、撬动基础教育向更高质量发展赋能增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育融合” 基础教育 高质量发展 理论新探 实践路径
下载PDF
我国基础教育公平与均衡发展政策研究的历史走向 被引量:5
7
作者 吴遵民 邓璐 《基础教育》 2010年第6期21-26,共6页
基础教育公平与均衡发展不仅关系着国民素质的基本保证、整体提升和社会的进步,同时也关系到个体学习与发展权利的实现。为了使教育事业得以良性循环和不断发展,就要求实现受教育者的人格完善及个人兴趣爱好受到充分的尊重,这不仅是... 基础教育公平与均衡发展不仅关系着国民素质的基本保证、整体提升和社会的进步,同时也关系到个体学习与发展权利的实现。为了使教育事业得以良性循环和不断发展,就要求实现受教育者的人格完善及个人兴趣爱好受到充分的尊重,这不仅是全民素质得以整体发展和提升的基本需要,同时也是新的历史时期赋予的新的社会使命。面对这一新的教育课题,如何消融当前社会中出现的教育不公平现象和基础教育发展的不均衡弊端,就必须从政策学的宏观视角去进行深入的探索与研究。本文梳理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界学者对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新的公平所作的政策探索,并从法学、伦理学、经济学、社会学和教育学等学科视角进行了综合分析和研究,以期为新时期基础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政策和策略的提升提供可资参考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教育 公平 均衡发展 政策 综述
下载PDF
近五年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及其研究的进展报告 被引量:16
8
作者 杨小微 《基础教育》 2011年第3期5-20,共16页
"十一五"期间,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在课程与教学改革及研究方面,高中新课程、中考改革、课程领导等问题引起较多关注,进入第二个五年的新课程改革在深度反思中继续推进与深化;在基础教育公平与均衡研究方... "十一五"期间,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在课程与教学改革及研究方面,高中新课程、中考改革、课程领导等问题引起较多关注,进入第二个五年的新课程改革在深度反思中继续推进与深化;在基础教育公平与均衡研究方面,除一般性研究外,对弱势群体的研究成为关注的焦点;学校层面上,变革涉及组织、制度和文化等多个维度,生命教育和校园安全也引起普遍的关注。此外,关于素质教育、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以及在纪念年份对基础教育改革回溯与反思的重大研究成果相继问世。未来的基础教育研究将会更加关注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联动与深化,基础教育的内涵发展与外力支持,教育政策的实施监控与动态调整,以及"后普九"时代基于"起点公平"的"过程公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教育改革与研究 进展 成就 问题
下载PDF
在变革中立序——“新基础教育”成型性研究的学校领导与管理改革探索 被引量:3
9
作者 杨小微 《中小学管理》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8,共5页
“新基础教育”推动学校管理变革的基本思路是“重心下移”。学校通过制定发展规划,寻找新的发展空间,形成推进变革的新机制。学校转型性变革的核心领域主要集中在组织、制度变革和文化建设方面。包括基于组织功能更新,对学校内部组... “新基础教育”推动学校管理变革的基本思路是“重心下移”。学校通过制定发展规划,寻找新的发展空间,形成推进变革的新机制。学校转型性变革的核心领域主要集中在组织、制度变革和文化建设方面。包括基于组织功能更新,对学校内部组织进行变革;为在变动中寻找新的秩序,进行制度变革;在组织、制度变革进程中实现文化更新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领导与管理改革 组织 制度变革 文化变革
下载PDF
风雨兼程30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评述 被引量:4
10
作者 杨小微 《基础教育》 2009年第1期7-13,共7页
30年前,我国基础教育以恢复高校招生考试、恢复重点学校、恢复专业职称评定这三个恢复为契机,进入一个拨乱反正、重新定向和定位的新的运行轨道。自那以后,基础教育的变革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以教育体制改革为中心的宏观变革阶段... 30年前,我国基础教育以恢复高校招生考试、恢复重点学校、恢复专业职称评定这三个恢复为契机,进入一个拨乱反正、重新定向和定位的新的运行轨道。自那以后,基础教育的变革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以教育体制改革为中心的宏观变革阶段;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中心的教育改革阶段;以提高质量、均衡发展和制度系统创新为重点的教育改革阶段。每一个阶段面临特定的矛盾确立核心任务,采取特定的策略解决突出问题,在取得成效的同时也带来新的问题,在改进实践、发展事业的同时,也提出教育理论更新与重建的新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 中国基础教育 改革与发展
下载PDF
建构学校文化生态——基于“新基础教育”学生发展工作改革实践的思考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晓文 《基础教育》 2010年第5期20-24,共5页
依据“新基础教育”研究性实践的经验,借鉴文化发展心理学和生态学的研究观点,本文着重探讨了以学生发展工作为主题的学校文化生态建构问题。学校文化生态建构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自我完善的价值取向。为实现这一核心目标,学校文化生态... 依据“新基础教育”研究性实践的经验,借鉴文化发展心理学和生态学的研究观点,本文着重探讨了以学生发展工作为主题的学校文化生态建构问题。学校文化生态建构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自我完善的价值取向。为实现这一核心目标,学校文化生态建构必须充分考虑儿童发展和文化运作的机制。敏锐觉察儿童发展的势头,顺势开发儿童潜能,将学生组织建成文化生态系统,让学生在文化活动中建构自己的发展。本文从学校文化生态组织、学校文化生态能源及功能、学校文化活动设计角度和主要活动形态几方面探讨了学校文化生态建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文化 文化生态 发展潜能 发展建构
下载PDF
学校变革过程中教师自主发展的生态机制之探索——基于“新基础教育”研究的认识 被引量:2
12
作者 卜玉华 《江苏教育研究》 2008年第6期14-19,共6页
"新基础教育"研究在开展区域性研究的过程中,经过了三个发展阶段,创建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生态型自主发展机制,从微观到宏观包括:教研组层面的梯队发展机制,日常性教研与专题式教研的互补机制和教师个体的研究性变革实践机制;... "新基础教育"研究在开展区域性研究的过程中,经过了三个发展阶段,创建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生态型自主发展机制,从微观到宏观包括:教研组层面的梯队发展机制,日常性教研与专题式教研的互补机制和教师个体的研究性变革实践机制;学校层面的动力机制、行动机制、导向机制和动力更新机制,以及区域层面学校间的高端互动机制、核心辐射机制和网络互动机制。这些机制的建立,为教师营建了不同生态环境中的发展空间,放大了教师发展的资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变革 教师自主发展 生态机制
下载PDF
执着坚持之强 创造发展之功——“新基础教育”三年扎根研究总结交流会发言稿
13
作者 叶澜 《基础教育》 2012年第4期5-9,共5页
面临教育规模扩大、生源急剧变化、"校舍改造"工程等多重挑战与困难,"新基础教育"三年扎根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扎根研究阶段,一批"新基础教育"基地学校登上了改革研究"系统化、精细化、融通化和... 面临教育规模扩大、生源急剧变化、"校舍改造"工程等多重挑战与困难,"新基础教育"三年扎根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扎根研究阶段,一批"新基础教育"基地学校登上了改革研究"系统化、精细化、融通化和生存化"的新台阶,取得了新成果,呈现了新气象。"新基础教育"研究探索了一条通过改革学校合作互动,增强各校内生力的学校内涵发展新路;并在基础教育改革与中国教育学理论重建之间架起了一道桥梁,实现了中国教育实践改革与中国教育学派建设的互动共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基础教育” 扎根研究 “生命·实践”教育学
下载PDF
ChatGPT/生成式人工智能对基础教育之“基础”的颠覆与重置 被引量:11
14
作者 李政涛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47-55,共9页
ChatGPT与基础教育的关系是双重挑战:ChatGPT对于基础教育的挑战,基础教育之于ChatGPT的挑战。就ChatGPT带给基础教育的挑战而言,带来的是对基础教育之“基础”的颠覆性变革,既是根本性的颠覆,也是体系性的颠覆。就基础教育带给ChatGPT... ChatGPT与基础教育的关系是双重挑战:ChatGPT对于基础教育的挑战,基础教育之于ChatGPT的挑战。就ChatGPT带给基础教育的挑战而言,带来的是对基础教育之“基础”的颠覆性变革,既是根本性的颠覆,也是体系性的颠覆。就基础教育带给ChatGPT的挑战来说,需要通过反向思考,回答三个根本问题:一是ChatGPT改变了基础教育的一切,但基础教育能否改变ChatGPT?如何改变ChatGPT?;二是什么样的技术变革和ChatGPT,是能满足基础教育需要、符合基础教育规律的技术变革和ChatGPT?三是基础教育变革能否,以及如何改变、甚至颠覆以ChatGPT为代表的技术变革之基础?最根本的颠覆方式:是为ChatGPT在基础教育中的运用“立法”,立教育之法,包括教育价值观和教育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tGPT 生成式人工智能 基础教育 基础 颠覆 重置
下载PDF
时间的教育意义与我国外国教育史研究的新进路
15
作者 王保星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20,共9页
时间是人类展示文明、承接记忆的文化工具。历史学是时间中的人类的科学,脱离特定的时间,任何历史现象都难以得到理解。人类的全部历史存在于由时间和空间构成的体系之中,时间和空间为人类认识自然界和自身历史提供了方法论支持,而时间... 时间是人类展示文明、承接记忆的文化工具。历史学是时间中的人类的科学,脱离特定的时间,任何历史现象都难以得到理解。人类的全部历史存在于由时间和空间构成的体系之中,时间和空间为人类认识自然界和自身历史提供了方法论支持,而时间与人的发展的内在联系确立了教育时间的存在价值和意义,所以说时间的教育意义成就了教育时间,任何教育活动都离不开教育时间,因此,也赋予了其人类教育历史研究的基本内涵。于我国外国教育史研究而言,彰显教育时间在外国教育史研究中的本体论意义,运用教育时间构建涵盖全部人类教育活动的教育史体系,嵌入教育时间更新外国教育史的阐释与分析框架,基于教育时间探究外国教育史的结构性主题,都将有助于我国外国教育史研究新进路的开辟与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 教育时间 外国教育史 研究体系 研究进路
下载PDF
教育强国的必由之路:数字教育促进学习型大国建设的路径与机制研究
16
作者 吴遵民 熊振 +1 位作者 杨瑜 陈晓雨 《远程教育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23,共9页
当下,教育强国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而通过教育数字化推进学习型大国建设的理念更已成为未来教育发展的重要方针。党在“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其建设的重要路径之一就是数字... 当下,教育强国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而通过教育数字化推进学习型大国建设的理念更已成为未来教育发展的重要方针。党在“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其建设的重要路径之一就是数字教育的普及与深化,而关键抓手则是破除数字教育的瓶颈,尤其是服务于惠及老龄群体、农村与边远地区的群体,并通过学习型大国的建设去落实精准服务以及满足个体个性化学习需求的目标。通过构建数字教育生态服务学习型社会与学习型大国建设,可为充实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教育力量提供新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教育 教育数字化转型 学习型大国 学习型社会
下载PDF
人类世背景下的全球公民教育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德国教育人类学家武尔夫教授访谈
17
作者 王天健 李政涛 《现代大学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0-56,共7页
人类世概念以及与之相关的两项教育理念——全球公民教育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广泛影响。人类世这一概念主要指人类活动遍及全球、几乎无地区不受人类影响的世界现状,相较于同类概念,人类世概念包含人类在当前世代总体行... 人类世概念以及与之相关的两项教育理念——全球公民教育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广泛影响。人类世这一概念主要指人类活动遍及全球、几乎无地区不受人类影响的世界现状,相较于同类概念,人类世概念包含人类在当前世代总体行动造成的诸多影响,是一种用以描述人类与世界关系的综合观念。由人类世概念引发的对人类行为的反思与批判,催生全球公民教育与可持续发展教育两大理念。全球公民教育重点关注教育活动中的全球公民意识,旨在通过对全人类共同体意识与共同责任的唤醒应对全球性风险;可持续发展教育目标在于培养年轻一代面向未来的思维与行动能力,提升受教育者应对风险和不确定性的素养,以及反思批判能力、承担责任和团结合作能力等。两种教育理念互为补充,成为人类世背景下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和应对全球性风险的复合教育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世 全球公民教育 可持续发展教育 克里斯托夫·武尔夫 文化遗产 全球性风险 人类共同体 教育人类学
下载PDF
21世纪世界基础教育改革政策的展望 被引量:24
18
作者 单中惠 《外国中小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4,共4页
本文从全民基础教育、学习社会、国民整体素质和教育国际化等四个方面对新世纪世界基础教育改革政策的优先重点、指导原则、理想目标以及时代特色进行展望,以便引起人们对新世纪基础教育改革政策的进一步思考。
关键词 21世纪 世界 基础教育 教育改革 教育政策 教育国际化 指导原则
下载PDF
新世纪十年中国基础教育改革方法论的演进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云星 李政涛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2-27,共6页
在当今变革的时代,基础教育改革及其研究渐成热点,其中"改革方法论"的问题浮出水面,成为理解和探寻基础教育改革已行之路和将行之路的新眼光与新视角。在一定意义上,基础教育改革的推进和发展过程就是基础教育改革方法论的形成、反思... 在当今变革的时代,基础教育改革及其研究渐成热点,其中"改革方法论"的问题浮出水面,成为理解和探寻基础教育改革已行之路和将行之路的新眼光与新视角。在一定意义上,基础教育改革的推进和发展过程就是基础教育改革方法论的形成、反思和重建的过程。新世纪十年的中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过程中的方法论意蕴,一方面承接了改革开放以来二十余年的基本经验,另一方面又展现了独特的演变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教育改革 改革方法论 中国 教育改革与发展 演进 基本经验 改革开放 演变轨迹
下载PDF
重建语文教学的过程逻辑——以“新基础教育”研究历程为例 被引量:11
20
作者 李政涛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7-42,共6页
语文教学过程的逻辑起点是价值逻辑。“新基础教育”研究视野下的语文教学过程逻辑,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探究与重建,先后形成了语文教学过程的特有性逻辑、类有性逻辑和独有性逻辑,构成基于“新基础教育”理念的语文教学过程逻辑体系。
关键词 语文 教学 过程 逻辑 新基础教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