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生态环境规划研究——兼谈西南少数民族山区资源、环境与发展的互动与协调 被引量:3
1
作者 吕永鹏 车越 +2 位作者 邰俊 吴阿娜 黄小芳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91-198,共8页
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为西南少数民族山区的典型案例,使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系统动力学、生态足迹等方法开展生态环境规划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区域存在城郊环境差异与跨界污染显现、森林资源与生物多样性优势突出、民族与... 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为西南少数民族山区的典型案例,使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系统动力学、生态足迹等方法开展生态环境规划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区域存在城郊环境差异与跨界污染显现、森林资源与生物多样性优势突出、民族与历史文化特色鲜明等生态环境现状;面临水资源与土地资源承载力不相匹配、环境容量与排放总量矛盾较为突出、区域发展与资源保护冲突日趋明显等资源环境压力;2007年全州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91.95亿元,区域总体处于"良"的生态安全状态;在此基础上制定的战略目标、功能区划和规划方案是协调西南少数民族山区资源、环境与发展的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规划 可持续发展 西南少数民族山区 黔东南
下载PDF
海南优势海草营养元素的含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蔚枝沁 邓泓 +2 位作者 吴可为 杜璟 马敏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31-141,共11页
研究了海南新村港、黎安港、文昌和琼海(潭门)等地的优势海草种类海菖蒲(Enhalus acoroides)、海神草(Cymodocea rotundata)及泰来藻(Thalassia hemperichil)中氮、磷及铁的含量和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海南潮间带海草对养分的吸收与... 研究了海南新村港、黎安港、文昌和琼海(潭门)等地的优势海草种类海菖蒲(Enhalus acoroides)、海神草(Cymodocea rotundata)及泰来藻(Thalassia hemperichil)中氮、磷及铁的含量和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海南潮间带海草对养分的吸收与海水营养水平及沉积物氮、磷、有机碳、铁有关.相对于氮,海草叶片磷含量受海水和沉积物的影响更明显.海水磷、沉积物有机碳和铁均能促进海草组织对磷的吸收.海草叶片的氮磷比为新村港(21.73)>黎安(14.25)>文昌(9.53)≈潭门(10.29),与海水中溶解性总氮和溶解性无机磷的比值呈线性正相关,说明海水的富营养化影响了海草叶片的氮磷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草 氮磷比 富营养化
下载PDF
基于3S技术的宁波市东部区域常绿阔叶林动态初步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袁竞 王希华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42-148,共7页
利用3S技术,对宁波1974~2009年间6个时相的Landsat卫星遥感数据进行土地利用和植被类型分类,提取相邻年份不同植被类型与常绿阔叶林转化的区域,并计算每种类型对常绿阔叶林的转化率.研究结果表明,自然演替规律和经济利益驱动是促成常... 利用3S技术,对宁波1974~2009年间6个时相的Landsat卫星遥感数据进行土地利用和植被类型分类,提取相邻年份不同植被类型与常绿阔叶林转化的区域,并计算每种类型对常绿阔叶林的转化率.研究结果表明,自然演替规律和经济利益驱动是促成常绿阔叶林37年间动态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不受人为影响的条件下,它最易与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针叶阔叶混交林相互转化.在此基础上,测算每个时期转入为常绿阔叶林的植被类型与同时期保持为常绿阔叶林类型的距离,并计算5个时期的总平均值.将其按植被类型排序为:针叶阔叶混交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毛竹林>针叶林>园地>灌丛>农田.分析结果显示,种源传播和用地历史是影响退化常绿阔叶林群落次生演替方向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阔叶林 遥感分类 群落动态 宁波
下载PDF
上海人工林林下木本植物更新格局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净 郭雪艳 +3 位作者 达良俊 王婕 惠晓萍 耿晔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19,共9页
以上海市中心城区和外环绿带人工林为对象,于2007—2009年采用法瑞学派调查法和每木调查法相结合,共计调查典型样地908个,测定记录林下更新层木本植物的种类、数量、盖度及其生境特征,分析更新层物种组成及出现频率、不同群落类型及结... 以上海市中心城区和外环绿带人工林为对象,于2007—2009年采用法瑞学派调查法和每木调查法相结合,共计调查典型样地908个,测定记录林下更新层木本植物的种类、数量、盖度及其生境特征,分析更新层物种组成及出现频率、不同群落类型及结构特征,并探讨影响其多样性格局的主要限制因子.结果表明:①人工林样地更新层木本植物丰富度普遍高于林木层,针阔混交林和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更新层多样性较最高,乔—灌—草结构和乔—草结构更新层物种多样性高于灌—草结构;②林下更新层共出现木本植物101种,占林木层总种数的65.1%,其中常绿树种33种,落叶树种68种,出现频率≥1%的有36种,生活型以落叶阔叶乔木为主,乡土物种占75%,女贞(Ligustrum lucidum)和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出现频率最高,分别为58.6%和53.7%;③种源、种子散布方式、光照强度、土壤湿度和草本层盖度等生境因子是人工林林下自然更新的主要限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林 林下更新 限制因子
下载PDF
木荷—里白林主要优势种群42a动态变化
5
作者 王良衍 季德成 +2 位作者 赵绮 严春风 姚崇巍 《福建林业科技》 2015年第3期13-17,44,共6页
根据浙江天童次生木荷林抚育42 a的永久样地1972年、1983年和2014年3次调查数据,分析木荷林中主要树种的种群动态。结果显示:木荷林抚育后随着林龄增加样地内胸径≥5 cm的成树密度在3次调查中呈逐年递减趋势,而林分胸径断面积和蓄积... 根据浙江天童次生木荷林抚育42 a的永久样地1972年、1983年和2014年3次调查数据,分析木荷林中主要树种的种群动态。结果显示:木荷林抚育后随着林龄增加样地内胸径≥5 cm的成树密度在3次调查中呈逐年递减趋势,而林分胸径断面积和蓄积量呈逐年增加趋势。林分蓄积年生长率为2.4%。林分优势种为木荷、栲树和石栎种群,优势度明显;且木荷、栲树种群结构为单峰曲线,石栎、浙江新木姜子等为逆“J”型,更新层中里白独占优势。在3次调查中,木荷林的1~5级木分化等级范围由1972年的3级扩展成2014年的5级,分化明显。其经营策略可采用近自然林经营技术,将里白连续割除2 a,开展森林综合抚育;培育目标树结实更新;清理枯立木、风倒木和干扰木;在“林窗”中少量补植地带性顶级阔叶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荷 里白 种群动态 种群结构 分化等级
下载PDF
整合空间信息在生物多样性丧失等研究中的重要性 被引量:1
6
作者 陈艳雯 王希华 沈国春 《生命科学》 CSCD 2014年第2期100-106,共7页
无数证据表明,地球可能正经历着有史以来的第六次物种大灭绝。在这一背景下,研究生物多样性丧失机制及其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从先前的相关研究中,已逐渐清晰地认识到造成多样性丧失的几大机制,并对这些机制发生的空间尺... 无数证据表明,地球可能正经历着有史以来的第六次物种大灭绝。在这一背景下,研究生物多样性丧失机制及其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从先前的相关研究中,已逐渐清晰地认识到造成多样性丧失的几大机制,并对这些机制发生的空间尺度有了一定了解。然而,空间本身对多样性丧失研究的影响仍被该领域的很多研究所忽视。因为生物多样性丧失过程发生在不同空间尺度中,所造成的多样性丧失格局也具有不同的空间尺度特征。忽略空间信息很可能会对多样性丧失等相关研究造成很大干扰,甚至得出错误的结论,其结果也很难正确地运用于不同空间尺度的多样性保护当中。整合空间信息已成为当前生物多样性丧失研究,乃至整个生态学研究的前沿和热点之一。为促进这一趋势在国内的发展,将结合多样性丧失的估计与监测、几大多样性丧失机制(全球环境变化与生境片段化、生物入侵等)来阐述空间信息对当前及今后多样性丧失机制研究的重要性,并用实例展示未充分考虑空间信息而可能造成的后果。最后探讨我国当前科技条件下进行整合空间信息的生物多样性丧失等研究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合空间信息 生物多样性 丧失 监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