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和研究是我的事业、生命和荣耀--访全国优秀教师、全国高校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陈锡喜教授 被引量:14
1
作者 陈锡喜 本刊记者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CSSCI 2008年第8期4-7,共4页
本刊记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05方案”全面实施已经有2年时间了,您认为今后一个时期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最迫切需要抓的工作是什么?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 全国优秀教师 理论课教师 高校 事业 生命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的三维特性和马克思主义“三化”的整体性 被引量:6
2
作者 陈锡喜 徐国民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8-44,共7页
19世纪上半叶、西欧资本主义社会具体历史与现实情况、无产阶级运动的现实需要,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时间、空间和立场三维特性。对这一"三维"特性所构成的整体性认识,要求人们把握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具体性"中... 19世纪上半叶、西欧资本主义社会具体历史与现实情况、无产阶级运动的现实需要,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时间、空间和立场三维特性。对这一"三维"特性所构成的整体性认识,要求人们把握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具体性"中所体现的"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以此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可视为"广义"的"中国化",因为它包含了马克思主义的三维特性。而对于马克思主义"三化"的命题,应视为马克思主义的三维特性在当代中国的具体表现,其中的"中国化"是狭义的。马克思主义"三化"的整体性的实质,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来揭示、分析和回答当代中国所处的时代发展、具体国情以及"大众"实际需要提出的问题,并不断将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三维特性 中国化 “三化”的整体性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支撑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的可能性思考 被引量:8
3
作者 陈锡喜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38-43,共6页
在已有马克思主义各个分领域研究的二级学科存在的情况下,建设一个独立的一级学科的可能性价值,在于发挥马克思主义在理论和价值上的比较优势,这一优势体现在它的批判性上。由此所决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根本,应该是提高马... 在已有马克思主义各个分领域研究的二级学科存在的情况下,建设一个独立的一级学科的可能性价值,在于发挥马克思主义在理论和价值上的比较优势,这一优势体现在它的批判性上。由此所决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根本,应该是提高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素养。这体现了在一级学科支撑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而非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可能性。由学科建设的可能性和队伍建设的可能性所决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的重点,应该是在课堂上通过各种途径展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魅力。这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在一级学科背景下实现其实效性,有了极大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理论 学科建设 思想政治理论 课程建设 可能性
下载PDF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增强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凝聚力 被引量:18
4
作者 陈锡喜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3-27,共5页
党的十七大报告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所提出的四个相互关联的命题,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在理论上,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更明确地表达了意识形态的本质属性,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 党的十七大报告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所提出的四个相互关联的命题,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在理论上,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更明确地表达了意识形态的本质属性,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发展以及应对经济全球化趋势的需要,是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在实践上,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构筑国家文化安全的信息过滤网、社会发展的方向盘、社会转型的稳定仪、社会进步的助推器,是在继续坚持改革开放条件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的必然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体系 意识形态 关系
下载PDF
关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整合与建构的思考 被引量:14
5
作者 陈锡喜 《思想理论教育》 CSSCI 2008年第5期27-32,共6页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这一任务的提出,表明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定位,有了更清醒更自觉的意识。要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需要重构社会...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这一任务的提出,表明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定位,有了更清醒更自觉的意识。要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需要重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不能简单从社会主义和意识形态的概念出发作逻辑演绎,而必须从变化了的社会生活的实际出发,对各种社会思想进行新的整合。同时,从重构或创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角度看,还应遵循一些比较重要的原则,选择恰当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吸引力 凝聚力 整合建构
下载PDF
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理念的思考和评论 被引量:19
6
作者 陈锡喜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0年第1期11-15,共5页
随着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的实施,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的调整已非常迫切。但对课程设置调整思路的分歧较大,较有代表性的有"完善内容"、"必要调整"和"另起炉灶"三种。课... 随着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的实施,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的调整已非常迫切。但对课程设置调整思路的分歧较大,较有代表性的有"完善内容"、"必要调整"和"另起炉灶"三种。课程设置的思路,应在坚持意识形态性、层次性和"少而精"三个原则的基础上,回答好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要不要学?学什么?怎么学?"三个问题。某一代表性方案中关于取消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学习和文理科只开设"自然辩证法"课的论据,并不充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硕士研究生 思想政治理论课 课程设置 理念
下载PDF
关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的理论辨析 被引量:2
7
作者 陈锡喜 《思想理论教育》 CSSCI 2009年第15期42-48,共7页
今天论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的必要性,要结合实践环境的变化和党的理论创新,把"何谓""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即内涵问题)的研究,同"为什么"要"坚持马克思... 今天论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的必要性,要结合实践环境的变化和党的理论创新,把"何谓""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即内涵问题)的研究,同"为什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即必要性问题)的研究结合起来,亦即首先得厘清"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和"指导地位"三个基本概念,才能既抵制"淡化意识形态"、"去意识形态化"和"指导思想多元化"的思潮,又避免"强化意识形态阶级斗争"、"泛意识形态化"和"意识形态一元化"的倾向,更好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意识形态 指导地位 内涵 必要性
原文传递
“三观”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 被引量:7
8
作者 陈锡喜 《新德育.思想理论教育(综合版)》 2006年第5期8-12,共5页
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要帮助大学生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必须将立足点移到“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来。这种“引导和帮助”,需要在“三观”教育的功能、途径和内容等问题上进行新的探索。“三观... 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要帮助大学生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必须将立足点移到“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来。这种“引导和帮助”,需要在“三观”教育的功能、途径和内容等问题上进行新的探索。“三观”教育的功能.是训练大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提供科学的理论思维方式,引导大学生确立对实践问题和社会矛盾的科学批判精神,帮助大学生思索人生、规划生活、塑造理想人格。“三观”教育的途径,是帮助大学生认清当代中国大局,引导大学生把握未来发展大势。而弘扬科学精神、培养人文精神,则是“三观”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题中应有之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观”教育 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
下载PDF
强化理论思维能力培养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重要环节 被引量:17
9
作者 陈锡喜 《思想理论教育》 CSSCI 2009年第5期4-10,共7页
在教学中强化理论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环节,因为这是对大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切入点,是使大学生掌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的必然要求,也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要条件。在... 在教学中强化理论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环节,因为这是对大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切入点,是使大学生掌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的必然要求,也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要条件。在这一问题上,需要澄清几个似是而非的教育理念,厘清生动性与理论性、"授人以鱼"与"授人以渔"以及批判性与辩护性的关系。强化理论思维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是把历史和逻辑统一起来,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及其活力;把科学的思维方法与正确的价值导向结合起来,展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魅力和人格魅力;处理好教学体系与教材体系及具体政策的关系,善于从问题导入,"浅入深出",抓住重点,"详略得当",把握政策,注重阐述政策背后的实践依据和理论根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 理论思维能力 实效性
下载PDF
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根据及其理论思考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锡喜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4-27,共4页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深刻的实践根据,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呈现的阶段性特征,其根本表现是"黄金发展"与"矛盾凸显"的交织,具体体现为大强、城乡、区域、贫富、劳资、干群、道器、经社、天人、内外等十大矛盾的叠...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深刻的实践根据,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呈现的阶段性特征,其根本表现是"黄金发展"与"矛盾凸显"的交织,具体体现为大强、城乡、区域、贫富、劳资、干群、道器、经社、天人、内外等十大矛盾的叠加。把握这一阶段性特征的方法论,是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统一,由此可揭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既没有变,又具有了新的内涵和新的表现形式,即它是在更普遍和广泛的意义上的"需求"和"生产"之间的矛盾。同时,它也揭示了这一阶段性特征发展的前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认识这一实践根据,可以科学回应涉及科学发展观的诸多争议,以更准确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及其理论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实践根据 理论思考
下载PDF
直面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建设的结构性矛盾 被引量:17
11
作者 陈锡喜 《新德育.思想理论教育(综合版)》 2005年第6期20-25,共6页
近日,中宣部和教育部连续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以及《实施方案》,规定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的课程设置和实施步骤,表明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新一轮改革和建设正式开始启动。为此,本刊邀请了有关... 近日,中宣部和教育部连续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以及《实施方案》,规定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的课程设置和实施步骤,表明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新一轮改革和建设正式开始启动。为此,本刊邀请了有关专家学者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进行研讨。他们提出的关于完善高校思想理论课程体系的一系列建设性意见,对于我们正视当前课程建设的突出问题、厘清课程改革思路、寻求在原有基础上的新突破、加快教学大纲与教材的建设步伐具有理论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体系建设 结构性矛盾 思想政治理论课 理论课程体系 课程建设 建设性意见 高等学校 实施步骤 课程设置 专家学者 突出问题 改革思路 建设步伐 教学大纲 教育部 中宣部 高校 新突破 有理 教材
下载PDF
实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 被引量:15
12
作者 陈锡喜 《新德育.思想理论教育(综合版)》 2007年第4期30-35,共6页
贯彻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方案的当务之急,是吃透新教材的基本精神,积极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一是学习关于新课程方案的有关文件和中央领导关于教材编写的一系列批示精神,领会教材编写的意图和原则,以明确“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贯彻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方案的当务之急,是吃透新教材的基本精神,积极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一是学习关于新课程方案的有关文件和中央领导关于教材编写的一系列批示精神,领会教材编写的意图和原则,以明确“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建设和教学的思路。二是加强对教材基本内容的研究,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同“98方案”两门课教材在结构安排、观点阐述、概念表述乃至叙述方法上的联系特别是区别,从而增强教学的有效性。三是在此基础上,通过转换教学基点,把握教学重心,促进教学语言的转换,完善教学手段,努力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教材体系 教学体系
下载PDF
两条道路 两种命运——苏东社会主义的挫折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的几点思考
13
作者 文帆 郝宇青 胡键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01年第5期4-9,共6页
关键词 社会主义 蓬勃发展 思想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苏联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戈尔巴乔夫 苏东 几点思考
原文传递
关于当前主流意识形态研究教学的思考
14
作者 王守杰 陈锡喜 《理论界》 2005年第S1期66-67,共2页
当前主流意识形态理论研究面临巨大挑战,学科设置队伍建设边缘化、理论研究薄弱化,原因既有研究队伍主观原因,也有经费投入、机制等方面的客观原因。在理论研究上应加强对马克思主义整体性与发展史的研究,加强对现实问题背后的思潮的研... 当前主流意识形态理论研究面临巨大挑战,学科设置队伍建设边缘化、理论研究薄弱化,原因既有研究队伍主观原因,也有经费投入、机制等方面的客观原因。在理论研究上应加强对马克思主义整体性与发展史的研究,加强对现实问题背后的思潮的研究,加强对马克思主义本土化与国际化的研究。在学科建设上,强化学科建设,改革教学内容,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流意识形态 马克思主义 学科建设
原文传递
当前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矛盾和加强意识形态工作思路的探索 被引量:52
15
作者 陈锡喜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5-68,共4页
当前中国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客观原因在于:(1)社会阶层的分化和利益关系的多样化,冲击了主流意识形态;(2)大众文化的流行,滋生了消费主义;(3)媒体传播内容的多样化和网络文化的盛行,使得主流意识形态难以直接有效地“灌输”... 当前中国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客观原因在于:(1)社会阶层的分化和利益关系的多样化,冲击了主流意识形态;(2)大众文化的流行,滋生了消费主义;(3)媒体传播内容的多样化和网络文化的盛行,使得主流意识形态难以直接有效地“灌输”给大众;(4)西方敌对势力利用先进的网络通讯技术和语言霸权,对我国不断施行意识形态渗透;(5)国外文化产品的大举入境,逐步淡化人们特别是年轻一代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在社会意识多样化成为必然趋势的情况下,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不能回到战争与革命的时期和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的思维方式,而需要从“执政党”的角度来确立意识形态工作理念,明确意识形态工作的重点和调整工作任务。党管意识形态,应真正确立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集中力量抓好党员干部和青年学生等重点群体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同时,尽可能整合日常生活领域多样化的社会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 社会阶层 大众文化 消费主义 媒体 网络文化 马克思主义
原文传递
论坚持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的有机统一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锡喜 李笃武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0-25,共6页
确立人民主权观是实现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有机统一的思想基础,发展党内民主、推动人民民主发展是实现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有机统一的现实条件,依法治国是实现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有机统一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党的领导 人民当家作主 依法治国 人民主权观 党内民主
原文传递
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须处理好四对关系 被引量:6
17
作者 陈锡喜 《思想理论教育》 2010年第19期38-41,共4页
"05方案"颁布后,中央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编写纳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从而保证了教材编写的科学性、严肃性和权威性,为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创造了重要条件。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持续推进... "05方案"颁布后,中央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编写纳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从而保证了教材编写的科学性、严肃性和权威性,为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创造了重要条件。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持续推进以及大学生思想状况的新变化,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地完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进一步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责任,也需要广大一线教师倾情投入、贡献智慧,共同为建设高质量的教材体系而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材体系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05方案” 学生思想状况 建设工程 教材编写
原文传递
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意识形态根据及其核心话语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锡喜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0-24,共5页
斯大林模式的形成,有其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其主观原因主要是斯大林为其社会主义模式的合理性作辩护所构造的意识形态。这一意识形态的主要内容,是把从原始社会到共产主义的五种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视为人类历史发展的"线性"... 斯大林模式的形成,有其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其主观原因主要是斯大林为其社会主义模式的合理性作辩护所构造的意识形态。这一意识形态的主要内容,是把从原始社会到共产主义的五种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视为人类历史发展的"线性"的"铁的规律",从而把由特殊历史条件形成的苏联模式的体制特征,当作由不可抗拒的历史规律所决定的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这一意识形态的核心话语是"物质运动"规律决定了人类历史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大林模式 意识形态 核心话语
原文传递
怎样科学评价赫鲁晓夫的执政及其同我国改革开放的关系——与张喜德、蔡丹先生商榷
19
作者 陈锡喜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21-27,共7页
《赫鲁晓夫的改革开放对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启示》的研究,涉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重大理论问题,故有必要对此加以评价和澄清。要对赫鲁晓夫所谓的"改革开放的理论实践"同我国改革开放的关系作科学... 《赫鲁晓夫的改革开放对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启示》的研究,涉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重大理论问题,故有必要对此加以评价和澄清。要对赫鲁晓夫所谓的"改革开放的理论实践"同我国改革开放的关系作科学的比较研究,在方法论上,须阐述赫鲁晓夫在理论上有无且如何批判斯大林模式,实践上有无且如何突破斯大林模式,以及邓小平如何评价赫鲁晓夫,在评价中有无且受到了他的什么影响。然而,贯穿"赫文"始终的两个重要论断,即"赫鲁晓夫首创了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开放之先河",以及"赫鲁晓夫改革开放理论实践为我国改革开放提供了重要历史启示,才使我国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却没有提供任何论据和论证,而是在结论先行的前提下,对赫鲁晓夫的执政举措和邓小平改革开放的决策作简单排列和牵强类比,由此造成"赫文"对改革开放的评价和对时代背景的评价,均出现了逻辑混乱和违背历史常识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鲁晓夫 改革开放 科学评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