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数字时代的知识分子
被引量:3
- 1
-
-
作者
许纪霖
吴冠军
刘铭康
王峰
-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
华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
华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
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
-
出处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3年第5期5-17,共13页
-
文摘
这些年来,数字媒介的迅速发展,各种人工智能技术的纷纷面世,给当下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带来了急剧变化并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和热烈讨论。相对而言,学界关注得较少的一个问题,是数字技术对知识分子——包括其身份、角色,其知识的生产与传播方式等等——所产生的深刻影响。本专题希望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个不足。知识分子构成了一个独特的社会群体,按照社会学家鲍曼的提法,他们曾经是一个社会的“立法者”(现代时期)与“阐释者”(后现代时期)。那么,在今天这个数字媒介时代,他们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他们是否还在进行着立法或阐释的实践?三位作者的文章分别对此做出了回应。许纪霖在《新媒体的迭代更替与知识分子的边缘化》中提出并尝试回答如下追问:身处ChatGPT元年,面对几乎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通用人工智能,还需要知识分子吗?在《弥散:数字日常下的公共知识分子》一文中,王峰用“弥散”这个词做出了相似的诊断:知识分子经由其自己发明的数字媒介反而被“边缘化”,影响力受到极大削弱。王峰建议不去把“弥散”视作知识分子的堕落,而是“重寻数字日常下行动策略”的契机。在《从公共知识分子到“网红知识分子”》一文中,吴冠军与刘铭康在认可知识分子的影响力正在“弥散/被边缘化”的同时,尝试对他们或许可以扮演的“加湿器”角色进行了描述。尽管三篇文章的作者提出的建议不尽相同,但他们都从不同面向上梳理了知识分子在数字媒介语境下身份认同与知识实践方式的变化,为相关问题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启示。
-
关键词
人工智能技术
公共知识分子
数字媒介
王峰
行动策略
加湿器
阐释者
数字时代
-
分类号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
-
题名南方谈话的理论精髓与时代发展
- 2
-
-
作者
徐敏
王可园
-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
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处
《邓小平研究》
2022年第5期63-71,共9页
-
基金
202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执政话语体系建构研究”(20&ZD014)
2021年度教育部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共产党基层党建百年经验研究”(21JZD007)。
-
文摘
南方谈话通篇闪烁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光辉,其提出的“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形式主义也是官僚主义”“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中国式的社会主义”“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抓住时机,发展自己”等科学论断,涉及党的指导思想、党的建设、发展动力、道路选择、目标定位、方法遵循等诸多重大理论命题,具有逻辑完备、意蕴深刻的理论特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继承和发展了南方谈话的理论精髓,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脉相承的理论品质。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重温南方谈话,探析南方谈话理论精髓在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过程中的延续与发展,对走好新的赶考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
关键词
邓小平
习近平
改革开放
南方谈话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分类号
A849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