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中教育大变革 教师队伍待升级
1
作者 周彬 《今日教育》 2019年第9期36-37,共2页
有什么样的师资队伍,就会造就什么样的高中教育。不久前出台的《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了高中教育的定位,并对高中育人方式提出了具体要求。对高中育人方式进行综合改革,我们不但要看到需要改革的具体内... 有什么样的师资队伍,就会造就什么样的高中教育。不久前出台的《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了高中教育的定位,并对高中育人方式提出了具体要求。对高中育人方式进行综合改革,我们不但要看到需要改革的具体内容与事项,更要看到建设一支与新时代高中育人方式相适应的师资队伍的重要性、必要性与艰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育人方式 师资队伍 教师队伍 普通高中 教育大变革 必要性 艰巨性 重要性
下载PDF
美国校外STEM教育成效评价:视角、框架与指标 被引量:21
2
作者 陈舒 刘新阳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2-110,共9页
随着美国校外STEM教育的蓬勃发展,开展有效的评价成为研究者和实践者的一致诉求。本文通过对权威报告及研究成果的分析,勾勒出美国校外STEM教育成效评价的系统脉络:以"学习生态系统观"作为统领视角,强调评价的系统性和可持续... 随着美国校外STEM教育的蓬勃发展,开展有效的评价成为研究者和实践者的一致诉求。本文通过对权威报告及研究成果的分析,勾勒出美国校外STEM教育成效评价的系统脉络:以"学习生态系统观"作为统领视角,强调评价的系统性和可持续性;从"个体-项目-区域/共同体"三个层面出发搭建参考框架,满足不同层面工作者的评价需求;制定项目层面和个体层面的具体指征,使评价更具操作性;最后,分析比较了中美两国校外STEM教育的实践土壤,针对我国在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若干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外STEM教育 评价 学习生态系统
下载PDF
重新思考科学教育的若干概念与实施途径 被引量:21
3
作者 裴新宁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9-24,共6页
践行科学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和创新发展,需要厘清科学教育的一些基本概念,重新审视相关途径的有效性。学校科学教育可通过综合课程或分科课程来实施,但二者不是简单的综合与分科的关系;教育者应重视基于学习的本质、遵循科学的逻辑,将科... 践行科学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和创新发展,需要厘清科学教育的一些基本概念,重新审视相关途径的有效性。学校科学教育可通过综合课程或分科课程来实施,但二者不是简单的综合与分科的关系;教育者应重视基于学习的本质、遵循科学的逻辑,将科学知识、过程和建制作为整体,帮助学习者理解科学并学会将科学知识和方法作为探知世界的方式。科学教育中跨学科途径的价值体现于思维创新、主动学习、革除传统教学弊端和认识科学的广泛联系。今天,科学素养的内涵已发生深刻变化。为有效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养,确保学校高质量师资供给是重中之重;同时要创新实施途径,支持学生涉身科学现象的探索,参与丰富多样的集体性科学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教育 科学素养 跨学科 科学实践
下载PDF
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小学科学教育的变革与坚守 被引量:14
4
作者 史加祥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20-125,共6页
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对课堂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教师教学观念、课堂教学主客体、教学内容和课堂评价等方面都表现出了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一线教师需要以接纳、包容、积极的态度迎接人工智能技术在科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与此同... 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对课堂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教师教学观念、课堂教学主客体、教学内容和课堂评价等方面都表现出了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一线教师需要以接纳、包容、积极的态度迎接人工智能技术在科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与此同时,课堂教学变革的过程中还有很多方面值得我们坚守,如加强技术的人文关怀、强调课堂的亲身探究、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等。在人工智能时代,我们既期待技术为实现美好教育愿景提供的可能,也坚守课堂教学是生命互动和生长的源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时代 小学科学教育 课堂教学 变革坚守
下载PDF
科学教育中跨学科理解能力测评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被引量:9
5
作者 兰彧 王祖浩 《中国考试》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69-78,共10页
素养导向的教育改革意在提升个体应对复杂问题的综合性品质。在此背景下,培养学生跨学科理解能力是当前国际科学教育的重要目标,如何测评成为学界无法回避的话题。通过分析跨学科教育研究相关文献,辨析多学科、跨学科和超学科的概念,阐... 素养导向的教育改革意在提升个体应对复杂问题的综合性品质。在此背景下,培养学生跨学科理解能力是当前国际科学教育的重要目标,如何测评成为学界无法回避的话题。通过分析跨学科教育研究相关文献,辨析多学科、跨学科和超学科的概念,阐明跨学科理解的内涵及特征,梳理专家-新手模式、跨学科知识整合模式测评的理论基础。对测评跨学科理解能力的3种结果取向的评估方法进行分析,并评析国外测评工具的质量。对我国开展跨学科理解能力测评提出基于真实情境创设测评内容、采取多元化测评方式、重视测评工具的质量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素养 科学教育 跨学科理解能力 核心素养测评 测试工具
下载PDF
从现代、后现代到别现代主义——论语文教育范式转型 被引量:1
6
作者 魏江北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9年第15期20-23,共4页
1978年以后的语文教育发展先后受到西方现代主义思潮和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而形成了不同的范式。然而,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并不能与西方现代化理论完美配合--中国并不是在完成去前现代化之后实现现代化,而是在未完全摆脱前现代因素的同时... 1978年以后的语文教育发展先后受到西方现代主义思潮和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而形成了不同的范式。然而,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并不能与西方现代化理论完美配合--中国并不是在完成去前现代化之后实现现代化,而是在未完全摆脱前现代因素的同时开始现代化进程,在现代化未完全实现时接着受到后现代思潮的影响,因此形成了一种前现代、现代与后现代杂糅的社会形态,也即王建疆教授所提出的“别现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思潮 语文教育 范式转型 西方现代化理论 现代化进程 后现代思潮 教育发展 社会形态
下载PDF
本科生在线学习满意度及影响因素研究——兼论后疫情时代本科在线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策略转向
7
作者 管佳 姜浩哲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22年第20期76-80,94,共6页
本文提出了后疫情时代本科在线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策略转向:在线教育在“增加教学技术含金量”的同时更要重视“增加教学方式含金量”,在“加强课程教学质量管理”的同时更要注重“增强学习主体的信息素养”,在“推进显性教育公平”的同... 本文提出了后疫情时代本科在线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策略转向:在线教育在“增加教学技术含金量”的同时更要重视“增加教学方式含金量”,在“加强课程教学质量管理”的同时更要注重“增强学习主体的信息素养”,在“推进显性教育公平”的同时也要加快“消除隐性数字鸿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学习 满意度 影响因素 本科生 教育公平
下载PDF
教师设计团队的经验:基于协作课程设计的专业发展 被引量:3
8
作者 郁志珍 《外国中小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4-63,共10页
教师设计团队是一种基于协作课程设计的教师合作形式,也是一种基于教学实践的、可持续的教师专业发展新兴方法。通过文献分析,梳理教师设计团队源起和发展历程;共同愿景、团队成员、团队活动、外部支持是构成教师设计团队组织的4个基本... 教师设计团队是一种基于协作课程设计的教师合作形式,也是一种基于教学实践的、可持续的教师专业发展新兴方法。通过文献分析,梳理教师设计团队源起和发展历程;共同愿景、团队成员、团队活动、外部支持是构成教师设计团队组织的4个基本要素;启动、协作课程设计、课堂教学实践、反思与交流是以教师设计团队为基础的专业发展活动的一般程序;参与教师设计团队活动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影响有:发展知识与技能、提升教学效能感、提高课程设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设计团队 协作课程设计 教师专业发展
下载PDF
基于学习者发展与教育经验的教学论重建——访德国汉堡大学迈纳特·迈尔教授 被引量:3
9
作者 柳叶青 雷浩 《全球教育展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10,99,共9页
由于受到世界上大规模教育测验的影响,德国传统教学论研究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基于这一背景以迈纳特·A·迈尔教授为代表的德国教学论学者们开始尝试建构基于学习者发展与教育经验的教学论。通过对迈纳特·A·迈尔教... 由于受到世界上大规模教育测验的影响,德国传统教学论研究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基于这一背景以迈纳特·A·迈尔教授为代表的德国教学论学者们开始尝试建构基于学习者发展与教育经验的教学论。通过对迈纳特·A·迈尔教授的采访,笔者了解到:基于学习者发展和教育经验的教的主要源头是克林伯格的辩证教学论,德国汉堡大学形成了教育经验研究模式,基于学习者发展和教育经验的教学论包括师生角色的辩证阐释、学习者的发展性任务、个体意义构建、个人履历背景等核心要素。通过这次访谈,以期为我国构建学习者中心的现代课程与教学论提供相应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辩证教学论 学习者发展 教育经验
原文传递
教育硕士的生源结构与考录机制研究——基于H大学招生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华春燕 林琦 《教师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7-34,共8页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在我国高质量教师队伍的建设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本研究基于H大学招生数据,通过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教育硕士的生源结构与考录机制。研究发现:第一,教育硕士的生源结构呈现出女性远超男性、往届考生为主体、本科...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在我国高质量教师队伍的建设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本研究基于H大学招生数据,通过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教育硕士的生源结构与考录机制。研究发现:第一,教育硕士的生源结构呈现出女性远超男性、往届考生为主体、本科院校层次的金字塔式分布以及本科专业类型以学科类占主导等特征。第二,无论从初试表现还是从录取结果看,应届与否、本科院校、本科专业均会对全日制考生产生显著影响,其中应届考生通常更具优势,本科985和211院校的考生通过考试的概率更高,本科为教育类专业的考生相较于学科类和跨考类专业考生表现出十分明显的优势,但是以上因素均不会对非全日制考生产生显著影响。据此研究提出建议:基于教育硕士的生源结构特征,给予针对性的报考支持举措。在考录过程中,往届考生与本科为双非普通院校的考生需夯实所报考领域的专业基础,本科为学科类和跨考类专业的考生需着重朝向教育学科知识进行补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硕士 生源结构 考录机制 研究生招生
原文传递
国际科学教育发展的对比研究——理念、主题与实践的革新 被引量:29
11
作者 裴新宁 郑太年 《中国科学院院刊》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71-778,共8页
科学教育的重要性不在于传递给学习者确定性的知识,而在于让他们学会把知识作为认知世界的方式,以应对世界的不确定性。21世纪国际科学教育发展以人类可持续发展为指向,以培育科学素养为目标,注重渗透科学本质教育,关注通过深度与连贯... 科学教育的重要性不在于传递给学习者确定性的知识,而在于让他们学会把知识作为认知世界的方式,以应对世界的不确定性。21世纪国际科学教育发展以人类可持续发展为指向,以培育科学素养为目标,注重渗透科学本质教育,关注通过深度与连贯的课程搭建科学学习的“共同基础”,利用技术激发和融合科学教育创新,强调科学与人文的统一,发挥非正式学习的重要作用,并通过国际评估提升质量。对于科学教育及其重要性的新认识推动着国际科学教育的持续变革,这些趋势对于我国科学教育的战略转型具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教育 青少年 科学素养 创新
原文传递
技术支持的探究性学习研究国际进展——历史脉络、热点主题和新议程 被引量:8
12
作者 裴新宁 孔令鑫 +2 位作者 仝玉婷 梁雨 陈晟 《远程教育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0-31,共12页
探究性学习的价值已得到学界的广泛认同,并为新技术时代全球教育变革的政策与实践所关注。以欧美为代表的西方探究性学习经过百年演进,已经深入到教育系统内部,形成了丰富的内涵和多样的形态,并成为学习科学领域中的重要议题。文献分析... 探究性学习的价值已得到学界的广泛认同,并为新技术时代全球教育变革的政策与实践所关注。以欧美为代表的西方探究性学习经过百年演进,已经深入到教育系统内部,形成了丰富的内涵和多样的形态,并成为学习科学领域中的重要议题。文献分析表明,针对基础教育学段,近20年国际学界对技术支持的探究性学习研究,多以科学教育为载体,围绕“科学认识/思维促进”“概念性理解”“协作探究”和“教师探究能力培养”等主题形成了热点领域。在学习科学领域,跨学科视角下技术支持的探究性学习研究的新议程包括:重视并正确运用模型建构及计算思维,做好设计与探究的有机联结,优化反思机会及指导性结构,改进探究性学习环境中的伴随式评价。新议程强调系统地审视学习过程,深耕学习机制,设计精准的技术支持,并重点在探究性学习关键步骤的改进上做出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科学 探究性学习 信息技术 深度学习 自主学习
下载PDF
美国数学MSA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近 吴卫东 潘凌萍 《比较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1-136,共16页
数学教学需要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熟练计算,进而学会解决应用问题。美国数学课堂中的MSA教学法致力于促进学生实现这三方面的平衡发展。本文从MSA教学法的提出背景、理论依据、主要内容和实践运用等方面对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释,并在此... 数学教学需要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熟练计算,进而学会解决应用问题。美国数学课堂中的MSA教学法致力于促进学生实现这三方面的平衡发展。本文从MSA教学法的提出背景、理论依据、主要内容和实践运用等方面对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释,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重视培养学生建模素养,重视引导学生深度学习,以及重视评价学生真实思维过程”的启示。MSA教学法为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提供了一条可操作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数学 MSA教学法 建模 策略 应用
下载PDF
加拿大安大略省新一轮科学与技术课程改革的特色与启示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沙沙 迟少辉 王祖浩 《比较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7-160,共14页
加拿大安大略省新一轮科学与技术课程改革围绕实践性和跨学科性两大基本特征,强调基于STEM教育理念强化以工程设计过程为取向的跨学科实践学习,注重课程知识在现实世界中的联系、实践与应用,旨在帮助所有学生发展成为快速变化世界中的... 加拿大安大略省新一轮科学与技术课程改革围绕实践性和跨学科性两大基本特征,强调基于STEM教育理念强化以工程设计过程为取向的跨学科实践学习,注重课程知识在现实世界中的联系、实践与应用,旨在帮助所有学生发展成为快速变化世界中的科学技术学习者与实践者,确保其具备关键的生活技能和技术技能,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世界。对比旧版,本研究基于课程目标、课程基本概念、课程内容以及课程评价等方面对安省新版科学与技术课程标准的动向与特征进行剖析。在借鉴其课程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立足我国当前科学课程改革发展的价值诉求,提出应聚焦素养培养导向,加强课程体系系统性设计;立足本土发展需求,注重适切性课程内容开发;强化跨学科实践,落实课程综合化实施要求;围绕促进学生发展,健全多维互动的课程评价体系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大略省 科学与技术 课程标准 STEM 跨学科实践
下载PDF
重新认识学习:学习者、境脉与文化——从《人是如何学习的Ⅱ》看学习科学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26
15
作者 王美 郑太年 +1 位作者 裴新宁 仝玉婷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6-57,共12页
《人是如何学习的Ⅱ:学习者、境脉与文化》聚焦2000年后的学习研究,围绕文化的复杂影响、学习的类型与过程、知识与推理、学习动机、对学校学习的启示、学习技术、贯穿一生的学习七大主题,提出了关于学习的诸多新理解。比较新旧两版《... 《人是如何学习的Ⅱ:学习者、境脉与文化》聚焦2000年后的学习研究,围绕文化的复杂影响、学习的类型与过程、知识与推理、学习动机、对学校学习的启示、学习技术、贯穿一生的学习七大主题,提出了关于学习的诸多新理解。比较新旧两版《人是如何学习的》可发现,近20年来学习科学研究呈现四大趋势:1)重视文化境脉对学习的重要影响;2)强调学习持续发展并贯穿一生;3)重视学习过程和机制研究尤其是学习者的主动学习机制;4)重视技术对各种社会文化境脉下学习的支持。这些新进展和新趋势对我国学习科学的创新研究具有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是如何学习的Ⅱ》 学习科学 文化境脉 贯穿一生的学习 学习过程
下载PDF
初中课堂科学探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基于多案例的实证考察 被引量:18
16
作者 裴新宁 刘新阳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07-121,共15页
伴随国际上科学教育新形式的出现,科学探究的理念和实践受到挑战,但科学探究——强调在参与科学实践中发展科学理解,依然是面向21世纪科学教育的基本取向。本研究从学习的社会文化观出发,借助跨文化情境的思考,运用两个相互关联的子研... 伴随国际上科学教育新形式的出现,科学探究的理念和实践受到挑战,但科学探究——强调在参与科学实践中发展科学理解,依然是面向21世纪科学教育的基本取向。本研究从学习的社会文化观出发,借助跨文化情境的思考,运用两个相互关联的子研究追踪了我国W市9位初中科学教师的教学过程,勾勒了初中课堂科学探究教学的整体特征,描述了教学现象之下的过程结构和细部特征。研究揭示,当下初中课堂具备了科学探究过程的整体结构,教师主导的群体对话式探究环节显示出一定的有效性,但也落入"有形少实"的困境。从教师角度看,对科学探究教学目标的片面认识、科学探究教学策略和支持工具的匮乏,以及来自评课和培训的外部影响,都可能致其挣扎于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教学 科学教育变革 初中
下载PDF
论概念性理解——兼及“钱学森之问”的教育破解途径 被引量:15
17
作者 杨向东 黄婧 +1 位作者 陈曦 苏小兵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54-68,共15页
发展学生的概念性理解是推进当前素养本位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不同于经验性理解,概念性理解是指超越具体事实或现象,在抽象观念(概念、原理或理论)的层面上把握事物间联系、机制或变化的深层次理解。概念性理解的形成是通过反省思维对... 发展学生的概念性理解是推进当前素养本位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不同于经验性理解,概念性理解是指超越具体事实或现象,在抽象观念(概念、原理或理论)的层面上把握事物间联系、机制或变化的深层次理解。概念性理解的形成是通过反省思维对事物意义不断概念化的过程。其表现特征体现在个体的知识组织和提取、模式识别或问题表征、解释与预测现象、问题解决与应用迁移等诸多方面。概念性理解本位的学科课程学习是一种以现实为指向的建构性学习,是将学科知识和实践方法逐渐转化为学生对所处世界不断概念化的工具和资源的过程。它需要改变既有的学科课程设计和学习范式,以大观念为主线组织课程内容,让学生经历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观念的持续探究和建构过程。培养学生概念性理解能力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它让学生能够生成跨时空、可迁移的知识,在观念层面开展深度思维或推理,在纷繁变幻的现象中发现秩序和规律。在更深层次上,培养学生概念性理解能力有助于转变我国长久以来的实用理性传统,孕育指向理论创新的科学理性文化,从教育的角度寻求破解“钱学森之问”的可能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性理解 反省思维 概念化 大观念 观念性创造
原文传递
上海与台湾初中数学“三角形”内容习题认知难度比较——以沪教版和康轩版为例 被引量:5
18
作者 赵凌云 王秀秀 陈志辉 《数学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6-71,98,共7页
在前人认知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数学学习特点,初步构建条件个数、条件辨识度、知识点个数、知识点辨识度和认知负荷五维指标的数学习题认知难度的分析框架.以"三角形"为例,分析了上海和台湾地区的数学习题,得到如下结论:(1... 在前人认知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数学学习特点,初步构建条件个数、条件辨识度、知识点个数、知识点辨识度和认知负荷五维指标的数学习题认知难度的分析框架.以"三角形"为例,分析了上海和台湾地区的数学习题,得到如下结论:(1)两地区的学生在数学习题的练习上占用的时间比欧美发达国家多,尤其是上海;(2)通过深入分析,两地区的数学习题认知难度的平均水平在各个指标上基本一致,但在习题认知难度分层中,两地区在习题不同认知难度层次的分配上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如上海较台湾有更多低水平的数学习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负荷理论 三角形内容 数学习题 认知难度
下载PDF
高考评价体系的实践路径与要点 被引量:7
19
作者 叶丽新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0-14,共5页
很长一段时间里,高考命题均是依据课程标准,严格执行“考试大纲”。在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保持相对稳定的时期,命题者与教学一线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会保持一种相对的“稳定性”。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推进,这... 很长一段时间里,高考命题均是依据课程标准,严格执行“考试大纲”。在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保持相对稳定的时期,命题者与教学一线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会保持一种相对的“稳定性”。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推进,这样的“稳定性”会被打破。近几年,便处于变革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高考命题 命题者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实践路径 考试大纲 课程标准 高考评价体系
下载PDF
从国际大型阅读测试审思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以2017、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为例 被引量:6
20
作者 夏晨玫 《教育测量与评价》 2019年第2期14-21,47,共9页
2017—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实用类文本阅读测试选取了时代感和实用性强的新闻和报告,能力考核集中在"理解""分析综合"层级,思维梯度不明显;题型以两道选择题加一道主观题为主,考查方式较单一,试题难度不大;文本形... 2017—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实用类文本阅读测试选取了时代感和实用性强的新闻和报告,能力考核集中在"理解""分析综合"层级,思维梯度不明显;题型以两道选择题加一道主观题为主,考查方式较单一,试题难度不大;文本形式包括由期刊、报告、数据图表选编组合而成的非连续性文本和混合文本,主题上更加生活化,增强了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不过国外文本配置比例不高。现行的几大国际大型阅读测试在实用类文本阅读测试上有着丰富的经验,阅读能力测试在题目能力层次、试题设置、文章选题与材料等方面设置了清晰、明确的目标和内容。基于两者的对比,借鉴国际大型阅读测试项目的经验,我国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考查应该在明确能力等级、设置具体情境、细化选文原则、丰富题型设置、推行群文阅读等方面加以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考 语文 阅读 实用类文本 PIRLS PISA NAEP 文本测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