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4篇文章
< 1 2 4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民族主义到世界主义:比较教育研究方法论的理路转向
1
作者 祝刚 孔令帅 +1 位作者 杨启光 吴天一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9-102,共14页
随着“民族国家”成为西方近现代以来比较教育分析的基本单位,比较教育方法论长期困囿于“方法论民族主义”的泥淖中。“方法论民族主义”假设民族国家是近现代社会与政治组织的自然发展形式,将民族国家视为唯一的分析单位或社会进程的... 随着“民族国家”成为西方近现代以来比较教育分析的基本单位,比较教育方法论长期困囿于“方法论民族主义”的泥淖中。“方法论民族主义”假设民族国家是近现代社会与政治组织的自然发展形式,将民族国家视为唯一的分析单位或社会进程的“容器”。在研究过程中,“方法论民族主义”用民族国家的经历来解释现代化历程,忽略其他民族国家的情境,从而将研究局限于特定民族国家的地缘政治边界,将民族国家共同体视为最终分析单位,并以此界定社会科学中的多重分析现象和问题。随着全球化的纵深发展与全球风险社会的来临,世界主义已然成为全球教育发展的重要思潮,并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意蕴。方法论世界主义关照整个世界及其全球化的多重图景,重构“民族国家”社会学体系中所形成的各种二元对立的概念体系,扩展比较教育的分析单位与研究范式,从而超越“方法论民族主义”的局限性。在人文社会科学“世界主义”转向的背景下,实现从“民族主义”到“世界主义”的转向,是走出当前比较教育方法论发展困境的可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教育方法论 民族国家 民族主义 世界主义
下载PDF
人工智能引领未来科学教育——上海科技传播智库·长三角教育发展研究院2024年度科学教育专家咨询会会议精要
2
作者 本刊编辑部 王从春 +13 位作者 郑永春 范国睿 裴新宁 胡卫 李易 陈华 尹传红 张民选 董君武 陈代杰 何家骥 曾宪一 孙磊 倪闽景 《科学教育与博物馆》 2024年第4期1-5,共5页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对教育的深刻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和教育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变革创新。2024年6月25日下午,由上海科技馆和长三角教育发展研究院主办的“上海科技传播智库·长三角教育发展研究院2...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对教育的深刻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和教育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变革创新。2024年6月25日下午,由上海科技馆和长三角教育发展研究院主办的“上海科技传播智库·长三角教育发展研究院2024年度科学教育专家咨询会”在上海师范大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中心成功举办。本次咨询会聚焦“人工智能时代的科学教育”主题,围绕“人工智能时代未来科学教育新形态、新机制”“人工智能时代科学教育观念的变与不变”“未来科学教育如何面向每个孩子”等议题,汇聚了来自教育、科技等多个领域的15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人工智能影响下科学教育的转型趋势和青少年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未来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科技传播 人工智能 深度融合 长三角 上海科技馆 变革创新 转型趋势
下载PDF
英国比较教育专业研究生培养的个案分析──以伦敦大学教育学院国际与比较教育系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赵中建 《比较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43-45,共3页
英国比较教育专业研究生培养的个案分析──以伦敦大学教育学院国际与比较教育系为例赵中建伦敦大学教育学院国际与比较教育系(DICE)是1985年由原比较教育系同原发展中国家教育系合并而成。原比较教育系自1947年由英国著... 英国比较教育专业研究生培养的个案分析──以伦敦大学教育学院国际与比较教育系为例赵中建伦敦大学教育学院国际与比较教育系(DICE)是1985年由原比较教育系同原发展中国家教育系合并而成。原比较教育系自1947年由英国著名比较教育学家劳韦里斯(Jose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教育 研究生培养 教育学院 教育系 研究生教育 个案分析 伦敦大学 学位论文 修业年限 比较研究
下载PDF
迈向共同的“世界文学”:论启蒙与文化辩证中的中国比较教育新使命
4
作者 彭正梅 陈丽莎 +2 位作者 吴月竹 施芳婷 邓莉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2-55,共14页
从《共产党宣言》关于“世界文学”的论述中可引出文化和启蒙两个透镜,并借以考察我国近二百年来比较教育的发展及其新使命:启蒙使命就是通过与世界教育进行批判性的对话,引入世界教育精神,促进中国教育不断现代化;文化使命强调要参与... 从《共产党宣言》关于“世界文学”的论述中可引出文化和启蒙两个透镜,并借以考察我国近二百年来比较教育的发展及其新使命:启蒙使命就是通过与世界教育进行批判性的对话,引入世界教育精神,促进中国教育不断现代化;文化使命强调要参与建设现代教育学、在国际上讲好中国教育故事,参与国际教育治理,连接中外教育精神,以及通过启蒙与文化的辩证构建共同的“世界文学”。启蒙与文化的辩证要求比较教育在回应教育上的文化自信与“世界文学”的关系问题上,应该在方法上采取一种旨在去除文化的片面性和局限性的理性批判态度,在价值方向上应该共建一个共同的、教育的“世界文学”,以落实新时代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人类共同价值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想象;同时,这也是在复兴我们在近现代进程中丢失的教育传统中弥足珍贵的“平天下”维度。全球化时代的教育研究者都必然是某种程度的比较教育学者,迈向共同的“世界文学”也是对所有中国教育学者的呼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教育 启蒙 文化 辩证 世界文学 世界教育精神 平天下
下载PDF
比较教育与人类发展:新世纪的进展
5
作者 沈伟 周鑫玥 蒋志伟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6-73,共18页
在促进人类发展的共同使命下,发展研究需以比较教育研究为基础。研究以《比较教育》期刊为主线,结合比较教育领域的整体进展,对比较涉及的国别、类型以及涌现出的概念、理论进行分析,发现新世纪比较教育研究开始关注“全球南方”,对南... 在促进人类发展的共同使命下,发展研究需以比较教育研究为基础。研究以《比较教育》期刊为主线,结合比较教育领域的整体进展,对比较涉及的国别、类型以及涌现出的概念、理论进行分析,发现新世纪比较教育研究开始关注“全球南方”,对南美洲、亚洲、非洲的教育研究开始增多,对欧洲的研究数量略有降低。比较教育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保持着深切的关注,“全球南方”与“全球北方”被重新概念化;国际组织出现了新的治理形式,并参与到未来建构中;全球化与本土化在理论对话中有了新的内涵与关系;作为教育现象与社会现象的学习在话语上迎合了不同国家的发展需求;而比较教育中的隐喻和流动的身份为知识生产和实践提供了另一种视角;比较教育研究方法也有了进一步的争鸣与发展,这些均有助于比较教育完善自我,为人类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教育 境脉 类型 主题 方法 发展
下载PDF
英国师范教育及其教育学科建设——伦敦大学教育学院个案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杨明全 《师资培训研究》 2000年第4期59-62,共4页
英国是较早有组织地进行师资培训的国家,早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源于英国的"导生制"曾风靡欧美于一时。19世纪末,英国出现了系统的师范教育,到本世纪初,已正式确立了公立师范教育制度。英国的师范教育是在不断变革中向前发展的... 英国是较早有组织地进行师资培训的国家,早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源于英国的"导生制"曾风靡欧美于一时。19世纪末,英国出现了系统的师范教育,到本世纪初,已正式确立了公立师范教育制度。英国的师范教育是在不断变革中向前发展的,特别是二战后,经过三次大的变革,在实施机构、课程和模式、内容、方法等方面趋于稳定和成熟。90年代以来,为有效解决师范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并适应面向21世纪发展的要求,英国对其师范教育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注重教育学科建设,完善课程设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 师范教育 教育学科建设 化敦大学 教育学院
下载PDF
新时代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的发展路向——以PISA2025科学测评框架为鉴 被引量:3
7
作者 王清涛 《课程.教材.教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0-126,共7页
科学教育的本质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PISA2025科学测评框架提出,任何科学教育的成果都可以被概括为科学情境、科学能力、科学知识和科学身份四个相互关联的组成部分。透析PISA科学测评框架的演变特征可以发现:PISA 2025在继承中创新发... 科学教育的本质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PISA2025科学测评框架提出,任何科学教育的成果都可以被概括为科学情境、科学能力、科学知识和科学身份四个相互关联的组成部分。透析PISA科学测评框架的演变特征可以发现:PISA 2025在继承中创新发展,不断拓宽科学素养的内涵;动态响应社会变化,整合并新增科学能力标准;改变情感衡量因素,由科学态度转向科学身份;重点关注环境科学,强调面向人类世的能动性。这些最新动向为新时代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坚持素养导向目标,推进跨学科整合教学;因应信息社会要求,塑造数字化时代科学公民;超越认知需求领域,重视培育非认知科学能力;立足真实世界情境,探究解决全球性科学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SA 科学教育 科学素养 教育评价
下载PDF
技术时代的科学素养观与科学教育改革——兼论科学教育对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意义
8
作者 裴新宁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15,共13页
加强科学教育是我国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战略关切和支撑路径。进入智能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应重视以提升科学素养为基本目标,帮助学生形成对科学的整体理解,发展科学思维,呵护和鼓励他们的好奇心和创造性。科学素养的... 加强科学教育是我国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战略关切和支撑路径。进入智能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应重视以提升科学素养为基本目标,帮助学生形成对科学的整体理解,发展科学思维,呵护和鼓励他们的好奇心和创造性。科学素养的内涵也由关注学生应该“有什么”,转向学生能够“做什么”,强调学生主动获得知识并在运用与迁移中发展科学素养。为加快实现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创新发展和高质量发展,需要重点在6个方面做出探索和突破:一是以“学生如何学习”为底层逻辑设计科学教育实施体系,二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建好“社会大课堂”,三是以数智技术驱动真实科学学习,四是保障学生充分参与科学实践,五是提供深度连贯的课程,六是探索科学学习评价创新。为此,需要开启新的研究议程和务实行动,着重在科学学习机制和基本理论、科学教育多主体协同机制、科学学习支持体系等方面加大探索力度,不断提升科学教育的专业化程度及研究水平,更好地服务教育强国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教育 科学素养 科学思维 科学实践 教育改革
下载PDF
质性数据分析的科学性——兼论NVivo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
9
作者 孟宇 沈伟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34,共11页
质性数据分析的科学性一直是学界争论的话题。随着质性数据分析软件的应用,质性研究的效率、技术衍生的“客观性”均进入大众视野,也出现了若干对质性分析软件的误解。本研究以NVivo软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为例,澄清软件的“可为”与“难... 质性数据分析的科学性一直是学界争论的话题。随着质性数据分析软件的应用,质性研究的效率、技术衍生的“客观性”均进入大众视野,也出现了若干对质性分析软件的误解。本研究以NVivo软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为例,澄清软件的“可为”与“难为”,并借此从分析过程层面呈现教育质性分析的科学性。作为组织研究想法、记录并追问研究发现、追踪与反思乃至共享结论诞生过程的工具,软件有益于质性研究实现从熟悉文本、结构化到整合数据的过渡,提升质性分析效率,并提供了让复杂的诠释性实践拥有可见、可讨论的可能。然而,软件操作只有与方法论、分析策略相结合,为研究者所善用,才能在提升效率的同时保障质性研究的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性数据分析 质性研究 NVivo 分析性备忘录
下载PDF
政策网络视角下爱尔兰教师教育的多元治理——以海波尼亚学院为例
10
作者 史可媛 祝刚 《世界教育信息》 2024年第2期60-67,共8页
基于对海波尼亚学院教师教育的政策网络分析,文章追踪共享利益的各种行为者节点与枢纽,探究教师教育多元治理的发生机制、驱动因素、必然结果,发现教师教育多元治理的主要力量是大学,教育技术驱动着治理主体间的互动实践,最终使教师教... 基于对海波尼亚学院教师教育的政策网络分析,文章追踪共享利益的各种行为者节点与枢纽,探究教师教育多元治理的发生机制、驱动因素、必然结果,发现教师教育多元治理的主要力量是大学,教育技术驱动着治理主体间的互动实践,最终使教师教育师范性远大于学术性。海波尼亚学院的实践为我国教师教育发展提供参考:可推动社会参与教师教育;在全球化浪潮中恪守教师教育的价值追求;利用远程教育推动我国教师教育“走出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治理 在线教育 教师培养 教育技术
下载PDF
开拓比较教育科学研究的新视域——兼论比较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方法论特征 被引量:7
11
作者 钟启泉 黄志成 赵中建 《比较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0-17,共8页
本文从比较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困境出发,以"比较课程与教学论"为切入点拓展一个新的研究视域,在研究方法论层面对"课程与教学论"在中国的发轫、现状和未来走向进行了回顾与展望,试图构建一个与国际接轨的课程学... 本文从比较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困境出发,以"比较课程与教学论"为切入点拓展一个新的研究视域,在研究方法论层面对"课程与教学论"在中国的发轫、现状和未来走向进行了回顾与展望,试图构建一个与国际接轨的课程学术共同体,并通过课程理论研究的突破,在世界课程界形成一定影响,旨在为了中国课程学派的崛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教育科学 比较课程与教学论 课程与教学研究方法论特征
下载PDF
教育研究中的两大范式比较:“日尔曼式教育学”与“盎格鲁式教育科学” 被引量:19
12
作者 黄志成 《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9,共7页
在教育学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三次大的分解。教育学面临一种新的发展路口。尽管目前“教育科学”的发展风头已盖过“教育学”,但是,是否就意味着教育学已经走向终结?实际上,教育学与教育科学的发展表明,这是两种不同的研究范式:“日尔... 在教育学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三次大的分解。教育学面临一种新的发展路口。尽管目前“教育科学”的发展风头已盖过“教育学”,但是,是否就意味着教育学已经走向终结?实际上,教育学与教育科学的发展表明,这是两种不同的研究范式:“日尔曼式的教育学”和“盎格鲁式的教育科学”,各自都有其发展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各自研究的侧重点和方法也不尽相同。与传统的教育学不同,教育科学是试图要形成对教育问题的另一种看法和另一种解释。两大范式异同的比较,揭示不同国家教育学科发展的历史文化差异,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教育学与教育科学之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教育 教育研究范式 教育学 教育科学
下载PDF
巫师与先知:国际环境教育的两种理念、倡议与教学模式的比较
13
作者 伍绍杨 彭正梅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58-73,共16页
两种不同的环境科学观主导了应对生态危机之策:先知派强调节制和削减,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巫师派主张创造、进取和发展,通过技术创新化危为机。这一分歧也反映在不同的环境教育倡议中:UNESCO倡导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和新社会契约与先... 两种不同的环境科学观主导了应对生态危机之策:先知派强调节制和削减,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巫师派主张创造、进取和发展,通过技术创新化危为机。这一分歧也反映在不同的环境教育倡议中:UNESCO倡导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和新社会契约与先知派自我约束和追求生态正义的理念相契合;而OECD的能力倡议与测量取向,则体现了巫师派所崇尚的技术主义和工具理性。这种分歧形塑了环境教育的不同实践路径:一是强调发展亲环境意识和价值观的规训模式,二是聚焦环境科学素养和高阶能力的赋能模式。两种路径在理论和实践上存在融合的可能性,其平衡和整合有助于构建可持续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教育 生态正义 技术乐观主义 高阶能力 巫师与先知
下载PDF
国际组织教师教育改革政策比较:4R危机管理的视角
14
作者 祝刚 王语婷 史可媛 《世界教育信息》 2023年第2期52-59,共8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经合组织和世界银行三大国际组织从4R危机管理理论中的缩减、预备、反应和恢复四个环节出发,发布了一系列针对以新冠病毒感染疫情为代表的全球公共卫生危机中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政策文件与发展报告。经合组织和世...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经合组织和世界银行三大国际组织从4R危机管理理论中的缩减、预备、反应和恢复四个环节出发,发布了一系列针对以新冠病毒感染疫情为代表的全球公共卫生危机中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政策文件与发展报告。经合组织和世界银行提出的政策框架都以疫情时期教师教育改革的质量与公平为主要目标,其政策框架具有系统性、综合性、阶段性和循环性的特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政策回应更加强调人道主义和包容性的原则。这三大国际组织发布的相关文件对我国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一定启示意义:一是需要进一步提升教师的在线教学设计能力和信息素养,推动线上与线下教学的统筹协调发展;二是教师要适应危机中多种角色期待与要求;三是需要关注危机中教师专业发展的多元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R危机管理 教师教育 经合组织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世界银行
下载PDF
美国教育发展战略的时代特征与基本逻辑:从美苏冷战到中美竞争 被引量:1
15
作者 邓莉 陈丽莎 王超男 《外国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38,共18页
教育安全国家将教育战略规划纳入国家经济和军事战略规划,通过提升人力资本和塑造意识形态两条路径,将科学、数学和意识形态的教学置于学校课程中心。美国作为典型的“教育安全国家”,在不同的大国竞争时期,其教育发展战略具有不同的时... 教育安全国家将教育战略规划纳入国家经济和军事战略规划,通过提升人力资本和塑造意识形态两条路径,将科学、数学和意识形态的教学置于学校课程中心。美国作为典型的“教育安全国家”,在不同的大国竞争时期,其教育发展战略具有不同的时代特征,在美苏冷战时期,注重通过教育助力其与苏联展开意识形态和军事领域的竞争;在中美竞争时期,侧重于帮助其保持全球霸主地位和遏制中国发展,其内容与手段也有所变化,且更为重视人力资本的提升。但美国的教育发展战略也体现出了基本逻辑,即通过STEM教育、关键外语教育等战略提升人力资本,通过公民教育与美国历史教育、国际教育战略等手段塑造意识形态,以实现其赋能国家竞争力提升和维护国家安全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安全国家 美国教育发展战略 大国竞争 人力资本 意识形态
下载PDF
理性作为人的尊严:论康德意义上的教育必然是世界公民教育 被引量:1
16
作者 彭正梅 吴月竹 毛宵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6,共12页
在康德于1874年发表的《世界公民视野下的普遍历史观》中,理性被康德视为人类的独特禀赋和人类尊严的体现,理性是人类普遍历史发展的线索和目的。在普遍历史进程中,理性是人格发展的目标,并进一步在国家和世界层面不断扩张,最终完成“... 在康德于1874年发表的《世界公民视野下的普遍历史观》中,理性被康德视为人类的独特禀赋和人类尊严的体现,理性是人类普遍历史发展的线索和目的。在普遍历史进程中,理性是人格发展的目标,并进一步在国家和世界层面不断扩张,最终完成“普遍的世界公民”的自由使用理性的这一“大自然的隐蔽计划”。这一计划的实现有赖于理性的公共使用、完善公民宪法的保障和各国致力于永久和平的多重努力。在这种世界公民的历史哲学视野下,内嵌入人类这一理性/尊严扩张进程的教育进程,必然是世界主义的;作为理性存在者的人的教育,必然是世界公民的教育。对于今天日益对抗、分裂和阵营划分的世界危机,发展作为永恒的高阶能力的理性或批判性思维,应该成为公民教育的基本要素,把对永久和平的期待转变为一种永久的理性对话,来考察全球议题,寻求全球共识,展现公民勇气,重建和推动人类共同体的持续繁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理性 尊严 世界历史 世界公民教育
下载PDF
康德的建构主义思想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17
作者 李其龙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共4页
康德的先验哲学被视为建构主义的理论基础之一,其将认识过程视为主体性的构建活动,强调了知识的主观性和基于经验的构建。可见,康德虽然不是一个建构主义者,但其毫无疑问具有建构主义认识论的思想倾向,并被广泛引用为建构主义的理论源... 康德的先验哲学被视为建构主义的理论基础之一,其将认识过程视为主体性的构建活动,强调了知识的主观性和基于经验的构建。可见,康德虽然不是一个建构主义者,但其毫无疑问具有建构主义认识论的思想倾向,并被广泛引用为建构主义的理论源泉。康德强调了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认为教育应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和理解知识,同时教师应发挥启发和辅助的作用,其思想体系深刻影响了冯·格拉塞斯费尔德等后继建构主义学者。同时,康德的建构主义思想引发了对教育本质的思考,其思想超越激进建构主义,指出了知识的可传授性,认为认识的生存力受范畴和世界普遍秩序的调节性理念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建构主义 激进建构主义 冯·格拉塞斯费尔德
下载PDF
学习进阶与跨学科融合:素养导向的丹麦义务教育数学课程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思凯 黄兴丰 徐斌艳 《比较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1-162,共12页
丹麦最新版的《数学学科纲要》基于“素养×主题”的二维框架构建课程模型,凸显数学素养目标。在课程体系设计上,丹麦数学课程呈现出两个特征:一是通过阶段式描绘数学学业成就、具象化学生学习行为表现、构建演进式的内容组织模式,... 丹麦最新版的《数学学科纲要》基于“素养×主题”的二维框架构建课程模型,凸显数学素养目标。在课程体系设计上,丹麦数学课程呈现出两个特征:一是通过阶段式描绘数学学业成就、具象化学生学习行为表现、构建演进式的内容组织模式,突出学习进阶;二是以跨学科学习为抓手,通过明确学科立场、规划交叉主题、实施项目式作业,重视跨学科融合。对此,可以从深度融合学习进阶理念,开展基于超学科主题的跨学科学习,注重学习进阶与跨学科融合的协同整合来进一步深化我国数学教育教学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麦 义务教育 数学课程 学习进阶 跨学科融合
下载PDF
全球竞争力教育指标国际比较及政策建议——基于世界经济论坛《2018年全球竞争力报告》数据 被引量:13
19
作者 邓莉 施芳婷 彭正梅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3-24,共12页
本研究基于世界经济论坛最新发布的《2018年全球竞争力报告》数据,对全球竞争力排名前28位的国家或地区的"技能"支柱及其下位的9项教育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发现,芬兰、瑞士、美国、德国、丹麦等现有劳动力和未来劳动力... 本研究基于世界经济论坛最新发布的《2018年全球竞争力报告》数据,对全球竞争力排名前28位的国家或地区的"技能"支柱及其下位的9项教育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发现,芬兰、瑞士、美国、德国、丹麦等现有劳动力和未来劳动力的技能水平排名前列。中国全球竞争力排名第28位,"技能"表现明显低于其他27国(地区)。在9项教育指标上,中国的表现均低于或显著低于大多数国家和28国(地区)平均值。教育是影响全球竞争力的核心指标之一,要提升国家竞争力,教育起着重要的甚至是基础性作用。本研究基于数据比较,针对我国与其他国家的差距,提出试点延长义务教育年限、合理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并提高质量、强化职业教育和培训、加强STEM教育和计算机科学教育、将技能组合作为课程目标和评价的核心等教育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竞争力 劳动力技能 教育指标 国际比较 教育政策
下载PDF
劳动教育融入中小学课程:日本的经验与启示
20
作者 罗喆 沈晓敏 《基础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40,共10页
日本十分重视中小学生的劳动教育,经过几十年的改革与发展,确立了全人教育理念下“自立能力”与“共生能力”兼备的课程目标。在此目标指引下,日本将劳动教育融入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劳动教育融合型课程体系。围绕日常... 日本十分重视中小学生的劳动教育,经过几十年的改革与发展,确立了全人教育理念下“自立能力”与“共生能力”兼备的课程目标。在此目标指引下,日本将劳动教育融入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劳动教育融合型课程体系。围绕日常生活劳动、社会公益劳动和简单生产劳动三大劳动教育类型,通过“模块”与“细节”结合,培养多样化生活技能;通过“反思”与“交流”,培养社会责任感;通过“实践”与“体悟”,培养职业工匠精神,并经“政·校·家·社”多方协同和闭环运营,展开课程实施。结合我国实际,对我国中小学劳动教育有如下启示:树立全人教育视角下的劳动教育理念,打造融合型课程体系,设置多元化课程内容,健全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制定多维度保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中小学 劳动教育 课程 经验启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