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长江口潮沼植物对动力沉积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57
- 1
-
-
作者
杨世伦
时钟
赵庆英
-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动力沉积动力地貌国家综合重点实验室
上海交通大学港口与水利工程研究所
-
出处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75-80,共6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4 0 0 76 0 2 7)
教育部高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 ("淤泥质潮间带短期冲淤过程及其主控因子")部分成果
-
文摘
为探讨潮沼植物对动力沉积过程的影响 ,在长江口南汇东滩沼泽和邻近的光滩上进行了近底层流速、波浪、悬沙浓度、沉积物粒径和滩面淤积速率等对比实验 ,并在九段沙潮沼中做了两种先锋植物黏附悬沙的实验 .结果表明 ,沼泽和同高程的邻近光滩近底层平均流速的比值为 0 .1 6~ 0 .84;两种环境平均波周期、平均波高和平均悬沙浓度的比值分别为 1 .4,0 .43,和 0 .71 .波浪传入沼泽后 ,一方面波高大大降低 ,另一方面变得规则有序 .海三棱草和草两种先锋植物群落黏附的悬沙分别达到 2 98和40 g/m2 .由于水动力降低和植物的捕沙功能 ,细颗粒泥沙易于在沼泽中沉积下来 ,导致沼泽环境沉积物明显较相邻光滩细 ;沼泽中沉积速率加快 ,侵蚀受到抑制 .
-
关键词
潮沼
水动力
沉积作用
长江口
沉积速率
悬沙浓度
-
Keywords
hydrodynamics
sedimentation
tidal marsh
Changjiang Estuary
-
分类号
P736.21
[天文地球—海洋地质]
-
-
题名沙质海岸沿岸输沙率的数值模型
- 2
-
-
作者
陈沈良
-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动力沉积动力地貌国家综合重点实验室
-
出处
《海洋工程》
CSCD
1999年第4期79-84,共6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49671007
-
文摘
为了较为准确地计算沙质海岸沿岸输沙率,基于网格模型建立沙质海岸波浪的传播变化模型,根据求得的波高和波向分布特征,并考虑辐射应力等,计算波生流的分布。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波浪最大底部轨道速度和沿岸流的分布特点,建立估算破波带内各网格单元上沿岸输沙率的分布模型。
-
关键词
波浪模型
波生流模型
沿岸输沙率
沙质海岸
-
分类号
TV14
[水利工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
-
题名长江口南港航道沙波群研究
被引量:31
- 3
-
-
作者
杨世伦
张正惕
谢文辉
贺松林
-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动力沉积动力地貌国家综合重点实验室
-
出处
《海洋工程》
CSCD
1999年第2期80-89,共10页
-
基金
九五国家攻关项目
河口海岸动力沉积动力地貌国家综合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
-
文摘
本文利用Innerspace449热敏式双频测深仪和GPS(全球定位系统)在长江口南港和南北槽主航道走航观测结果,确认南港(吴淞口以下)上段航道在洪季正常风况下存在尺度较大的沙波群,并对沙波的几何特征、形成条件、迁移速率以及台风后的变化做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1)在统计的652个沙波中,平均和最大波长分别为21m和105m。平均和最大波高分别为0.8m和2.7m,波高和波长间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沙波中72%为单一沙波,复合沙波的波长和沙波指数较大;单一沙波最大、最小和平均沙波指数分别为36.5、11.2和21.8(复合沙波最大可达69.3);随着沙波度的增大,沙波指数呈增大趋势;绝大多数沙波(波高<1m)是对称或近于对称的,但波高>1m的沙波通常向海倾斜。(2)沙波沉积物为分选好的细沙,Φ50为2.70。(3)沙波现场水流费劳德数Fr小于0.2,与某些理论相符而与某些水槽实验结果相冲突。(4)大潮和寻常潮一个涨(落)潮过程沙波来回迁移的距离约为1~5m;小潮期间沙波的迁移距离接近0;落潮迁移距离总是大于涨潮。(5)台风后沙波有被掩埋的迹象。结果包括:①沙质床底是形成沙波的重要基础。南北槽虽具有沙波形成的?
-
关键词
沙波群
推移质
航道
长江口
-
Keywords
sandwave bedload transport navigational channel the Yangtze Estuary
-
分类号
TV148
[水利工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
-
题名长江口九段沙的形成演变及其与南北槽发育的关系
被引量:23
- 4
-
-
作者
杨世伦
贺松林
谢文辉
-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动力沉积动力地貌国家综合重点实验室
-
出处
《海洋工程》
CSCD
1998年第4期56-66,共11页
-
基金
九五国家攻关项目子专题
河口海岸动力沉积动力地貌国家综合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
-
文摘
根据1842~1995年的地形图和1996、1997年的野外观测,探讨了九段沙和南北槽的形成历史及形成后的演变过程。研究表明:九段沙是原铜沙浅滩南沿经涨、落潮槽对切贯通后形成的,北槽和北港一样最初原形是涨潮槽;南槽的前身是南港下段。九段沙形成以来具有趋势性和非趋势性两种冲淤变化。前者表现为扩大、淤高和位置向下游移动,后者反映在南北两侧的频繁冲淤。九段沙和南北槽在冲淤上存在相互制约关系。目前,南北槽河势已进入相对稳定时期。
-
关键词
九段沙
南槽
北槽
冲淤演变
长江口
-
Keywords
the Jiuduansha Island the North Passage the South Passage change in erosion and accumulation the Yangtze Estuary
-
分类号
P736.21
[天文地球—海洋地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