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8篇文章
< 1 2 4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政治教育与政治知识生产:中国现代政治学的另一起源——以抗日军政大学为中心
1
作者 王向民 王钰鹏 《江海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2-162,共11页
中西遭遇之后,中国政治学的组织建构有政治学院与政治学系两条路径,其中根据地依托旨在教育训练干部的政治学校,通过教学与训练,将中国革命的实践经验转化为中国革命的政治知识。以抗日军政大学为例,其教员结构、讲义教材构成的政治知... 中西遭遇之后,中国政治学的组织建构有政治学院与政治学系两条路径,其中根据地依托旨在教育训练干部的政治学校,通过教学与训练,将中国革命的实践经验转化为中国革命的政治知识。以抗日军政大学为例,其教员结构、讲义教材构成的政治知识生产,以及课程设置、教学方式与“知识党员化与党员知识化”的知识传播,为探寻中国政治学的起源与发展提供了线索。考虑到1949年前后政权变更背后的现代中国政治知识的延续性,抗日军政大学以政治教育为形式的知识生产与组织建制,构成了中国政治学的另一起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政治学 政治学史 政治教育 政治学院 抗日军政大学/抗大
下载PDF
作为一种新的文化生命体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生成的视角 被引量:2
2
作者 刘梁剑 《宁夏社会科学》 2023年第5期27-34,共8页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代表了人类历史上一种崭新的文化生命体。我们不是简单地接受孔夫子或马克思,而是对它们有所继承和发展,促成中国马克思主义对孔夫子和马克思的有机统一。我们需要跃入“古今中西”各种要素氤氲化醇的大结构。古今中西...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代表了人类历史上一种崭新的文化生命体。我们不是简单地接受孔夫子或马克思,而是对它们有所继承和发展,促成中国马克思主义对孔夫子和马克思的有机统一。我们需要跃入“古今中西”各种要素氤氲化醇的大结构。古今中西,和生新体,即由旧体之和而生出新体。“新体”是生之成,“和”是生之道。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生成离不开在世界性百家争鸣中对现代文明开展批判性的集体学习“。生成”正在凸显为新时代思想的基本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中国马克思主义 世界性百家争鸣 集体学习 生成
下载PDF
共生思想与中国式现代化 被引量:3
3
作者 陈赟 《天府新论》 2023年第3期13-22,共10页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被视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定义性特征之一,而自然具有三个维度:一是不包含人在内的自然界的自然;二是个人存在层面的自然;三是社会存在层面的自然。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也理所当然地包含三个层面:即人与万物的共生;个体...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被视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定义性特征之一,而自然具有三个维度:一是不包含人在内的自然界的自然;二是个人存在层面的自然;三是社会存在层面的自然。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也理所当然地包含三个层面:即人与万物的共生;个体的自然生命与精神存在的共生交融;社会(或民族、共同体)的自然生命与文化生命的交织共存。中国儒道传统的共生思想是中国式现代化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明论根脉,其中万物一体的思想、自然的理念则是中国式现代化能够突破西式现代化自然与精神二元、传统与现代断裂构型的关键。从世界历史视野来看,人类正在从西式现代化走向共生新时代或共生新秩序,中国式现代化因而具有世界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生 自然 万物一体 世界历史
下载PDF
中国近现代城市大众文化史研究问题 被引量:1
4
作者 姜进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10,共3页
我国文化史的研究,长期是以思想史和学术史的研究为主,能够涉及城市生活和大众文化的内容很少。随着国内外学术交流的推动,学术研究日益繁荣,我国史学研究领域不断得到扩展。史学界继城市政治史、城市经济史、城市社会史的研究热潮之后... 我国文化史的研究,长期是以思想史和学术史的研究为主,能够涉及城市生活和大众文化的内容很少。随着国内外学术交流的推动,学术研究日益繁荣,我国史学研究领域不断得到扩展。史学界继城市政治史、城市经济史、城市社会史的研究热潮之后,近代中国城市大众文化史的研究日益成为中外学者研究的热点,使得文化史的研究较前有了很大的进展。尽管城市大众文化史的研究受到学术界较多的关注,可到目前为止,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还未尽人意,许多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开发和推进,也有不少理论问题需要探讨。因此,这个研究领域可做的文章还有太多。借2007年暑期成都召开"第二届中国近代大众文化研讨会"之机,我刊约请了几位国内外专家学者,请他们就近代城市大众文化史的研究发表见解,阐发自己研究中的认识以及所发现的问题和采取的对策,以期通过对问题的讨论,推动"近代城市大众文化史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现代史 文化史研究 大众 现代城市 文化研究 文化人类学 史学界 70年代
下载PDF
文化主体性建设:以“我”观之
5
作者 刘梁剑 《哲学分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2-157,共6页
不论处境如何,始终同时保持刚健精神和忧患意识,乃是中华文化主体性的本色。中华文化主体性建设,需要不断发挥本色成就大我。大我是文化共同体之“心”,它无形无象,遍在于不同的个体,将其统摄为一个有机整体。文化主体性建设,需要激发... 不论处境如何,始终同时保持刚健精神和忧患意识,乃是中华文化主体性的本色。中华文化主体性建设,需要不断发挥本色成就大我。大我是文化共同体之“心”,它无形无象,遍在于不同的个体,将其统摄为一个有机整体。文化主体性建设,需要激发文化共同体之大我作为时间性的存在,增强以“念”留持过去、预期未来的能力。以“念”留持过去,发乎行,则是尊重、珍惜、传承与弘扬文化传统。文化主体性建设要求我们用“工作坊的方式”而非“博物馆的方式”将传统文化“据为己有”。文化主体在时—空之中生成壮大,一方面通已往将来于念之中,从而成为时间性的存在,另一方面通东西文明于念之中,从而成为世界性的存在。为中华建现代文明,为人类开文明新形态,正是中华文化的当代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主体性 大我 时间性 世界性 文化传统 文化理想
下载PDF
政治文化和民主的本土基础——中国现代思想家的一些思路
6
作者 童世骏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5,共5页
政治文化涉及“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个范畴;建设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文化,是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双重要求。在如何培育民主的政治文化、加强民主的本土基础方面,包括中共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在内的不少中国现... 政治文化涉及“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个范畴;建设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文化,是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双重要求。在如何培育民主的政治文化、加强民主的本土基础方面,包括中共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在内的不少中国现代思想家们提出的一些思路为我们今天的思考提供了重要的背景和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文明” “精神文明” 政治文化 民主 李大钊
下载PDF
中国思想的现代衍化:传统制约的多重面向
7
作者 杨国荣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12,共8页
中国现代思想既以广义的社会思潮为内容,又通过不同的思想家和哲学家的观念活动而具体展开。从社会思潮看,马克思主义无疑最为引人瞩目,这一思潮的引入和传播,又与中国传统思想存在内在关联。就总的价值方向而言,中国文化中天下大同和... 中国现代思想既以广义的社会思潮为内容,又通过不同的思想家和哲学家的观念活动而具体展开。从社会思潮看,马克思主义无疑最为引人瞩目,这一思潮的引入和传播,又与中国传统思想存在内在关联。就总的价值方向而言,中国文化中天下大同和天下为公的观念与马克思主义所肯定的自由人的联合体的社会理想之间存在契合之处。中国传统思想以群体价值的实现为指向。同样,马克思主义注重群众运动、强调以人民为主体,二者的以上一致也使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后,很自然地得到认同和接受。突出践行是中国文化另一个传统,它与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的实践具有相关性,这也从另一方面为马克思主义和中国文化的沟通提供了某种根据。引申而言,中国近代的政治变革,也蕴含着传统文化的内在制约。从宏观层面的社会思潮与政治变革转向思想领域的人物,便可以注意到金岳霖这样专业哲学家的作用,后者从个案方面,展现了中国思想在近现代的衍化过程,其中的哲学思想,也渗入了中外、史思的互动。在当代中国哲学的变迁中,以上思想格局依然得到了延续,蒙培元先生的哲学,在这方面提供了一例,尽管他与金岳霖先生在哲学的深度和广度上存在多方面的差异,但在注重理论问题与历史思想的交融方面,又有相通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中国传统思想 金岳霖 蒙培元
下载PDF
以名表实而成知识——儒家知识论的一种合理研究进路
8
作者 苟东锋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5-94,共10页
中西交通以来,正如中国有无哲学,中国有无知识论亦成为一大问题,其中的症结在于如何理解“知识”概念。若我们暂时悬置目前流行的“反向格义”的诸做法,秉持一种“以名表实而成知识”的“正向格义”思路,或许会打开一个新的视野。在名... 中西交通以来,正如中国有无哲学,中国有无知识论亦成为一大问题,其中的症结在于如何理解“知识”概念。若我们暂时悬置目前流行的“反向格义”的诸做法,秉持一种“以名表实而成知识”的“正向格义”思路,或许会打开一个新的视野。在名学即中国知识论的理解架构中,对儒家之“名”三重内涵的深入考察直接关涉儒家知识论的诸多议题。首先,名分义涉及儒家知识的来源,名分作为超越的原则包含了一切儒家的真知识和真观念;其次,名分义可以构成一种名分知识,而先秦儒家对名分知识何以可能以及如何推论等问题均已有所思考和回应;最后,以名分知识为内核的道德知识与非道德知识的关系关乎儒家的现代化,而在这方面,对涉及儒家知识获取方式的名言义和名声义的审查有利于厘清其中的问题。总之,通过“名”的观念重新疏通儒家的知识论,不失为一条可行而合理的研究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论 名分 名言 名声
下载PDF
孔子“有教无类”思想重构及其现代意义
9
作者 洪澄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0-60,174,共12页
通过在思想史和政治哲学视域内对孔子“有教无类”思想进行重构,可以论证“有教无类”并不会因为过于理想化而缺乏对现代多元社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有教无类”不是关于受教者的事实判断,而是关于施教者的价值判断,要求施教者平等对... 通过在思想史和政治哲学视域内对孔子“有教无类”思想进行重构,可以论证“有教无类”并不会因为过于理想化而缺乏对现代多元社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有教无类”不是关于受教者的事实判断,而是关于施教者的价值判断,要求施教者平等对待具有不同个体背景的受教者。“有教无类”既不属于精英教育,也不能被解释为平民教育,而更接近一种公民道德教育,其目标不是站在统治者维度的“化民成俗”,而是培养“君子”。将“君子”和“君子之德”借以解释为“良好公民”和“公民道德”,在思想史和政治哲学视域内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这种合理性也揭示了孔子“有教无类”思想在公民道德教育层面对于现代社会可能的意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有教无类 道德教育 君子
下载PDF
在现代性与民族性之间:张君劢的自由民族主义思想 被引量:22
10
作者 许纪霖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4-20,共7页
关键词 现代性 民族性 张君劢 民族主义 自由主义 理性主义
下载PDF
现代性与中国文化精神的近代转向 被引量:7
11
作者 高瑞泉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5-72,共8页
中国近代曾经发生过文化精神的转向 ,即对发展的动力性的追求 ,它是中国社会获得现代性的重要条件和标志。这一历史性转变在哲学领域 ,曾经由不同的哲学派别 ,从自然界的客观法则、主客体交互作用、德性主体的确立和创造性等路向作了理... 中国近代曾经发生过文化精神的转向 ,即对发展的动力性的追求 ,它是中国社会获得现代性的重要条件和标志。这一历史性转变在哲学领域 ,曾经由不同的哲学派别 ,从自然界的客观法则、主客体交互作用、德性主体的确立和创造性等路向作了理论建构。现代社会需要自身的动力 ,现代动力式文明的弊病则需要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文化精神 现代性 西方文化
下载PDF
关于“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学科建设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2
12
作者 宋进 王玲 《思想理论教育》 CSSCI 2008年第13期46-49,共4页
增设"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二级学科,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建设,逐步形成一个研究对象明确、功能定位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体系,强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特别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增设"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二级学科,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建设,逐步形成一个研究对象明确、功能定位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体系,强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特别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课程功能和教师队伍建设。"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学科与中共党史学科、中国近现代史学科既存在密切的联系,也有鲜明的自身的学科特点。在这一学科建设中应该发挥其研究优势与特色,明确研究视域,不断拓展学科发展的基本支撑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学科建设
下载PDF
辛亥革命与平等观念的现代嬗变——以两类革命派的思想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4
13
作者 高瑞泉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40-52,259-263,共13页
辛亥革命时期是现代"平等"观念在中国确立的重要时期,它与革命派中两类思想有密切的关系:刘师培章太炎等的无政府主义,和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刘师培采取卢梭式的激进的平等主义路径。主张全面而彻底的平等,并且要根本上祛除国... 辛亥革命时期是现代"平等"观念在中国确立的重要时期,它与革命派中两类思想有密切的关系:刘师培章太炎等的无政府主义,和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刘师培采取卢梭式的激进的平等主义路径。主张全面而彻底的平等,并且要根本上祛除国家政权,对于儒家传统的纲常则予以激烈的否定。章太炎从追求"毕竟平等"出发,也具有无政府主义倾向,他借佛学和庄子来论证平等的形而上学,走排遣名相的抽象路径,并没有完成"平等如何可能"的哲学论证,反而导致虚无主义。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第一次在国家根本大法层面上肯定了"平等"的价值,并承诺将其转变为社会政治法律方面的制度安排。但是孙中山主张机会平等,反对实质平等或结果平等,其经济平等的诉求远比其政治平等的要求激进,并且主张依赖"全能政府"来实现平等。他的权威主义与国家社会主义的特征,与无政府主义虽然呈现为对立的两极,但同样都表明"平等"的嬗变尚在途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等 刘师培 章太炎 孙中山
下载PDF
现代中国思想前提与责任观 被引量:3
14
作者 顾红亮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7-112,共6页
现代中国的不少知识分子和社会精英怀着对中国负责的责任感,探索中国的变法、革命、富强之路,由此累积起现代中国思想谱系。许多思想家把拯救中国危机和开拓现代思想的责任放在"少数人"身上,他们作为责任主体既要负责地思想,... 现代中国的不少知识分子和社会精英怀着对中国负责的责任感,探索中国的变法、革命、富强之路,由此累积起现代中国思想谱系。许多思想家把拯救中国危机和开拓现代思想的责任放在"少数人"身上,他们作为责任主体既要负责地思想,也要对思想负责,既要有责任心,也要有责任能力。如果我们把现代中国思想看作是一个探索中国道路的思想过程,那么,我们可以假设,这个探索过程的背后有一种支撑力,即对现代中国及其思想的责任承担。正是这种责任构成了现代中国思想的背景性前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中国思想 责任 前提
下载PDF
媒介革命与编辑出版学课程建设——以华东师范大学编辑出版学专业为例 被引量:3
15
作者 雷启立 《中国编辑》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6-69,共4页
新媒体的革命性发展给编辑出版学专业高等教育带来了冲击,也带来机遇,但能否变挑战为机遇,需要厘清几个问题:一是编辑出版学专业一定要为出版社培养人才吗?二是如何将宽口径培养"大传播"人才的理念落到实处,以满足变化了的人... 新媒体的革命性发展给编辑出版学专业高等教育带来了冲击,也带来机遇,但能否变挑战为机遇,需要厘清几个问题:一是编辑出版学专业一定要为出版社培养人才吗?二是如何将宽口径培养"大传播"人才的理念落到实处,以满足变化了的人才需求;三是编辑出版学专业不能只学习技术技能,而应包含"大文化"类富含内在思想张力的课程。文章结合媒介革命环境下华东师范大学编辑出版学专业的课程建设经验展开了讨论,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革命 编辑出版学 课程建设 华东师范大学
原文传递
翻译—阐发与严复造天演论:中国现代思想生成的一个面向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梁剑 《哲学分析》 CSSCI 2019年第5期53-65,197,共14页
赫胥黎的“Evolution and Ethics”在英文世界中也许只是一篇讲究学理的普通公众演讲稿,但严复修辞达旨,造出一部转变时代风气、产生意识形态效应的文献,即《天演论》。考察中国现代思想及现代化进程,不能不注意到从“Evolution and Eth... 赫胥黎的“Evolution and Ethics”在英文世界中也许只是一篇讲究学理的普通公众演讲稿,但严复修辞达旨,造出一部转变时代风气、产生意识形态效应的文献,即《天演论》。考察中国现代思想及现代化进程,不能不注意到从“Evolution and Ethics”到《天演论》的“翻译-阐发”现象。从“Evolution andEthics”到“天演论”,不是漏译了“伦理学”,而是改变了“进化论”与“伦理学”的关系,从而引出了一种不同于赫氏伦理学的严氏伦理学。“天演”将演化提升到了天道的地位,而演化又是在进化的意义上得到理解。然而,赫胥黎所理解的演化,除了上升进化之外,尚有退化、盛衰消息循环,以及类似于章太炎所标举的苦乐善恶俱分进化论等复杂的面向。对于这些面向,严复或者略而不译,或者改易原意,或者在案语中引斯宾塞加以反驳。严复的当务之急,乃是要缔造一种信仰,为救亡图存的民族大业提供精神动力。学问不妨矛盾复杂,但行动指南必须简单明了。演化的纯粹单义性,天道的超越神圣性,这两个因素都有力地缔造了一种天演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复 赫胥黎 《天演论》 进化 翻译-阐发
下载PDF
社会转型中的现代国学思潮及其走向——兼论王国维国学研究的时代特征 被引量:1
17
作者 胡逢祥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20-28,共9页
20世纪初以来,随着国学思潮的屡屡涌起,围绕着国学在现代社会的地位、价值及其研究思路,学术界纷争不已。这些争议,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传统学术在社会大变动中自我调整的艰难处境,同时也给今日的文化建设和创新提供了诸多启示,故... 20世纪初以来,随着国学思潮的屡屡涌起,围绕着国学在现代社会的地位、价值及其研究思路,学术界纷争不已。这些争议,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传统学术在社会大变动中自我调整的艰难处境,同时也给今日的文化建设和创新提供了诸多启示,故至今仍值得我们回味并作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学研究 社会转型 思潮 王国维 现代社会 自我调整 传统学术 文化建设
下载PDF
“大一统”研究:缘起、演进、挑战与边界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向民 陈立业 《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78-192,121,共16页
“大一统”本来是中国文化史上的常识概念,但是,随着中西学术交流的深化,新史观的输入,其渐成解构对象。而今,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步伐的加快,它再次成为中国政治话语的建构性概念。近年来学术界热议的“大一统”研究,其内涵、研究历... “大一统”本来是中国文化史上的常识概念,但是,随着中西学术交流的深化,新史观的输入,其渐成解构对象。而今,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步伐的加快,它再次成为中国政治话语的建构性概念。近年来学术界热议的“大一统”研究,其内涵、研究历程、概念重启的缘由需要进一步厘清,也需要回应诸多理论挑战。现代政治思潮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构成传统概念再诠释的政治与学术边界,也赋予其新的政治意涵。近年来的“大一统”研究实质上是对“何为中国”的现代政治知识回应,是中国国家理论的构想,“大一统”的知识论证有赖于“现代中国”的理论想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一统 何为中国 中国政治学 经验实证主义史观
下载PDF
我对于现代思想的一些批评以及古今对话的建言
19
作者 胡晓明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10,共2页
人文学术与当代社会之间,有着密切的互动关系。这种关系,从晚清以来,就一直没有间断过。只不过新世纪以来,由于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文学术又面临新的社会因素的影响。从积极的方面讲,人文学术与社会变迁之间的关系,在今天有了重新总... 人文学术与当代社会之间,有着密切的互动关系。这种关系,从晚清以来,就一直没有间断过。只不过新世纪以来,由于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文学术又面临新的社会因素的影响。从积极的方面讲,人文学术与社会变迁之间的关系,在今天有了重新总结、重新提炼的机缘,中国经验的理论提炼成为一种迫切需求。从消极意义上来考虑,人文学术面临的压力空前巨大,不仅来自社会意识形态,而且来自学术体制内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学术 当代社会 互动关系 中国经验 学术体制
下载PDF
“语言-分析”作为经验研究的新路径:田野政治学概念建构的现象学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向民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3-63,共11页
近年来中国政治学界生产与发表了许多建制性概念,其中田野政治学是极为重要的一支,徐勇发表了“祖赋人权”、“家户制”、“关系叠加”等概念。田野政治学的活力与价值在于,重新发现了田野经验中的中国话语,将土生土长、本土性的中国话... 近年来中国政治学界生产与发表了许多建制性概念,其中田野政治学是极为重要的一支,徐勇发表了“祖赋人权”、“家户制”、“关系叠加”等概念。田野政治学的活力与价值在于,重新发现了田野经验中的中国话语,将土生土长、本土性的中国话语提炼和改造为中国政治学的学术概念。本文旨在从现象学的“语言-分析”角度对田野政治学的概念建构进行社会科学认识论的探讨,认为“祖赋人权”、“家户制”、“关系叠加”概念来自于日常生活语言的拣选,将这些话语/概念纳入不同处境空间将形成更丰富的概念含义,同时理念型及因果适当性与意义适当性的辩证运用将增强其解释能力。破除既有理论的束缚,回到经验实在本身,质疑常识并改变提问方式,将促进中国政治学问题导向的跨学科甚至去学科研究,生产出更丰富的中国本土化政治知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分析 现象学 田野政治学 经验研究 概念建构 理念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