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外中左翼政党与工会团体的互动研究--一种政党结盟与解盟理论的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高奇琦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92-96,共5页
西方国家中左翼政党与工会的关系模式可以分为三种:同盟模式、准同盟模式和临时同盟模式,而英国、法国和美国分别是这三种模式的典型代表。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之后,欧洲中左翼政党与工会组织的紧密结盟关系出现了松动,而且在一些国家还出... 西方国家中左翼政党与工会的关系模式可以分为三种:同盟模式、准同盟模式和临时同盟模式,而英国、法国和美国分别是这三种模式的典型代表。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之后,欧洲中左翼政党与工会组织的紧密结盟关系出现了松动,而且在一些国家还出现了明显的再结盟和解盟的情况。这种再结盟和解盟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是社会结构变迁的结果。简言之,传统上中左翼政党与工会的密切联系可能会完全成为过去。就未来而言,双方可能会发展一种较为松散的协作或伙伴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左翼政党 工会组织 政党 公民社会
下载PDF
女性主义视野中《福》的女性形象探析
2
作者 傅守祥 高捷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5期639-644,700,共6页
库切在小说《福》中以苏珊·巴顿作为小说的第一叙述者,创造了一个女性叙述者形象,对西方经典《鲁滨逊漂流记》中的荒岛英雄故事进行了创造性还原。苏珊·巴顿不仅因其女性叙述主体的身份而给男性文本《鲁滨逊漂流记》平添了女... 库切在小说《福》中以苏珊·巴顿作为小说的第一叙述者,创造了一个女性叙述者形象,对西方经典《鲁滨逊漂流记》中的荒岛英雄故事进行了创造性还原。苏珊·巴顿不仅因其女性叙述主体的身份而给男性文本《鲁滨逊漂流记》平添了女性视野和女性话语,而且不同于传统女性,是一个具有女性主义自觉意识的独特形象。苏珊·巴顿面对命运作出自由选择,身处荒岛困境不断质疑传统观念,最后从渴望言说到自觉发声,实现了对男权秩序与绝对价值观的跃起反叛。因此,苏珊·巴顿是一个具有超越性的女性形象和自觉的女性话语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主义 《福》 女性形象 苏珊·巴顿
下载PDF
个人信息场景化传播困境及保护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林凌 程思凡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0-93,共4页
个人信息场景化传播面临知情同意框架失灵、必要和最小化原则难以落实以及信息使用搭便车等问题。基于“适当性—流动性”规范的场景化保护理论认为,技术性的用户信息完整性和文化性的用户理解完整性共同构成适当性规范,它是个人信息场... 个人信息场景化传播面临知情同意框架失灵、必要和最小化原则难以落实以及信息使用搭便车等问题。基于“适当性—流动性”规范的场景化保护理论认为,技术性的用户信息完整性和文化性的用户理解完整性共同构成适当性规范,它是个人信息场景化保护的基础;通过明确标识“元信息项目”和合理使用用户衍生数据构建流动性规范,它是个人信息有序开发利用的有力保障;进一步构建“适当性-流动性”规范的场景化监督体系。个人信息场景化保护策略旨在发展信息服务产业,并为个人提供更安全、可实施的信息保护方案。打造量化智能场景安全维护系统,借助智能学习升级和完善个人信息场景化保护监督方法,通过界面视觉设计强化用户感知,提高用户对个人信息理解完整性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信息 个人隐私 完整性 场景 智能传播
下载PDF
审美民族性与德国启蒙主义美学和德国古典美学
4
作者 张弓 张玉能 《文化发展论丛》 2018年第2期63-80,共18页
民族性和审美民族性是德国启蒙主义美学的核心问题,这个问题一直延续到德国古典美学,因为德意志民族是一个“迟到的民族”。在启蒙主义美学中,莱辛、赫尔德、歌德等都把审美民族性作为形成德意志民族的一个重要方面。德国古典美学同样... 民族性和审美民族性是德国启蒙主义美学的核心问题,这个问题一直延续到德国古典美学,因为德意志民族是一个“迟到的民族”。在启蒙主义美学中,莱辛、赫尔德、歌德等都把审美民族性作为形成德意志民族的一个重要方面。德国古典美学同样十分重视审美民族性,康德、席勒、黑格尔都把审美民族性作为德意志民族国家的一个重要象征。审美民族性一直到19世纪70年代普鲁士王国统一德国为止都是德国美学关注的焦点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性 审美民族性 德国启蒙主义美学 德国古典美学
下载PDF
马克思美好生活思想论析
5
作者 张建忠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19年第11期27-28,共2页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庄严宣告。五年之后,党的十九大报告直接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调整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庄严宣告。五年之后,党的十九大报告直接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调整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美好生活”已然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关键词,也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奋力实现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党的十九大报告 社会主要矛盾 庄严宣告 实现的目标 美好生活 十八届 奋斗目标
原文传递
网络符号消费的社会心理与资本逻辑 被引量:10
6
作者 杨嵘均 顾佳圆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5-93,I0016,共10页
当前,网络符号消费已经成为普遍的社会消费与社会心理现象,其背后所体现的则是文化哲学的深蕴。在文化哲学的层面上通过运用符号价值论、符号政治经济学理论、景观社会理论以及马克思主义消费理论等思想对当前消费问题进行文化反思,网... 当前,网络符号消费已经成为普遍的社会消费与社会心理现象,其背后所体现的则是文化哲学的深蕴。在文化哲学的层面上通过运用符号价值论、符号政治经济学理论、景观社会理论以及马克思主义消费理论等思想对当前消费问题进行文化反思,网络空间符号消费现象背后所体现的社会心理与行为逻辑得以揭示。网络符号消费的社会心理,实质上是大众集体形成的炫耀程式、个性品位彰显与身份阶层追求的认同式无意识;其行为逻辑则是资本通过幻象引导和建构的大众消费观,在网络环境与符号价值操控的限定性关系中产生的资本逻辑。当前,人们的消费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已经遭遇了“符号化自我”的异化处境。如果消费者个体想要重获自身的主体性,就必须自觉抵制求异、从众、攀比的强迫性消费心理,基于求实心理进行网络符号消费,并以此超越由资本驱动的符号拜物教的行为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符号消费 政治经济学 符号价值 文化批判 法兰克福学派
下载PDF
数字化时代的实践概念与美和艺术——基于新实践美学的分析
7
作者 张弓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277-288,共12页
实践概念是实践美学的核心范畴和基石概念,其内涵和外延是随着时代和生产方式的发展而变化的,数字化时代的实践概念,是不完全同于过去的农业化、工业化、信息化时代的。尽管在主体作用于客体、感性活动、本质力量对象化等主要方面还是... 实践概念是实践美学的核心范畴和基石概念,其内涵和外延是随着时代和生产方式的发展而变化的,数字化时代的实践概念,是不完全同于过去的农业化、工业化、信息化时代的。尽管在主体作用于客体、感性活动、本质力量对象化等主要方面还是保持不变的,但是主体作用于客体的工具和方式、感性活动的具体展开的内容和形式、本质力量、本质力量对象化的途径和方式等等则大相径庭。数字化是依赖于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信息处理、存储的变革和发展的过程。数字化时代的实践概念,在物质生产、精神生产、话语生产的具体展开形式上也会不同于过去时代,主要表现为:实践工具智能化,实践过程信息网络化,实践结果物联网化。这给新时代的实践概念赋予了数字化的本质:开放、兼容、共享,使其具有了不同于以往时代的特征:人工智能化、符号交融化、群体共同化,同时给美和艺术带来了重要特点:科学技术化、融媒体化、“美美与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时代 新实践美学 实践概念
原文传递
免费劳动:为数字经济生产文化
8
作者 蒂齐亚纳·泰拉诺瓦 杨嵘均(译) 曹秀娟(译) 《新华文摘》 2023年第12期140-149,共10页
数字媒体产业的劳动远非人们想象的那么有趣。与“网奴”同名的网络杂志正在不断击这类工作无耻的剥削本性、令人力竭的劳动节奏以及残酷的雇佣临时工制。他们谈论“24-7全天候的电子血汗工厂”,控诉每周90小时的工时以及“新媒体公司... 数字媒体产业的劳动远非人们想象的那么有趣。与“网奴”同名的网络杂志正在不断击这类工作无耻的剥削本性、令人力竭的劳动节奏以及残酷的雇佣临时工制。他们谈论“24-7全天候的电子血汗工厂”,控诉每周90小时的工时以及“新媒体公司的低能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杂志 新媒体公司 数字媒体产业 血汗工厂 临时工制 全天候 劳动
原文传递
全球化背景下语言战略的政治经济学分析--基于文化霸权的视角 被引量:5
9
作者 童珊 《马克思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9-75,共7页
本文基于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视角,分析了全球化背景下语言战略和文化霸权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并指出语言战略在构筑文化霸权、争夺国际话语权、传播本国价值观和获取本国利益中所采取的主要形式。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国面对激烈的... 本文基于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视角,分析了全球化背景下语言战略和文化霸权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并指出语言战略在构筑文化霸权、争夺国际话语权、传播本国价值观和获取本国利益中所采取的主要形式。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国面对激烈的语言和文化战竞赛,应该从战略高度积极参与。我们要立足国情,放眼世界,制定一套务实的政策,确保本国语言的主体性,重塑语言和文化自信,从"实"和"虚"两个方面努力推进本国语言和文化的传播,更好地服务于本国语言战略的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语言战略 文化霸权 世界语
原文传递
解决中国社会新的主要矛盾的价值原则与根本途径——在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的背景下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莉 徐曼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3-89,共7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阐明了新的时代特征,明确了中国新的历史方位和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表明人民需求的范围在扩展、水平在上升,对国家治理的要求也在提高。在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解决这一矛盾是...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阐明了新的时代特征,明确了中国新的历史方位和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表明人民需求的范围在扩展、水平在上升,对国家治理的要求也在提高。在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解决这一矛盾是当前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的主要任务。"以人民为中心"是解决新的社会主要矛盾的基本价值原则,要求精准把握人民群众不断发展变化的美好生活需要。全面深化改革是解决新的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必须立足于解决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社会主要矛盾 全面深化改革
原文传递
语言选择和经济发展--基于亚非拉地区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童珊 《马克思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66-74,共9页
本文在全球视野下对亚非拉国家的语言选择和长期经济发展进行比较分析,认为主体民族语言的普及程度对一国经济发展、政治独立和文化认同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西方殖民语言虽然对缓解一些国家的民族语言冲突和促进经贸交流有着积极意义,... 本文在全球视野下对亚非拉国家的语言选择和长期经济发展进行比较分析,认为主体民族语言的普及程度对一国经济发展、政治独立和文化认同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西方殖民语言虽然对缓解一些国家的民族语言冲突和促进经贸交流有着积极意义,却对民族语言文化的传承形成威胁。而世界语既能发挥通用语言的功能,又不会对民族语言构成威胁,为亚非拉国家提供了一个更好的通用语言选择。在国际上倡导世界语的推广,还有利于打破西方殖民语言在世界语言标准竞争中的垄断优势,从语言文化层面协助建立公平、公正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选择 殖民语言 民族语言 世界语 语言经济学
原文传递
资本的时间-空间修复机制及其融合——基于金融化视角的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童珊 《马克思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9-66,共8页
大卫·哈维认为,资本的过度积累导致的劳动盈余和资本盈余,可通过投资长期资本项目或社会支出来进行时间转移,并通过开发新的市场来进行空间转移,即资本的"时间—空间修复"。本文在深入分析资本的时间—空间修复机制的基... 大卫·哈维认为,资本的过度积累导致的劳动盈余和资本盈余,可通过投资长期资本项目或社会支出来进行时间转移,并通过开发新的市场来进行空间转移,即资本的"时间—空间修复"。本文在深入分析资本的时间—空间修复机制的基础上,提出当代资本主义的金融化是资本时间—空间机制修复的一个融合;资本主义金融化既具有时间修复的特征,又具有空间修复的特征,并能够使这两个特征融合到一起;这种融合使得资本以最快速度和最低成本的形态存在,实现了资本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高效运作,从而保证了世界体系中中心国家的资本能够在短期内获得很高的利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 金融化 时间—空间修复 融合
原文传递
民族复兴中的人文化育与文明养成 被引量:2
13
作者 傅守祥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4-129,共6页
中国在新世纪的和平崛起令世界瞩目。然而,没有气定神闲的社会秩序、谦恭温良的国民素质也不能算是真正的大国。因此,事关实体正义的文化建设与文明程度亟待改善与提高。中国古代曾非常重视人文教化,有"以文化育"的悠久传统... 中国在新世纪的和平崛起令世界瞩目。然而,没有气定神闲的社会秩序、谦恭温良的国民素质也不能算是真正的大国。因此,事关实体正义的文化建设与文明程度亟待改善与提高。中国古代曾非常重视人文教化,有"以文化育"的悠久传统。但在最近的一百多年间被有意或无意间湮没和遮蔽了丰富性、正义性、博弈性与开放性的中华文明,却在矫枉过正的"折腾"中不断付出难以估量的代价。传统不是怀旧的情绪,传统是生存的必要。文明的形成和推动,离不开政治的智慧引领、制度的顶层设计和社会的自觉遵守,需要落实在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中。一个国家的真正强盛,最重要的标志是国民的人格独立和内在尊严的崛起,以及"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社会操守和基本道义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复兴 以文化育 文明养成 文化正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