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PET/PA6共混体系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余莹波 张洪生 +2 位作者 郭卫红 李滨耀 吴驰飞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6-28,共3页
以回收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瓶片(R-PET)为主要原料,采用低温固相挤出技术,制备了R-PET与聚ω-氨基己酸(PA6)共混体系。利用的表征手段有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动态力学分析(DMA)、扫描电镜(SEM)以及力学性能测试。DSC分析结果表明,PA6... 以回收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瓶片(R-PET)为主要原料,采用低温固相挤出技术,制备了R-PET与聚ω-氨基己酸(PA6)共混体系。利用的表征手段有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动态力学分析(DMA)、扫描电镜(SEM)以及力学性能测试。DSC分析结果表明,PA6的加入限制了R-PET分子链的运动,从而使得R-PET的结晶温度下降,熔融温度也随着降低;DMA测得损耗因子曲线说明,PA6增加到一定量时使得体系的相容性有所改善,且SEM观察得的结果与DMA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T PA6 回收 相容性
下载PDF
R-PET短纤维增强PP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5
2
作者 周麒麟 张玥 +2 位作者 焦雷 郭卫红 吴驰飞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3-46,共4页
对再生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R-PET)短纤维增强聚丙烯(PP)复合材料进行了研究。通过扫描电镜(SEM)、熔融指数仪、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万能试验机测定了材料的相结构、加工性能、热学性能和力学性能。采用甲基丙烯酸酸水甘油酯接枝乙烯... 对再生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R-PET)短纤维增强聚丙烯(PP)复合材料进行了研究。通过扫描电镜(SEM)、熔融指数仪、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万能试验机测定了材料的相结构、加工性能、热学性能和力学性能。采用甲基丙烯酸酸水甘油酯接枝乙烯-辛烯共聚物(POE-g-GMA)作为体系的增容剂。结果表明,POE-g-GMA显著增强了纤维和基体两相之间的界面粘接力,改善了纤维的分散性和材料的流动性,也提高了PP的结晶性能。当加入8%~12%(质量分数,下同)的R-PET短纤维,增容后的材料比纯PP具有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再生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短纤维 甲基丙烯酸酸水甘油酯接枝乙烯-辛烯共聚物
下载PDF
PET/改性炭黑纳米复合材料薄膜的抗紫外性能和结晶行为 被引量:4
3
作者 周麒麟 张玥 +1 位作者 李秋影 吴驰飞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92-95,共4页
采用有机紫外线吸收剂UV327通过固相原位接枝法对炭黑进行改性制备复合型紫外线吸收剂。通过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镜(SEM)测试,表征了炭黑(CB)及改性炭黑(m-CB)的结构及其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基体中的分散性,结果表明,UV327... 采用有机紫外线吸收剂UV327通过固相原位接枝法对炭黑进行改性制备复合型紫外线吸收剂。通过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镜(SEM)测试,表征了炭黑(CB)及改性炭黑(m-CB)的结构及其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基体中的分散性,结果表明,UV327成功接枝到炭黑表面,m-CB在PET基体中的分散也很均匀。采用差示扫描量热(DSC)和UV-vis分光光度计研究了PET/CB和PET/m-CB薄膜的结晶性能和对紫外线及可见光的透过性能。与CB相比,m-CB对PET有更强的成核效应,添加m-CB的PET复合材料薄膜吸收紫外线能力更强,并且m-CB可以降低PET薄膜的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黑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紫外线吸收剂 结晶
下载PDF
热处理条件对R-PET/LLDPE-g-MA共混物中PET玻璃化转变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张玥 张洪生 +1 位作者 郭卫红 吴驰飞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24-1028,共5页
对回收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R-PET)/LLDPE-g-MA马来酸酐改性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共混物进行不同条件的热处理,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研究共混物基体PET的玻璃化转变行为.结果表明,当热处理温度低于PET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时,PET的玻璃... 对回收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R-PET)/LLDPE-g-MA马来酸酐改性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共混物进行不同条件的热处理,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研究共混物基体PET的玻璃化转变行为.结果表明,当热处理温度低于PET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时,PET的玻璃化转变区域出现热焓松弛现象.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增加,PET的Tg逐渐升高;在50~70℃下热处理48 h后,PET的Tg逐渐稳定.当热处理温度高于PET的Tg而低于100℃时,PET的玻璃化转变区域出现2个热流转变,FTIR分析表明,PET分子构象开始发生变化.当热处理温度为100℃时,DSC曲线上PET的玻璃化转变消失,PET的结晶度明显增加,说明PET开始冷结晶的温度在90~100℃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收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R—PET) 玻璃化转变 热处理温度 热处理时间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