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土地承包责任制与低成本推进的城市化发展战略
1
作者
曹锦清
《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22-23,共2页
关键词
城市化
承包责任制
发展战略
成本
土地
特大城市
上海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弱势群体的增权及其模式选择
被引量:
272
2
作者
范斌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73-78,共6页
本文根据现代社会工作学的“增权”理论, 在论述增权概念的内涵及其假设前提和价值取向的基础上, 从客体和主体两个方面分析弱势群体的无权状况, 进而区分弱势群体自我发展所需的个体增权、人际关系增权和社会参与增权等三个层次, 最后...
本文根据现代社会工作学的“增权”理论, 在论述增权概念的内涵及其假设前提和价值取向的基础上, 从客体和主体两个方面分析弱势群体的无权状况, 进而区分弱势群体自我发展所需的个体增权、人际关系增权和社会参与增权等三个层次, 最后结合我国弱势群体的现状和增权途径讨论了“主动增权模式”和“外部推动增权模式”的关系及其适用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势群体
无权状态
增权层次增权模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星光计划”应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3
作者
范斌
《社区》
2004年第23期6-7,共2页
关键词
老年人
健康咨询
社区居委会
孤独感
受益
促进
老龄化社会
“星光计划”
福利服务
中国
原文传递
易地扶贫搬迁的城镇集中模式:政策逻辑与实践限度--基于黔中G县的调查
被引量:
32
4
作者
马流辉
曹锦清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80-86,共7页
易地扶贫搬迁作为国家精准扶贫战略的重要内容,对解决"一方水土不能养活一方人"地区的贫困问题发挥着关键性作用。通过对黔中G县易地扶贫搬迁过程的考察,分析原本多点布局、分散安置的扶贫搬迁如何演化成单一的城镇集中模式,...
易地扶贫搬迁作为国家精准扶贫战略的重要内容,对解决"一方水土不能养活一方人"地区的贫困问题发挥着关键性作用。通过对黔中G县易地扶贫搬迁过程的考察,分析原本多点布局、分散安置的扶贫搬迁如何演化成单一的城镇集中模式,受限于资金与土地的双重约束,以及城乡二元思维的支配,地方政府将城镇化视为拉动经济增长、实现贫困人口致富的主要手段,易地扶贫搬迁的城镇集中模式表现出鲜明的政策逻辑。仅强调经济层面集约效应的城镇搬迁,没有充分考虑本地发展条件和贫困人口实际,在实践中面临着极大的局限性,因而需要从超越经济逻辑、预留生计转型空间以及加快转移就业三个方面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后续的易地扶贫搬迁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地扶贫搬迁
城镇化
精准扶贫
农民生计
原文传递
新世纪中央“一号文件”的两个重大判断
被引量:
1
5
作者
曹锦清
《中国乡村发现》
2017年第4期40-46,共7页
我对新世纪以来的14个中央'一号文件'里最有心得的是200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和201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一、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形成了中国发展阶段的重大判断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的重大意...
我对新世纪以来的14个中央'一号文件'里最有心得的是200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和201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一、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形成了中国发展阶段的重大判断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的重大意义是形成了关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重大判断,即从2004年开始中国进入了'以工补农、以城来带乡'这样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那就意味着2004年以前都是'以农补工、以乡补城'的阶段。自洋务运动以来,中国的农业承担了一项新的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段
中央
发展
中国
文件
原文传递
慎重对待中国农村改革的复杂性
6
作者
曹锦清
《中国乡村发现》
2016年第1期42-47,共6页
农村社会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有两项制度安排对中国农村社会影响深远,一项是自1982年开始推行的土地家庭承包制,另一项是农业用地转为非农使用。关于土地家庭承包制,1982年,中央说十五年不变,1998年做了第二次确认,到2008年十七届三中全...
农村社会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有两项制度安排对中国农村社会影响深远,一项是自1982年开始推行的土地家庭承包制,另一项是农业用地转为非农使用。关于土地家庭承包制,1982年,中央说十五年不变,1998年做了第二次确认,到2008年十七届三中全会时,又加了一句'长久不变'。但究竟如何理解'不变',现在还没有确切的官方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承包制
官方解释
农村改革
社会影响
土地承包期
土地制度
适度规模经营
批租
土地增值
土地管理法
原文传递
改革开放后农民的土地去哪了?
7
作者
曹锦清
《中国乡村发现》
2016年第3期84-88,共5页
1982年到1984年,中国废除了运行20余年(1958—1982年)的人民公社制度,确立了土地家庭承包责任制(土地所有权归各村集体所有,土地使用权计口均分,归各农户所有,实行土地集体所有权与农户使用权的分离)。1987年1月颁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1982年到1984年,中国废除了运行20余年(1958—1982年)的人民公社制度,确立了土地家庭承包责任制(土地所有权归各村集体所有,土地使用权计口均分,归各农户所有,实行土地集体所有权与农户使用权的分离)。1987年1月颁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并对国家征用集体土地及对失地农民安置补偿做出了一系列法律规定。在我们看来,此一新的土地制度及农地征用法是理解中国改革开放30余年来低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征用
农地征用
家庭承包责任制
国家征用
人民公社制度
土地制度
集体所有权
失地农民安置
集体土地
中国改革
原文传递
题名
土地承包责任制与低成本推进的城市化发展战略
1
作者
曹锦清
机构
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出处
《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22-23,共2页
关键词
城市化
承包责任制
发展战略
成本
土地
特大城市
上海
分类号
F321.1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F299.2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弱势群体的增权及其模式选择
被引量:
272
2
作者
范斌
机构
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出处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73-78,共6页
文摘
本文根据现代社会工作学的“增权”理论, 在论述增权概念的内涵及其假设前提和价值取向的基础上, 从客体和主体两个方面分析弱势群体的无权状况, 进而区分弱势群体自我发展所需的个体增权、人际关系增权和社会参与增权等三个层次, 最后结合我国弱势群体的现状和增权途径讨论了“主动增权模式”和“外部推动增权模式”的关系及其适用性问题。
关键词
弱势群体
无权状态
增权层次增权模式
分类号
C91 [经济管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星光计划”应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3
作者
范斌
机构
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出处
《社区》
2004年第23期6-7,共2页
关键词
老年人
健康咨询
社区居委会
孤独感
受益
促进
老龄化社会
“星光计划”
福利服务
中国
分类号
D669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D632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原文传递
题名
易地扶贫搬迁的城镇集中模式:政策逻辑与实践限度--基于黔中G县的调查
被引量:
32
4
作者
马流辉
曹锦清
机构
华东理工大学
社会
与公共管理学院
社会
学系
华东理工大学
中国城乡
发展研究中心
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出处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80-86,共7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研究:聚焦人口流入型地区”[15ZDC028]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易地扶贫搬迁作为国家精准扶贫战略的重要内容,对解决"一方水土不能养活一方人"地区的贫困问题发挥着关键性作用。通过对黔中G县易地扶贫搬迁过程的考察,分析原本多点布局、分散安置的扶贫搬迁如何演化成单一的城镇集中模式,受限于资金与土地的双重约束,以及城乡二元思维的支配,地方政府将城镇化视为拉动经济增长、实现贫困人口致富的主要手段,易地扶贫搬迁的城镇集中模式表现出鲜明的政策逻辑。仅强调经济层面集约效应的城镇搬迁,没有充分考虑本地发展条件和贫困人口实际,在实践中面临着极大的局限性,因而需要从超越经济逻辑、预留生计转型空间以及加快转移就业三个方面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后续的易地扶贫搬迁工作。
关键词
易地扶贫搬迁
城镇化
精准扶贫
农民生计
分类号
D6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原文传递
题名
新世纪中央“一号文件”的两个重大判断
被引量:
1
5
作者
曹锦清
机构
华东理工大学
社会
与公共管理学院
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出处
《中国乡村发现》
2017年第4期40-46,共7页
文摘
我对新世纪以来的14个中央'一号文件'里最有心得的是200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和201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一、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形成了中国发展阶段的重大判断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的重大意义是形成了关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重大判断,即从2004年开始中国进入了'以工补农、以城来带乡'这样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那就意味着2004年以前都是'以农补工、以乡补城'的阶段。自洋务运动以来,中国的农业承担了一项新的任务。
关键词
阶段
中央
发展
中国
文件
分类号
D422.6 [政治法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F320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原文传递
题名
慎重对待中国农村改革的复杂性
6
作者
曹锦清
机构
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出处
《中国乡村发现》
2016年第1期42-47,共6页
文摘
农村社会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有两项制度安排对中国农村社会影响深远,一项是自1982年开始推行的土地家庭承包制,另一项是农业用地转为非农使用。关于土地家庭承包制,1982年,中央说十五年不变,1998年做了第二次确认,到2008年十七届三中全会时,又加了一句'长久不变'。但究竟如何理解'不变',现在还没有确切的官方解释。
关键词
家庭承包制
官方解释
农村改革
社会影响
土地承包期
土地制度
适度规模经营
批租
土地增值
土地管理法
分类号
F323.211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原文传递
题名
改革开放后农民的土地去哪了?
7
作者
曹锦清
机构
华东理工大学
社会
与公共管理学院
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出处
《中国乡村发现》
2016年第3期84-88,共5页
文摘
1982年到1984年,中国废除了运行20余年(1958—1982年)的人民公社制度,确立了土地家庭承包责任制(土地所有权归各村集体所有,土地使用权计口均分,归各农户所有,实行土地集体所有权与农户使用权的分离)。1987年1月颁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并对国家征用集体土地及对失地农民安置补偿做出了一系列法律规定。在我们看来,此一新的土地制度及农地征用法是理解中国改革开放30余年来低成本。
关键词
土地征用
农地征用
家庭承包责任制
国家征用
人民公社制度
土地制度
集体所有权
失地农民安置
集体土地
中国改革
分类号
D922.32 [政治法律—法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土地承包责任制与低成本推进的城市化发展战略
曹锦清
《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弱势群体的增权及其模式选择
范斌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
27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星光计划”应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范斌
《社区》
2004
0
原文传递
4
易地扶贫搬迁的城镇集中模式:政策逻辑与实践限度--基于黔中G县的调查
马流辉
曹锦清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32
原文传递
5
新世纪中央“一号文件”的两个重大判断
曹锦清
《中国乡村发现》
2017
1
原文传递
6
慎重对待中国农村改革的复杂性
曹锦清
《中国乡村发现》
2016
0
原文传递
7
改革开放后农民的土地去哪了?
曹锦清
《中国乡村发现》
2016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