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禽多杀性巴氏杆菌脂蛋白E基因的原核表达及其对小鼠的免疫原性 被引量:6
1
作者 崔卫涛 胡思顺 +4 位作者 王延昭 周晓芬 李自力 肖运才 毕丁仁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54-857,共4页
根据禽多杀性巴氏杆菌ATCC12 948株脂蛋白E基因(plpE)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经PCR从禽多杀性巴氏杆菌C48-1株中扩增获得了全长plpE基因,大小约1kb。将plpE基因片段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pET-plpE。转化大肠杆... 根据禽多杀性巴氏杆菌ATCC12 948株脂蛋白E基因(plpE)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经PCR从禽多杀性巴氏杆菌C48-1株中扩增获得了全长plpE基因,大小约1kb。将plpE基因片段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pET-plpE。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在IPTG诱导下表达获得了重组蛋白plpE。SDS-PAGE结果显示,重组蛋白plpE约为37.8kD,与预期大小相符。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重组蛋白plpE能与C48-1菌体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用重组蛋白plpE免疫小鼠,二免后2周用10LD50 C48-1菌株攻毒即获得了100%的保护,表明该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为进一步的交叉保护性试验研究和禽霍乱亚单位疫苗研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巴氏杆菌 原核表达 免疫原性
下载PDF
马立克氏病病毒相关非编码RNA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潘其聪 蔡旭旺 徐晓娟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902-907,共6页
马立克氏病(Marek’s disease,MD)是一种禽类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其特征是在禽类的多种组织器官中出现急性淋巴瘤并通过渗入外周神经系统导致其瘫痪和麻痹[1]。世界上各养禽地区均有MD的广泛流行且每年因MD造成的经济损失也很惨重[2]... 马立克氏病(Marek’s disease,MD)是一种禽类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其特征是在禽类的多种组织器官中出现急性淋巴瘤并通过渗入外周神经系统导致其瘫痪和麻痹[1]。世界上各养禽地区均有MD的广泛流行且每年因MD造成的经济损失也很惨重[2]。因此,为了有效控制MD在鸡群中的发生和流行,降低MD对养禽业造成的经济影响,对MD病原学和致病机理的研究是必须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立克氏病病毒 外周神经系统 养禽业 非编码RNA 致病机理 禽类 病原学 组织器官
下载PDF
DDM-BSA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增殖的抑制 被引量:1
3
作者 蒋晓菡 张晓桐 +1 位作者 梁建功 肖少波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2-88,共7页
以牛血清白蛋白、(2,4-二羟基苯基)(2,6-二甲基苯基)甲酮(DDM)为原料,采用去溶剂化的方法,合成DDM-BSA复合纳米材料,通过紫外-可见光谱仪、透射电镜、激光粒度仪等对所合成的复合纳米材料进行表征。结果显示,所合成的复合纳米粒子尺寸... 以牛血清白蛋白、(2,4-二羟基苯基)(2,6-二甲基苯基)甲酮(DDM)为原料,采用去溶剂化的方法,合成DDM-BSA复合纳米材料,通过紫外-可见光谱仪、透射电镜、激光粒度仪等对所合成的复合纳米材料进行表征。结果显示,所合成的复合纳米粒子尺寸分散均匀,平均粒径49.3 nm,对DDM药物的负载率为37.4%,80 h后体外释放率可达95.4%。在此基础上,评估了复合纳米粒子对MARC-145细胞的细胞毒性及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增殖的影响。结果发现,当牛血清白蛋白负载的DDM质量浓度为12μg/mL时,MARC-145细胞的存活率超过90%,该质量浓度的复合纳米粒子可有效抑制PRRSV病毒的增殖,与单纯使用DDM相比,具有更好的抗病毒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血清白蛋白 复合纳米材料 药物递送 抗病毒药物 靶向治疗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下载PDF
河北省一株猪流行性腹泻病毒S1基因的遗传变异与重组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翟新国 周琼琼 +5 位作者 郑培培 李庆阳 陈小霞 陈琦 石德时 李朋辉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56-62,共7页
为了解近年来河北地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 PEDV)的流行性和遗传变异性,试验采集河北省某发病猪场仔猪的小肠组织,提取RNA,对S1基因进行RT-PCR,对扩增的阳性产物进行克隆与测序,对测序结果进行同源性分析... 为了解近年来河北地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 PEDV)的流行性和遗传变异性,试验采集河北省某发病猪场仔猪的小肠组织,提取RNA,对S1基因进行RT-PCR,对扩增的阳性产物进行克隆与测序,对测序结果进行同源性分析,对S1蛋白进行亲水性、表面可触性、抗原指标及T细胞基序分析,利用MEGA X 10.0.5软件对PEDV S1基因进行最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ood, ML)遗传进化分析,利用RDP4软件进行PEDV S1基因的重组分析。结果表明:成功克隆出pMD18-T-PEDV-S1,将该毒株命名为HB/HS/2019株,其包含N末端域和C末端域的S1基因近全长序列,长度为2 163 bp,编码721个氨基酸;成功预测S1潜在的B细胞表位和T细胞基序。经同源性分析,HB/HS/2019与四川株CH/SCJY/2018 S1基因的相似性最高,为99.8%;与比利时CV777毒株的基因相似性为91.4%,存在插入和缺失现象。经进化分析,40株PEDV分为GⅠ群和GⅡ群,HB/HS/2019属于GⅡ群。在GⅡ群内,我国流行株均为2010年后出现,HB/HS/2019与市售疫苗株AJ1102和LW/L亲缘关系较近,与CV777和attenuated CV777株亲缘关系较远。经重组分析,未发现HB/HS/2019 S1序列含有潜在的重组事件,发现GⅠ群和GⅡ群的毒株之间S1基因存在3个重组事件。说明HB/HS/2019 S1基因与2010年以后我国报道的变异毒株亲缘关系较近,虽然该基因存在一些核酸位点变异,但是尚未发生基因重组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省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S1基因 遗传变异 重组分析
下载PDF
黄病毒入侵中枢神经系统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陈浩威 崔旻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5-93,共9页
临床上黄病毒可以引起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疾病,易造成神经系统的后遗症。黄病毒可以通过血源性途径、特洛伊木马途径和神经轴突转运的方式跨越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病毒穿越BBB进入CNS后,被病毒... 临床上黄病毒可以引起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疾病,易造成神经系统的后遗症。黄病毒可以通过血源性途径、特洛伊木马途径和神经轴突转运的方式跨越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病毒穿越BBB进入CNS后,被病毒激活的内皮细胞、胶质细胞和神经细胞会释放大量的炎性因子和上调表达黏附分子,将白细胞募集到CNS,白细胞浸润携带更多病毒进入CNS。普遍认为胶质细胞和神经细胞产生的炎性因子是导致BBB通透性增大的主要诱因。本文对黄病毒破坏BBB入侵CNS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便更好地了解黄病毒的致病机制,更有效地防范黄病毒的蔓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病毒 血脑屏障 内皮细胞 血液途径 特洛伊木马途径 神经炎症 嗜神经性病毒 虫媒传播疾病
下载PDF
胞内劳森菌巢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临床应用 被引量:11
6
作者 彭忠 涂志勤 +7 位作者 梁婉 胡睿铭 王豪男 寿琎 董超 李宗华 陈焕春 吴斌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0-46,共7页
为了掌握胞内劳森菌在湖北省5个疑似猪增生性肠炎暴发规模化猪场中的流行情况,我们建立了一种从粪便中检测胞内劳森菌的巢式PCR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对采集于这5个规模化猪场不同生产阶段不同临床表现猪群的1 003份粪便样品进行监测。结果... 为了掌握胞内劳森菌在湖北省5个疑似猪增生性肠炎暴发规模化猪场中的流行情况,我们建立了一种从粪便中检测胞内劳森菌的巢式PCR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对采集于这5个规模化猪场不同生产阶段不同临床表现猪群的1 003份粪便样品进行监测。结果显示:5个猪场的胞内劳森菌检出率在11.5%~19.4%之间,平均阳性率为15.5%;就临床表现而言,腹泻猪粪便样品中胞内劳森菌的检出率高于非腹泻猪;就生产阶段而言,保育及育肥猪中胞内劳森菌的检出率高于断奶仔猪、母猪和公猪。我们还利用粪便检测胞内劳森菌呈阳性、疑似临床症状明显的猪的肠道制备的感染溶液进行了病例复制,试验猪在灌服感染溶液后出现了与胞内劳森菌感染相似的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并且从感染猪的肠道组织和粪便中检测到了胞内劳森菌的存在。本试验对于进一步了解胞内劳森菌在我国猪群中的流行情况及致病性具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胞内劳森菌 猪群 阳性率 巢式PCR 病例复制
原文传递
我国部分地区猪沙门菌的耐药性 被引量:6
7
作者 朱顺 彭忠 +6 位作者 王帅 王豪男 张洪峰 常宇慧 郭龙 陈焕春 吴斌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283-1287,共5页
以2014-2015年从我国部分省市规模化养殖场中分离的55株沙门菌为对象,选取临床常用的12种抗菌药,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所分离的沙门菌的耐药性。结果显示:测试的12种药物中沙门菌对甲氧苄啶最敏感,耐药率只有1.82%,除此之外对其他11种... 以2014-2015年从我国部分省市规模化养殖场中分离的55株沙门菌为对象,选取临床常用的12种抗菌药,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所分离的沙门菌的耐药性。结果显示:测试的12种药物中沙门菌对甲氧苄啶最敏感,耐药率只有1.82%,除此之外对其他11种药物的耐药率均在50%以上,而且对其中的氨苄西林、氟苯尼考、多西环素和四环素等4大类共计7种药物的耐药率在80%以上;在多重耐药性分析方面,1株沙门菌对所有药物完全敏感,另外54株菌的药物耐受数量在5种到11种之间,其中耐受10种药物是所有沙门菌中最大的一类菌株,占总数的30.91%。根据菌株的耐药特点,设计了23对包含各类药物主要耐药基因的引物,用PCR法检测相应耐药菌株对该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一共检测出了15种耐药基因,其中检出率最高的几种基因分别是sul2基因(检出率78.43%)、sul1基因(检出率60.78%)和tet A基因(检出率72.55%)等。此外,对于耐受喹诺酮类药物的菌株还检测了其耐药决定区域基因gyrA和parC所编码氨基酸的突变情况。测序结果表明,gyrA基因所编码氨基酸序列的第83个位点和第87个位点发生了突变,分别由酪氨酸变成了丝氨酸或亮氨酸、苯丙氨酸,由天冬氨酸变成了天冬酰胺或酪氨酸,parC基因所编码氨基酸序列没有发现突变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菌 药敏试验 耐药基因 聚合酶链式反应 氨基酸突变
原文传递
一株猪源屎肠球菌HDRsEf1益生特性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王涛 熊媛媛 +3 位作者 肖运才 王喜亮 毕丁仁 石德时 《生物资源》 CAS 2017年第5期339-344,共6页
本研究旨在筛选一株具有优良生物特性的屎肠球菌,作为微生态制剂候选菌株;重点研究其与肠道相关的抗逆性能和对病原菌的抑菌活性。以自健康通城猪直肠内容物分离得到的屎肠球菌HDRsEf1为研究对象,通过耐受试验、抑菌试验研究该菌的益生... 本研究旨在筛选一株具有优良生物特性的屎肠球菌,作为微生态制剂候选菌株;重点研究其与肠道相关的抗逆性能和对病原菌的抑菌活性。以自健康通城猪直肠内容物分离得到的屎肠球菌HDRsEf1为研究对象,通过耐受试验、抑菌试验研究该菌的益生特性。发现屎肠球菌HDRsEf1能够耐受浓度为0.5%的胆盐,并能在pH为2.0的酸中存活;对粘蛋白有显著的粘附作用(P<0.05);能耐受70℃的温度。该菌发酵上清液能够抑制食源致病菌和畜禽临床主要致病菌的生长,结果表明屎肠球菌HDRsEf1可作微生态制剂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屎肠球菌 益生菌 抑菌活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