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猪源艰难梭菌的分离鉴定与生物学特性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悦 艾伟诚 +6 位作者 王斐 梁婉 谢思思 华琳 李春辉 彭忠 吴斌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7-33,共7页
为了了解我国猪源艰难梭菌(Clostridioides difficile,CD)的病原学及分子生物学特征,本研究收集湖北和广东地区疑似患有肠炎的病猪粪便样品,提取基因组DNA,利用已经报道的5重PCR方法对艰难梭菌的16S rDNA基因、毒素A的编码基因tcdA、毒... 为了了解我国猪源艰难梭菌(Clostridioides difficile,CD)的病原学及分子生物学特征,本研究收集湖北和广东地区疑似患有肠炎的病猪粪便样品,提取基因组DNA,利用已经报道的5重PCR方法对艰难梭菌的16S rDNA基因、毒素A的编码基因tcdA、毒素B的编码基因tcdB以及二元毒素编码基因cdtA和cdtB进行检测,同时采用厌氧培养法,对PCR检测毒素编码基因为阳性的粪便样品进行艰难梭菌的分离培养,并对所分离到的菌株进行药物敏感性测试和全基因组重测序。结果发现:本研究所采集到的97份粪便样品经PCR检测显示有80份样品为16S rDNA阳性,其中仅有2份样品为tcdA和tcdB阳性。从这两份样品中分离出一株tcdA和tcdB阳性的艰难梭菌,命名为HuB01。药敏试验发现,HuB01对头孢菌素(FOX)、氯霉素(CHL)、克林霉素(CLI)、氨苄西林(AMP)、头孢曲松钠(CRO)耐药,对莫西沙星(MXF)和万古霉素(VAN)表现出中度耐药,而对利福西明(RFX)、甲硝哒唑(MTZ)、非达霉素(FDX)敏感。全基因组重测序发现HuB01的全基因组大小为3.93 Mb,平均GC含量为28.31%,编码3691个蛋白基因及63个tRNA和10个rRNA;3691个基因中含有31个耐药基因和164个毒力相关基因。多序列位点分型(MLST)结果显示HuB01为ST11。由于目前国内对于艰难梭菌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人医领域,因此本研究可为兽医领域艰难梭菌的相关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艰难梭菌 分离鉴定 PCR检测 药敏试验 全基因组重测序
下载PDF
我国猪群中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基因型分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彭忠 梁婉 +5 位作者 艾伟诚 王斐 华琳 汤细彪 陈焕春 吴斌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64-1072,共9页
本研究旨在了解我国猪群中流行的多杀性巴氏杆菌(Pm)的主要基因型。利用荚膜基因分型、脂多糖(LPS)基因分型、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对2013年12月—2017年12月4年间来源于我国各地区规模化猪场患有疑似呼吸系统疾病的病死猪肺、鼻拭子、... 本研究旨在了解我国猪群中流行的多杀性巴氏杆菌(Pm)的主要基因型。利用荚膜基因分型、脂多糖(LPS)基因分型、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对2013年12月—2017年12月4年间来源于我国各地区规模化猪场患有疑似呼吸系统疾病的病死猪肺、鼻拭子、气管、肝等样品中分离鉴定的Pm进行基因型分析,并对23种主要毒力基因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当前在我国猪群中流行的Pm的荚膜基因型为A(48.85%)、D(42.75%)、F(2.67%),优势基因型为A和D;LPS基因型为L3(25.00%)和L6(75.00%)型,优势基因型为L6;MLST基因型为ST3(21.25%)、ST10(27.50%)、ST11(42.50%)、ST12(2.50%)、ST16(2.50%)、ST74(1.25%)及ST75(2.50%),优势基因型为ST3、ST10和ST11。如果将荚膜基因型、LPS基因型和MLST基因型组合起来看,当前在我国猪群中流行的Pm的主要基因型为荚膜:脂多糖:MLST基因型A:L3:ST3(20.00%)、A:L6:ST10(26.25%)及D:L6:ST11(42.50%)。毒力基因检测的结果发现部分毒力基因的分布表现出一定的"基因型偏好性"。结果提示,D:L6:ST11是我国猪群中流行的多杀性巴氏杆菌的主要基因型,可能与我国猪群中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导致的呼吸道疾病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多杀性巴氏杆菌 荚膜基因型 脂多糖基因型 MLST基因型 毒力基因
下载PDF
细菌性脑膜炎概述 被引量:8
3
作者 彭忠 李春辉 +1 位作者 陈焕春 王湘如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7-103,共7页
社区获得性细菌性脑膜炎依然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具有较高发病率和病死率的感染性疾病,也是一种需要被紧急救治的疾病。早期准确诊断、及时治疗以及提前预防是有效降低细菌性脑膜炎发病率的关键因素。本文对引起细菌性脑膜炎的主要病原... 社区获得性细菌性脑膜炎依然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具有较高发病率和病死率的感染性疾病,也是一种需要被紧急救治的疾病。早期准确诊断、及时治疗以及提前预防是有效降低细菌性脑膜炎发病率的关键因素。本文对引起细菌性脑膜炎的主要病原菌及其流行病学、细菌性脑膜炎的发生机制以及该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现状进行综述,为进一步认识细菌性脑膜炎的发生发展及防控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脑膜炎 病原学 流行病学 发生机制 诊断 治疗 疫苗
下载PDF
多杀性巴氏杆菌HN06基因组分泌蛋白的预测与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彭忠 梁婉 +5 位作者 刘文静 徐卓菲 谭臣 吴斌 周锐 陈焕春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6-10,共5页
预测分析多杀性巴氏杆菌HN06株的分泌蛋白并筛选多株巴氏杆菌共有Sec途径分泌蛋白,为研究多杀性巴氏杆菌亚单位疫苗候选蛋白奠定基础。利用Signal P、Tmhmm、Phobius、Target P、Lipop、GPI-SOM、Tat P、SecretomeP对已完成全基因组测... 预测分析多杀性巴氏杆菌HN06株的分泌蛋白并筛选多株巴氏杆菌共有Sec途径分泌蛋白,为研究多杀性巴氏杆菌亚单位疫苗候选蛋白奠定基础。利用Signal P、Tmhmm、Phobius、Target P、Lipop、GPI-SOM、Tat P、SecretomeP对已完成全基因组测序的多杀性巴氏杆菌HN06株进行分泌蛋白预测及功能分析,并结合已公布全基因组序列的多杀性巴氏杆菌Pm70、3480、36950的基因组序列筛选4株多杀性巴氏杆菌中共有的Sec途径分泌蛋白。结果表明,预测出HN06株分泌蛋白共373个,其中Sec分泌蛋白157个,Tat途径分泌蛋白8个,无信号肽的非经典途径分泌蛋白208个。Sec分泌蛋白中被Ⅰ型信号肽酶识别的有120个,被Ⅱ型信号肽酶识别的有37个。再对Pm70、3480、36950株进行Sec途径分泌蛋白的预测,使用blastp筛选它们共有的Sec蛋白114个。经过统计发现,多杀性巴氏杆菌HN06株不同类型分泌蛋白的功能分布各有侧重,其中ABC转运蛋白和铁摄取相关蛋白对于巴氏杆菌毒力因子的研究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因此,对分泌蛋白的深入分析对于更清晰地了解巴氏杆菌的致病机制及筛选免疫原性蛋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杀性巴氏杆菌 分泌蛋白 预测与分析
下载PDF
2018年伪狂犬病病毒的流行特征及其遗传变异分析 被引量:17
5
作者 孙颖 王雪莹 +8 位作者 梁婉 谢思思 彭忠 陈宏建 华琳 宋文博 汤细彪 陈焕春 吴斌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84-593,共10页
为了了解当前伪狂犬病病毒(PRV)在我国猪群中的流行现状及其遗传变异情况,本研究利用PCR的方法对2018年1-12月来源于我国28个省、市、自治区的1 328份疑似猪伪狂犬病发病猪的组织样品开展了PRV-gE的检测及病毒的分离鉴定,同时针对所分... 为了了解当前伪狂犬病病毒(PRV)在我国猪群中的流行现状及其遗传变异情况,本研究利用PCR的方法对2018年1-12月来源于我国28个省、市、自治区的1 328份疑似猪伪狂犬病发病猪的组织样品开展了PRV-gE的检测及病毒的分离鉴定,同时针对所分离的病毒的gB、gC和gE基因进行PCR扩增和DNA测序,并展开遗传变异分析。结果显示,共有92份样品为PRV-gE基因检测阳性,阳性检出率为6.93%。从92份PRV-gE阳性样品分离到13株PRV。分别基于gB基因部分片段、gC和gE基因进行遗传变异分析发现13株PRV与我国2012年以后流行的毒株(如HeN1等变异株)亲缘关系较近,而与2012年以前所分离的毒株(如Ea等经典毒株)的亲缘关系较远;此外,绝大多数中国分离株与国外分离毒株(如NIA-3、Bartha、Kaplan等)在遗传进化树中位于不同的进化分支;相对于国外分离株及国内早期流行的经典毒株而言,13株PRV分离株的gB、gC和gE蛋白中均存在许多特征性的氨基酸位点变异。本研究对于了解我国PRV流行现状及当前流行的PRV毒株的生物学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狂犬病病毒 PCR检测 病毒分离 遗传变异分析
下载PDF
多杀性巴氏杆菌转铁结合蛋白TbpA的原核表达及免疫原性 被引量:6
6
作者 王斐 张洪峰 +3 位作者 梁婉 彭忠 陈焕春 吴斌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51-1156,共6页
为研究多杀性巴氏杆菌转铁结合蛋白TbpA的免疫原性,本试验利用PCR从牛源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HB01基因组中扩增了TbpA的编码基因tbpA,并将其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0α(+)上,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中进行诱导表达。SDS-PAGE检测结果显示,rTbp... 为研究多杀性巴氏杆菌转铁结合蛋白TbpA的免疫原性,本试验利用PCR从牛源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HB01基因组中扩增了TbpA的编码基因tbpA,并将其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0α(+)上,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中进行诱导表达。SDS-PAGE检测结果显示,rTbpA蛋白成功表达。Western blot证实该蛋白能够与抗多杀性巴氏杆菌HB01血清发生阳性反应。将rTbpA免疫小鼠后,分别于免疫后14,28 d采血,利用ELISA试验检测血清中的抗体滴度,结果显示血清中的抗rTbpA蛋白的IgG抗体显著升高(P<0.05)。感染试验结果显示,免疫rTbpA蛋白能够保护70%的小鼠抵抗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致死性攻击,并且病理切片结果表明,免疫小鼠的肺部损伤相对于对照组小鼠显著降低。本试验为筛选新型的多杀性巴氏杆菌免疫原性蛋白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源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 转铁结合蛋白 克隆表达 小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