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6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都市休闲农业中农地的非市场价值估算 被引量:28
1
作者 蔡银莺 陈莹 +1 位作者 任艳胜 张安录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05-312,共8页
都市休闲农业将传统农业与旅游业结合,利用农田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融合农业生产、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等人文景观,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游憩和文化教育等多重功能。文章以武汉市和平农庄为例,应用旅游成本法(TCM)和条件价值评估... 都市休闲农业将传统农业与旅游业结合,利用农田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融合农业生产、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等人文景观,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游憩和文化教育等多重功能。文章以武汉市和平农庄为例,应用旅游成本法(TCM)和条件价值评估法(CVM)估算该农庄农地的非市场价值。在对农庄及247位受访游客随机抽样调查获取数据的基础上,研究表明:①和平农庄2006年总的消费者剩余(Total consumer surplus,TCS)在1 591.36×104元,游客消费者剩余(Consumer Surplus,CS)530.45元/人,约为旅游平均费用的2.6倍,休闲农庄农地景观年均游憩价值397 845元/hm2;②从游客的支付意愿(willingness to pay,WTP)出发,和平农庄农地景观每年保护的补偿价值(compensation variation,CV)达153.14×104元,农地年均存在价值38 285.1元/hm2;③相对传统农业而言,休闲农业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显著,单位土地经济产值是传统种植业产值(4 628.10元/hm2)的5.4倍,然而其目前无法通过市场配置实现的非市场价值则更加显著,单位游憩价值和保存价值分别是传统种植业收益的85.96倍和8.27倍;④保护型农地提供的环境舒适、景观等非市场价值远远高于其传统的经济产出价值,然而其在现行的资源价值核算体系中却往往被遗漏,意味着在土地分配决策与消费实践中,如果只单纯考虑经济产出,土地用途转换过程中会造成大量的福利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闲农地 游憩价值 存在价值 旅游成本法(TCM) 奈件价值评估法(CVM)
下载PDF
基于功效系数法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益评价——以武汉市为例 被引量:33
2
作者 王棚宇 王秀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1期79-83,共5页
城市土地是城市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基础。城市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是理论界研究的热点之一,许多学者从不同层面进行了有益的探讨。本文运用功效系数法,建立了城市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数学模型。首先,从经济、社会与生态三方面综合筛选评价指标... 城市土地是城市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基础。城市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是理论界研究的热点之一,许多学者从不同层面进行了有益的探讨。本文运用功效系数法,建立了城市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数学模型。首先,从经济、社会与生态三方面综合筛选评价指标并运用德尔菲法确定指标权重;然后,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效态及其满意值与不允许值;最后,通过Excel软件计算各指标功效系数和城市土地利用效益的综合功效系数,并以武汉市为实证,进行了模型实用性与可信度的分析与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土地利用效益 功效系数法 武汉市
下载PDF
武汉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16
3
作者 胡源 王秀兰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34-239,共6页
分析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可为土地利用结构优化配置提供参考依据。基于武汉市1996—2011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采用多样化指数、优势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分析武汉市近17a来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定性探讨武汉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驱动... 分析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可为土地利用结构优化配置提供参考依据。基于武汉市1996—2011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采用多样化指数、优势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分析武汉市近17a来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定性探讨武汉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驱动因素,并进一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武汉市耕地面积在快速减少,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和交通用地面积在快速上升;(2)武汉市土地利用结构的均匀度在上升,优势度在下降,土地利用类型的分配趋于多样化和平均化;(3)自然因素、人口因素、经济因素、产业结构因素、政策因素等共同驱动武汉市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城镇化水平、国内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和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是其最主要的驱动因子。研究表明,武汉市的土地利用规划制度日趋成熟与稳定,对工业用地的利用是集约型的,加强了对未利用地的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结构 驱动因素 多样化 集中性 武汉市
下载PDF
从资源禀赋看武汉市农业发展的模式选择 被引量:5
4
作者 李晓云 张安录 《农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72-77,共6页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武汉市面对国家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契机 ,在发展模式上应作的选择。拟采用资源禀赋分析方法 ,在对武汉市的资源禀赋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对于武汉市农业发展模式选择的基本看法。
关键词 武汉市 农业发展 农业结构调整 农业产业化 资源禀赋论
下载PDF
论城乡生态经济交错区土地资源管理的原则 被引量:5
5
作者 张安录 陶建平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91-295,共5页
认为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生态经济交错区优质农地将会被侵占,并可能产生一系列生态经济问题.从城乡生态经济交错区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土地资源管理原则;提出了城乡生态交错区土地资源利用应该坚持限制性原则、... 认为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生态经济交错区优质农地将会被侵占,并可能产生一系列生态经济问题.从城乡生态经济交错区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土地资源管理原则;提出了城乡生态交错区土地资源利用应该坚持限制性原则、主导性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资源管理 城乡生态交错区 开发 利用
下载PDF
武汉市不同土地利用结构碳排放效应 被引量:7
6
作者 余雪振 梅昀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751-2756,共6页
土地是碳吸收和碳排放的载体,不同的土地利用结构及其利用方式是影响净碳排放的主要原因。为了分析不同土地利用结构的碳排放效应,以武汉市为例,根据前人研究成果确定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碳排放系数、碳吸收系数以及各种能源碳排放系数,利... 土地是碳吸收和碳排放的载体,不同的土地利用结构及其利用方式是影响净碳排放的主要原因。为了分析不同土地利用结构的碳排放效应,以武汉市为例,根据前人研究成果确定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碳排放系数、碳吸收系数以及各种能源碳排放系数,利用1996-2008年土地变更数据计算得出各土地利用结构碳排放量、碳吸收量和净碳排放量。结果表明,1996-2008年,由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武汉市碳排放量从1 513.41万t/a增加到2 642.99万t/a,其中建设用地和耕地是主要的碳源,建设用地年碳排放量达1 878.46万t;碳吸收量从1996年的49.26万t增加到2008年的63.75万t,其中林地是最主要的碳汇,但是对于总体的净碳排放控制作用有限。从边际净碳排放效应来看,武汉市建设用地每变化1%年净碳排放量变化为29.708万t,耕地为2.656万t,林地为0.343万t,由此得出建设用地对于净碳排放量变化最为敏感,影响最大。通过对"十二五"期末武汉市的净碳排放进行预测,结果显示到2015年武汉市碳排放大幅增加,而碳吸收量增加则较缓慢,面临严峻的碳减排任务。根据分析结果,从低碳经济角度提出了调控土地利用的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结构 碳源排放 碳汇吸收 净碳排放 武汉市
下载PDF
武汉城市圈土地碳平衡适宜性评价及潜力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余光英 员开奇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71-276,共6页
碳排放的不断增加导致了全球变暖等诸多气候问题,土地是碳排放的载体,土地利用方式对碳排放量有着重要的影响。运用文献分析法查找有关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相关研究,将碳平衡引入土地适宜性评价中,建立了城市圈土地碳平衡适宜性评价指标体... 碳排放的不断增加导致了全球变暖等诸多气候问题,土地是碳排放的载体,土地利用方式对碳排放量有着重要的影响。运用文献分析法查找有关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相关研究,将碳平衡引入土地适宜性评价中,建立了城市圈土地碳平衡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指标法,分别从碳源和碳汇两个角度对武汉城市圈各城市的土地适宜性进行了评价,研究发现,碳汇适宜性较高的城市有咸宁市、黄冈市和孝感市,碳源适宜性较高的城市有仙桃市、潜江市、天门市,通过图示可以直观地发现各城市的优势和不足。以土地利用结构和土地碳排放当量为依据估算各城市碳源碳汇总量,通过计算平衡因子、碳源碳汇比例等综合指标分析各城市土地碳平衡潜力,结果显示,各城市碳平衡潜力差异显著,工业较发达地区在碳平衡方面一般处于劣势。在城市圈发展中,区域整体的碳平衡更有利于实现城市圈的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管理 土地适宜性评价 碳平衡 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指标法 潜力分析
下载PDF
我国可持续发展农业土地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农业土地永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 被引量:6
8
作者 王克强 韩桐魁 刘红梅 《生态农业研究》 CSCD 1998年第2期25-29,共5页
可持续发展农业土地利用是社会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对可持续发展农业土地利用的评价有利于指导这一战略的实现。可持续发展农业土地利用包括农业土地总量动态平衡和农业土地永续利用两个方面。研究可持续发展农业土地利用评价指... 可持续发展农业土地利用是社会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对可持续发展农业土地利用的评价有利于指导这一战略的实现。可持续发展农业土地利用包括农业土地总量动态平衡和农业土地永续利用两个方面。研究可持续发展农业土地利用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农业土地永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这些指标具有动态性、地域性、服务又服从于社会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农业 土地利用 评价指标体系 中国
下载PDF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 被引量:22
9
作者 陈银蓉 梅昀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100-103,共4页
在阐述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教学方法改革必要性的基础上 ,提出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新教学方法确立的原则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阐述了如何运用启发式、讨论式、“情景式”、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 ,提出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 在阐述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教学方法改革必要性的基础上 ,提出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新教学方法确立的原则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阐述了如何运用启发式、讨论式、“情景式”、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 ,提出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资源管理课 教学方法 学习兴趣 素质教育 人才培养
下载PDF
用素质教育观念改革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被引量:10
10
作者 陈银蓉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106-108,共3页
高等教育的改革需要以素质教育为导向 ,改变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 ,注重能力的培养和考核。笔者结合在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教学改革中的实践 ,认为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教学改革首先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的改革 。
关键词 素质教育 土地资源管理 教育模式 教学方法 考核方式 高等教育
下载PDF
城市更新过程中的土地集约利用研究——以武汉市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莹 张安录 《广东土地科学》 2005年第5期14-20,共7页
城市的发展不仅是城市人口的增长,产业的聚集,经济的增长过程,而且还是城市空间的拓展和用地结构的调整过程。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加速发展的阶段,城市经济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社会进行着全方位的深刻变革。本文以城市化发展较快的武... 城市的发展不仅是城市人口的增长,产业的聚集,经济的增长过程,而且还是城市空间的拓展和用地结构的调整过程。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加速发展的阶段,城市经济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社会进行着全方位的深刻变革。本文以城市化发展较快的武汉市为例,运用土地区位理论、地租地价理论和聚集效益理论分析了城市更新与土地利用变化的互动过程,探讨武汉市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研究土地低效利用的原因,最后提出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实现土地集约利用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土地资源 集约利用
下载PDF
武汉市土地市场的现状分析
12
作者 杨兴权 唐华超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58-61,共4页
土地作为房地产的基础 ,其价格的变化对市场的影响很大 ,土地价格也是政府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手段之一。文章在对武汉市的土地市场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 ,阐述了地价变化的原因以及当前土地市场存在的不足 ,并提出了培育土地市场的... 土地作为房地产的基础 ,其价格的变化对市场的影响很大 ,土地价格也是政府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手段之一。文章在对武汉市的土地市场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 ,阐述了地价变化的原因以及当前土地市场存在的不足 ,并提出了培育土地市场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市 房地产经济 土地价格 土地收购储备制度 基础设施建设
下载PDF
“房地产新政”下武汉市土地市场发展建议
13
作者 杨兴权 张文曲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79-80,85,共3页
2005年以来,中央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政策和措施,在此背景下,武汉市土地市场仍然保持着稳中有升的持续健康发展态势。文章首先阐述了“房地产新政”出台的必要性及其重要意义,在正确领会产业政策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当前... 2005年以来,中央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政策和措施,在此背景下,武汉市土地市场仍然保持着稳中有升的持续健康发展态势。文章首先阐述了“房地产新政”出台的必要性及其重要意义,在正确领会产业政策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当前形势下武汉市土地市场发展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市 土地市场 房地产 发展建议 房地产市场 新政 宏观调控政策 持续健康发展 市场发展 产业政策
下载PDF
武汉市土地利用变化碳排放及碳足迹分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白翠媚 梅昀 张苗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2期313-317,共5页
采用武汉市1996-2010年的土地利用变更数据、能源数据以及相关经济数据,通过构建碳排放、碳足迹模型,测算近15年来武汉市土地利用的碳排放量和碳足迹,并分析其碳排放量、碳足迹的变化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武汉市建设用地碳排放量占碳... 采用武汉市1996-2010年的土地利用变更数据、能源数据以及相关经济数据,通过构建碳排放、碳足迹模型,测算近15年来武汉市土地利用的碳排放量和碳足迹,并分析其碳排放量、碳足迹的变化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武汉市建设用地碳排放量占碳排放总量的98%以上,在1996-2010年处于逐年增加的状态,2010年已达到1996年的1.4倍;武汉市的总碳足迹和人均碳足迹也在逐年增加,碳赤字较为严重。碳排放总量的不断增加主要是由武汉市建设用地不断扩大以及经济增长方式和能源结构不合理造成。为此,武汉市不仅要控制建设用地的扩张,同时还应改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碳足迹 建设用地 能源结构 武汉市
下载PDF
年武汉市土地市场运行分析
15
作者 邹朝富 杨兴权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31-34,共4页
2004年,武汉市土地市场无论是出让面积还是交易金额均大幅增长,其中出让土地面积同比增长16%,用途以居住和商住综合为主,规划建筑面积同比增长79%,交易金额同比增长91.6%。武汉市土地市场在2004年实现持续快速发展,保障和促进了武汉市... 2004年,武汉市土地市场无论是出让面积还是交易金额均大幅增长,其中出让土地面积同比增长16%,用途以居住和商住综合为主,规划建筑面积同比增长79%,交易金额同比增长91.6%。武汉市土地市场在2004年实现持续快速发展,保障和促进了武汉市房地产市场和城市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文章在分析武汉市土地市场经营情况的基础上,阐述了2004年土地市场呈现的新特征,并对武汉市未来土地市场的发展做出了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04年 武汉市 土地市场 房地产市场
下载PDF
武汉市农地非市场价值评估 被引量:50
16
作者 蔡银莺 张安录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63-773,共11页
估算农地资源的非市场价值,将其纳入资源成本核算体系,不仅能够弥补市场机制作用不足给农地城市流转决策带来的影响,而且通过提高土地资源农业利用的比较效益,能够起到缓解农地流失的作用。运用条件价值评估法对武汉市不同类型农地的非... 估算农地资源的非市场价值,将其纳入资源成本核算体系,不仅能够弥补市场机制作用不足给农地城市流转决策带来的影响,而且通过提高土地资源农业利用的比较效益,能够起到缓解农地流失的作用。运用条件价值评估法对武汉市不同类型农地的非市场价值进行估算,在对471份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后的研究表明:(1)随着农地保护意识的增强,武汉居民已经意识到农地资源非市场价值的存在,83.65%的受访居民对农地保护有正的支付意愿;(2)从居民参与农地保护的支付意愿(Willingness to pay,WTP)出发,全市居民每年保护农地的支付意愿总价值为30.0035×108元,折合单位hm2农地的非市场价值为116154元;(3)从农民作为农地保护执行主体参与农地保护、接受政府补偿(willingness to accept,WTA)的角度出发,农地非市场价值16447.57元/hm2,是目前国家鼓励农民种植粮食作物发放补贴(中稻225元/(hm.2a-1),折合无限年期价值4978元/hm2)的3.30倍;(4)从城市居民作为农地保护的间接受益者,假设城市周边农地被城市建设用地征收后带来环境损失,城市居民为接受征地计划、家庭每年愿意接受政府补偿(willingness to accept,WTA)的角度出发,平均每户家庭年均需要接受政府补偿8612元,按当前城市居民户数计算,全市城市居民每年对农地损失的受偿接受金额为109.5685×108元,折合单位hm2农地非市场价值42.42×104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资源 非市场价值 支付意愿 受偿意愿 条件价值评估法(CVM)
下载PDF
基于生态位适宜度的农村居民点布局研究——以武汉市新洲区为例 被引量:21
17
作者 张俊峰 张安录 +1 位作者 程龙 董捷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1-77,共7页
农村居民点是农村人口生产、生活等综合功能的承载体,研究其内部结构、空间布局对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水平、保护耕地、缓解建设用地压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具有重要作用。首先,在MapGIS的支持下,利用数理统计法探究了新洲区农村... 农村居民点是农村人口生产、生活等综合功能的承载体,研究其内部结构、空间布局对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水平、保护耕地、缓解建设用地压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具有重要作用。首先,在MapGIS的支持下,利用数理统计法探究了新洲区农村居民点布局结构、特征规律以及存在的问题;其次,依据生态位理论,构建了新洲区农村居民点生态位适宜度模型,将新洲区划分为高度适宜区、中度适宜区、低度适宜区和不适宜区4个等级。最后,在分区布局的基础上,采用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方式,形成了"一轴、两核、三级、四带、中心村"的居民点布局格局,对新洲区农村居民点布局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农村居民点优化布局可采取先分区后布局的规划思路;生态位适宜度模型能很好地实现农村居民点的分区,结合规划思想和工具,可以作为农村居民点规划布局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 优化布局 生态位适宜度 新洲区
下载PDF
区域土地持续利用规划的景观生态学思维 被引量:14
18
作者 孙彦伟 卢荣安 姜广辉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6-59,共4页
对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的不够深入,使得我国现行土地利用规划在面临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时常常处于尴尬境地。新兴景观生态学的理论核心涉及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研究内容,借鉴景观生态学理论探讨土地持续利用规划的景观生态模式不失为土地可... 对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的不够深入,使得我国现行土地利用规划在面临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时常常处于尴尬境地。新兴景观生态学的理论核心涉及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研究内容,借鉴景观生态学理论探讨土地持续利用规划的景观生态模式不失为土地可持续利喟规划的新尝试。本文在分析我国现行土地利用规划的不足及景观生态学基本理论与土地可持续利用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区域土地持续利用规划的景观生态学思维方法,展望了该方法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可持续利用 土地持续利用 土地利用规划 区域 中国 借鉴 景观生态学 理论核心 研究内容 思维
下载PDF
武汉市石榴红农场休闲景观的游憩价值和存在价值估算 被引量:33
19
作者 蔡银莺 张安录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201-1209,共9页
都市休闲农业将传统农业与旅游业结合,利用农田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融合农业生产、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等人文景观,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和游憩等多重功能。价值估算在对武汉市石榴红农场及182位样本游客调查的基础上,应用旅游成... 都市休闲农业将传统农业与旅游业结合,利用农田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融合农业生产、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等人文景观,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和游憩等多重功能。价值估算在对武汉市石榴红农场及182位样本游客调查的基础上,应用旅游成本法和条件价值评估法估算休闲农地景观的游憩价值和存在价值。研究结果表明:(1)从传统的种植单位转型为以休闲度假、农事体验、农业观光为主的农业园区,石榴红休闲农场的经营效益明显,单位用地效益较传统蔬菜种植收益(22990.26元/(hm.2a))净增1.6倍,但其带给消费者的更多的是目前无法通过市场配置的非市场价值。(2)利用TCM评价出石榴红农场2006年的总游憩价值在5057.99×104元,人均消费者剩余(consumer surplus,CS)2809.99元,约为游客平均游玩费用的36.71倍;农地景观单位游憩价值334905元/(hm.2a),是休闲农业经济产值(60000元/(hm.2a))的5.58倍,游憩价值是农地景观价值构成中的重要组成。(3)从游客的支付意愿(willingness to pay,WTP)出发,应用CVM估算出石榴红休闲农地景观保存价值达117.92×104元/a,土地年均存在价值7808元/hm2。(4)农地景观的游憩价值及存在价值等非市场效益显著,然而在现行资源价值核算体系中却往往因缺失交易机制而被遗漏,意味着在土地分配决策与消费实践中,如果只单纯考虑经济产值,土地用途转换过程中将造成大量的社会福利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闲农地 游憩价值 存在价值 旅游成本法(TCM) 条件价值评估法(CVM)
下载PDF
遥感与GIS支持下的土地利用动态研究——以三峡库区秭归县为例 被引量:12
20
作者 汪善勤 郭宏俊 +1 位作者 周勇 王庆云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38-142,共5页
以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作为技术支持 ,提出进行土地利用动态研究的方法和体系。并在此基础上 ,使用遥感图像提供的信息和数据 ,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提供的空间分析功能 ,采用数学统计、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模型、灰色预测等手段 。
关键词 遥感 地理信息系统 土地利用综合程度指数 灰色预测 秭归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