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遗传改良对世界水产养殖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被引量:2
1
作者 王施龙 胡红浪 +1 位作者 熊雪梅 高泽霞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5-36,共12页
随着全球水产品养殖产量快速增长,水产养殖业在近二十年间正快速替代捕捞业,成为满足人类对优质蛋白需求极具潜力的生产活动。世界水产品消费量近几十年来快速增长,水产品在人类食物系统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遗传改良作为发展水产... 随着全球水产品养殖产量快速增长,水产养殖业在近二十年间正快速替代捕捞业,成为满足人类对优质蛋白需求极具潜力的生产活动。世界水产品消费量近几十年来快速增长,水产品在人类食物系统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遗传改良作为发展水产养殖业的关键环节而备受关注,长期以来,以选择育种和杂交育种为主要的育种方法,以生长速度、成活率等经济性状为主要改良的目标性状,对世界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发挥了基础性、先导性和战略性作用。随着人们对优质蛋白需求的不断增加以及“大食物观”概念的广泛普及,将水产品打造为更加高效的食物生产系统是大势所趋。但纵观全球,水产养殖业存在遗传改良种类不多、覆盖面不广、改良性状滞后于产业发展需求等问题,需要加强水产育种技术创新和品种培育,培育更多的遗传改良种,推进水产养殖业高质量发展。本文基于已有研究结果,结合渔业各类统计数据,对世界水产养殖业发展概况、重要养殖种遗传改良情况、水产育种技术应用、目标性状改良以及部分主要人工改良种产量数据进行整理概述,总结发展状况,分析存在问题,以期为水产种业研究以及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养殖 遗传改良 育种技术 优良品种 产量
下载PDF
豆粕替代鱼粉添加丁酸梭菌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体组成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矣林圆 桂聪 +4 位作者 刘婧文 杨慧君 莫爱杰 翟昱翔 袁勇超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6-184,共9页
为研发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优质配合饲料,以初始体质量(50.78±1.15)g的大口黑鲈幼鱼为研究对象,设置对照组鱼粉含量为30%,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豆粕分别替代25%、50%和75%鱼粉记为D25、D50和D75处理组,并在3种豆粕替... 为研发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优质配合饲料,以初始体质量(50.78±1.15)g的大口黑鲈幼鱼为研究对象,设置对照组鱼粉含量为30%,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豆粕分别替代25%、50%和75%鱼粉记为D25、D50和D75处理组,并在3种豆粕替代基础上添加0.05%丁酸梭菌设计D25+C、D50+C和D75+C3个处理组,共计7种试验饲料,进行为期8周的饲喂试验,研究豆粕替代鱼粉并添加益生菌后鱼体的生长和抗氧化能力差异。结果显示:豆粕替代25%鱼粉时大口黑鲈的生长性能、体组成和抗氧化能力均未出现显著差异。但替代比例达到50%后大口黑鲈的增重率和特定增长率均显著降低,饲料系数显著升高,肝脏和血清总抗氧化能力、活性氧和超氧化物歧化酶均发生显著变化。然而,在替代50%鱼粉的基础上添加丁酸梭菌组与对照相比,增重率、特定增长率、活性氧和超氧化物歧化酶均无显著差异。当替代水平达到75%时添加丁酸梭菌与未添加组相比大口黑鲈的生长性能和抗氧化性能得到改善,但仍显著低于对照组。结果表明添加0.05%的丁酸梭菌可改善豆粕替代鱼粉比例达到50%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和抗氧化能力造成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口黑鲈 配合饲料 饲料添加剂 丁酸梭菌 豆粕替代 生长性能 抗氧化性能
下载PDF
基于形态性状和SSR标记的克氏原螯虾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3
作者 胡倩 王齐帅 +5 位作者 黄瑾 朱威霖 陈晓汉 陈秀荔 李艳和 彭敏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8-266,共9页
为客观评估广西南宁周边地区克氏原螯虾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采集来自南宁的3个克氏原螯虾群体——埃及群体(AJ)、良庆群体(LQ)和上林群体(SL),以及湖北荆州(JZ)和江西湖口(HK)的群体各1个,采用形态学结合微卫星分子标记的方法分析其... 为客观评估广西南宁周边地区克氏原螯虾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采集来自南宁的3个克氏原螯虾群体——埃及群体(AJ)、良庆群体(LQ)和上林群体(SL),以及湖北荆州(JZ)和江西湖口(HK)的群体各1个,采用形态学结合微卫星分子标记的方法分析其遗传多样性水平。形态分析结果显示,雌性群体的综合判别准确率为68.59%,雄性群体的综合判别准确率为73.60%;3个南宁群体(AJ,LQ,SL)与JZ群体聚为一类,3个南宁群体间具有较高的形态相似度。微卫星分析结果显示,AJ群体和LQ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最高,SL群体和HK群体次之;LQ群体与SL群体的遗传分化系数和遗传距离最小。结果表明广西南宁克氏原螯虾群体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从国外引种或国内不同地理来源群体的杂交可能是提高克氏原螯虾群体遗传多样性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形态性状 微卫星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不同稻蟹共作模式下的氮磷平衡及生态经济效益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吕明睿 高子健 +3 位作者 张欣雨 李艳和 宋光同 赵玉华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8-117,共10页
为制定安全优质高效的稻渔共作生产技术规范、探求可持续发展的水产养殖技术,设立3种种养模式的对比试验,试验组为稻蟹共作(rice-crab co-culture,RC)和稻虾蟹共作(rice-crayfish-crab co-culture,RCC)模式,对照组为精养蟹(intensive cr... 为制定安全优质高效的稻渔共作生产技术规范、探求可持续发展的水产养殖技术,设立3种种养模式的对比试验,试验组为稻蟹共作(rice-crab co-culture,RC)和稻虾蟹共作(rice-crayfish-crab co-culture,RCC)模式,对照组为精养蟹(intensive crab,IC)模式。通过对比精养蟹、稻蟹共作、稻虾蟹共作模式下的氮磷平衡、氮磷利用、浮游生物生物量与多样性及生态经济效益来探寻最佳的稻田养蟹模式。结果显示,3种种养模式底质氮磷含量均有增加,精养模式最为显著(P<0.05);精养、稻蟹共作、稻虾蟹共作模式中氮平衡均表现为盈余,其盈余量逐减,分别为1030.92、364.37、188.75 kg/hm^(2),氮利用率逐增,分别为16.47%、48.98%、65.71%;磷平衡也均表现为盈余,精养、稻蟹共作、稻虾蟹共作的磷盈余量分别为171.35、81.67、76.96 kg/hm^(2),磷利用率逐增,分别为7.61%、18.22%、24.29%;与精养、稻蟹共作模式相比,稻虾蟹共作模式中浮游动植物种类的总量、增长量及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最高;稻蟹共作、稻虾蟹共作经济收益相较于精养模式分别降低了22.78%、4.48%,稻虾蟹共作与精养模式收益差距不大。以上结果表明,相较于精养模式,稻渔共作模式对生态环境更友好,而稻虾蟹共作模式相较于稻蟹共作模式具有更好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种养 稻蟹共作 稻虾蟹共作 氮磷平衡 氮磷利用 浮游生物多样性 生态经济效益
下载PDF
塔里木河下游流域生态输水后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
5
作者 郑智文 张葵 +3 位作者 霍斌 沈建忠 周琼 王军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06-214,共9页
为了解塔里木河下游流域内在生态输水后的水生生物资源及生态环境特征,于2019-2020年对塔里木河中下游干流、车尔臣河、台特玛湖3个区域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并探讨其环境影响因素。调查结果显示,塔里木河下游流域中大型... 为了解塔里木河下游流域内在生态输水后的水生生物资源及生态环境特征,于2019-2020年对塔里木河中下游干流、车尔臣河、台特玛湖3个区域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并探讨其环境影响因素。调查结果显示,塔里木河下游流域中大型底栖动物共97个分类单元,隶属于3门4纲10目27科。水生昆虫为主要类群(82种),其中双翅目(47种)物种数最多,其次为鞘翅目(14种)、蜻蜓目(13种)。摇蚊科物种在不同区域均为优势种。底栖动物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在5月份处于峰值,远高于8月和10月,多样性指数不具有显著的时空差异(P>0.05)。塔里木河干流和车尔臣河功能摄食群主要以收集者为主(95.89%,91.86%),而台特玛湖则以收集者(50.68%)和捕食者(34.12%)为主。Mantel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氨氮、溶解氧和高锰酸钾是影响底栖动物多样性和功能群的主要环境因子。调查结果表明,塔里木河流域底栖动物群落组成较为单一,生态环境较为脆弱,需继续开展并深化对该地区河流的生态修复和管理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河 底栖动物 多样性指数 功能摄食群 环境因子
下载PDF
长江干流轮虫群落结构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6
作者 钟可儿 陈敏建 +2 位作者 田盼盼 马吉顺 周琼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8-138,共11页
为阐明长江干流轮虫群落结构与分布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因素,本研究基于水体物理化学参数将长江干流自源头至下游共27个江段的生境空间划分为4个区域:高山区、峡谷区、平原区、河口区,探究各区域轮虫群落结构特征与分布规律,并基于生物学... 为阐明长江干流轮虫群落结构与分布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因素,本研究基于水体物理化学参数将长江干流自源头至下游共27个江段的生境空间划分为4个区域:高山区、峡谷区、平原区、河口区,探究各区域轮虫群落结构特征与分布规律,并基于生物学方法评价了长江干流各区域水质现状。结果显示:研究期间在长江干流共鉴定出轮虫37属85种,其中包括指示种63种,以寡污型种类为主。4个研究区域共有优势种12种,其中曲腿龟甲轮虫(Keratella ualga)、螺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cochlearis)在多个水域均占优势。长江干流轮虫平均密度为19.66 ind./L,平均生物量为0.11 mg/L。轮虫密度与生物量分布规律均表现为峡谷区>平原区>高山区>河口区。干流平均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值为2.62,Pielou均匀度指数值为0.78。其中,各区域之间Shannon-Wiener指数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而各区域Pielou指数分布相对均匀。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结果显示,峡谷区与平原区轮虫群落相似性较其他区域高。冗余分析结果显示,温度、藻密度、溶氧、总磷等是影响长江干流轮虫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以上研究表明,长江干流不同区域间轮虫群落结构呈现较高的空间异质性,自然环境的变化和人类活动干扰共同影响了轮虫的空间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干流 轮虫 群落结构 环境因素 生物多样性 空间异质性 十年禁渔 水生态环境评价
下载PDF
不同光谱对大口黑鲈仔鱼生长性能、抗氧化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7
作者 吕明睿 王萍 +1 位作者 赵玉华 高坚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07-214,共8页
为探究适合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仔鱼培育的最佳光谱,于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下设立全光谱组、红色光组、绿色光组和蓝色光组4个试验组,通过对比大口黑鲈仔鱼的趋光行为、生长性能,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 为探究适合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仔鱼培育的最佳光谱,于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下设立全光谱组、红色光组、绿色光组和蓝色光组4个试验组,通过对比大口黑鲈仔鱼的趋光行为、生长性能,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溶菌酶(LZM)、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分析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含量,以及生长激素(gh)、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促甲状腺激素(tsh)、热休克蛋白70(hsp70)、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半胱天冬酶3(caspase3)等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筛选适宜大口黑鲈苗种培育的光谱范围。结果显示:全光谱组、绿色光组、蓝色光组仔鱼的终末体长体质量、特定生长率、增重率及LZM活性均显著高于红色光组,而MDA、GSH含量及SOD、CAT活性均显著低于红色光组;全光谱组和绿色光组仔鱼AKP酶活性及生长基因gh、igf-1、tsh的mRNA表达均显著高于红色光组,而应激相关基因hsp70、crf、caspase3mRNA表达均显著低于红色光组和蓝色光组;全光谱组仔鱼存活率显著高于其余各组,并表现出较好的集群趋光行为。结果表明,全光谱光源最有利于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下的大口黑鲈苗种培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 循环水养殖 大口黑鲈 苗种培育 生长性能 趋光行为
下载PDF
雌雄分养对克氏原螯虾养殖效果及性腺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胡倩 王齐帅 +1 位作者 刘小龙 李艳和 《湖北农业科学》 2023年第11期113-117,共5页
为研究雌雄分养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养殖效果的影响,分析全雌性、全雄性和雌雄混养3种养殖模式下克氏原螯虾生长、存活、伤残以及性腺发育情况。结果表明,养殖模式对克氏原螯虾体重无显著影响(P>0.05);在养殖90 d时,... 为研究雌雄分养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养殖效果的影响,分析全雌性、全雄性和雌雄混养3种养殖模式下克氏原螯虾生长、存活、伤残以及性腺发育情况。结果表明,养殖模式对克氏原螯虾体重无显著影响(P>0.05);在养殖90 d时,全雌性养殖存活率最高,为74.17%,伤残率最低,为5.62%;雌雄混养模式下,雄虾平均体重始终高于雌虾,雌虾存活率和伤残率则始终高于雄虾;全雌组雌虾性腺发育程度高于雌雄混养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 雌雄分养 养殖效果 性腺发育
下载PDF
克氏原螯虾微小杆菌Exiguobacterium profundum的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
9
作者 石瑞雪 李艳和 《中国农学通报》 2023年第2期123-129,共7页
为了判断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发病致死的原因,从发病濒死虾肝胰脏中分离出一株优势菌,通过对该菌进行菌落形态观察、革兰氏染色、生理生化鉴定、16srRNA测序分析及进化树构建确认其为微小杆菌Exiguobacterium profundum。... 为了判断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发病致死的原因,从发病濒死虾肝胰脏中分离出一株优势菌,通过对该菌进行菌落形态观察、革兰氏染色、生理生化鉴定、16srRNA测序分析及进化树构建确认其为微小杆菌Exiguobacterium profundum。通过纸片扩散法测定了该菌株对青霉素G、氨苄西林、头孢氨苄、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卡那霉素、诺氟沙星、复方新诺明等30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显示该菌对30种药物均敏感。通过回归感染实验推测其可能参与克氏原螯虾的致病过程。本实验结果为克氏原螯虾E.profundum的病原鉴定和药物诊治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微小杆菌Exiguobacterium profundum 病原鉴定 16SRRNA基因 药敏试验 回归感染
下载PDF
多倍体泥鳅的人工诱导及其受精细胞学观察 被引量:3
10
作者 黄松钱 曹小娟 王卫民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6-34,共9页
对大鳞副泥鳅(PP)、二倍体泥鳅(DD)和四倍体泥鳅(TT)自交或杂交受精卵进行冷休克(冷休克条件为:受精后5min开始,利用2~3℃冰水冷休克处理30~35min),获得6种多倍体泥鳅后代(DD×PP-0,3n=74;DD×DD-0,3n=75;DD×TT-0,4n=100;T... 对大鳞副泥鳅(PP)、二倍体泥鳅(DD)和四倍体泥鳅(TT)自交或杂交受精卵进行冷休克(冷休克条件为:受精后5min开始,利用2~3℃冰水冷休克处理30~35min),获得6种多倍体泥鳅后代(DD×PP-0,3n=74;DD×DD-0,3n=75;DD×TT-0,4n=100;TT×PP-0,5n=124;TT×DD-0,5n=125和TT×TT-0,6n=150。母本在前,父本在后)。利用流式细胞仪对不同诱导组合不同时期倍性进行检测发现:1月龄,DD×PP-0三倍体诱导成功率为87.50%,DD×DD-0三倍体诱导成功率为53.85%,DD×TT-0四倍体诱导成功率为90.91%,TT×PP-0五倍体诱导成功率为84.96%,TT×DD-0五倍体诱导成功率为76.92%,TT×TT-0六倍体诱导成功率为12.50%。12月龄,各组合多倍体诱导成功率分别为91.43%(DD×PP-0,3n=74),60%(DD×DD-0,3n=75),85.19%(DD×TT-0,4n=100),87.50%(TT×PP-0,5n=124),83.33%(TT×DD-0,5n=125)和6.06%(TT×TT-0,6n=150)。12月龄各诱导组合多倍体倍性组成与1月龄相似,诱导成功率随诱导多倍体后代的倍性增加而降低。对不同诱导组合后代进行生长统计分析发现:不同诱导组合后代在生长早期差异不显著,生长后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其中,以四倍体泥鳅为母本、大鳞副泥鳅为父本的诱导五倍体后代(TT×PP-0)12月龄时期全长和体质量值最大。同时,荧光受精细胞学观察证实冷休克处理通过抑制受精卵第二极体的释放获得三倍体型后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倍体 倍性鉴定 受精细胞学 人工诱导 泥鳅 大鳞副泥鳅
下载PDF
团头鲂hepcidin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及与抗病性状的相关性 被引量:4
11
作者 孙千惠 田万平 +2 位作者 罗航 王卫民 刘红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8-44,共7页
为了解hepcidin(铁调素)基因的多态性及其与抗病性状的相关性,以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为研究对象,从公共数据库中获得hepcidin基因序列,对团头鲂进行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人工感染来区分易感和抗病个体,采用... 为了解hepcidin(铁调素)基因的多态性及其与抗病性状的相关性,以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为研究对象,从公共数据库中获得hepcidin基因序列,对团头鲂进行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人工感染来区分易感和抗病个体,采用PCR扩增及测序技术筛选hepcidin基因序列中的SNP(单核苷酸多态,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位点,对SNP位点运用高分辨率熔解曲线法(high-resolution melting,HRM)进行分型,分析其多态性及与抗病性状之间的关系。结果在hepcidin基因上共筛选出2个SNP位点,其中1个位点位于内含子部分,1个位于3′非编码区。经过统计分析发现,位于3 371bp(A/G)的这一SNP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易感和抗病组间差异极显著,位于217bp(A/G)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易感组和抗病组间差异显著。据此推测hepcidin的这2个SNP位点多态性与团头鲂抗病性状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头鲂 铁调素基因 SNPS 抗病 嗜水气单胞菌
下载PDF
青鳉抗病毒感染过程的负调控因子jun的鉴定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志 潘启华 +6 位作者 陆可 罗君志 夏必琳 姜正正 申萍 刘红 陈天圣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2-160,共9页
Jun(Jun proto-oncogene,AP-1 transcription factor subunit)为组成转录因子AP-1的亚单位或亚家族成员,参与机体的免疫应答。为了进一步了解jun基因在鱼类抗病毒天然免疫方面的功能,以日本青鳉为研究对象,采用CRISPR/Cas9介导的基因编... Jun(Jun proto-oncogene,AP-1 transcription factor subunit)为组成转录因子AP-1的亚单位或亚家族成员,参与机体的免疫应答。为了进一步了解jun基因在鱼类抗病毒天然免疫方面的功能,以日本青鳉为研究对象,采用CRISPR/Cas9介导的基因编辑技术获得jun缺失的纯合子突变体品系,并对其在神经坏死病毒(nervous necrosis virus,NNV)感染过程中的特征展开研究。基因克隆结果显示,野生型日本青鳉的jun基因编码区全长921 bp,共编码306个氨基酸,含有N端的Jun超家族结构域和C端的bZIP超家族结构域,并在眼、脑、鳃、心脏、头肾、卵巢、精巢、肝脏、脾脏9个检测的组织中均有较高的表达。突变体jun-/-在基因组减少了124 bp,而蛋白只剩下59个氨基酸的N端序列,缺失了Jun超家族结构域和bZIP结构域。病毒感染实验结果显示,jun-/-仔鱼对于神经坏死病毒(nervous necrosis virus,NNV)的耐受能力相对野生型仔鱼有所提升;jun-/-成鱼眼、脑、鳃和肌肉组织内的病毒相对含量都显著低于野生型。进一步的qRT-PCR结果显示,在jun-/-青鳉中,fosl1的表达极显著下调,tbk1的表达降低,而irf3的表达极显著上调。以上结果表明,jun缺失能增强青鳉耐受NNV病毒的能力,jun基因可能是一个青鳉抗病毒信号通路的负调控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免疫 JUN 基因编辑 日本青鳉 抗病毒 负调控因子
下载PDF
团头鲂SOCS家族基因的分子特征及其对嗜水气单胞菌胁迫的响应 被引量:1
13
作者 翟文娅 李博 +2 位作者 王济秀 王焕岭 刘红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22-229,共8页
为探究团头鲂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suppressor of cytokine signaling,SOCS)家族基因的序列特征和功能,从NCBI数据库获取socs1、socs2、socs3a、socs3b、socs4、socs5a、socs5b、socs6、socs7、socs9共10个socs基因的cDNA序列,利用... 为探究团头鲂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suppressor of cytokine signaling,SOCS)家族基因的序列特征和功能,从NCBI数据库获取socs1、socs2、socs3a、socs3b、socs4、socs5a、socs5b、socs6、socs7、socs9共10个socs基因的cDNA序列,利用ExPASy、SMART等在线网站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团头鲂10个SOCS的理论分子质量、理论等电点与结构域等分子特性。系统进化(MEGA 6软件)分析结果显示,10个SOCS可分为2个亚族:Ⅰ型亚族包括SOCS4、SOCS5a、SOCS5b、SOCS6、SOCS7与SOCS9,Ⅱ型亚族包括SOCS1、SOCS2、SOCS3a与SOCS3b。半定量PCR结果显示,健康团头鲂10个socs基因在被检测组织中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socs1、socs2、socs3在多个组织中表达量较高。在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后,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团头鲂socs基因在脾脏、体肾、头肾中的表达量,其中socs1、socs2、socs3a、socs3b表达量均显著上调。结果表明,团头鲂SOCS家族基因的表达模式各不相同,预示其功能的多样性,其中socs1、socs2、socs3在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头鲂 嗜水气单胞菌 socs基因 细菌性败血症 抗细菌感染 免疫应答
下载PDF
团头鲂肌腱发育相关基因tnmd/xirp2a的克隆和表达 被引量:6
14
作者 陈宇龙 张丽红 +2 位作者 周佳佳 孟佑廉 高泽霞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8,共8页
为分析肌腱发育相关基因tnmd/xirp2a与团头鲂肌间骨发育之间的相关性,通过克隆获得团头鲂tnmd/xirp2a的cDNA序列,其中tnmd的cDNA全长为1 420bp,开放阅读框为906bp,共编码301个氨基酸;xirp2a的cDNA全长为11 715bp,包括开放阅读框9 522bp... 为分析肌腱发育相关基因tnmd/xirp2a与团头鲂肌间骨发育之间的相关性,通过克隆获得团头鲂tnmd/xirp2a的cDNA序列,其中tnmd的cDNA全长为1 420bp,开放阅读框为906bp,共编码301个氨基酸;xirp2a的cDNA全长为11 715bp,包括开放阅读框9 522bp,编码3 174个氨基酸。系统进化研究表明,tnmd/xirp2a基因在不同脊椎动物中保守性很低,且相比哺乳类和家禽类,鱼类tnmd基因存在一段氨基酸的缺失。采用荧光定量方法比较分析tnmd/xirp2a在团头鲂成鱼不同组织及肌间骨发生发育4个关键时期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tnmd/xirp2a在肌肉和肌间骨中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其他组织,且肌肉中tnmd基因表达高于肌间骨(P<0.05),而xirp2a在肌间骨中的表达高于肌肉组织(P<0.05)。在肌间骨发育4个关键时期(Ⅰ:尾部尚未出现肌间骨;Ⅱ:尾部出现少量肌间骨;Ⅲ:尾部肌间骨大量出现且长度增加;Ⅳ:肌间骨从尾部到背部全部出现且形态成熟)中,tnmd在第Ⅲ时期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另外3个时期;在第Ⅱ、Ⅲ、Ⅳ时期之间,xirp2a的表达水平没有显著性差异。此结果表明,tnmd基因在肌间骨的发育过程中存在潜在作用,而xirp2a基因与肌间骨的发育之间的相关性还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头鲂 肌间骨 tnmd xirp2a 克隆 定量表达
下载PDF
泥鳅二倍体与四倍体trim63a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宋晓然 詹凡玢 王卫民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7-25,共9页
试验以泥鳅( 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Ma )为研究对象,采用PCR技术克隆获得 trim63a 基因(tripartite motif containing 63,又名肌肉环状指基因1)的cDNA部分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 Ma-trim63a 基因cDNA的编码序列(coding seq... 试验以泥鳅( 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Ma )为研究对象,采用PCR技术克隆获得 trim63a 基因(tripartite motif containing 63,又名肌肉环状指基因1)的cDNA部分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 Ma-trim63a 基因cDNA的编码序列(coding sequence,CDs)为1 035 bp,编码344个氨基酸,与硬骨鱼类相似度较高。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人工繁殖获得的二倍体(D×D)和四倍体(T×T)胚胎不同发育时期 Ma-trim63a 的表达量以及泥鳅二倍体(D)和四倍体(T)成鱼不同组织中 Ma-trim63a 的表达量,基因表达分析结果显示, Ma-trim63a 在泥鳅二倍体和四倍体成鱼肌肉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其次是心脏;Ma-trim63a 在泥鳅二倍体和四倍体胚胎的13个发育时期均有表达,但是不同倍性的胚胎表达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鳅 trim63a基因 多倍体 肌肉分解代谢 克隆 表达分析
下载PDF
泥鳅和大鳞副泥鳅杂交子代与其亲本形态特征比较 被引量:4
16
作者 马来艳 仲嘉 王卫民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5-42,共8页
采用形态学测定与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观察和测定泥鳅♀×大鳞副泥鳅♂(D×P)和大鳞副泥鳅♀×泥鳅♂(P×D)及其亲本的形态差异、可数性状及可量性状,研究泥鳅和大鳞副泥鳅杂交子代及其亲本的形态差异。结果显示,正... 采用形态学测定与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观察和测定泥鳅♀×大鳞副泥鳅♂(D×P)和大鳞副泥鳅♀×泥鳅♂(P×D)及其亲本的形态差异、可数性状及可量性状,研究泥鳅和大鳞副泥鳅杂交子代及其亲本的形态差异。结果显示,正反交子代(D×P和P×D)外观相似,同时具有双亲的一些特征,如尾柄处皮褶发达,与大鳞副泥鳅相似,而身体上的花纹与泥鳅更相似,大多为圆形斑点,兼有少部分条纹。在体型方面,2种杂交子代体型介于泥鳅和大鳞副泥鳅之间,较大鳞副泥鳅更圆。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显示,2种杂交泥鳅形态相近,均与大鳞副泥鳅更相似。判别分析综合准确率达到94.1%,可以有效鉴别这2种泥鳅和它们的杂交种。泥鳅和大鳞副泥鳅正反交均可获得存活子代,且孵化率、畸形率和早期存活率与自交组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鳅 大鳞副泥鳅 杂交 形态特征 逐步判别分析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团头鲂补体因子Bf/C2的克隆和表达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范君 张锋 +1 位作者 王卫民 刘红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0-37,共8页
为探索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补体因子Bf和C2(complement factor B/C2,Bf/C2)的可能功能,在转录组数据基础上,采用RT-PCR克隆得到Bf/C2A和Bf/C2B基因的cDNA序列;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了两基因在团头鲂早期发育过程、... 为探索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补体因子Bf和C2(complement factor B/C2,Bf/C2)的可能功能,在转录组数据基础上,采用RT-PCR克隆得到Bf/C2A和Bf/C2B基因的cDNA序列;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了两基因在团头鲂早期发育过程、健康成鱼及感染嗜水气单胞菌后各组织中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Bf/C2AcDNA全长2 520bp,包含5′UTR 42bp、ORF 2 298bp、3′UTR 180bp,编码765个氨基酸。Bf/C2B基因ORF全长2 130bp,编码710个氨基酸。两基因的氨基酸序列分别与鲤B/C2-A2及草鱼Bf/C2B相似性最高。在早期发育阶段Bf/C2A和Bf/C2B均在在出膜后1d表达量最高,肠管形成期次之,其他时期的表达量相对较低;两基因在健康成鱼10个组织中均有表达,肝脏中表达量最高,肾脏、头肾、脾脏次之,其他组织表达量相对较低;在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后,两基因在免疫相关组织如肝脏和脾脏中的表达均显著上升。上述结果表明Bf/C2在应对细菌感染的免疫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头鲂 补体 Bf/C2 克隆 表达
下载PDF
团头鲂TYK2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建 王济秀 +1 位作者 吴晓丽 刘红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97-205,共9页
以团头鲂为研究对象,克隆获得络氨酸激酶2(tyrosine kinase 2,TYK2)基因的ORF序列,该序列长3489 bp,编码1162 aa。团头鲂TYK2基因包含23个外显子和22个内含子,与大多数脊椎动物的基因结构相似。蛋白质结构域预测结果显示,TYK2包含4个结... 以团头鲂为研究对象,克隆获得络氨酸激酶2(tyrosine kinase 2,TYK2)基因的ORF序列,该序列长3489 bp,编码1162 aa。团头鲂TYK2基因包含23个外显子和22个内含子,与大多数脊椎动物的基因结构相似。蛋白质结构域预测结果显示,TYK2包含4个结构域:B41、SH2、TyrKc(假激酶区)和TyrKc(络氨酸激酶区)。氨基酸多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均显示,TYK2在进化过程中非常保守。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在健康成鱼中,TYK2在中肾的表达量最高,其次是血液、脾脏和头肾,在肠道、脑、鳃、心脏、肌肉和肝脏中的表达量较低。感染嗜水气单胞菌后,TYK2在脾脏和肠中有相似的表达模式:在感染后4 h显著降低并达到最小值,在12 h显著上升且达到最大值(P<0.05);在中肾中,在24 h极显著上升且到达最大值,在36 h极显著降低并达到最小值。以上研究结果表明,TYK2基因在团头鲂抗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头鲂 络氨酸激酶2 嗜水气单胞菌 基因表达 分子克隆 抗病育种 抗细菌感染
下载PDF
雌激素受体基因对泥鳅雌雄和倍性生长差异的表达调控作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丹阳 罗丽飞 +2 位作者 曹文怡 周小云 高泽霞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64-172,共9页
为探讨雌激素受体基因与鱼类雌雄及倍性生长差异之间的相关性,选取雌性生长快于雄性、且四倍体生长快于二倍体的泥鳅为研究对象,首先克隆泥鳅雌激素受体基因,获得ERα(1821 bp)、ERβ1(1008 bp)和ERβ2(1197 bp)的cDNA序列,氨基酸序列... 为探讨雌激素受体基因与鱼类雌雄及倍性生长差异之间的相关性,选取雌性生长快于雄性、且四倍体生长快于二倍体的泥鳅为研究对象,首先克隆泥鳅雌激素受体基因,获得ERα(1821 bp)、ERβ1(1008 bp)和ERβ2(1197 bp)的cDNA序列,氨基酸序列比对发现泥鳅ERs分别与鲤科鱼类相应亚型具有较高的同源性。采用qRT-PCR检测ER基因在二倍体泥鳅性成熟前后5个关键时期的表达情况及二倍体、四倍体相关组织间的差异表达。结果显示,3个基因在雌雄个体性成熟前后脑、肌肉、肝脏和性腺组织中均存在差异表达,其中ERα在泥鳅雄性个体脑、肌肉和性腺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雌性(P<0.05),而在雌性肝脏组织中的表达量普遍高于雄性(P<0.05);ERβ1和ERβ2在精巢组织中的表达量一直处于较高水平。泥鳅倍性间的比较结果显示,3个ER基因在泥鳅二倍体脑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四倍体的表达量,且雄性的表达量均高于雌性,其中ERα表达差异最为显著。本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针对倍性生长差异还是雌雄生长差异,ERα均表现为在生长较慢(二倍体、雄性)个体脑组织中有相对高表达,推测脑组织中ERα基因对鱼类个体生长速度具有一定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鳅 多倍体 雌激素受体 生长差异 基因表达 克隆及同源性分析
下载PDF
杂交三倍体泥鳅性腺发育观察及其基因表达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孙雨晴 陈琦 +5 位作者 郑欣宜 徐其征 庄子昕 王伟 曹小娟 周贺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82-88,共7页
以杂交三倍体泥鳅(4 n♀×2 n♂)为研究对象,对其早期性腺分化的组织学进行观察,并采用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对杂交三倍体泥鳅早期不同发育时期(孵化后4、14、21、23、50、60和65 d)和不同组织(性腺、肝脏、肌肉、肠、鳃、鳍... 以杂交三倍体泥鳅(4 n♀×2 n♂)为研究对象,对其早期性腺分化的组织学进行观察,并采用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对杂交三倍体泥鳅早期不同发育时期(孵化后4、14、21、23、50、60和65 d)和不同组织(性腺、肝脏、肌肉、肠、鳃、鳍、皮肤和脑)中性腺发育相关基因(hormad1、dmrt1-a)的表达量进行定量检测。研究结果发现:在早期不同发育时期,hormad1和dmrt1-a基因均为在4日龄中表达量最高,14日龄次之,在50日龄中表达量最低。在不同组织中,hormad1基因在雌鱼的鳍中表达量最高,肝脏中表达量最低;在雄鱼的性脑腺中表达量最高,肝脏中表达量最低。dmrt1-a基因在雌雄鱼的性腺中表达量最高,脑中表达量最低。杂交三倍体泥鳅早期性腺的分化和发生与二倍体泥鳅无差别,可观察到原始生殖细胞、原始生殖细胞的迁移和原始性腺的生成及性腺的分化等过程。研究结果表明,hormad1、dmrt1-a这2个基因与杂交三倍体泥鳅早期性腺发育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鳅 杂交三倍体 hormad1 dmrt1-a 性腺发育 基因表达 QRT-PCR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