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中下游二倍体泥鳅4个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9
1
作者 单磊 魏开建 +2 位作者 张桂蓉 邹桂伟 王卫民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53-458,共6页
利用12对微卫星引物对长江中下游4个二倍体泥鳅野生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2个微卫星位点在武汉、洞庭湖、鄱阳湖和太湖4个种群中总共检测到64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2~11,平均等位基因数为5.3。每个... 利用12对微卫星引物对长江中下游4个二倍体泥鳅野生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2个微卫星位点在武汉、洞庭湖、鄱阳湖和太湖4个种群中总共检测到64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2~11,平均等位基因数为5.3。每个种群的平均等位基因丰度(An)为3.502~4.615,平均观测杂合度(Ho)为0.395-0.517,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360-0.515,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332-0.465,说明4个种群表现出中度的遗传多样性。在12个位点中有4个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HWE),每个种群均不同程度偏离HWE,表现为杂合子不足。种群问遗传分化系数(Gsr)为0.118,15.74%遗传变异源于种群间差异,表明种群间存在中度遗传分化。种群间遗传距离(D)为0.067-0.206,太湖与鄱阳湖种群间遗传距离最大。聚类分析表明,洞庭湖与鄱阳湖种群聚为一支、亲缘关系较近,武汉种群与太湖种群聚为另一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鳅 二倍体 遗传多样性 微卫星DNA
下载PDF
溶氧水平对黄颡鱼稚鱼摄食、生长及呼吸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29
2
作者 杨凯 樊启学 +4 位作者 张磊 杨磊 周华 李波 方巍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4-29,共6页
在(28±0.5)℃循环水环境中设置4种溶氧水平,分别为2.92 mg/L(G1组)、4.71 mg/L(G2组)、6.77 mg/L(G3组)、9.68 mg/L(G4组),研究初始体重为(1.62±0.02)g的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R.)稚鱼的生长、摄食及... 在(28±0.5)℃循环水环境中设置4种溶氧水平,分别为2.92 mg/L(G1组)、4.71 mg/L(G2组)、6.77 mg/L(G3组)、9.68 mg/L(G4组),研究初始体重为(1.62±0.02)g的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R.)稚鱼的生长、摄食及呼吸代谢规律。结果显示:G3组特定生长率(SGR)、饲料效率(FE)均显著高于其它各试验组(P〈0.05)。试验鱼的耗氧率、排氨率与溶氧水平无正相关性,G3组的耗氧率、排氨率始终显著高于其它三组。第6周测定发现:摄食后1-4 h内耗氧率和排氨率均呈现迅速上升,到达最大值后再缓慢下降,二者均在09∶00和21∶00出现高峰,G3组的耗氧率高峰值分别为0.345、0.331 mg/g.h,G3组的排氨率高峰值分别为24.194、17.770μg/g.h。结果表明:不同溶氧条件下,黄颡鱼稚鱼的耗氧率、排氨率变化过程具有类似的特征,二者在能量代谢机制上相互关联;在6.77 mg/L的溶氧水平下,黄颡鱼稚鱼生长最快、呼吸代谢最为旺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 R.) 溶氧 生长 耗氧率 排氨率
下载PDF
不同溶氧条件下黄颡鱼免疫机能及抗病力的研究 被引量:20
3
作者 沈凡 樊启学 +6 位作者 杨凯 李波 张磊 杨磊 赵巧娥 孙存军 杨威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4-49,55,共7页
研究了水温(28.4±1.0)℃时不同溶氧条件下(A组:(2.28±0.56)mg/L;B组:(4.04±0.38)mg/L;C组:(6.51±0.64)mg/L;D组:(9.11±1.24)mg/L)饲养8周后,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的免疫机能及对嗜水气单胞菌(Aerom... 研究了水温(28.4±1.0)℃时不同溶氧条件下(A组:(2.28±0.56)mg/L;B组:(4.04±0.38)mg/L;C组:(6.51±0.64)mg/L;D组:(9.11±1.24)mg/L)饲养8周后,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的免疫机能及对嗜水气单胞菌(Aerom onas hydrophila)的抗病力。结果显示:A组脾脏系数、吞噬百分率极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1),淋巴细胞转化率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红细胞数(RBC)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白细胞数(WBC)显著高于C、D两组(P<0.05);B组脾脏系数极显著低于C、D两组(P<0.01),吞噬百分率和淋巴细胞转化率显著低于C、D两组(P<0.05),攻毒1周后,A组受试鱼累积死亡率显著高于B组(P<0.05),极显著高于C、D两组(P<0.01)。表明慢性低氧胁迫抑制了黄颡鱼免疫机能。饲养8周后各组黄颡鱼血清皮质醇水平和溶菌酶活力差异均不显著(P>0.05),表明这两个指标不宜作为鱼类慢性胁迫中的应激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 溶解氧 胁迫 免疫功能 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
下载PDF
饵料类型和投喂频率对鳡幼鱼生长及肌肉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孙存军 樊启学 +4 位作者 沈凡 宗克金 张云龙 杨威 宋林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0-84,共5页
研究了不同养殖模式F1(投喂1次饵料鱼/d)、F2(投喂2次饵料鱼/d)、A1(投喂1次人工配合饲料/d)、A2(投喂2次人工配合饲料/d)对鳡(Elopichthys bambusa)幼鱼生长及肌肉成分的影响,实验持续56 d。结果显示:各组最终体重为A2>F2>A1>... 研究了不同养殖模式F1(投喂1次饵料鱼/d)、F2(投喂2次饵料鱼/d)、A1(投喂1次人工配合饲料/d)、A2(投喂2次人工配合饲料/d)对鳡(Elopichthys bambusa)幼鱼生长及肌肉成分的影响,实验持续56 d。结果显示:各组最终体重为A2>F2>A1>F1。饵料相同时,2次/d组生长速度、肌肉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极显著高于1次/d组(P<0.01),饵料系数(FC)显著低于1次/d组(P<0.05);相同投喂频率条件下,饲料组生长极显著快于饵料鱼组(P<0.01),饵料系数(FC)与粗脂肪含量极显著低于饵料鱼组(P<0.01)。饵料类型和投喂频率对饵料系数(FC)、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有交互作用(P<0.05),对其它指标无交互作用(P>0.05)。由实验结果判定:A2组为最佳饵料与投喂频率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鳡(Elopichthys bambusa) 饵料类型 投喂频率 生长 肌肉成分
下载PDF
同域分布二倍体和四倍体泥鳅群体的遗传结构 被引量:6
5
作者 周玲玲 张桂蓉 +4 位作者 魏开建 邹桂伟 王卫民 梁宏伟 冉玮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24-630,共7页
采用SRAP标记和线粒体DNA控制区测序方法对武汉和洞庭湖2个二倍体和四倍体泥鳅同域分布区4个泥鳅群体的遗传结构进行研究。SRAP分析结果表明,18对多态性引物组合在4个泥鳅群体中共检测到534个位点,每对引物组合检测的位点数为23~40个;... 采用SRAP标记和线粒体DNA控制区测序方法对武汉和洞庭湖2个二倍体和四倍体泥鳅同域分布区4个泥鳅群体的遗传结构进行研究。SRAP分析结果表明,18对多态性引物组合在4个泥鳅群体中共检测到534个位点,每对引物组合检测的位点数为23~40个;各群体的Nei's基因多样性(h)和Shannon's信息指数(I)平均值分别为0.205~0.218和0.324~0.341,4个群体间的h以及I差异不明显;基于Nei's无偏遗传距离构建的UPGMA树显示,洞庭湖二倍体和四倍体泥鳅群体亲缘关系最近,先聚为一支,再与武汉四倍体泥鳅聚为一支,而武汉二倍体泥鳅聚为单独一支。测定了4个泥鳅群体40个个体线粒体DNA控制区序列片段(932~935bp),发现47个变异位点,共计29种单倍型。洞庭湖四倍体和二倍体泥鳅群体的核苷酸多样性(π)分别为0.898%和0.872%,明显大于武汉四倍体(π=0.465%)和二倍体(π=0.675%)。在同域分布二倍体和四倍体泥鳅群体中,洞庭湖四倍体遗传多样性略大于洞庭湖二倍体,武汉二倍体则明显大于武汉四倍体。AMOVA分析表明,泥鳅群体的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群体内(62.68%),群体间的变异达到37.32%;群体间成对固定指数FST及Kimura 2-parameter遗传距离均显示,洞庭湖四倍体与二倍体泥鳅群体无明显分化,其余群体间均存在显著分化。控制区序列单倍型Bayesian系统树与SRAP分析所揭示的4个泥鳅群体的亲缘关系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鳅 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 线粒体DNA控制区 倍性 遗传变异 单倍型
下载PDF
中华鲟抗菌肽Hepcidin的克隆、表达及其抗菌活性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高宇 陈昌福 +2 位作者 李大鹏 谭晶晶 袁改玲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98-803,共6页
Hepcidin也称为铁调素,是在肝脏中特异表达的一种阳离子小分子抗菌肽。2000年,Krause,et al.首先从人血液中分离纯化得到了由25个氨基酸组成的LEAP-1抗菌肽[1]。2002年,Shike,et al.首次从杂交条纹鲈的鳃分离出鱼类Hepcidin,
关键词 中华鲟 HEPCIDIN 克隆 表达 抗菌活性
下载PDF
黄颡鱼瞬时耗氧率与窒息点的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杨凯 樊启学 +4 位作者 张磊 杨磊 周华 李波 方巍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7-131,共5页
在水温(28.0±0.5)℃下,用封闭静水式装置测定了体长1.90~11.03 cm、体重0.17~22.99 g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的瞬时耗氧率和窒息点。结果表明,黄颡鱼窒息点(Sp)为0.33~0.60 mg/L,瞬时耗氧率(IRO2)为0.0119~0.2081 mg... 在水温(28.0±0.5)℃下,用封闭静水式装置测定了体长1.90~11.03 cm、体重0.17~22.99 g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的瞬时耗氧率和窒息点。结果表明,黄颡鱼窒息点(Sp)为0.33~0.60 mg/L,瞬时耗氧率(IRO2)为0.0119~0.2081 mg/g.h。Sp和IRO2随规格的增加而降低,黄颡鱼窒息点(Sp)与体长(L)、体重(W)的关系式分别为:Sp=0.7795L-0.3695(R2=0.9619)、Sp=0.4897W-0.1323(R2=0.9656);瞬时耗氧率(IRO2)与体长(L)、体重(W)的回归方程为:IRO2=0.7290L-0.5709(R2=0.9580)、IRO2=0.3549W-0.2036(R2=0.9539);IRO2随水中溶解氧(DO)的下降而下降,二者之间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黄颡鱼属低窒息点鱼类,其呼吸类型可归属于顺应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颡鱼 瞬时耗氧率 窒息点
下载PDF
二倍体和四倍体泥鳅线粒体ND-5/6基因多态性的PCR-RFLP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郑鹏飞 张桂蓉 +4 位作者 魏开建 邹桂伟 王卫民 周玲玲 冉伟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1-56,共6页
采用PCR-RFLP分析方法,对洞庭湖、武汉两地的二倍体和四倍体泥鳅线粒体DNAND-5/6基因多态性及4个群体遗传变异和遗传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20尾泥鳅mtDNAND-5/6扩增片段长度均为2.2kb;从13种限制性内切核酸酶中筛选出6种多态性内切... 采用PCR-RFLP分析方法,对洞庭湖、武汉两地的二倍体和四倍体泥鳅线粒体DNAND-5/6基因多态性及4个群体遗传变异和遗传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20尾泥鳅mtDNAND-5/6扩增片段长度均为2.2kb;从13种限制性内切核酸酶中筛选出6种多态性内切酶(HaeⅢ、DraⅠ、RsaⅠ、TaqⅠ、HinfⅠ、MspⅠ),对扩增产物进行酶切,共检测到66种单倍型。泥鳅群体内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7679~0.9385和0.01041~0.03212;其中,洞庭湖二倍体核苷酸多样性最高(0.03212),武汉二倍体其次(0.02452),二倍体群体内核苷酸多样性高于四倍体。群体间的核苷酸多样性(π)大小为0.02588~0.04144,平均值为(0.031737±0.000005)。群体间的核苷酸歧化距离(δ)大小为0.00462~0.01617,平均值为(0.010659±0.000003);其中,武汉二倍体和四倍体之间的核苷酸歧化距离最大(0.01617),武汉四倍体和洞庭湖二倍体之间的核苷酸歧化距离最小(0.00462)。MonteCarlo模拟x2检验表明,4个群体间的单倍型频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001)。UPGMA聚类分析表明,武汉四倍体、洞庭湖二倍体和四倍体聚为一支,亲缘关系较近;武汉二倍体为单独一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鳅 二倍体 四倍体 RFLP MTDNA ND-5/6
下载PDF
4种弹涂鱼鳃的形态度量学比较及其生态学意义 被引量:2
9
作者 潘雷雷 张桂蓉 +1 位作者 魏开建 张洁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10,共10页
通过对背眼虎鱼亚科中薄氏大弹涂鱼(Boleophthalmus boddarti)、青弹涂鱼(Scartelaos histophorus)、新几内亚弹涂鱼(Periophthalmus novaeguineaensis)和点弹涂鱼(P.spilotus)3属4种弹涂鱼鳃参数的测定,比较了各种之间鳃的形态度量... 通过对背眼虎鱼亚科中薄氏大弹涂鱼(Boleophthalmus boddarti)、青弹涂鱼(Scartelaos histophorus)、新几内亚弹涂鱼(Periophthalmus novaeguineaensis)和点弹涂鱼(P.spilotus)3属4种弹涂鱼鳃参数的测定,比较了各种之间鳃的形态度量学差异。结果表明,4种弹涂鱼的鳃参数(Y)与其体重(W)均符合方程logY=log a+b logW,且各鳃参数与体重的相关性显著(R2=0.50~0.98,P<0.05)。等体重的弹涂鱼相比较,青弹涂鱼的总鳃丝数、总鳃丝长(mm)、鳃丝一侧鳃小片数(/mm)、总鳃面积(mm2)和相对鳃面积(mm2/g)均最大,薄氏大弹涂鱼相应鳃参数次之,新几内亚弹涂鱼和点弹涂鱼相应鳃参数较小。弹涂鱼鳃结构的这种梯度退化,表明青弹涂鱼和薄氏大弹涂鱼水生性较强,而新几内亚弹涂鱼和点弹涂鱼陆生性较强。4种弹涂鱼的总鳃丝长和总鳃面积明显小于其他等体重水生鱼类,这与弹涂鱼的两栖生活特征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氏大弹涂鱼 青弹涂鱼 新几内亚弹涂鱼 点弹涂鱼 生态学适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