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库网箱和池塘养殖斑点叉尾肌肉营养成分和品质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45
1
作者 马玲巧 亓成龙 +1 位作者 曹静静 李大鹏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32-537,共6页
为了解池塘和水库网箱两种养殖模式下斑点叉尾肌肉营养成分和品质特性,利用生化分析、物性分析方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分别对斑点叉尾肌肉的常规营养成分、系水力、质构特性及肌肉矿物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 为了解池塘和水库网箱两种养殖模式下斑点叉尾肌肉营养成分和品质特性,利用生化分析、物性分析方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分别对斑点叉尾肌肉的常规营养成分、系水力、质构特性及肌肉矿物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池塘和水库网箱养殖的斑点叉尾含肉率都在65%以上;池塘组的贮存损失和失水率(分别为1.73%和17.19%)显著低于水库网箱养殖组(分别为2.37%和27.16%),而冷冻渗出率(3.96%)显著高于水库网箱养殖组(3.35%);水库网箱养殖组的粗蛋白、粗灰分含量(分别为18.78%和1.03%)均显著高于池塘组(分别为16.69%和0.90%),而粗脂肪含量(2.99%)显著低于池塘组(3.90%);两组矿物元素含量都比较丰富,水库网箱养殖组肌肉中钾、磷、钙、镁、锌和铁6种元素的含量(分别为3 951、2 325、110、312、5.15和4.94 mg/kg)均显著高于池塘组(分别为3 184、1 787、78.8、246、4.19和3.58 mg/kg);池塘组肌肉的凝聚性和回复性(分别为0.45和0.31)显著高于水库网箱养殖组(分别为0.38和0.24),而肌肉硬度、胶黏性和咀嚼性(分别为2 721、1 209和397 g)显著低于水库网箱养殖组(分别为4 552、1 738和578 g)。研究表明,池塘养殖的斑点叉尾肌肉具有较好的系水力,而水库网箱养殖的斑点叉尾肌肉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矿物元素更丰富和肉质硬度大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叉尾鮰 水库养殖 池塘养殖 营养成分 肌肉品质
下载PDF
微囊藻毒素在银鲫肠道中的累积及其病理学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李莉 雷和花 +4 位作者 侯杰 Xue Ting 龙萌 苏玉晶 吴宁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89-1196,共8页
银鲫(Carassius auratus),杂食性鱼类,是我国淡水主养品种之一。在富营养化湖泊中,它能以有毒微囊藻为主要食物,导致微囊藻毒素(MCs)在其组织中大量累积。为研究MCs在肠道内累积和代谢特征及其对肠道的毒性影响,分别以50和200μg MC-LRe... 银鲫(Carassius auratus),杂食性鱼类,是我国淡水主养品种之一。在富营养化湖泊中,它能以有毒微囊藻为主要食物,导致微囊藻毒素(MCs)在其组织中大量累积。为研究MCs在肠道内累积和代谢特征及其对肠道的毒性影响,分别以50和200μg MC-LReq·kg-1剂量的MCs粗提液(主要含MC-RR和MC-LR)对银鲫进行腹腔注射,并在注射后1、3、12、24、48和168 h后取样。MCs的含量用LC-MS和HPLC进行定性和定量测定,结果发现,高低两剂量组银鲫肠中MCs的含量均在注射后1 h达最大值(分别为2.8和181.4 ng·g-1DW),然后随暴露时间的延长迅速下降。相对于毒素的累积,MCs诱导的银鲫肠组织损伤具滞后性,注射后48 h内,高低两剂量组肠道的病理变化呈时间-剂量依赖性的增长,病理特征表现为肠上皮细胞排列紊乱,甚至出现坏死、溶解和脱落,杯状细胞数目显著增多,微绒毛结构破坏并伴随淋巴细胞浸润。实验结果表明,单次染毒后MCs在鲫肠道中迅速累积后降解,并造成时间-剂量依赖性组织损伤,且低剂量组的损伤是可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藻毒素(MCs) 银鲫 肠道 毒性效应
下载PDF
黄鳝不同性腺发育期间血清甲状腺素、性激素和皮质醇水平的差异 被引量:3
3
作者 郭威 胡青 +3 位作者 高宇 汤蓉 迟巍 李大鹏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3-17,共5页
以购自武汉市白沙洲水产品批发市场的360尾黄鳝(Monopterus albus)为样本,测定了雌性、间性及雄性个体血清中睾酮(T)、雌二醇(E2)、甲状腺素(T4)、三碘甲腺原氨酸(T3)、皮质醇以及血糖水平,并对其变化规律进行了阐述。结果显示:血清T3... 以购自武汉市白沙洲水产品批发市场的360尾黄鳝(Monopterus albus)为样本,测定了雌性、间性及雄性个体血清中睾酮(T)、雌二醇(E2)、甲状腺素(T4)、三碘甲腺原氨酸(T3)、皮质醇以及血糖水平,并对其变化规律进行了阐述。结果显示:血清T3在不同性别的黄鳝中维持在同一水平,T4与T3的变化趋势一致;黄鳝从雌性过渡到间性时血清T显著下降,从间性过渡到雄性时则显著上升,而E2仅在黄鳝由间性过渡到雄性时才出现显著下降;雌性与间性黄鳝血清皮质醇处于同一水平,均显著高于雄性(P<0.05);血糖在不同性别的黄鳝中也维持在同一水平。结果表明:血清E2与T水平分别与黄鳝卵巢及精巢的发育保持一致;而甲状腺激素及皮质醇则可能通过调节能量代谢或其他途径间接影响黄鳝性腺的发育,且在性腺发育的不同时期这两种激素表现出不同的促进或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鳝( MONOPTERUS albus) 性腺发育 甲状腺素 性激素 皮质醇
下载PDF
亚硝态氮对草鱼离体肝细胞抗氧化体系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尹晓燕 田兴 +1 位作者 李大鹏 汤蓉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9-53,共5页
为探究亚硝态氮对于草鱼离体肝细胞抗氧化系统的影响,将分离得到的离体草鱼肝细胞在含0(空白),1,10和100 mg/L(浓度以氮计)的亚硝酸钠的M199生长培养基中,分别培养6、12、24、48和96 h后,检测肝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 为探究亚硝态氮对于草鱼离体肝细胞抗氧化系统的影响,将分离得到的离体草鱼肝细胞在含0(空白),1,10和100 mg/L(浓度以氮计)的亚硝酸钠的M199生长培养基中,分别培养6、12、24、48和96 h后,检测肝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γ-GCS)和谷胱甘肽转移酶(GST)的活性,谷胱甘肽(GSH)水平以及总抗氧化能力(TAC)。结果显示:高浓度的亚硝酸钠会引起肝细胞内的SOD、CAT、GST、γ-GCS活性显著升高;除100 mg/L实验组外,各实验组的GSH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TAC则随着亚硝酸钠浓度的升高,表现为先升高后下降的规律,且当亚硝酸钠浓度为10 mg/L时,TAC达最高水平。结果表明,较低剂量的亚硝态氮急性暴露可激活肝细胞抗氧化系统并促进其提高抗氧化能力,而高剂量亚硝态氮(100 mg/L)则显著降低了肝细胞的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硝态氮 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 肝细胞 抗氧化体系
下载PDF
翘嘴鳜连续4代选育群体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分析 被引量:20
5
作者 郑荷子 易提林 +4 位作者 梁旭方 杨敏 田昌绪 张进 赵程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12,共5页
利用微卫鳜星分子标记技术对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选育群体世代F1至F4的遗传结构进行分析,并以长江中游野生翘嘴作为对照群体。结果显示:筛选出的7个微卫星位点在5个实验群体中共检测到了149个等位基因;随着选育的进行,4个世代群... 利用微卫鳜星分子标记技术对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选育群体世代F1至F4的遗传结构进行分析,并以长江中游野生翘嘴作为对照群体。结果显示:筛选出的7个微卫星位点在5个实验群体中共检测到了149个等位基因;随着选育的进行,4个世代群体遗传多样性参数逐代下降,平均等位基因数从5.14下降到2.57,平均观测杂合度从0.405下降到0.229,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从0.702下降到0.424。野生群体与选育群体间的遗传距离逐代增加(从0.345 4到0.751 7),遗传相似度逐代减小(从0.707 9到0.471 6),遗传分化指数逐代增大(从0.093 8到0.239 7)。结果表明,经过连续4代选育,部分位点的基因型逐渐趋向纯合,在多数位点上4代群体仍表现出较高遗传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 选育群体 微卫星 遗传结构
下载PDF
益生芽孢杆菌对草鱼肠黏膜结构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7
6
作者 黄灿 张忠海 +4 位作者 吴淑勤 张丁 李思思 陈孝煊 吴志新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74-780,共7页
为了研究益生菌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肠道黏膜结构的保护作用,选取健康草鱼随机分成3组:(1)对照组:口灌无菌PBS 0.2 m L/尾后第2和第4天分别口灌无菌PBS 0.1 m L/尾;(2)嗜水气单胞菌组(Ah组):口灌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 为了研究益生菌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肠道黏膜结构的保护作用,选取健康草鱼随机分成3组:(1)对照组:口灌无菌PBS 0.2 m L/尾后第2和第4天分别口灌无菌PBS 0.1 m L/尾;(2)嗜水气单胞菌组(Ah组):口灌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菌液0.2 m L/尾(1.0×107 cfu/m L)后第2和第4天分别口灌无菌PBS0.1 m L/尾;(3)枯草芽孢杆菌保护组(Ah+Bs组):口灌嗜水气单胞菌菌液0.2 m L/尾后第2和第4天分别口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菌液0.1 m L/尾(1.0×107 cfu/m L);连续7d取中肠中部,通过检测草鱼肠黏膜形态及肠上皮细胞微丝骨架的变化,旨在研究益生枯草芽孢杆菌对嗜水气单胞菌造成的肠黏膜结构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Ah组病变主要表现为肠道黏膜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大量脱落;固有层出血、水肿变粗;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超微结构变化表现为紧密连接缝隙明显变宽;微绒毛萎缩变短,稀疏,排列紊乱;线粒体可见明显肿胀、嵴减少,内质网明显扩张;肠上皮细胞中的微丝呈绿色雾状,微丝荧光强度逐渐减弱,明显低于对照组。与Ah组相比,Ah+Bs组上述病变有明显改善,肠道黏膜上皮细胞轻微脱落,炎症和出血等症状明显减轻;紧密连接缝隙明显变窄;微绒毛数量多且排列较整齐;线粒体无明显肿胀;肠上皮细胞中的微丝荧光强度高于Ah组。结果说明益生芽孢杆菌对嗜水气单胞菌造成的肠黏膜结构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枯草芽孢杆菌 嗜水气单胞菌 草鱼 肠黏膜 微丝骨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