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地方政府创新的可持续性分析——基于“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中部地区获奖项目的跟踪调查
被引量:
18
1
作者
吴理财
刘建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1-16,共6页
在积极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探索具有活力的地方政府创新模式,增强地方政府创新的可持续性,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从中部地区“中国地方政府创新获”获奖项目的跟踪调查情况来看,尽管大部分获奖项目仍然在持续运行,但也面临着一...
在积极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探索具有活力的地方政府创新模式,增强地方政府创新的可持续性,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从中部地区“中国地方政府创新获”获奖项目的跟踪调查情况来看,尽管大部分获奖项目仍然在持续运行,但也面临着一定的发展困境:地方政府创新缺乏相应的创新生态的支撑。增强地方政府创新的可持续性,需要进一步优化地方政府的创新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政府
创新
持续性
创新生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迈向均衡发展的新型城镇化——一个“人口-土地-财政”要素耦合协调模型的分析
被引量:
5
2
作者
袁方成
陈泽华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6,共16页
当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发展的关键阶段,其发展是要素流动和集聚的结果,其中人口要素为核心、土地要素为载体、财政要素为保障,关键是三大要素的耦合协调。本文利用2006-2016年全国及省际面板数据,从人口、土地和财政三要素入手,构建新型...
当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发展的关键阶段,其发展是要素流动和集聚的结果,其中人口要素为核心、土地要素为载体、财政要素为保障,关键是三大要素的耦合协调。本文利用2006-2016年全国及省际面板数据,从人口、土地和财政三要素入手,构建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模型,实证检验全国及三大区域城镇化要素之间的耦合协调程度。结果显示:东、中、西部"人、地、财"要素的耦合协调程度均出现积极的改进,区域之间存在较明显差异。全国整体及地区内部的城镇化协调水平差距逐步缩小。人口要素将逐步取代土地要素成为新型城镇化的主导因素,财政要素在过渡期间发挥支持性作用,迈向均衡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为此,应以财政要素为转型突破口,抑制土地要素的快速膨胀,推进"人-地-财"制度联动改革和政策协同,作为优化调控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城镇化
土地城镇化
财政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民主治理如何可能——从村民自治到社区自治的考察
被引量:
10
3
作者
袁方成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4-31,共8页
人民公社解体后,广大农村地区的基层治理体制和治理方式亟待改变,村民自治应运而生。30多年来,以"四大民主"为主体的村治制度日益完善,选举流程日益规范,选举范围日益扩展,民主化治理方式不断创新,对乡村及整个国家的政治民...
人民公社解体后,广大农村地区的基层治理体制和治理方式亟待改变,村民自治应运而生。30多年来,以"四大民主"为主体的村治制度日益完善,选举流程日益规范,选举范围日益扩展,民主化治理方式不断创新,对乡村及整个国家的政治民主化产生广泛而深远的积极影响。时至今日,此种建立在严格的户籍和土地边界基础之上,组织封闭、经社不分、城乡分割的基层体制,与当前快速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信息化和现代化过程中农村土地、人口和资源大规模流动日益不适应。随着农村社区建设从典型实验走向全面展开,社区自治——这一新型的基层治理形态更加具有开放性等多元特征,不仅是现实且必需的选择,也意味着基层民主治理步入新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民自治
基层民主
民主治理
农村社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地方政府创新的可持续性分析——基于“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中部地区获奖项目的跟踪调查
被引量:
18
1
作者
吴理财
刘建
机构
安徽
大学
社会
与政治学院
华中师范大学
中国
农村
综合
改革
协同
创新
研究
中心
、
湖北
经济与
社会
发展
研究院
江西财经
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1-16,共6页
文摘
在积极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探索具有活力的地方政府创新模式,增强地方政府创新的可持续性,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从中部地区“中国地方政府创新获”获奖项目的跟踪调查情况来看,尽管大部分获奖项目仍然在持续运行,但也面临着一定的发展困境:地方政府创新缺乏相应的创新生态的支撑。增强地方政府创新的可持续性,需要进一步优化地方政府的创新生态。
关键词
地方政府
创新
持续性
创新生态
分类号
D62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迈向均衡发展的新型城镇化——一个“人口-土地-财政”要素耦合协调模型的分析
被引量:
5
2
作者
袁方成
陈泽华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综合改革协同创新研究中心湖北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
出处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6,共16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人口-土地及其财政投入的均衡协调发展研究"(15BZZ045)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人文社科类)重大培育项目"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研究"(CCNU16Z02012)
华中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数据库建设专项项目"中国城市承载力评估监测与决策支持系统"(CCNU16ZK031)
文摘
当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发展的关键阶段,其发展是要素流动和集聚的结果,其中人口要素为核心、土地要素为载体、财政要素为保障,关键是三大要素的耦合协调。本文利用2006-2016年全国及省际面板数据,从人口、土地和财政三要素入手,构建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模型,实证检验全国及三大区域城镇化要素之间的耦合协调程度。结果显示:东、中、西部"人、地、财"要素的耦合协调程度均出现积极的改进,区域之间存在较明显差异。全国整体及地区内部的城镇化协调水平差距逐步缩小。人口要素将逐步取代土地要素成为新型城镇化的主导因素,财政要素在过渡期间发挥支持性作用,迈向均衡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为此,应以财政要素为转型突破口,抑制土地要素的快速膨胀,推进"人-地-财"制度联动改革和政策协同,作为优化调控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
人口城镇化
土地城镇化
财政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
Keywords
population urbanization
land urbanization
finance urbanization
new urbanization
分类号
F299.21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民主治理如何可能——从村民自治到社区自治的考察
被引量:
10
3
作者
袁方成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综合改革协同创新研究中心湖北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
出处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4-31,共8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5BZZ045)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2JZD023)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人文社科类)重大培育项目(CCNU16Z02012)
文摘
人民公社解体后,广大农村地区的基层治理体制和治理方式亟待改变,村民自治应运而生。30多年来,以"四大民主"为主体的村治制度日益完善,选举流程日益规范,选举范围日益扩展,民主化治理方式不断创新,对乡村及整个国家的政治民主化产生广泛而深远的积极影响。时至今日,此种建立在严格的户籍和土地边界基础之上,组织封闭、经社不分、城乡分割的基层体制,与当前快速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信息化和现代化过程中农村土地、人口和资源大规模流动日益不适应。随着农村社区建设从典型实验走向全面展开,社区自治——这一新型的基层治理形态更加具有开放性等多元特征,不仅是现实且必需的选择,也意味着基层民主治理步入新阶段。
关键词
村民自治
基层民主
民主治理
农村社区
Keywords
self-governance of villages
grass-roots democratic
democratic governance
rural community
分类号
D082 [政治法律—政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地方政府创新的可持续性分析——基于“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中部地区获奖项目的跟踪调查
吴理财
刘建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1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迈向均衡发展的新型城镇化——一个“人口-土地-财政”要素耦合协调模型的分析
袁方成
陈泽华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民主治理如何可能——从村民自治到社区自治的考察
袁方成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
1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