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治理现代化:内涵、愿景与路径 被引量:3
1
作者 申国昌 申慧宁 《现代教育技术》 2023年第10期5-13,共9页
随着人工智能与教育治理的深度融合,高校治理的智能化发展成为高校治理现代化发展的重要表征。基于此,文章在人工智能与高校治理双向赋能的背景下,首先从治理理念、治理体系以及治理能力三方面剖析了智能时代高校治理现代化的内涵;然后... 随着人工智能与教育治理的深度融合,高校治理的智能化发展成为高校治理现代化发展的重要表征。基于此,文章在人工智能与高校治理双向赋能的背景下,首先从治理理念、治理体系以及治理能力三方面剖析了智能时代高校治理现代化的内涵;然后,文章重点阐述了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治理现代化的愿景,论述了人工智能对高校治理内核、治理格局、治理决策、治理模式、治理边界产生的影响;最后,文章针对智能时代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从兼顾技术效能与人文关怀、明晰主体权力与责任边界、促进科技创新与应用适配、构建人才培养与实践体系、落实风险防范与监管机制等方面出发,探索了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治理现代化的现实路径,以期为智能技术与高校治理的深度融合提供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高校治理 路径探析
下载PDF
虚拟实验何以用于教授思想实验——基于科学思想史与认知具身观点的理论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郑旭东 张金胜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38,共10页
物质实验在现实世界中展开,思想实验则在头脑中展开,二者共同构成了科学实验的两种基本类型,其历史分野背后展现的是经验论和唯理论这两种不同的认识论立场,以及由此导致的两者之间对立与统一的辩证关系。基于认知的具身观点,思想实验... 物质实验在现实世界中展开,思想实验则在头脑中展开,二者共同构成了科学实验的两种基本类型,其历史分野背后展现的是经验论和唯理论这两种不同的认识论立场,以及由此导致的两者之间对立与统一的辩证关系。基于认知的具身观点,思想实验可分为描述或想象意象世界、模拟操作意象、根据想象的现象形成结论三个相互联系的认知过程,它是具身直觉系统中感性与知性的统一。以计算建模和虚拟仿真技术为基础的虚拟实验的快速崛起,有助于构建一种“人—机”融合的具身系统,并将其中的意象、心理模拟和想象结果外化为感知觉信号,其最大优势不是模拟物质实验,而是教授思想实验。作为一种具身直觉工具,虚拟实验被用于教授思想实验时,应采取实验场景生活化、实验材料意象化、参数控制自主化、操作体验具身化、实验结果直观化等策略,以提升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实验 思想实验 具身认知 认知机制 设计原则
下载PDF
智能技术赋能教育评价的时代内涵、伦理困境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吴龙凯 程浩 +1 位作者 张珊 宋琰玉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9-25,共7页
教育评价处于衡量与引导教育事业发展的枢纽环节,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为代表的智能技术全面赋能教育评价改革,支撑教育系统全方位、全要素、全流程转型。然而,目前有关智能技术赋能教育评价所引发的潜在伦理风险及其应对措施的研究尚不... 教育评价处于衡量与引导教育事业发展的枢纽环节,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为代表的智能技术全面赋能教育评价改革,支撑教育系统全方位、全要素、全流程转型。然而,目前有关智能技术赋能教育评价所引发的潜在伦理风险及其应对措施的研究尚不明确。基于此,文章系统回顾与分析了国内外有关智能技术赋能教育评价的相关研究,阐释了智能技术赋能教育评价的时代内涵,探析了智能技术赋能新时代教育评价的伦理困境:技术至上僭越教育主体底线、算法偏见触碰人本伦理防线、数据过度挖掘违背信息安全红线、唯机器评价偏移教育公平普惠基准线、智能评价围囿制约主体思维创新“高线”。提出了消解伦理困境的具体对策:明确评价主体地位,建立多级联动保障新机制;审视智能算法偏差,驱动绿色评价技术新引擎;筑牢数据安全护栏,探索“弹性+柔性”共治新模式;兼容内外评价范式,破解教育质量公平伦理新难题;培养人工智能素养,推动主体伦理道德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技术赋能教育评价 时代内涵 伦理困境 对策研究 算法偏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