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在武汉巴西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现状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戚学英 《高教学刊》 2018年第4期23-25,共3页
文章对在武汉学习的巴西留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及采访,试图从在武汉巴西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可度、跨文化交际能力、社会生活及学业适应状况、跨文化心理适应及对应策略等五个方面进行研究,以了解在武汉巴西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状况,并... 文章对在武汉学习的巴西留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及采访,试图从在武汉巴西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可度、跨文化交际能力、社会生活及学业适应状况、跨文化心理适应及对应策略等五个方面进行研究,以了解在武汉巴西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状况,并针对性地提出教学及管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西留学生 跨文化适应 现状
下载PDF
国际化创新型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的思考 被引量:11
2
作者 张芳 肖任飞 《继续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2-125,共4页
随着"国际汉语热"的日益升温,"汉语国际教育"正式取代"对外汉语"成为本科专业固定下来。半个多世纪以来,我们在对外汉语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不少经验和成果,但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仍然处于一个探索阶段... 随着"国际汉语热"的日益升温,"汉语国际教育"正式取代"对外汉语"成为本科专业固定下来。半个多世纪以来,我们在对外汉语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不少经验和成果,但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仍然处于一个探索阶段。文章在对现今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做出分析的基础上,认为构建国际化创新型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前提是要做好汉语国际教育人才的需求分析,以及明确国际化创新型汉语国际教育人才的培养目标,提出基于专业发展和人的发展"双向发展",构建"金字塔式"的国际化创新型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培养 专业发展 人的发展 “双向发展” “金字塔式”
下载PDF
非洲学生来华留学动机调查分析——以武汉六所高校来华留学非洲新生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陆野 《现代语文》 2019年第1期186-191,共6页
本文以问卷调查与数据分析为主要方法,研究了武汉部分高校非洲学生来华留学动机的分布规律和基本类型,并分析了他们的个体因素对来华留学动机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对中国语言和文化感兴趣是非洲学生来华留学的首要动机,外界环境在来华... 本文以问卷调查与数据分析为主要方法,研究了武汉部分高校非洲学生来华留学动机的分布规律和基本类型,并分析了他们的个体因素对来华留学动机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对中国语言和文化感兴趣是非洲学生来华留学的首要动机,外界环境在来华留学动机中起主导作用。非洲学生来华留学动机可分为四种类型:"学习生活环境"动机、"社会学校名声"动机、"自身发展需要"动机和"入学优惠政策"动机。在非洲学生招生、管理和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个体差异因素对来华留学动机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留学生 来华留学 动机
下载PDF
“一带一路”背景下来华国际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吉艳艳 《高教学刊》 2017年第24期4-6,共3页
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政策的实施,来华国际学生教育发展迅速,特别是来自一带一路国家的国际学生增加迅猛。文章以高校的国际学生信息化管理为研究对象,探析信息化建设在当前我国高校来华国际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意义及当前信息... 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政策的实施,来华国际学生教育发展迅速,特别是来自一带一路国家的国际学生增加迅猛。文章以高校的国际学生信息化管理为研究对象,探析信息化建设在当前我国高校来华国际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意义及当前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对高校来华国际学生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提出对策及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来华国际学生 管理 信息化建设
下载PDF
翻转课堂在汉语文化类课程教学中的适用性初探 被引量:1
5
作者 张琦 《科教文汇》 2016年第30期40-41,共2页
"翻转课堂"是目前在国外较为盛行的教学模式。它随着信息化多媒体时代的到来应运而生。它集中体现了当代教学法发展的两个基本趋势:一是基于多媒体技术,二是真正"以学生为中心"。本文将这一教学模式应用到了汉语文... "翻转课堂"是目前在国外较为盛行的教学模式。它随着信息化多媒体时代的到来应运而生。它集中体现了当代教学法发展的两个基本趋势:一是基于多媒体技术,二是真正"以学生为中心"。本文将这一教学模式应用到了汉语文化类课程当中,并寻找两者的契合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转课堂 汉语文化类课程 适用性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现代诗的 国际教育、传播进路与教学实践
6
作者 杨理沛 《成功》 2021年第11期84-87,共4页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现代诗的国际教育与传播应充分关注国际学生的特点及其以汉语为第二语言的习得规律,通过找准跨文化交际的切点,主要从诗歌背景知识、主题对话、审美情境等方面展开教学实践,让国际学生更好地领略中国语言和优秀文...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现代诗的国际教育与传播应充分关注国际学生的特点及其以汉语为第二语言的习得规律,通过找准跨文化交际的切点,主要从诗歌背景知识、主题对话、审美情境等方面展开教学实践,让国际学生更好地领略中国语言和优秀文化的精妙,进而将国际中文教育引向讲述中国故事与中国精神的深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诗 国际教育与传播 翻转课堂 跨文化交际
下载PDF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高校国际化教学团队建设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刘琼 万源 孙焱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 2021年第4期388-392,共5页
为推进高校国际化教学团队建设,阐述高校国际化教学团队的内涵,运用层次分析法分析课程建设国际化和师资队伍国际化在高校国际化核心指标体系中的权重,提出了高校国际化教学团队建设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针对高校国际化教学团队建设存... 为推进高校国际化教学团队建设,阐述高校国际化教学团队的内涵,运用层次分析法分析课程建设国际化和师资队伍国际化在高校国际化核心指标体系中的权重,提出了高校国际化教学团队建设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针对高校国际化教学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从建设规划、分层管理、管理机制创新、跨文化沟通、教学科研融合、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等方面探讨高校国际化教学团队的有效管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国际化 教学团队建设 层次分析法 课程建设 师资队伍
下载PDF
法国基础教育汉语教学大纲及其对汉语国际教育本土化的启示 被引量:9
8
作者 潘泰 白乐桑 曲抒浩 《华文教学与研究》 CSSCI 2021年第1期48-54,共7页
法国基础教育阶段的汉语教学大纲(简称"法纲",下同)在语言观、教育观上与《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具有较为广泛的一致,同时还充分考虑了汉语的特点和海外汉语学习的环境,提出并成功实践了"字本位"和"语文分进... 法国基础教育阶段的汉语教学大纲(简称"法纲",下同)在语言观、教育观上与《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具有较为广泛的一致,同时还充分考虑了汉语的特点和海外汉语学习的环境,提出并成功实践了"字本位"和"语文分进"的教学思路。"法纲"非常重视语法的教学,注重提供在交际活动中进行语法教与学的模式,参照法语建立的教学语法系统具有鲜明的本土特色,能够做到有所取舍地避免偏误,分步螺旋上升的语法教学设计符合语言学习的一般性规律。"法纲"是汉语国际教育的重要文献,对更新语言教学观念、制定合适的教学语法大纲等汉语国际教育本土化措施,具有重要的理论借鉴意义和实践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国 汉语教学大纲 语法 汉语国际教育 本土化
下载PDF
中国民间故事“灰姑娘”的文化解读 被引量:2
9
作者 田娟 《科教文汇》 2009年第5期224-224,共1页
"灰姑娘"辛德瑞拉的故事可谓广泛流传、经久不衰。其实,早在唐代,中国便有了自己的"灰姑娘"——叶限。通过解读中国民间故事中的"灰姑娘",试图对其蕴涵的文化意蕴做一些初步的探析。
关键词 中国“灰姑娘” 叶限 文化内涵
下载PDF
先秦谏诤文化传统对先秦文学谏诤主题的影响
10
作者 李华雍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53-155,共3页
在先秦文学中,对谏诤行为的关注是普遍存在的。这一文学现象,是先秦时期的独特思想、文化的结晶,是上古中国独特的历史文化传统的产物。当时的作者对谏诤主题文学,与其说是视之为纯文学的,莫不如说是视之为政治性的。这种对文献文学性... 在先秦文学中,对谏诤行为的关注是普遍存在的。这一文学现象,是先秦时期的独特思想、文化的结晶,是上古中国独特的历史文化传统的产物。当时的作者对谏诤主题文学,与其说是视之为纯文学的,莫不如说是视之为政治性的。这种对文献文学性的漠视与歪曲,是由古史传说与包括儒家在内的诸子的政治设计共同的合力而造成的,它在先秦一经形成,就成为贯穿整个中国古代文学的一根线索,成为准确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一把钥匙,我们可称之为"文学的政治化",这是古代中国过度重视政治文化的必然结果。本文认为,只有从政治、文化的角度切入,才能够真正理解包括谏诤主题文学在内的先秦文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文化 先秦文学 谏诤主题 影响
下载PDF
晚清至五四时期外源性汉语叙事符号的建构
11
作者 杨理沛 《学习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26-134,共9页
晚清至五四时期纷繁芜杂的时代影像折射出历史转型中的潜层巨变。该时期知识分子在面对外源文化时,已不再满足于简单的线性说明,他们因政治规约、传统赓续及家族疏离等三重维度统摄下的身份暗示与体验认同的差异,建构出多元化的外源性... 晚清至五四时期纷繁芜杂的时代影像折射出历史转型中的潜层巨变。该时期知识分子在面对外源文化时,已不再满足于简单的线性说明,他们因政治规约、传统赓续及家族疏离等三重维度统摄下的身份暗示与体验认同的差异,建构出多元化的外源性汉语叙事符号。这种特殊的文学书写使知识分子的外源性言说原点在异域与本土之间位移,而贯穿其中的主线始终是实现民族复兴及中国式现代化的愿景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五四时期 知识分子 外源文化 叙事符号
下载PDF
初级汉语学习者习得“上+O”结构的情况考察与分析
12
作者 左双菊 《汉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28-33,共6页
本文考察了初级汉语学习者习得“上+O”结构的总体情况,并对习得中出现的偏误现象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因学习内容、学习态度、语言使用环境、母语干扰等因素影响,初级汉语学习者在习得“上+O”结构时容易出现多余、误用、遗漏、错序... 本文考察了初级汉语学习者习得“上+O”结构的总体情况,并对习得中出现的偏误现象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因学习内容、学习态度、语言使用环境、母语干扰等因素影响,初级汉语学习者在习得“上+O”结构时容易出现多余、误用、遗漏、错序和杂糅等偏误现象,由此可为国际中文教学者和学习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级汉语学习者 习得 “上+O”结构 考察与分析
下载PDF
汉语复句关系词库的建设及其利用 被引量:31
13
作者 胡金柱 吴锋文 +1 位作者 李琼 舒江波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3-142,共10页
在确定了分句和标注了关系词的基础上探讨如何进行汉语有标复句层次关系的自动识别,是中文信息处理必须解决的难题之一。文章提出构建一个专门的复句关系词库并利用关系词的句法语义信息来识别有标复句层次关系,主要论述了两个问题:1)... 在确定了分句和标注了关系词的基础上探讨如何进行汉语有标复句层次关系的自动识别,是中文信息处理必须解决的难题之一。文章提出构建一个专门的复句关系词库并利用关系词的句法语义信息来识别有标复句层次关系,主要论述了两个问题:1)阐明了利用关系词在复句中的标志作用,建立关系词库并对关系词信息的形式化表征在复句层次关系识别中的基础性作用进行说明;2)讨论利用关系词库中的信息来判断关系词的搭配关系、连用形式以及单用形式的方法途径,以期为最终实现有标复句关系层次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标复句 关系词语 层次 自动识别
下载PDF
构式“小OV着”的构式义、话语功能及其理据探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罗耀华 周晨磊 万莹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59-366,共8页
文章从构式语法的角度探讨现代汉语口语中的构式"小OV着",认为它是"舒适生活状态的主观呈现",核心要素为"状态"和"主观呈现"。构式义的浮现源于人脑中产生的意象图式,以及构式构件的特征。&qu... 文章从构式语法的角度探讨现代汉语口语中的构式"小OV着",认为它是"舒适生活状态的主观呈现",核心要素为"状态"和"主观呈现"。构式义的浮现源于人脑中产生的意象图式,以及构式构件的特征。"小OV着"具有背景性和理据性,表达评价义,其成因可以从现代汉语平面推知,并区别于类似构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象图式 理据 评价 成因
下载PDF
留学生预科汉语模块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8
15
作者 李向农 万莹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76-181,共6页
我国留学生预科教育起步较晚,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以提高预科汉语速成教学的整体质量成为重要课题。本文指出预科汉语教学是一种速成教学、能力教学,应以"按阶段分层推进,按模块最大优化"为原则,各模块之间按需优化组合,... 我国留学生预科教育起步较晚,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以提高预科汉语速成教学的整体质量成为重要课题。本文指出预科汉语教学是一种速成教学、能力教学,应以"按阶段分层推进,按模块最大优化"为原则,各模块之间按需优化组合,相互渗透,使预科教学尽可能适应不同学习能力和不同专业目标的需求,以达到圆满完成预科教学任务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学生预科教育 汉语教学 模块化
下载PDF
基于句法信息的书读前后非分句语言片段识别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琼 李志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63-66,90,共5页
基于句法信息的书读前后非分句语言识别和标注是现代汉语复句语料库建设工作的一部分。首先对文章的题目进行了阐释,接着论述了句法知识在中文信息处理中的作用,然后基于有关的句法信息制定了五条可程序化后供计算机执行的规则,最后给... 基于句法信息的书读前后非分句语言识别和标注是现代汉语复句语料库建设工作的一部分。首先对文章的题目进行了阐释,接着论述了句法知识在中文信息处理中的作用,然后基于有关的句法信息制定了五条可程序化后供计算机执行的规则,最后给出了实验结果及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读前后语言片段 非分句 句法 形式标记 规则
下载PDF
从“怎么说呢、这么说吧”看元认知态度的差异与融合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芳 肖任飞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2-127,共6页
话语标记是元认知在监控调节过程中的形式体现,话语标记"怎么说呢"和"这么说吧"体现了说话人元认知监控调节的过程。一般认为,"怎么说呢"体现说话人元认知监控过程中迟疑、斟酌的态度,"这么说吧&qu... 话语标记是元认知在监控调节过程中的形式体现,话语标记"怎么说呢"和"这么说吧"体现了说话人元认知监控调节的过程。一般认为,"怎么说呢"体现说话人元认知监控过程中迟疑、斟酌的态度,"这么说吧"体现说话人想解释、明示的行为意向。但它们其实有相融的地方,在既迟疑、斟酌,又想解释、明示的元认知监控调节中,既会使用"怎么说呢",也会使用"这么说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语标记 怎么说呢 这么说吧 元认知态度 差异与融合
下载PDF
“什么”非疑问用法的演变和发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肖任飞 张芳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1期132-136,共5页
"什么"的非疑问用法大致分三个发展阶段:①唐五代时期;②宋元时期;③明清时期。在唐五代时期,"什么"有了虚指用法,但任指用法还不太稳固,并且指别性虚指明显多于替代性虚指。宋元时期,任指用法趋于稳固,但还没有替... "什么"的非疑问用法大致分三个发展阶段:①唐五代时期;②宋元时期;③明清时期。在唐五代时期,"什么"有了虚指用法,但任指用法还不太稳固,并且指别性虚指明显多于替代性虚指。宋元时期,任指用法趋于稳固,但还没有替代性的任指用法。而明清时期,"什么"的非疑问用法已经很完善,既有虚指,又有任指,既有指别性的用法,又有替代性的用法。总之,"什么"的发展存在两个序列:1)虚指>任指;2)指别性>替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疑问代词 “什么” 非疑问用法
下载PDF
固始方言“可VP”问句考察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孝娴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84-87,共4页
固始方言中一类特殊的问句———“可”问句,将其与普通话反复问句、是非问句进行比较,发现其间的差别与对应关系。“可”有体的区别,尝试从表里值的角度揭示“可”的表现形式、句法功能及使用条件,试图探讨“可”的成因。
关键词 固始方言 “可”问句 可1 可2 反复问句
下载PDF
论诗歌文本的强会话特征 被引量:2
20
作者 姚双云 万莹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14年第4期67-74,共8页
文章借助"当代诗歌语料库",利用巴赫金的对话性理论探讨了诗歌文本的会话性特征。研究表明,诗歌文本具有强会话性,具体通过会话的序列结构、言说动词、第二人称代词、疑问句等四种语言手段实现。文章还对这四种语言手段在诗... 文章借助"当代诗歌语料库",利用巴赫金的对话性理论探讨了诗歌文本的会话性特征。研究表明,诗歌文本具有强会话性,具体通过会话的序列结构、言说动词、第二人称代词、疑问句等四种语言手段实现。文章还对这四种语言手段在诗歌与散文中的出现频率进行了定量比较。数据显示,诗歌在很大程度上不是个人的独白,而是一种会话性特征很强的语体,其会话性特点明显高于散文语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 会话性 疑问句 言说动词 会话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