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9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校实验教学实验室与科学研究实验室开放机制的研究
1
作者 倪鑫 黄鼎铭 郜啊龙 《实验室检测》 2024年第6期65-68,共4页
高校实验教学实验室及科学研究实验室存在资源利用不充分、实验教学内容传统及科学研究受限等问题。实验室开放是提升实验室资源利用率的主要途径,实验室开放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及科研能力,促进师生科学研究成果,提升实验室资源... 高校实验教学实验室及科学研究实验室存在资源利用不充分、实验教学内容传统及科学研究受限等问题。实验室开放是提升实验室资源利用率的主要途径,实验室开放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及科研能力,促进师生科学研究成果,提升实验室资源利用率,解决实验室管理难题及促进产学研工作实施。本文将高校实验教学实验室及科学研究实验室作为研究对象,阐述了实验室开放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实验室开放的应采取的措施,提出了高校实验教学实验室及科学研究实验室开放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教学实验室 科学研究实验室 实验室开放机制
下载PDF
融入国家安全教育的地理主题式情境教学实践——以“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蒋子龙 杨晨 朱媛媛 《地理教育》 2024年第5期8-12,39,共6页
国家安全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内容,覆盖国民教育各学段和各专业。高中地理课程蕴含丰富的国家安全教育资源,具有开展国家安全教育的独特优势。地理主题式情境教学是使课程内容情境化、地理课堂探究化的重要教学方法。本文将国家安全教... 国家安全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内容,覆盖国民教育各学段和各专业。高中地理课程蕴含丰富的国家安全教育资源,具有开展国家安全教育的独特优势。地理主题式情境教学是使课程内容情境化、地理课堂探究化的重要教学方法。本文将国家安全教育与地理主题式情境教学有机融合,以“环境污染严重冲击国家安全”为主题,选取“日本福岛核泄漏、核污水排海”等素材,创设包含三个递进式子情境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认识突发环境事件的概念、特点和污染物跨国转移的方式,分析其对国家安全的威胁,思考针对跨国污染问题的具体对策。实践证明,融入国家安全教育的地理主题式情境教学有助于学生在情境学习及课后实践中培养国家安全观,发展地理核心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安全教育 主题式情境教学 教学设计
下载PDF
基于RUSLE模型和地理探测器的鄂西南土壤侵蚀脆弱性评价 被引量:7
3
作者 杨严攀 田培 +4 位作者 沈晨竹 平耀东 贾婷惠 乐雪 黄建武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103,共13页
[目的]水土流失是鄂西南突出的生态问题,合理评估该区域的土壤侵蚀脆弱性,并探究其驱动机制是采取有效水土保持措施的前提。[方法]从人地耦合系统视角分析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对鄂西南土壤侵蚀的影响,从暴露度、敏感性和适应能力3个方面... [目的]水土流失是鄂西南突出的生态问题,合理评估该区域的土壤侵蚀脆弱性,并探究其驱动机制是采取有效水土保持措施的前提。[方法]从人地耦合系统视角分析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对鄂西南土壤侵蚀的影响,从暴露度、敏感性和适应能力3个方面构建了鄂西南土壤侵蚀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综合赋权法确定指标权重。[结果](1)2010—2020年鄂西南土壤侵蚀脆弱性总体上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强烈及以上强度的土壤侵蚀脆弱性呈现零星的碎片化分布格局,且主要集中在鄂西南的中南部和东部宜昌市辖区的西部地区;(2)研究区敏感性最高的区域集中在海拔800~1500 m,敏感性在坡度25°~35°最大,并呈现出向两侧递减的趋势,当坡度>15°时,较高及以上敏感性面积急剧增加;(3)较高及以上土壤侵蚀脆弱性高于土壤侵蚀强度,较低及以下土壤侵蚀脆弱性低于土壤侵蚀强度,土壤侵蚀脆弱性与土壤侵蚀强度存在协同变化趋势;(4)土壤侵蚀脆弱性的分布格局是多因素协同作用造成的,地理探测器的分析表明坡度、植被覆盖度、教育质量和城镇化率对土壤侵蚀脆弱性的解释力较强。[结论]未来需要高度重视对坡度>15°地区植被覆盖的保护,并通过提高当地的教育质量,加强水土保持的宣传力度,提升当地居民的水土保持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西南 土壤侵蚀脆弱性 RUSLE模型 地理探测器 时空变化
下载PDF
基于GTWR模型的长江中游城市群碳排放时空异质性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张自豪 余斌 +2 位作者 郭新伟 胡梦姗 何立翔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4-338,共15页
在双碳背景下,研究中部地区城市群碳排放时空异质性特征对于促进区域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研究对象,选取2011—2020年的面板数据,从碳排放量、人均碳排放和地均碳排放分析碳排放的时空异质特征;运用GTWR模型探... 在双碳背景下,研究中部地区城市群碳排放时空异质性特征对于促进区域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研究对象,选取2011—2020年的面板数据,从碳排放量、人均碳排放和地均碳排放分析碳排放的时空异质特征;运用GTWR模型探究案例区碳排放之影响因素及其时空异质性.结果表明:1)2011—2020年长江中游城市群碳排放总量不断增长,但增速趋缓.排放量由98152.00万t增长至132226.12万t,增长率由8.23%减缓至4.85%;2)长江中游城市群碳排放具有很强的空间异质性,碳排放总量、人均碳排放量和地均碳排放量总体均呈现为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其中环鄱阳湖城市群与前两者差异尤为显著;3)人口总量、经济发展水平、工业结构、能源消耗强度等因素对地区碳排放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作用强度同样呈现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游城市群 碳排放 时空异质性 GTWR模型
下载PDF
洪灾社会脆弱性熵权法评价及其时间序列分析——以2001-2012年湖北省荆州市为例 被引量:13
5
作者 李畅 冯滔 +4 位作者 石倩 黄建武 阁承艳 吴江华 陈广平 《灾害学》 CSCD 2015年第3期110-117,共8页
利用荆州市2001-2012年社会经济因子,从社会敏感性与社会应对能力出发构建洪灾社会脆弱性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建立社会脆弱性评价模型,得到荆州市洪灾社会敏感性、洪灾社会应对能力、洪灾社会脆弱性的评价结果;并采用多... 利用荆州市2001-2012年社会经济因子,从社会敏感性与社会应对能力出发构建洪灾社会脆弱性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建立社会脆弱性评价模型,得到荆州市洪灾社会敏感性、洪灾社会应对能力、洪灾社会脆弱性的评价结果;并采用多项式模型线性拟合与离散傅里叶变换对洪灾社会脆弱性进行时间序列分析。结果表明:1荆州市洪灾社会敏感性、应对能力、脆弱性呈现极高相关的二次多项式回归增长方式,敏感性、社会应对能力呈现上升态势,洪灾社会脆弱性表现为波动上升。2时间序列周期图可以得到洪灾社会脆弱性存在一个3年的周期。3根据敏感性与脆弱性的指数特征,把洪灾社会脆弱性指数划分为4个类型:2001-2006年为低敏感性、低应对能力;2006年为低敏感性、高应对能力;2007年为高敏感性、低应对能力;2009-2012年为高敏感性,高应对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灾 社会脆弱性 熵权法 时间序列 傅里叶变换 荆州市
下载PDF
2000年以来长江经济带土地利用时空演化分析与模拟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吴浩 吴霞 +3 位作者 王伟 林安琪 宋旦霞 高聪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92-702,共11页
开展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分析与模拟是国土空间规划优化管控的重要依据,对促进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以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区域,基于2001年、2009年、2017年三期MODIS全球500m土地利用数据,采用元胞自动机马尔科... 开展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分析与模拟是国土空间规划优化管控的重要依据,对促进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以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区域,基于2001年、2009年、2017年三期MODIS全球500m土地利用数据,采用元胞自动机马尔科夫模型(cellular automata Markov,CA-Markov)和多准则评价方法(multi-criteria evaluation,MCE),进行长江经济带的土地利用时空演化模拟.结果表明:1)2017年土地利用模拟结果与实际土地利用分类结果交叉验证,Kappa系数为0.8942,表明利用CA-Markov模型和MCE方法进行土地利用时空演化模拟是可行的.2)2000年以来,长江经济带针叶林、阔叶林和混交林的面积明显增加,分别增加0.42万km^2、2.67万km^2和2.44万km^2,而热带多树草原、热带稀树草原和草地分别减少4.76万km^2、1.2万km^2和0.91万km^2,说明我国西部草场转化为林地较为显著.长江经济带土地利用类型发生变化的区域达到33.53%,其中农用地和热带稀树草原之间的相互转移最为活跃,表明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正在稳步推进,长江经济带实行的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已经在农用地的整治和质量优化中初步见成效,对生态保护和恢复发挥了显著作用.3)模拟结果表明,目前到2025年,长江经济带热带稀树草原的面积将继续增长,达到3.84万km^2,主要得益于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恢复政策的持续推进.但热带多树草原面积减少最大,达到了2.68万km^2,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林地的整体生态功能效应,应引起一定的重视.农用地减少的面积仅次于热带多树草原,为2.27万km^2,预示着长江经济带全域范围需要继续加强监管耕地红线,并进一步提升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力度,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土地利用 时空演化模拟 CA-Markov模型
下载PDF
湖北省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SWOT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王留林 罗佳 +3 位作者 吴宜进 张永利 刘汉生 王盈晓 《湿地科学与管理》 2014年第4期16-19,共4页
随着生态旅游的兴起以及旅游业的多元化快速发展,湿地生态旅游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亲近。湖北省湿地资源丰富多样,发展湿地生态旅游的条件优越,但在开发湖北湿地生态旅游资源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在实地调研和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 随着生态旅游的兴起以及旅游业的多元化快速发展,湿地生态旅游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亲近。湖北省湿地资源丰富多样,发展湿地生态旅游的条件优越,但在开发湖北湿地生态旅游资源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在实地调研和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认真分析了开发湖北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为该地区的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 湿地生态旅游资源 SWOT分析 开发
下载PDF
湖北省黄冈市欠发达地区植被覆盖度时空特征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刘汉生 吴宜进 +1 位作者 张永利 王留林 《生态科学》 CSCD 2015年第5期23-28,共6页
运用黄冈市2000、2005和2010年3期的Landsat TM和Landsat ETM+遥感数据,采取像元二分模型,进行植被覆盖度计算并分析其时空特征,同时将植被覆盖度与坡向、坡度、高程进行叠加,进一步探讨地形因子对植被覆盖度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1)2... 运用黄冈市2000、2005和2010年3期的Landsat TM和Landsat ETM+遥感数据,采取像元二分模型,进行植被覆盖度计算并分析其时空特征,同时将植被覆盖度与坡向、坡度、高程进行叠加,进一步探讨地形因子对植被覆盖度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1)2000—2010年黄冈市植被覆盖度呈现出先上升后退化趋势,植被状况整体上表现为趋向恶化;(2)东部植被覆盖空间分布较高,中南部植被覆盖状况较稳定,而北部和中西部植被覆盖状况相对较低;(3)植被覆盖度在阴阳坡分布较稳定,植被覆盖度分布密集区域主要集中在高程为300米、坡度为15°-25°的区域内。研究结论对推进黄冈市植被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管理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欠发达地区 植被覆盖度 植被指数 时空特征
下载PDF
湖北省1949年以前疟疾流行的时空规律及驱动机制
9
作者 张涛 曾雨欣 +5 位作者 陈志禹 闫晋博 梅琳 王晓伟 石国宁 龚胜生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61-672,723,共13页
该文基于疫情史料和环境资料,运用M-K检验、小波分析、空间自相关模型、疫情重心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1949年以前湖北省疟疾流行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清代(1644—1911年)268个年份间共有14个疟疾年份,频率为5.2%... 该文基于疫情史料和环境资料,运用M-K检验、小波分析、空间自相关模型、疫情重心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1949年以前湖北省疟疾流行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清代(1644—1911年)268个年份间共有14个疟疾年份,频率为5.2%,民国(1912—1949年)疟疾愈加频繁,38个年份间共有20个疟疾年份,频率为52.6%.民国疟疾流行呈现波动变化趋势,1940年为疟疾开始突变增长的时间点.民国疟疾疫情存在18年和4年两个时间尺度的波动周期,平均每隔约12年发生一次大流行,约3年发生一次小流行.流行季节以夏秋为主,春季次之,冬季最少.2)湖北省疟疾流行呈现出蔓延扩散的特征,由斑块散状分布发展成集中连片分布,武汉三镇和宜昌是两个疫情中心.湖北省疟疾疫情在空间上呈现显著集聚态势,高高集聚区包括在武昌、汉口、汉阳和宜都,高低集聚区有竹山,在宜昌周边形成一条由兴山、远安、当阳和长阳等县组成的低高集聚带,未出现低低集聚区.湖北省疟疾重心一直在几何中心附近东西向摆动并逐渐向北偏移,反映了疫情分布不稳定并逐渐向北加重.3)河网、战乱、旱灾等因素对湖北疟疾流行均具有促进作用且在鄂东地区更为显著,鄂西地区路网的完善对疟疾流行的抑制作用更为强烈.疟疾流行时间变化特征主要受气候和战乱因素的影响,空间分布规律主要受人口、河网和交通因素的影响.疟疾流行的驱动机制由疟疾流行的基本环节、疟疾流行的影响因素、疟疾流行的时空规律三个方面组成,并通过各种分析方法有机联系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 疟疾 时空规律 驱动机制
下载PDF
江汉平原典型县域乡村转型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10
作者 陈慧 余斌 +1 位作者 郭新伟 任俊虎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1期73-81,共9页
以人地关系理论为基础,结合公安、京山和仙桃三县市的实地调研数据,以乡村地域功能演变刻画乡村转型发展特征,以外源驱动和内生响应的6个因子辨析乡村转型主要影响因素和作用机理,对比分析江汉平原典型县域乡村转型的阶段特征及其影响因... 以人地关系理论为基础,结合公安、京山和仙桃三县市的实地调研数据,以乡村地域功能演变刻画乡村转型发展特征,以外源驱动和内生响应的6个因子辨析乡村转型主要影响因素和作用机理,对比分析江汉平原典型县域乡村转型的阶段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案例研究表明:1)研究区域乡村转型具有时空差异,研究期内三县市乡村地域综合功能稳定上升,综合功能异质性有所增强.2)公安县乡村转型发展速度最慢,主要为空间重构、经济重构驱动;京山市乡村转型发展速率较快,主要为工业化、市场化驱动;仙桃市一直保持最高的乡村转型度,主要为城镇化、市场化驱动转型.在城乡差距日益扩大、乡村地域渐趋衰落的背景下,本研究为乡村转型的地理研究提供理论启示,为案例地区的乡村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地域功能 乡村转型 影响因素 县域 江汉平原
下载PDF
鄂西北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特征分析——以湖北省随县厉山镇为例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茂茂 张雪松 +3 位作者 王全喜 侯瑞 何炬 李德寿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84-190,共7页
以随县厉山镇2009—2015年的土地利用变化数据为基础,基于修正后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估算并分析了厉山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厉山镇土地利用变化显著,其中:耕地面积减少486.80hm^2,建设用地面积增加628... 以随县厉山镇2009—2015年的土地利用变化数据为基础,基于修正后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估算并分析了厉山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厉山镇土地利用变化显著,其中:耕地面积减少486.80hm^2,建设用地面积增加628.30hm^2;土地利用结构丝信息熵和均衡度呈上升趋初,优势度略有下降,土地利用结构更加合理;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由2009年的11.3066亿元下降到2015年钓11.0970亿元,年变化率达-3.40%;单项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持续下降,但气体调节、气候调节、水文调节、废物处理、保持土壤和维持生物多样性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为9.2588亿~9.4338亿元,其价值总和约占生态服务功能总价值比例的83%;各种用地类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敏感性指数明显小于1,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弹性不足,估算结果较为准确。能为鄂西北地区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镇尺度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乡村振兴 厉山镇
下载PDF
湖北省国内旅游客源市场竞争态及其成因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滕升楠 冯娟 李宁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0-136,共7页
国内旅游客源市场是评价一个区域旅游竞争力的重要指标.运用旅游业市场竞争态模型可以很好的在对旅游市场进行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各旅游市场所处的地位和态势,实现旅游市场合理有序的开发.本文应用旅游市场竞争态模型,分析了湖北... 国内旅游客源市场是评价一个区域旅游竞争力的重要指标.运用旅游业市场竞争态模型可以很好的在对旅游市场进行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各旅游市场所处的地位和态势,实现旅游市场合理有序的开发.本文应用旅游市场竞争态模型,分析了湖北省2006年~2014年国内旅游客源市场发展状况,并以此为基础,着重从旅游吸引力及区域竞合关系等方面分析了竞争态总体格局产生的内在原因,提出了促进湖北省国内旅游市场发展的相关建议,对未来湖北省旅游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具有很好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市场竞争态 国内旅游市场 湖北省
下载PDF
三峡库区土地利用的阶段性响应分析——以库区湖北段为例 被引量:3
13
作者 钟红平 王宏志 +2 位作者 邢慧敏 龙文杰 严青青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82-593,共12页
三峡工程历经规划论证、大坝施工、大江截流、下闸蓄水、正式建成和全面运营等6个阶段.以1990年~2015年6期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在ArcGIS平台下提取土地利用双向变化信息,并构建了土地利用程度综合变化指数(Land Use Degree Change, LUD... 三峡工程历经规划论证、大坝施工、大江截流、下闸蓄水、正式建成和全面运营等6个阶段.以1990年~2015年6期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在ArcGIS平台下提取土地利用双向变化信息,并构建了土地利用程度综合变化指数(Land Use Degree Change, LUDC),对三峡库区湖北段土地利用的阶段性响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规划论证阶段三峡库区湖北段土地利用(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建设用地)结构是10∶82∶6∶1∶1,正式运营阶段土地利用结构是9∶81∶6∶2∶2,土地覆盖以植被型为主;2)三峡工程不同阶段库区土地利用变化面积、速度/速率及方向差异性显著.蓄水前主要是林地和耕地的相互转换,蓄水后除水面扩展外,宜昌市区建设用地持续大面积增加;3)创建覆盖研究区的1 km×1 km空间网格,以此为单元计算LUDC,土地利用程度综合变化主要发生在500 m以下的河谷地区,且变化与其所处工程建设阶段、国家政策和区域发展规划非常契合,反映了区域生态环境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响应.在研究区各阶段,影响因素主次有所差异,工程建设和经济发展是土地开发的主要驱动力,建设用地和水域通过占有林地和耕地迅速增加;在移民安置、农业结构调整和生态保护政策影响下,生态环境日益得到改善.研究结果为库区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提供基础数据支撑,也为了解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CC 驱动力 空间网格 遥感 三峡工程 三峡库区湖北段
下载PDF
基于RUSLE和地理探测器的鄂西北土壤侵蚀时空分异与归因 被引量:7
14
作者 田培 贾婷惠 +3 位作者 平耀东 许盈 王哲 刘目兴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216-2228,共13页
揭示鄂西北土壤侵蚀时空分异特征及成因可为该区域的水土保持工作提供借鉴。基于RUSLE模型定量分析2005—2020年鄂西北土壤侵蚀时空分异特征,利用地理探测器进行土壤侵蚀时空格局的主导因素和多因子间度量交互耦合程度的定量归因研究。... 揭示鄂西北土壤侵蚀时空分异特征及成因可为该区域的水土保持工作提供借鉴。基于RUSLE模型定量分析2005—2020年鄂西北土壤侵蚀时空分异特征,利用地理探测器进行土壤侵蚀时空格局的主导因素和多因子间度量交互耦合程度的定量归因研究。结果表明:1)鄂西北2005—2020年土壤侵蚀强度整体持续下降,15年间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下降了16.3 t/(km^(2)·a);整体以微度和轻度侵蚀为主(占总侵蚀面积的93%)。2)不同坡度下土壤侵蚀强度不同,8°~25°地区以中度、强烈和极强烈侵蚀为主(侵蚀占比为55.4%);>25°地区,65.6%的面积受到强烈及以上等级的高强度侵蚀。3)坡度和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是土壤侵蚀的主导因子,二者共同作用对土壤侵蚀的解释力(q=0.479)均优于单因子。4)坡度>35°、高程在500~800 m、年降雨侵蚀力在4950.55~6378.09 MJ·mm/(hm^(2)·h·a)且以耕地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区域均被识别为高风险侵蚀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时空分异 RUSLE 地理探测器 定量归因 鄂西北
下载PDF
2000-2020年湖北省耕地利用集约化和规模化耦合协调特征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聪 王莹 +4 位作者 陈云坪 胡琼 吴飞 曹隽隽 李硕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19-226,共8页
耕地资源的集约化和规模化是表征耕地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对于确保中国粮食安全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湖北省为研究区,构建集约化与规模化评估指标体系及综合评估方法,并在县域尺度上研究了湖北省2000-2020年间耕... 耕地资源的集约化和规模化是表征耕地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对于确保中国粮食安全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湖北省为研究区,构建集约化与规模化评估指标体系及综合评估方法,并在县域尺度上研究了湖北省2000-2020年间耕地两化水平及其耦合协调模式。结果表明:湖北省耕地集约化水平呈中部高–东西低的整体提升时空格局,而规模化水平呈南高北低–中部高东西低的先降后升时空格局,集约化和规模化水平耦合协调度基本呈中部高–四周低的空间分布模式。尽管20 a间全省的耦合协调度指数持续提升,但仍有21%的县市处于轻度失调模式。规模化程度较低是造成耦合度失调的主要因素,需要做到因地制宜,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该研究结果可为湖北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途径、保障粮食安全、探寻未来耕地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新模式提供理论支撑和决策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集约化 规模化 耦合协调 时空格局
下载PDF
经济增长与农民收入的动态分析——以湖北省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徐姗 熊亚骏 +2 位作者 黄建武 刘子豪 杨波 《河南科学》 2018年第7期1111-1118,共8页
经济增长与农民收入的关系和农民利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密不可分.把VAR模型与谱分析相结合,对1978—2015年湖北省经济增长与农民收入进行动态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民收入增长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格兰杰原因,就中长期而言,经济增长是... 经济增长与农民收入的关系和农民利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密不可分.把VAR模型与谱分析相结合,对1978—2015年湖北省经济增长与农民收入进行动态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民收入增长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格兰杰原因,就中长期而言,经济增长是农民收入增长的格兰杰原因.谱分析下,经济增长与农民收入的波动主周期均为19年,而经济增长的副周期为12.67年,农民收入的副周期为9.5年.根据实证分析进一步得出结论,经济增长与农民收入之间关系密切,提高农民的收入,需要稳定经济增长和农业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省 经济增长 农民收入 VAR模型 谱分析
下载PDF
湖北竹山经济开发区大气环境承载力分析研究
17
作者 刘瑞清 袁绪英 +1 位作者 江玲龙 吴宜进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17年第4期42-45,共4页
近年来环境承载力理论与方法的研究一直备受关注,并得到快速推广与应用。以湖北竹山经济开发区为例,采用A-P值法构建模型来估算大气环境容量,并提出一种环境承载力量化方法,引入内梅罗指数并加以改进,加权得到更精确的大气环境承载力指... 近年来环境承载力理论与方法的研究一直备受关注,并得到快速推广与应用。以湖北竹山经济开发区为例,采用A-P值法构建模型来估算大气环境容量,并提出一种环境承载力量化方法,引入内梅罗指数并加以改进,加权得到更精确的大气环境承载力指数,分析与评价区域内大气环境对规划实施的可承载能力。结果表明:竹山经济开发区的大气环境开发利用强度均远小于1,研究区具有很大的开发利用潜力;开发区的综合大气环境承载力指数在远期达到0.051 2,区域开发利用到远期要考虑逐步限制开发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环境容量 A-P值法 总量控制 环境承载力
下载PDF
林区乡村干部旅游公共服务动机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湖北、安徽、河南3省的实证分析
18
作者 张春燕 周梦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2020年第7期735-741,共7页
林区旅游开发与发展的历程,是其社会发展和结构变迁的过程。在乡村振兴与全域旅游背景下,旅游公共服务成为国有林区乡村干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林区有效治理的关键,对实现林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与林区振兴意义深远。遵循定性(探索... 林区旅游开发与发展的历程,是其社会发展和结构变迁的过程。在乡村振兴与全域旅游背景下,旅游公共服务成为国有林区乡村干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林区有效治理的关键,对实现林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与林区振兴意义深远。遵循定性(探索)—定量(测度)—定性(评估)的研究径路,立足存量研究与林区情境对公共服务动机量表进行本土化开发,采用问卷测量与半结构访谈相结合的混合研究方法对林区乡村干部旅游公共服务动机及影响因素进行考察。结果表明:年龄与学历、月工资收入水平与工资收入认知、辖区旅游公务出行距离与出行条件便利认知、所属地区、工作满意度等变量对林区乡村干部旅游公共服务动机均具有显著影响。在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旅游 旅游公共服务动机 影响因素 乡村干部 林区
下载PDF
宜昌大老岭表土孢粉组合与植被及环境因子的关系分析
19
作者 王秀梅 程波 万金红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12-422,共11页
通过对宜昌大老岭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的16个表土样品孢粉分析,结合植被调查研究该地现代表土孢粉组合与植被的关系.结果表明,大老岭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针阔叶混交林孢粉组合中,针叶乔木的松属呈超代表性,铁杉呈适中的代表性;落叶阔... 通过对宜昌大老岭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的16个表土样品孢粉分析,结合植被调查研究该地现代表土孢粉组合与植被的关系.结果表明,大老岭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针阔叶混交林孢粉组合中,针叶乔木的松属呈超代表性,铁杉呈适中的代表性;落叶阔叶乔木以栎属为优势成分,具高代表性,蔷薇科、桦木属、鹅耳枥属、胡桃属、水青冈属具有适中的代表性;青冈属代表性适中,杜鹃花科、忍冬科呈现低代表性,草本禾本科、菊科蒿属在山区的代表性差异明显;蕨类普遍具有超代表性,孢粉组合基本反映了现生亚热带北缘山区针阔叶混交林的主要植被特征.受花粉自身特点、小生境与人类活动的影响,花粉组合与植被类型存在一定的偏差.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表明,影响大老岭孢粉科属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是温度.表土花粉E/D值(常绿阔叶乔木/落叶阔叶乔木)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反映了山地植被中常绿阔叶乔木减少、落叶阔叶乔木增多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阔叶混交林 表土孢粉组合 PCA E/D值 宜昌大老岭
下载PDF
恩施州乡村旅游地农户返贫风险评估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乔花芳 许建波 +2 位作者 刘荣 郭子钰 谢双玉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9-149,共11页
有效预防返贫风险是后脱贫时代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的关键.该研究将风险的概率纳入返贫风险评估体系,从发生概率和破坏程度两方面综合评估其返贫风险,系统反映返贫风险的可能性和破坏性,进而探究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农户... 有效预防返贫风险是后脱贫时代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的关键.该研究将风险的概率纳入返贫风险评估体系,从发生概率和破坏程度两方面综合评估其返贫风险,系统反映返贫风险的可能性和破坏性,进而探究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农户各维度的返贫风险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个体风险、家庭风险、社会风险和自然风险,农户受家庭风险和个体风险影响较大,存在明显的内生性、个体化特征.2)依据风险的发生概率和破坏程度,返贫风险可分为“高概率-高破坏”型、“高概率-低破坏”型和“低概率-低破坏”型3种类型,其中,“高概率-高破坏”型风险包括非农就业能力和教育负担,返贫风险指数最高,对农户返贫的威胁最大.3)抚养人数和户主的文化程度等家庭特征是影响返贫风险的主要因素,乡村旅游扶贫开发模式不同导致农户的返贫风险存在显著差异.在返贫防治实践中,应因户施策,重点防治内生性返贫,同时要根据返贫风险发生概率及破坏程度的差异,制定合理的返贫风险预警机制及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施州 乡村旅游地 返贫风险指数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