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行一体化:环境司法诉讼禁令制度的重构与完善 被引量:19
1
作者 杨凯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27-137,共11页
环境诉讼禁令是环境司法专门化制度建构中的一项重要预防机制。目前民事诉讼制度中行为保全制度没有具体审查标准而无法保证实施效果,行政诉讼中暂时停止行政执行与先予执行制度也无法在环境行政诉讼中发挥作用,造成各地方法院环境司法... 环境诉讼禁令是环境司法专门化制度建构中的一项重要预防机制。目前民事诉讼制度中行为保全制度没有具体审查标准而无法保证实施效果,行政诉讼中暂时停止行政执行与先予执行制度也无法在环境行政诉讼中发挥作用,造成各地方法院环境司法专门化改革试点实践中,针对环境诉讼禁令制度所制定的审查规则以及发布的禁令文书样式不统一,预防制度功能实现和程序设置较为困难。促进环境诉讼禁令制度充分完整地发挥诉讼制度预防效果,需要合理重构与完善民事与行政诉讼相衔接的“民行一体化”环境诉讼禁令制度,并设置不同的具体审查标准和裁判文书样式规范,充分发挥环境司法专门化中诉讼禁令制度的预防功能,使这一预防性司法制度真正发挥其参与环境生态文明社会治理的公共法律服务效能与功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司法专门化 环境诉讼禁令 行为保全 公共法律服务
下载PDF
网络犯罪空间化视阈下“刷单炒信”出入罪之标准辨析——基于1879件“网络平台刷单案”法律文书刑事裁判结果不同违法制裁的均衡度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杨凯 《山东法官培训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1-15,共15页
从网络案件发展的阶段性来看,单纯性的以刷单行为造成的危害性为评价对象,而不是将其作为其他犯罪工具评价的情境下,对于"网络刷单"的单纯评价,才是今后的刑事案件发展的难点。信息时代的犯罪定性定量基础以"双层社会&qu... 从网络案件发展的阶段性来看,单纯性的以刷单行为造成的危害性为评价对象,而不是将其作为其他犯罪工具评价的情境下,对于"网络刷单"的单纯评价,才是今后的刑事案件发展的难点。信息时代的犯罪定性定量基础以"双层社会"为背景,要求犯罪的定性和定量标准,都必须考虑到网络空间行为的新型定量参数的实际影响和作用。定性上要重视现实社会和网络空间的衔接、互动和并列关系。我们需要结合具体案情和具体规范对于抽象危险的正当性进行分析,并借助所有违法制裁手段系统论体系,对"网络刷单"引起的刑事、民事、行政责任在统一制裁体系中考察其制裁手段的均衡性,通过司法解释和司法示范性案例将网络秩序违反的行政犯进行入罪化解释。一方面,在行政和民事制裁不利时及时进行刑罚制约的入罪功能;另一方面为了平衡行为与结果的一致评价,更重要的是抽象危险犯应当同时通过系统化刑法体系的视角,不论是构成要件还是量刑要件,将网络空间属性一致贯彻发展到底,并在主体制裁体系中体现刑罚力度的均衡性以及行刑二法的无缝衔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犯罪 违法制裁 抽象危险犯 刑罚制约 均衡度
下载PDF
证明标准问题的理论反思与制度建构
3
作者 宋随军 《人民法治》 2019年第6期106-114,共9页
对于证明标准问题,我国法学界从20世纪90年代'客观真实''法律真实'之争开始持续到现在,研讨范围横跨学术、立法、司法各个界别,参与人数众多,论争激烈,观点纷呈。到如今学术界兴味索然,并非是问题已经得到解决或有了共... 对于证明标准问题,我国法学界从20世纪90年代'客观真实''法律真实'之争开始持续到现在,研讨范围横跨学术、立法、司法各个界别,参与人数众多,论争激烈,观点纷呈。到如今学术界兴味索然,并非是问题已经得到解决或有了共识,而是由于在'认识'与'事实'两大基本问题上存在错误理解,使得争论未有结果之前只能调和处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明标准 案件事实 排除合理怀疑 内心确信 法学理论界 事实认定 证据确实充分 裁判事实 法律真实论
下载PDF
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构——以武汉市六个社区治理实践为实证样本 被引量:2
4
作者 杨凯 《法治论坛》 2019年第3期27-34,共8页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构是加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建设的新方向,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新经验,也是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必然要求,更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体现。通过以武汉市六个不同历史渊源、不同居民构成、不...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构是加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建设的新方向,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新经验,也是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必然要求,更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体现。通过以武汉市六个不同历史渊源、不同居民构成、不同社区形态的社区(镇)作为实证研究样本,可以发现基层社会治理实践中涌现出大量有益的做法和经验,特别是以"送法下乡"的方式,将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构融入社区治理的创新性实践,成功打造了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有效促进了自治、法治、德治的有机融合,充分彰显了法治治理的内涵和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治理 公共法律服务 枫桥经验
原文传递
加快推进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 被引量:13
5
作者 杨凯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66-69,共4页
2019年7月1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随着《意见》的出台,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进入发展新阶段。... 2019年7月1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随着《意见》的出台,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进入发展新阶段。这个新阶段,不仅是对过去已有的平台体系建设、服务体系构建的总结和巩固,更意味着国家将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纳入整体发展规划和战略,上升到解决新时代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加快推进 人力资源 法律服务行业 基层社区治理
原文传递
民事生效裁判文书可执行性争议化解机制的建构路径 被引量:3
6
作者 杨凯 李婷 《法治论坛》 CSSCI 2018年第3期227-241,共15页
生效裁判文书可执行性争议的化解,是实质性实现审执分离的逻辑起点,且不能通过执行机构的形式独立予以解决。本文对应提出“整体架构”与“微观实效”兼顾的解决路径,建立分层次的裁判可执行性争议预防化解机制,在起诉立案阶段就可执行... 生效裁判文书可执行性争议的化解,是实质性实现审执分离的逻辑起点,且不能通过执行机构的形式独立予以解决。本文对应提出“整体架构”与“微观实效”兼顾的解决路径,建立分层次的裁判可执行性争议预防化解机制,在起诉立案阶段就可执行的范围予以释明,审判中对请求进一步明确。在执行立案中,限定不予受理的范围,将部分被错误混同于确认案件的“确权”案件纳入执行范围。执行中关于执行标准明确性的争议,先由执行实施机构根据审判机构的解释对外初步解释,当事人对初步解释不服提出书面异议的由执行审查机构作出裁定解释。无法替代履行和返还原物的,先由双方当事人对作价补偿方案协商,协商不成根据既判力标准时划分产生执行障碍的原因,以区分提起再审和另行起诉的不同条件,合理分担诉讼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效裁判文书 可执行性争议 审执分离 化解机制
原文传递
公共法律服务的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3
7
作者 杨凯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2018年第2期8-8,共1页
公共法律服务源于一国政府对其公民在法律义务上和政治道义上的不可放弃、不可转移的责任担当基础和政治伦理要求。基于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旨在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由政府统筹提供的此类法律服务能够体现基本公共资源配置均等化属性和社会... 公共法律服务源于一国政府对其公民在法律义务上和政治道义上的不可放弃、不可转移的责任担当基础和政治伦理要求。基于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旨在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由政府统筹提供的此类法律服务能够体现基本公共资源配置均等化属性和社会公益担当责任,是维护公民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所必需的一般性的基本法律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服务 公民合法权益 政治伦理 理论与实践 社会公平 公共资源配置 法律援助 律师行业 法律义务 律师服务
原文传递
论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建构 被引量:1
8
作者 杨凯 《法治论坛》 2019年第1期434-437,共4页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只有全方位地统筹、宽口径地融合、多部门地联动、深层次地改革、厚基础地培...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只有全方位地统筹、宽口径地融合、多部门地联动、深层次地改革、厚基础地培育和高科技的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基层社会治理 以人民为中心 政法机关 政法工作会议
原文传递
寻找新时代提升司法公信力的最佳路径与方法
9
作者 杨凯 《法治论坛》 CSSCI 2018年第1期393-398,共6页
党的十九大报告第六部分'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明确提出:'深化依法治国实践。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成立中央... 党的十九大报告第六部分'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明确提出:'深化依法治国实践。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加强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权威 人民法院 公信力 舆论监督 最佳路径
原文传递
论民事诉讼文书样式体系与结构续造
10
作者 杨凯 《法治论坛》 CSSCI 2018年第4期197-207,共11页
在民法典编纂的背景下,充分发挥民事诉讼文书样式程序规制功能和规则指引作用,带动开拓民事诉讼程序规制和审判流程管理的新路径,进一步续造民事诉讼文书样式的体系与内在结构,实现民事诉讼文书样式对司法行为、诉讼程序、实体处理的规... 在民法典编纂的背景下,充分发挥民事诉讼文书样式程序规制功能和规则指引作用,带动开拓民事诉讼程序规制和审判流程管理的新路径,进一步续造民事诉讼文书样式的体系与内在结构,实现民事诉讼文书样式对司法行为、诉讼程序、实体处理的规范性指引作用,拓展员额法官写作民事诉讼文书的思路和方法,能较好地锻造法律职业共同体的法律思维实践理性并形成共识,弥合司法实践与诉讼法理论之间的鸿沟,并融合民法典与民事诉讼法的价值功能与制度规范,从而在'激活'民法典的同时'盘活'民事诉讼法,实现司法实务对立法的因应与制度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典编纂 文书样式 体系结构 诉讼法理
原文传递
总体战视域下公共法律服务制度定位新思考
11
作者 杨凯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2020年第3期8-8,共1页
一、统筹协调:"总体战"视阈下公共法律服务的制度功能。在"总体战"思维指导下,应当以统筹协调作为公共法律服务制度功能的新定位,整体解决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普法等方面的薄弱环节问题。疫情防控前期出现的... 一、统筹协调:"总体战"视阈下公共法律服务的制度功能。在"总体战"思维指导下,应当以统筹协调作为公共法律服务制度功能的新定位,整体解决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普法等方面的薄弱环节问题。疫情防控前期出现的个别信息失灵、行动失序、权责错位的现象,反映了社会治理中碎片化、阵地化工作模式的短板。政法机关承担着大量公共服务职能,从服务的本质特征来看,各政法机关的法律服务具有三个共同特征:公共性、开放性,服务目的具有公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法律服务 统筹协调 疫情防控 公共服务职能 制度定位 总体战 信息失灵 普法
原文传递
一篇好判决如何化解“情与法”的冲突?
12
作者 杨凯 《民主与法制》 2018年第3期16-19,共4页
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曾经播出一起内蒙古某医院妇产科护士涉嫌拐骗儿童犯罪的典型案例,央视主流媒体的案件报道一石激起千层浪,案件中涉及的人性冷暖与法律规制之间的冲突迅速引起社会公众广泛关注和热议,情理法的冲突在此案... 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曾经播出一起内蒙古某医院妇产科护士涉嫌拐骗儿童犯罪的典型案例,央视主流媒体的案件报道一石激起千层浪,案件中涉及的人性冷暖与法律规制之间的冲突迅速引起社会公众广泛关注和热议,情理法的冲突在此案处理中再次激荡交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突 判决 《焦点访谈》 案件报道 中央电视台 典型案例 儿童犯罪 主流媒体
原文传递
法律职业共同体司法公正评价调研报告
13
作者 杨凯 《法治论坛》 2016年第4期263-278,共16页
'正义是法律的内在根据和法上之法,正义也是历久弥新的人类精神现象'。21自古以来,关于何为正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司法正义作为个案正义形态之中的最终者尤其受到社会各层面的关注和重视。基于不同的利益、不同的视野、不... '正义是法律的内在根据和法上之法,正义也是历久弥新的人类精神现象'。21自古以来,关于何为正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司法正义作为个案正义形态之中的最终者尤其受到社会各层面的关注和重视。基于不同的利益、不同的视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信息等,来自社会不同层面的声音注定具有无法统一的属性。而法官、检察官、公安人员、律师均以法律为职业,虽然个体成员在人格、品性、价值观等方面各有千秋,'但是他们在从业过程中表现出的特有的法律思维模式、 展开更多
原文传递
遗产管理人制度建构的“非讼法理”——以《民法典》继承编为视角 被引量:5
14
作者 杨璐嘉 廖惠敏 叶鑫欣 《法治论坛》 2020年第2期318-327,共10页
随着经济发展,我国涉遗产纠纷呈"井喷态势"。如何管理遗产,完成财富传承、债务清偿,防范社会风险,已成为新时代社会治理面临的新挑战。为此,我国《民法典》首设遗产管理人制度。不过,《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四十五条、第一千一... 随着经济发展,我国涉遗产纠纷呈"井喷态势"。如何管理遗产,完成财富传承、债务清偿,防范社会风险,已成为新时代社会治理面临的新挑战。为此,我国《民法典》首设遗产管理人制度。不过,《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四十五条、第一千一百四十六条存在规则漏洞,会陷入遗产管理人产生难的窘境。究其根源,是"诉讼法理"错位运用所致。在家事审判领域,家事诉讼运行渐呈"非讼法理"特征,家事审判特别程序探索不断深化~1,②展示"非讼法理"强大生命力。破除管理人产生难题,宜回归"非讼法理"道路,打造"由顺位在先的适格主体自动充任为主,法院依职权指定为辅"的产生机制,并分化一审诉讼程序,建立与"诉讼程序"并行的"非讼程序"加以保障。对第一千一百四十五条、第一千一百四十六条进行立法完善及配套制度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典》 遗产管理人 非讼法理 遗产纠纷 制度建构 适格主体 立法完善 诉讼法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