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灵研究的“归属论”走向:解释主义及其最新发展 被引量:1
1
作者 高新民 张蔚琳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56-165,共10页
解释主义不直接解剖、探究心灵本身,而把主要精力集中在人的言语活动和解释实践之上,创造性地提出:心灵既不像各种形式的实在论所说的那样是实在的存在或属性,也不像各种非实在论或取消论所说的人为的虚构,而认为心灵是我们的解释性投... 解释主义不直接解剖、探究心灵本身,而把主要精力集中在人的言语活动和解释实践之上,创造性地提出:心灵既不像各种形式的实在论所说的那样是实在的存在或属性,也不像各种非实在论或取消论所说的人为的虚构,而认为心灵是我们的解释性投射的产物。解释主义是有韧性的。否定和批评不但没有使之消失,反倒使之在回应中上了新台阶。在解释主义的后来发展中,不仅戴维森和丹尼特对自己创立的解释主义有改进,而且有些人对之作出了新的辩护、论证和发展,还有一些人在阐释的基础上建构出了解释主义的新的理论形态。这些为我们深入探讨心灵的本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灵 解释 新解释主义 归属论
下载PDF
西方心灵哲学最新发展研究纲要
2
作者 高新民 胡松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9-23,共5页
从20世纪90年代以后,西方心灵哲学进入了一个全新发展时期,与此同时,形成了足以体现西方心灵哲学特点的焦点或热点问题。围绕这些问题,心灵哲学家们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西方心灵哲学的发展,不仅表现在成果的质量与数量... 从20世纪90年代以后,西方心灵哲学进入了一个全新发展时期,与此同时,形成了足以体现西方心灵哲学特点的焦点或热点问题。围绕这些问题,心灵哲学家们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西方心灵哲学的发展,不仅表现在成果的质量与数量上,也表现在新的倾向乃至新领域的不断涌现。它在继续重视求真性心灵哲学的同时,也表现出了对东方价值性心灵哲学靠拢的一面,在靠拢的过程中也有方法和视角的创新。另外,在新的理论大量涌现的同时,理论间的关系在悄然变化,以前长期衰落的二元论现今既有与自然主义、物理主义分庭抗礼的态势,也有与自然主义融合的新趋势。分析传统与现象学传统的复杂动变关系也是值得关注的新现象。基于此,本组专题对西方心灵哲学最近20年来发展中应关注的问题以及启迪、继认知主义和联结主义之后认知科学和心灵哲学研究中一种快速发展的理论思潮——具身认知理论的最新发展状况、突现论及其在西方心灵哲学中的最新进展、语言天赋论的最新争论与发展等作出了较深入的探讨和阐述,希望我们的努力,能为心灵哲学在我国的发展起到良好的推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灵哲学 最新发展 研究
下载PDF
创造力的社会文化哲学研究与创新观的“海变” 被引量:1
3
作者 高新民 《学术界》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5-45,共11页
传统内在主义和个体主义把创造力界定为人类的一种内在个体性能力,这一观点尽管抓住了创造力的部分存在构成及特点,但其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同时看到创造力的超越内在性和个体性的“宽”构成及其本质,特别是没有看到社会文化哲学所强调的... 传统内在主义和个体主义把创造力界定为人类的一种内在个体性能力,这一观点尽管抓住了创造力的部分存在构成及特点,但其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同时看到创造力的超越内在性和个体性的“宽”构成及其本质,特别是没有看到社会文化哲学所强调的社会文化的构成和存在方式。要解决新旧创新观的争端,真正揭示创造力的条件、构成和本质,建立科学的创新观,除了要继续坚持多学科的研究进路之外,还应同时有语言哲学、本体论、唯物史观和辩证法的观照、探讨,看到创造力有潜在与现实之分;现实的创造力有人类创造力与非人类创造力之别;人类创造力既有内在性、个体性,有心理的构成,同时又有社会文化的生成条件和构成,表现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因此有超越于心理现象的社会文化的存在方式,有“制度”“爱多斯”“审美化”之类的本质和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造力 制度 爱多斯 审美化 本体论
下载PDF
“新神秘主义”:心灵-认知科学哲学的怪胎
4
作者 高新民 郭佳佳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2期227-232,共6页
心灵哲学家们围绕心身问题提出了多种理论,但在心灵本质问题上并未取得关键性突破。麦金认为,心灵之神秘根源于人类认知结构的封闭性,解决心灵问题必须在弄清意识自相的基础上进行激进的概念革命,而把以前水火不相容的自然主义与二元论... 心灵哲学家们围绕心身问题提出了多种理论,但在心灵本质问题上并未取得关键性突破。麦金认为,心灵之神秘根源于人类认知结构的封闭性,解决心灵问题必须在弄清意识自相的基础上进行激进的概念革命,而把以前水火不相容的自然主义与二元论结合起来则是他倡导的“革命”的主要操作,其结果就是“新神秘主义”这一新型的充满科学情趣的心灵哲学理论的诞生。毫无疑问,这种理论深刻触及了科学成果的心灵哲学解读、心灵的理解方式、认知能力的界限及概念图式的作用等复杂问题,具有重要的心灵-认知哲学意蕴,值得我们在破解意识之谜的过程中予以关注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神秘主义 麦金 心灵-认知 心灵哲学 心身关系 自然主义二元论 认知封闭性
下载PDF
心灵观念的语言学之源——兼评杰恩斯关于心理语言的“古生物学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刘占峰 高新民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4-28,共5页
语言发生学分析是探讨心灵本质和起源的一个重要手段。朱利安.杰恩斯通过追溯心理语言的起源,得出了如下结论:心理语言是借助于隐喻、类比从物理语言中转化产生的;心灵是真实世界的类似物;心理语言是意识产生的前提。我们认为,物理语言... 语言发生学分析是探讨心灵本质和起源的一个重要手段。朱利安.杰恩斯通过追溯心理语言的起源,得出了如下结论:心理语言是借助于隐喻、类比从物理语言中转化产生的;心灵是真实世界的类似物;心理语言是意识产生的前提。我们认为,物理语言以及类比、隐喻不是心理语言产生的充分条件,除此之外,还要有表达真实存在的内部过程的需要。揭示心灵的本质和起源,重要的是要正确认识心理语言、心理观念和心理实在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发生学 意识的本质 隐喻 类比
下载PDF
“宽创造力”与个体主义创新观的超越——由契克森米哈赖创造力动力学模型引发的探讨
6
作者 高新民 傅利华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8-98,共11页
与认知科学和心灵哲学的反个体主义思潮和“宽”范式的迅速崛起相应,创造力的研究范式和观念也在发生较大变化,“宽”范式的影响力日渐扩大,以具身论、延展论、社会交互论等为标识的创造力理论纷至沓来。契克森米哈赖基于系统模型、心... 与认知科学和心灵哲学的反个体主义思潮和“宽”范式的迅速崛起相应,创造力的研究范式和观念也在发生较大变化,“宽”范式的影响力日渐扩大,以具身论、延展论、社会交互论等为标识的创造力理论纷至沓来。契克森米哈赖基于系统模型、心流论和重新解释的熵增原理的创造力理论是其典型形式。它不绝对否认内在的东西的作用,认为创造力不是纯内在的心理能力或现象,而是由内外宽泛的因素共同决定的超越于皮肤的现象。要化解个体主义与反个体主义在创造力问题上的争端,必须有辩证的思维,看到创造力存在方式的多样性。相对于现实存在的创新事件而言,反个体主义的崛起是认知的一个进步,意味着对个体主义创新观的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造力 反个体主义 宽创造力 心理动力学 心流
下载PDF
人工智能哲学视域中“人的本质”观念变革
7
作者 王世鹏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3-60,共8页
对“人的本质”的认识总是被置入“人与他者”的关系中进行考量。他者作为一个变量,构成了对“人的本质”的认知参照。当前,人工智能作为新的他者出现,促使人的本质的理解方式在方法论层面发生变革。但是,人工智能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他者... 对“人的本质”的认识总是被置入“人与他者”的关系中进行考量。他者作为一个变量,构成了对“人的本质”的认知参照。当前,人工智能作为新的他者出现,促使人的本质的理解方式在方法论层面发生变革。但是,人工智能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他者,而是有可能充当人的本质的最佳认知参照。人工智能与人本身具有内在本质关联,而不只是人的心智的放大和延伸;同时,人工智能又是人所能创制的最复杂的造物,在特定意义上能够作为人的完成形态。因此,以人工智能为参照,对人的本质的认识可以实现从“人体解剖”到“人工智能体解剖”的方法论变革。这种变革并不否认在人与动物的对照中获得对人的本质规定性的理解,但它更强调应该在重新界定人与动物关系的基础上,把个人作为自然界中的一个独特种类即人类动物进而将之与人工智能相对照。这种对照表明,我是一个人,个人在根本上是人类动物,而人类动物与人工智能及其他动物的本质差异就在于,人类动物不但能够理解意义,而且能够为本无意义的宇宙赋予意义。质言之,人是宇宙中已知的唯一赋义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本质 人工智能 观念变革 他者
下载PDF
是什么把心与非心区别开来——西方心灵哲学的心理标准探索 被引量:2
8
作者 高新民 郭丽琴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8-134,共7页
心理标准问题是一个与心的本质问题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著名哲学难题。单一属性论认为,心理样式尽管多且性质各异,但又具有相对的统一性,因此所有心理样式具有一个只为它们具有而不为非心具有的属性,当然这属性是什么,其内部又见仁见智。... 心理标准问题是一个与心的本质问题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著名哲学难题。单一属性论认为,心理样式尽管多且性质各异,但又具有相对的统一性,因此所有心理样式具有一个只为它们具有而不为非心具有的属性,当然这属性是什么,其内部又见仁见智。多标准论认为,心没有统一性,因此它们的标志性特征就不一样,其判断标准只能是多。系统观认为,作为整体或系统的心理与它里面的个别的心理状态的标志性特征是完全不一样的。心理标准的怀疑论在当今也有一定的市场。要化解有关难题,既要用类似于人口普查的方式研究心理的一切样式及范围,又要用唯物辩证法和具体科学方法去研究它们的差异性和同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标准 宽心灵 单一属性 多属性
下载PDF
叙事研究的形而上学之维 被引量:7
9
作者 高新民 胡子政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0-85,共16页
叙事的泛化、认知转向、多学科研究及其所引出的深层次问题将叙事的形而上学研究提上了议事日程。其核心关切不是叙事作为文本是如何构成的,而是作为心灵的工具有何作用、作用的机制与奥秘等。要揭示叙事的本质与奥秘,既要区分叙事的&qu... 叙事的泛化、认知转向、多学科研究及其所引出的深层次问题将叙事的形而上学研究提上了议事日程。其核心关切不是叙事作为文本是如何构成的,而是作为心灵的工具有何作用、作用的机制与奥秘等。要揭示叙事的本质与奥秘,既要区分叙事的"应该问题"和"事实问题",又应遵循从个别到一般的认识路线,尽可能全面认识人类叙事实践的个例和样式。叙事与心灵密不可分、相得益彰,如果没有叙事,心灵不会是其所是。没有心灵,叙事则成了无根之木。叙事除了有文学等所看到的形而下构成之外,还有心灵理论、自传性记忆、元认知等形而上构成。叙事有自己的对象世界,而对象有真实与虚构之别,虚构对象在现实世界尽管没有存在地位,但却有真实不虚的因果作用。叙事尽管有巨大的认知和解释作用,但泛叙事化显然有矫枉过正的偏颇。就叙事与自我的关系而言,不可能是叙事创造了自我,而只能是自我让人有自传式记忆进而有叙事的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 叙事性 泛叙事化 形而上学
下载PDF
中国心灵哲学的“心理多主论” 被引量:4
10
作者 高新民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9-77,共19页
中国心灵哲学在对人与世界作整体把握时,除了有超心物二分图式的特点之外,还有这样一个特点,即在将心理王国作为统一对象把握时,尽管在一些语境下表面上承认心为主宰,但一般坚持认为,心理王国的主宰不像西方哲学所说的那样只有一个,而有... 中国心灵哲学在对人与世界作整体把握时,除了有超心物二分图式的特点之外,还有这样一个特点,即在将心理王国作为统一对象把握时,尽管在一些语境下表面上承认心为主宰,但一般坚持认为,心理王国的主宰不像西方哲学所说的那样只有一个,而有"多主角"或多主体,如心、魂、魄、神、我或自我等。它们都有自己的形成过程、构成、结构、运作方式、特点和特殊本质,在人的心理生活中,都有自己的势力范围、功能和职责。各司其职,但又通过特殊的方式,相互协调,共同构成完整的、整体的人。在论述它们的关系时,存在着独立论、归并论、主中有主论、一实多名论的分歧与争论。中国心灵哲学中同样存在着"李约瑟难题",落后于西方是近代以后的事情。其领先主要表现在它的价值性心灵哲学中,当然它的求真性心灵哲学中也有一部分具有现代意义,值得发扬光大,如心理多主论中就包含有超二元论思想、非实体主义、非中心主义、特种形式的具身性思想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灵 心灵哲学 多主论 魂魄 精气神
下载PDF
取消论、实在论和解释主义——当代西方心灵哲学围绕意向性本体论地位的争论及其思考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世鹏 高新民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8-52,共5页
意向性是当今西方哲学研究的一个核心议题,但意向性是否真正存在却纷争不断。取消论在整体上否认并要求取消意向性概念;实在论肯定意向性的存在地位,但对它以何种方式存在却又见解不同;解释主义另辟蹊径,把意向性归结为一种解释性投射... 意向性是当今西方哲学研究的一个核心议题,但意向性是否真正存在却纷争不断。取消论在整体上否认并要求取消意向性概念;实在论肯定意向性的存在地位,但对它以何种方式存在却又见解不同;解释主义另辟蹊径,把意向性归结为一种解释性投射。这三种关于意向性本体论地位的理论触及到了很多深层次的问题,尽管存在各种缺陷,但仍为我们了解心灵奥秘、拓展哲学研究视野提供了宝贵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向性 取消论 实在论 解释主义
下载PDF
现当代意向性研究的走向及特点 被引量:4
12
作者 高新民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9-13,共5页
意向状态由于能与非存在事物发生关系因而是宇宙中最奇特的一种关系属性,同时也成了爱生惊诧的哲人智者的探索课题。20世纪以降,各种理论竞相争妍,最终形成了分析哲学和现象学两大传统。前者从自然主义出发,试图揭示意向性的本体论地位... 意向状态由于能与非存在事物发生关系因而是宇宙中最奇特的一种关系属性,同时也成了爱生惊诧的哲人智者的探索课题。20世纪以降,各种理论竞相争妍,最终形成了分析哲学和现象学两大传统。前者从自然主义出发,试图揭示意向性的本体论地位,说明它的基本特点和成立条件,建立关于意向性、意义、表征和内容的统一理论。后者站在自然主义的对立面,把意向性作为意识的基本属性和结构,着力探讨意识和意向性所以具有超越性的根源和条件。两种走向也有一致之处。这种一致最终导致了将它们统一起来的种种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向性 意识 分析哲学 现象学
下载PDF
东西哲学有无之辩比较研究应有新的维度 被引量:1
13
作者 高新民 江雨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10-16,共7页
无论在西方还是东方哲学里,有无之辩或非存在问题都是形而上学的一个主要问题。从比较哲学的角度看,目前学界有这样几种共识,一是认为西方哲学关注"有"本身,东方哲学关注"无"。二是中国哲学对"无"的认识... 无论在西方还是东方哲学里,有无之辩或非存在问题都是形而上学的一个主要问题。从比较哲学的角度看,目前学界有这样几种共识,一是认为西方哲学关注"有"本身,东方哲学关注"无"。二是中国哲学对"无"的认识尽管历史悠久成果丰硕,但并没有研究纯粹本体论意义上的"无",只是在做价值论和人生哲学的探讨。三是对中西有无之辩的比较研究持两种对立的态度,即"大同"观,强调其可公度性,"大异"观,强调两者有水火不容的差异性,不能做比较研究。而然,通过梳理西方哲学史发现,有无之辩问题贯穿西哲史始终,西方哲学关注"有"本身,但并未忽略对"无"的研究,二者共同向前发展。而通过整理中国哲学原典,不难看出中国古代哲人智者不仅从价值哲学和生存哲学的角度对作为境界之无和功夫之无的非存在作了独到的探究,而且对本体之无、认识论之无也不偏废,从而使我国的非存在研究保持着既全面又深入的特色。针对学界泾渭分明的的大异大同问题,做出了更为详尽的考释和补充,不臧否某一家,承认其有差异之处,但趋于大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研究 有无之辩 本体之无 大异大同
下载PDF
基于比较心灵哲学的心理动力学探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高新民 张文龙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22-132,共11页
心理动力学或心理因果性难题是现代心灵哲学和行动哲学中的一个具有自身相对独立性的研究领域。要想建构关于心理的科学的动力学,我们必须既立足于最新的科学成果,又应有包容的胸怀、宽广的视野、敏锐的学术嗅觉;既对西方已有的成果敏感... 心理动力学或心理因果性难题是现代心灵哲学和行动哲学中的一个具有自身相对独立性的研究领域。要想建构关于心理的科学的动力学,我们必须既立足于最新的科学成果,又应有包容的胸怀、宽广的视野、敏锐的学术嗅觉;既对西方已有的成果敏感,又不忽视、轻视东方特别是中国哲人所做的探究。心理现象不是副现象,而可以以动力因角色存在和发挥作用,这是因为它本身或许包含微细物质及能量,或与之密不可分。心理的东西由于这一特点不仅能帮助它往来于诸对象之间,呈现在诸心理样式及纷繁复杂的心理世界,而且能"自动动他",成为作用于身体和外部世界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动力学 因果性 心灵哲学 比较研究
下载PDF
当代心灵哲学境遇下计算主义之解读与批判
15
作者 赵泽林 严景阳 高新民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1-74,共4页
计算主义者建立了以计算看世界的世界观。在心灵哲学领域,计算主义坚持把心灵看作一台或多台计算机。与此相关的许多新观点业已成为认知科学、心灵哲学等学科的核心研究纲领之一。但是,我们仍有必要以批判的眼光来解读、审视心灵哲学境... 计算主义者建立了以计算看世界的世界观。在心灵哲学领域,计算主义坚持把心灵看作一台或多台计算机。与此相关的许多新观点业已成为认知科学、心灵哲学等学科的核心研究纲领之一。但是,我们仍有必要以批判的眼光来解读、审视心灵哲学境遇下的计算主义,以期促进相关理论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主义 心灵哲学 心智 认知科学
下载PDF
计算主义在心灵哲学中的两大前沿论题评析
16
作者 赵泽林 高新民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6-39,共4页
计算主义是认知科学、心灵哲学等学科的核心纲领之一。许多哲学家、认知科学家围绕计算主义展开了广泛的争论,当前在心灵哲学中的争论主要围绕两大问题而展开:一是形式与语义,二是心智与计算。这些哲学争论不仅澄清了过去我们对于心智... 计算主义是认知科学、心灵哲学等学科的核心纲领之一。许多哲学家、认知科学家围绕计算主义展开了广泛的争论,当前在心灵哲学中的争论主要围绕两大问题而展开:一是形式与语义,二是心智与计算。这些哲学争论不仅澄清了过去我们对于心智的许多错误认识,也暴露了计算主义哲学立场在解决心灵与认知问题上的困境与矛盾。它还重新提出了论证心理学学科的科学性的理论问题,从而为当今哲学与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主义 形式 语义 心智 计算
下载PDF
《性自命出》:中国古代心灵哲学的杰作
17
作者 邢起龙 高新民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3-27,共5页
《性自命出》是先秦心性论方面的一篇美文,该简文不仅谈性情的来源,而且在价值性心灵哲学部分对如何养性涵情以及如何使心性得到自由等问题给予了回答,其中"心""性""情"等有关指涉心灵的字受到心灵哲学... 《性自命出》是先秦心性论方面的一篇美文,该简文不仅谈性情的来源,而且在价值性心灵哲学部分对如何养性涵情以及如何使心性得到自由等问题给予了回答,其中"心""性""情"等有关指涉心灵的字受到心灵哲学研究者的关注,但很多学者囿于对心灵哲学本身的理解不同,故有各种解读。运用心灵哲学的范式对《性自命出》中的心灵元素进行重构,还原先秦儒家通过礼乐培养心灵自由的奇特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自命出 心性论 心灵哲学 范式
下载PDF
心灵如何存在于物理世界中——金在权的还原物理主义及其争论
18
作者 刘明海 高新民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39-44,共6页
对于心灵如何存在于物理世界中,金在权主张非还原物理主义无法解决心理因果性,只能回到还原论的怀抱。许多学者不同意金在权的理论,从不同方面证明还原物理主义最终会把心灵从物理世界中抹掉。还原物理主义与非还原物理主义之争的根源... 对于心灵如何存在于物理世界中,金在权主张非还原物理主义无法解决心理因果性,只能回到还原论的怀抱。许多学者不同意金在权的理论,从不同方面证明还原物理主义最终会把心灵从物理世界中抹掉。还原物理主义与非还原物理主义之争的根源在于科学主义的致思取向,没有考察心灵的规范性,更没有注意到心灵的价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物理主义 非还原物理主义 心理因果性
下载PDF
比较研究视野下的王夫之有无之辩
19
作者 高新民 胡孝聪 《船山学刊》 2017年第4期24-30,共7页
王夫之不仅直面了有无之辩中广泛、深奥乃至只为现当代本体论所关注的问题,而且作出了自己极富个性的化解,建立了堪与今日西方有无之辩媲美的有无之辩。他强调以前区分开来的有与无,其实是没有区别的,"有"与"无"的... 王夫之不仅直面了有无之辩中广泛、深奥乃至只为现当代本体论所关注的问题,而且作出了自己极富个性的化解,建立了堪与今日西方有无之辩媲美的有无之辩。他强调以前区分开来的有与无,其实是没有区别的,"有"与"无"的概念是相对的。王夫之不仅从语言哲学角度揭露了先前用来区分有无的标准(见与不可见)的错误,而且从元哲学层面探讨了界定存在或"共有"的意义时应注意的问题,通过引入"诚""实"等范畴,揭示了判断存在与非存在的标准。通过重新改造、赋义,"诚"这一道德范畴同时成了他的存在论的最高范畴,成为说明有无之根据的"元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夫之 本体论 有无之辩 比较研究
下载PDF
关于心灵观建构与发展的若干思考
20
作者 高新民 张文龙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6-25,192,共11页
心灵观研究是心灵哲学中的新的学术生长点。尽管西方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成就有目共睹,但许多人在批判地反思后认为,其陷入了成果多而认识的实质性进展小的“危机”或“窘境”。我们要建构能够反映中国水平的心灵观,无疑应以对西方心灵观... 心灵观研究是心灵哲学中的新的学术生长点。尽管西方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成就有目共睹,但许多人在批判地反思后认为,其陷入了成果多而认识的实质性进展小的“危机”或“窘境”。我们要建构能够反映中国水平的心灵观,无疑应以对西方心灵观的考察、反思、问题诊断和思路清理为出发点。已有研究的问题与症结在于:尽管一般论者表面上否定并超越了常识的小人式的心理概念图式,但其无意识的心理结构中并没有真正摆脱它。因此,要真正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进行概念图式变革和加强方法论思考,找到心灵观建构和发展的合适程序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灵哲学 心灵观 小人论心灵观 概念图式变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