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教育治理视角下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研究--基于S县的个案跟踪调查 被引量:4
1
作者 钱佳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79-188,共10页
学校布局调整既是优化教育资源分布的直接方式,也是复杂的教育公共治理实践。科学有序地扩大城区教育资源供给、合理布局城区教育资源是破解当前区域内资源配置“不平衡不充分”、促进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基于教育治理分析框架,... 学校布局调整既是优化教育资源分布的直接方式,也是复杂的教育公共治理实践。科学有序地扩大城区教育资源供给、合理布局城区教育资源是破解当前区域内资源配置“不平衡不充分”、促进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基于教育治理分析框架,运用S县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跟踪调查资料,研究发现,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实践中存在对教育治理的多维价值目标观照不足、多元治理主体参与不足、治理工具选择存在局限性、教育部门横向治理权偏弱、治理结果的非预期性等问题。应基于教育治理理念,重新审视布局调整治理目标,进一步完善学龄儿童动态数据监测,保障各阶段多元主体参与,健全教育治理权力配置机制,以达成县域内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治理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治理 城区义务教育学校 布局调整 个案研究
下载PDF
财政分权背景下地方政府教育支出行为研究 被引量:27
2
作者 雷万鹏 钱佳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8-157,共10页
通过对第一代和第二代财政分权理论的梳理,本文探讨了财政分权改革与地方政府教育支出行为问题。研究认为,"财政分权、政治集权"的体制导致我国地方政府教育支出存在"重物轻教"、"重城轻乡"、"重物... 通过对第一代和第二代财政分权理论的梳理,本文探讨了财政分权改革与地方政府教育支出行为问题。研究认为,"财政分权、政治集权"的体制导致我国地方政府教育支出存在"重物轻教"、"重城轻乡"、"重物轻师"等行为偏差,此种状况对教育公平和资源配置效率均带来不利影响。改革政府绩效考核机制,完善教育转移支付制度,建立民众广泛参与的机制,有助于增强地方政府对民众需求的回应性,规范政府教育支出行为,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分权 地方政府 利益偏好 教育支出行为偏差
下载PDF
学校规模对教育公平、成本效益的影响-国外学校规模影响研究综述及启示 被引量:10
3
作者 叶庆娜 《教育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9-74,共6页
近些年来,因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导致学校规模扩张所引发的公平与效率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并引发争论。国外学者的相关实证研究对于我们客观认识并合理评价学校规模的效应具有重要价值。国外研究表明,小规模学校更有利于弱势群... 近些年来,因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导致学校规模扩张所引发的公平与效率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并引发争论。国外学者的相关实证研究对于我们客观认识并合理评价学校规模的效应具有重要价值。国外研究表明,小规模学校更有利于弱势群体子女学业成绩的提高,从而实现教育公平;学校规模的扩张并不必然带来生均成本的降低。这些研究对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政策转型及农村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正确认识学校规模视阈下的教育公平问题,采取差异化的学校规模发展策略;审慎对待学校规模经济效应,切勿因成本问题将学校布局调整这一"惠民"政策,扭曲为一项丧失民心、失去民意的"毁民"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规模 学校布局调整 教育公平 成本效益
下载PDF
以生态学思维引领教育综合改革 被引量:8
4
作者 岳伟 徐洁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1-15,共5页
教育综合改革是各级各类教育的整体协同改革。教育综合改革的深入推进需要转变思维方式,以整体关联、交互开放、动态生成以及多元共生为特征的生态学思维对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具有较强的适切性。凝聚多元利益主体的改革共识、趋向整体协... 教育综合改革是各级各类教育的整体协同改革。教育综合改革的深入推进需要转变思维方式,以整体关联、交互开放、动态生成以及多元共生为特征的生态学思维对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具有较强的适切性。凝聚多元利益主体的改革共识、趋向整体协同的改革设计与实施、确立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改革评价模式、构建交互关联的改革保障机制是以生态学思维推进教育综合改革的有效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学思维 教育综合改革 整体协同 适切性
下载PDF
论学校生态文明教育的语言限度及其超越 被引量:6
5
作者 徐洁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4-68,共5页
教育是由语言编织而成的。作为教育的编织载体,语言不仅具有工具论意义,而且具有本体论意义。当前学校教育语言实践在筑构学生思维世界与精神生命的过程中阻碍了生态文明教育的发展。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教育语言的城市导向消解了学生对... 教育是由语言编织而成的。作为教育的编织载体,语言不仅具有工具论意义,而且具有本体论意义。当前学校教育语言实践在筑构学生思维世界与精神生命的过程中阻碍了生态文明教育的发展。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教育语言的城市导向消解了学生对乡土的情感归属,教育语言的思维隐喻阻滞了学生生态世界观的确立,教育语言的价值预设晦蔽了学生对生物生命内在价值的认知,教育语言的伦理限度桎梏了学生对自然的道德关怀。为了破解语言制约学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困境,需要规范教师语言,克服教师话语实践中的城市价值倾向;修订学校教材,强化教材语言对万物生命的伦理关怀;加大语言监管,为消解机械论世界观构筑坚实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教育 语言 思维方式 生态世界观
下载PDF
教师支持对农村留守儿童非认知能力的影响——基于CEPS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39
6
作者 雷万鹏 李贞义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60-168,共9页
利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库2014-2015学年的数据,论文实证分析了教师支持对农村留守儿童非认知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村留守儿童非认知能力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教师支持对留守儿童的非认知能力具有显著的影响。具体而言,学习支... 利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库2014-2015学年的数据,论文实证分析了教师支持对农村留守儿童非认知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村留守儿童非认知能力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教师支持对留守儿童的非认知能力具有显著的影响。具体而言,学习支持、情感支持和交往支持均对留守儿童的学习毅力、开放性、学校适应和交往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交往支持对留守儿童消极情绪性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教师的各项支持程度越高,留守儿童非认知能力越强。完善教师绩效评价制度,激发教师关爱留守儿童的积极性,彰显教师支持对留守儿童非认知能力发展的保护性作用,对于促进留守儿童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守儿童 教师支持 非认知能力
下载PDF
非认知能力对初中生学业成绩的影响:基于CEPS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5
7
作者 雷万鹏 李贞义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4-163,共10页
利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库2013-2014学年基线数据和2014-2015学年追踪数据,实证分析非认知能力对初中生学业成绩的影响,研究发现:初中生非认知能力发展存在显著的群体差异,男生、农村学生和中低收入家庭学生的非认知能力水平显著... 利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库2013-2014学年基线数据和2014-2015学年追踪数据,实证分析非认知能力对初中生学业成绩的影响,研究发现:初中生非认知能力发展存在显著的群体差异,男生、农村学生和中低收入家庭学生的非认知能力水平显著更低。OLS回归结果显示,在控制了个体前期学业成绩之后,非认知能力对初中生学业成绩依然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自我教育期望影响效应最大,上述效应因性别、户籍和家庭经济状况的不同而呈现显著组间差异。分位数回归表明,非认知能力对中低学业水平学生的影响效应更大。本研究的启示是,家庭和学校要充分认识发展非认知能力的重要性,重视对学生非认知能力的培养,同时,政府要强化对处境不利学生非认知能力的投资干预,提升弱势群体的非认知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认知能力 学业成绩 初中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