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27篇文章
< 1 2 20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历史条件下高校离退休教工管理工作漫谈——以华中师范大学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朱亦农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0期78-79,共2页
离退休教师既是高校可资利用的宝贵老龄教育资源,更是高校采取积极老龄化重大战略举措的一个重要关注点和最佳切入点。华中师范大学从积极顺应我校老年生态活跃态势的管理工作中,走出了一条独具高校积极老龄化特色的新路子,并同时构建... 离退休教师既是高校可资利用的宝贵老龄教育资源,更是高校采取积极老龄化重大战略举措的一个重要关注点和最佳切入点。华中师范大学从积极顺应我校老年生态活跃态势的管理工作中,走出了一条独具高校积极老龄化特色的新路子,并同时构建出了一套适宜高校老年生态保护的长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学校 离退休教工 管理
下载PDF
中国传统节日高校传承的实践与思考——以华中师范大学为个案 被引量:3
2
作者 庄茵茜 孙正国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5年第4期148-152,共5页
传统节日的当代传承是一项传递着文化特征、价值观和意义的文化活动,高校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力量,对传统节日的传承责无旁贷。以华中师范大学的传统节日传承实践作为研究个案,对其开展的元宵、清明、端午及中秋四大传统节日活动作具体... 传统节日的当代传承是一项传递着文化特征、价值观和意义的文化活动,高校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力量,对传统节日的传承责无旁贷。以华中师范大学的传统节日传承实践作为研究个案,对其开展的元宵、清明、端午及中秋四大传统节日活动作具体的描述梳理,认为这些实践活动具有体验性与民俗知识普及相结合、继承传统精髓与转换节日参与模式结合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探讨其对校园文化建设和传统节日文化重构的意义,并从建设力度、文化深入度和影响力三方面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节日 传承 高校
下载PDF
华中师范大学中文试验班毕业生毕业调查及对本科教学改革的启示
3
作者 龚祎 肖宇 +1 位作者 安霖 贺晓岚 《中外企业家》 2014年第2Z期173-178,共6页
笔者以华中师范大学07至09级中文试验班毕业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访谈、查阅统计数据的方法获取其毕业信息与升学就业心理,并从升学、工作、出国三大方面对数据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文试验班本科教学改革的建议,以便更好... 笔者以华中师范大学07至09级中文试验班毕业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访谈、查阅统计数据的方法获取其毕业信息与升学就业心理,并从升学、工作、出国三大方面对数据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文试验班本科教学改革的建议,以便更好地实现试验班的人才培养目标,为社会培养出优秀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中师范大学 中文试验班 毕业调查 本科教学改革
下载PDF
文学史上跨代作家属代处理的原则和方法——以元末明初代表性作家为例
4
作者 王齐洲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6-114,178,共10页
文学发展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历史过程,并不一定会按照朝代更替而改变其发展路径。然而,文学史家又不能不将文学的历史发展分为若干段落来加以描述,以便呈现出各个朝代的独特文学风貌,揭示文学发展的内在规律。于是,文学发展的历史与朝代... 文学发展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历史过程,并不一定会按照朝代更替而改变其发展路径。然而,文学史家又不能不将文学的历史发展分为若干段落来加以描述,以便呈现出各个朝代的独特文学风貌,揭示文学发展的内在规律。于是,文学发展的历史与朝代更替就不能不产生联系,跨代作家的属代问题也就成为文学史家不能回避的问题。尽管文学史家在撰写文学史的过程中都会对跨代作家进行属代处理,但却很少有人对属代处理的原则和方法进行理论探讨,以致出现同一作家在不同文学史著中归属于不同朝代或同一时期的作家在同一文学史著中被分属于不同朝代的现象。跨代作家的属代处理应该遵循作家自愿归属原则,这不仅体现出作家的主体性,而且容易与其创作实践相关联,有利于确定此作家在文学史上的真实地位。在此原则指引下,寻找作家自愿归属的文字材料,发现作家进行创作的情感动因,发掘作品呈现出来的时代风貌,就成为跨代作家属代处理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史 跨代作家 属代处理 原则 方法
下载PDF
“非洲性”与“英国性”:非洲裔英国文学谱系及研究
5
作者 高添 黄晖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6-112,共7页
作为非洲文学和英国文学的交叉集合,非洲裔英国文学成为了“非洲性”和“英国性”的共同载体,不仅坚守了厚重的非洲本土文化传统,有力地支撑和言说了“非洲性”,同时也通过其潜在的抵抗话语和解放诉求对“英国性”进行了介入、颠覆和重... 作为非洲文学和英国文学的交叉集合,非洲裔英国文学成为了“非洲性”和“英国性”的共同载体,不仅坚守了厚重的非洲本土文化传统,有力地支撑和言说了“非洲性”,同时也通过其潜在的抵抗话语和解放诉求对“英国性”进行了介入、颠覆和重塑。非洲裔英国文学为两种文学传统的互鉴互识和跨大洋两个不同地域文化、族群、社会的联结做出了重要贡献,为后帝国和后种族时代的文化建设提供了优秀的现实蓝本,也为现今全球化和多元化语境下的共同体建构塑造了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裔英国文学 非洲性 英国性 多元文化 共同体
下载PDF
现代文学理论译著副文本:在民族性与现代性之间
6
作者 李家军 范军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6-113,共8页
现代时期,文学理论译著版式、图像、附录等副文本发生了深刻的现代性变革。从版面结构上,以竖排版式为主逐步转向以横排为主,传统和现代版式观念多有碰撞、融合,而最终得以迈入现代性门槛。现代性的冲击和民族性的裂变,现代文学理论译... 现代时期,文学理论译著版式、图像、附录等副文本发生了深刻的现代性变革。从版面结构上,以竖排版式为主逐步转向以横排为主,传统和现代版式观念多有碰撞、融合,而最终得以迈入现代性门槛。现代性的冲击和民族性的裂变,现代文学理论译著副文本的视觉符号被重新语境化,一方面通过抽象的线条、图画和汉字的美术化突出视觉冲击力;另一方面又引入文学理论译著原著者影像,嵌入著名学者、文艺理论家和批评家的肖像画,以突出现代文学理论译著的视觉化和权威性。通过译介出版,现代文学理论译著附录实现了再媒介化,西方和现代学者的文论文章或著作中的一部分附于文学理论译著后,在现代特殊的语境中获得了新的内容形式和意识形态特征。它与正文本形成了互文关系,起到了说明、提示和补充作用,更加有利于文本的理解和阐释。现代文学理论译著副文本是现代政治、经济、社会和历史变迁与晚清以来书籍范式整体位移的映照。作为一种兼具民族性和现代性双重特征的史料,它具有突出的史料与阐释学价值,推动了现代文学理论译著文本的经典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出版 文学理论译著 副文本 民族性 现代性
下载PDF
从进场到分化:场域理论视角下创造社的文学实践
7
作者 刘晓嘉 范军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7-115,共9页
对文学史的观察,视角的转换往往能够发现以前所未注意的历史层面,或是对早已引起重视的层面产生新的理解。把整个中国现代文学作为一个场域,包括创造社在内的诸多文学社团的实践活动,其本质就是对权力(或资本)的角逐,以此来确认自身的... 对文学史的观察,视角的转换往往能够发现以前所未注意的历史层面,或是对早已引起重视的层面产生新的理解。把整个中国现代文学作为一个场域,包括创造社在内的诸多文学社团的实践活动,其本质就是对权力(或资本)的角逐,以此来确认自身的合法性。以布迪厄的场域理论审视,创造社在中国现代文学场的文学实践活动,某种意义上也是对权力(或资本)的角逐。创造社进入文学场,是由其据有的资本和文学场的性质决定的。创造社在文学场的大动干戈,目的是打破权威的垄断,颠覆原有场域的结构,占据有利的位置。然而由于中国现代文学场自主性的缺乏,创造社无时无刻不受到外部权力场的规训,从而造成了组织的分化和自身的消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域理论 中国现代文学 文学场 创造社
下载PDF
北宋士人赙赠活动与其文学书写之互动
8
作者 李国婷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24年第9期50-56,共7页
北宋时期,存在于官场、文坛、乡族等场域的士人私赙普遍盛行,与赙赠相关的文学书写大量增加。同僚官属、文学同好、士人与乡族之间的赙赠,或以塑造“贤官”形象为目的,或基于文学追求与身份认同,或隐喻社会秩序之稳固。部分士人的赙赠... 北宋时期,存在于官场、文坛、乡族等场域的士人私赙普遍盛行,与赙赠相关的文学书写大量增加。同僚官属、文学同好、士人与乡族之间的赙赠,或以塑造“贤官”形象为目的,或基于文学追求与身份认同,或隐喻社会秩序之稳固。部分士人的赙赠书写呈现表演化特质。其中,辞赙行为及其书写宣传或可为部分士人带来举荐晋升等实际利益,成为文化资本。因此,北宋以丧葬文体为主的赙赠书写被纳入赙赠活动之中,“以文代赙”“文赙并赠”等行为既是北宋士人赙赠观念变化的体现,也是士人宣传诉求下的文化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赙赠 辞赙 以文代赙 文赙并赠
下载PDF
从因方特对卡彭铁尔的戏仿看其文学创作观念
9
作者 陈虹霏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121-127,共7页
古巴裔英国作家因方特的代表作《三只忧伤的老虎》中插入了片段文本《日西坠》,用以戏仿作家卡彭铁尔的名篇《追击》。首先,他省略了与文本对应的音乐结构,打破了《追击》中文本结构与音乐形式的平衡,展现出他对简短的言说方式的认同;其... 古巴裔英国作家因方特的代表作《三只忧伤的老虎》中插入了片段文本《日西坠》,用以戏仿作家卡彭铁尔的名篇《追击》。首先,他省略了与文本对应的音乐结构,打破了《追击》中文本结构与音乐形式的平衡,展现出他对简短的言说方式的认同;其次,他以制造语言垃圾的方式反叛了前文本中巴洛克主义式的语言,凸显出他在创作中重视对语词的自如运用;最后,因方特通过制造对立的人物形象,暗示了他与卡彭铁尔的写作观念之争,指明他自己的创作更能够体现“古巴性”。因方特的文学创作观念都寓于他对形式的戏仿中,彰显了他通过对语言本身的运用,书写独特的记忆与经验的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只忧伤的老虎》 戏仿 文学创作观念
下载PDF
新文化运动前后港澳台旧体文学期刊的文学价值和文化意义
10
作者 臧晓彤 《贺州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80-86,共7页
自近代以来,港澳台地区曾长期遭受外来文化侵略。作为中华传统文学的刊发载体,港澳台地区的文人对旧体文学期刊的构建多了一层追寻、体认民族身份的意味。他们在新文化运动前后所创办的港澳台旧体文学期刊,在抵御外来文化侵略、赓续中... 自近代以来,港澳台地区曾长期遭受外来文化侵略。作为中华传统文学的刊发载体,港澳台地区的文人对旧体文学期刊的构建多了一层追寻、体认民族身份的意味。他们在新文化运动前后所创办的港澳台旧体文学期刊,在抵御外来文化侵略、赓续中华文化、见证新旧文学纷争、促进文人交流、彰显文学地域特色等方面显示出了独特的文学价值和文化意义。对港澳台旧体文学期刊的研究,既为学者更好地理解中国现代文学的复杂多元提供了新的视角,又有利于彰显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和统一性,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增强文化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港澳台地区 旧体文学期刊 新文化运动
下载PDF
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教学现状与反思 被引量:58
11
作者 戴建业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4-91,共8页
目前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在课程设置上本末倒置,在教学中以文学史而不是以文学作品为中心,偏重于文学史线索的梳理,相对忽视了对文学作品的讲习;偏重于对文学史常识的教学,相对忽视了对作品的精微体悟;偏重于治学方法的传授,相对忽视了... 目前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在课程设置上本末倒置,在教学中以文学史而不是以文学作品为中心,偏重于文学史线索的梳理,相对忽视了对文学作品的讲习;偏重于对文学史常识的教学,相对忽视了对作品的精微体悟;偏重于治学方法的传授,相对忽视了学生基本功的训练,这样,无法让学生掌握中国文学乃至中国文化的精髓。本文从历史渊源追溯古代文学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原因,从古代文学特殊性入手探求其纠偏的途径——不能再把古代文学作品作为"文学史参考资料",而应让"中国文学史"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辅助教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文学教学 古代文学作品 中国文学史
下载PDF
地域文学理论批评史的有益尝试——评《世纪转型期的湖北文学理论批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遇春 王艳文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46-147,共2页
湖北地处我国中部,山川灵秀;武汉号称九省通衢,人杰地灵。交通的便利、商业的繁荣使其思想文化也特别发达。在源远流长的楚文化熏陶下,一代又一代湖北文人锐意进取,著书立说,阐述己见。进入90年代,在开放多元的文化观念的激发下... 湖北地处我国中部,山川灵秀;武汉号称九省通衢,人杰地灵。交通的便利、商业的繁荣使其思想文化也特别发达。在源远流长的楚文化熏陶下,一代又一代湖北文人锐意进取,著书立说,阐述己见。进入90年代,在开放多元的文化观念的激发下,这种著书立说趋势更为明显,集居高校的湖北学者们在世纪转型期,各抒己见,新作迭出,共同创造了当代湖北学术的光辉成就。面对这些纷繁复杂的学术思想,进行系统的整理与研究显得十分必要而重要。周新民教授等撰写的《世纪转型期的湖北文学理论批评研究》(以下简称“周著”)就是以1992--2007年间世纪转型期湖北学者的文学理论批评专著为研究对象,堪称第一部致力于湖北学者文学理论批评专著研究的著作。周著的意义和价值是多方面的,以下主要从两个方面对其作为地方学术史的意义与特点进行具体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理论批评 转型期 湖北 有益尝试 批评史 地域 著书立说 学术思想
下载PDF
纸质文学文本的声像传播与声像阅读——着眼于电视的文学考察 被引量:2
13
作者 史习斌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40-142,共3页
受电子传媒的影响,文学日益媒介化和声像化。纸质文学文本尤其是文学经典,通过符合声像规律的文本编码,将单一的文字文本转化为多媒体声像文本,借助电视媒介进行声像传播,涵养着新的文学阅读习惯。以电视为媒介的纸质文学文本的声像传... 受电子传媒的影响,文学日益媒介化和声像化。纸质文学文本尤其是文学经典,通过符合声像规律的文本编码,将单一的文字文本转化为多媒体声像文本,借助电视媒介进行声像传播,涵养着新的文学阅读习惯。以电视为媒介的纸质文学文本的声像传播与声像阅读,使传播者与受传者及各角色之间实现了不同传播类型的结合,是对文学生存方式、传播方式、阅读方式的革新创造,是对文学外在形式、审美习惯、价值功能的拆解重构,而这又最终影响着文学的精神内核和存在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纸质文学 声像传播 声像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中国文学文论与创作的平衡与失衡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岩泉 李御娇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3-108,共6页
20世纪中国文学充满了形态各异的矛盾运动及张力结构,文论与创作之间正面意义与负面效应交相有之的繁复互动便是具体表现之一。其中"超前与滞后"的双向关系影响、制约着创作和理论批评健康合理的成长,"亲和与疏离"... 20世纪中国文学充满了形态各异的矛盾运动及张力结构,文论与创作之间正面意义与负面效应交相有之的繁复互动便是具体表现之一。其中"超前与滞后"的双向关系影响、制约着创作和理论批评健康合理的成长,"亲和与疏离"的间歇起伏形成了文学思潮既平衡又失衡的发展趋势,文论"失语、失态与失范"的状况既是这一时期文学持续久远、愈演愈烈的严重症候,同时也深度参与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学的演变,生动地诠释了文论与创作"促进与促退"的复杂的历史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中国文学 文论 创作 平衡 失衡
下载PDF
美国交互式远程汉语教学的教师培训调查研究——以堪萨斯大学孔子学院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雯 李向农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2-9,共8页
世界汉语教学迅猛发展,交互式远程汉语教学作为新兴的教学形式,其师资短缺及培训问题鲜有学者谈及。本文通过笔者的实际教学经历,以堪萨斯大学孔子学院为例,提出美国远程课堂师资培训的现状与问题,并对经历过交互式远程汉语教学的汉语... 世界汉语教学迅猛发展,交互式远程汉语教学作为新兴的教学形式,其师资短缺及培训问题鲜有学者谈及。本文通过笔者的实际教学经历,以堪萨斯大学孔子学院为例,提出美国远程课堂师资培训的现状与问题,并对经历过交互式远程汉语教学的汉语教师就交互式远程汉语课堂问题及培训诉求进行了问卷及访谈调查。最后就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以期为国家汉办及孔子学院的海外远程汉语教师培训工作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互式远程教学 汉语志愿者 教师培训
下载PDF
关于摄影文学的追踪与展望——武汉摄影文学座谈会综述
16
作者 杨厚均 高娟 《云梦学刊》 2002年第6期80-81,共2页
武汉摄影文学座谈会对摄影文学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对摄影文学的内在特质和创作特点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摄影文学 特质 回顾 展望
下载PDF
英伽登的现象学文学作品论——文学的艺术作品与审美经验
17
作者 张玉能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14-19,共6页
英伽登是现象学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现象学文学作品论,从现象学观点出发,对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和结构层次,体验作品的各种方式、作品的具体化、积极阅读和消极阅读、艺术作品与审美对象的区别、艺术价值与美学价值的区别等问题... 英伽登是现象学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现象学文学作品论,从现象学观点出发,对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和结构层次,体验作品的各种方式、作品的具体化、积极阅读和消极阅读、艺术作品与审美对象的区别、艺术价值与美学价值的区别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对德国文学思想的现代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象学 英伽登 文学作品论
下载PDF
楚地、楚风与海外华文文学中的浪漫主义——以海外湖北籍作家作品为例
18
作者 邹建军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期110-116,共7页
从文学地理学批评的相关理论出发,以海外华文文学中的湖北籍作家作品为研究对象,探讨他们作品中所体现的浪漫主义精神及其来源。主要讨论了以下四个问题:地理记忆与海外华文文学中的时间叙述;地理感知与海外华文文学的审美意识;地理思... 从文学地理学批评的相关理论出发,以海外华文文学中的湖北籍作家作品为研究对象,探讨他们作品中所体现的浪漫主义精神及其来源。主要讨论了以下四个问题:地理记忆与海外华文文学中的时间叙述;地理感知与海外华文文学的审美意识;地理思维与海外华文文学的空间建构;时间和空间距离与海外华文作家艺术构想之间的联系。海外华文文学所取得的成就与作家的地理来源、地理记忆有很大的关系,浪漫主义思潮与古老的楚地、楚文化具有内在的关联性,极大地影响了海外华文文学的整体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华文文学 浪漫主义 文学地理学批评 楚地 楚风 湖北籍
下载PDF
英伽登的现象学文学作品论——文学的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及其认识特征
19
作者 张玉能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76-79,共4页
英伽登是现象学美学的主要代表之一。他的现象学文学作品论,从现象学观点出发,对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和结构层次、体验作品的各种方式、作品的具体化、积极阅读和消极阅读、艺术作品与审美对象的区别、艺术价值与美学价值的区别等问题,... 英伽登是现象学美学的主要代表之一。他的现象学文学作品论,从现象学观点出发,对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和结构层次、体验作品的各种方式、作品的具体化、积极阅读和消极阅读、艺术作品与审美对象的区别、艺术价值与美学价值的区别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对德国文学思想的现代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象学 英伽登 文学作品论
下载PDF
英伽登的现象学文学作品论——体验作品的方式
20
作者 张玉能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18-22,30,共6页
英伽登是现象学美学的主要代表之一。他的现象学文学作品论,从现象学观点出发,对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和结构层次、体验作品的各种方式、作品的具体化、积极阅读和消极阅读、艺术作品与审美对象的区别、艺术价值与美学价值的区别等问题,... 英伽登是现象学美学的主要代表之一。他的现象学文学作品论,从现象学观点出发,对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和结构层次、体验作品的各种方式、作品的具体化、积极阅读和消极阅读、艺术作品与审美对象的区别、艺术价值与美学价值的区别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对德国文学思想的现代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象学 英伽登 文学作品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