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新历史条件下高校离退休教工管理工作漫谈——以华中师范大学为例 |
朱亦农
|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0 |
2
|
|
2
|
中国传统节日高校传承的实践与思考——以华中师范大学为个案 |
庄茵茜
孙正国
|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
2015 |
3
|
|
3
|
华中师范大学中文试验班毕业生毕业调查及对本科教学改革的启示 |
龚祎
肖宇
安霖
贺晓岚
|
《中外企业家》
|
2014 |
0 |
|
4
|
文学史上跨代作家属代处理的原则和方法——以元末明初代表性作家为例 |
王齐洲
|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5
|
“非洲性”与“英国性”:非洲裔英国文学谱系及研究 |
高添
黄晖
|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6
|
现代文学理论译著副文本:在民族性与现代性之间 |
李家军
范军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7
|
从进场到分化:场域理论视角下创造社的文学实践 |
刘晓嘉
范军
|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8
|
北宋士人赙赠活动与其文学书写之互动 |
李国婷
|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
2024 |
0 |
|
9
|
从因方特对卡彭铁尔的戏仿看其文学创作观念 |
陈虹霏
|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24 |
0 |
|
10
|
新文化运动前后港澳台旧体文学期刊的文学价值和文化意义 |
臧晓彤
|
《贺州学院学报》
|
2024 |
0 |
|
11
|
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教学现状与反思 |
戴建业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58
|
|
12
|
地域文学理论批评史的有益尝试——评《世纪转型期的湖北文学理论批评研究》 |
李遇春
王艳文
|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1
|
|
13
|
纸质文学文本的声像传播与声像阅读——着眼于电视的文学考察 |
史习斌
|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2
|
|
14
|
20世纪中国文学文论与创作的平衡与失衡 |
张岩泉
李御娇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
|
|
15
|
美国交互式远程汉语教学的教师培训调查研究——以堪萨斯大学孔子学院为例 |
刘雯
李向农
|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
2018 |
1
|
|
16
|
关于摄影文学的追踪与展望——武汉摄影文学座谈会综述 |
杨厚均
高娟
|
《云梦学刊》
|
2002 |
0 |
|
17
|
英伽登的现象学文学作品论——文学的艺术作品与审美经验 |
张玉能
|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5 |
0 |
|
18
|
楚地、楚风与海外华文文学中的浪漫主义——以海外湖北籍作家作品为例 |
邹建军
|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9 |
0 |
|
19
|
英伽登的现象学文学作品论——文学的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及其认识特征 |
张玉能
|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6 |
0 |
|
20
|
英伽登的现象学文学作品论——体验作品的方式 |
张玉能
|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5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