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绿色政治:政治伦理学的新视域
被引量:
5
1
作者
龙静云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9-111,共3页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和欧洲各国绿党的兴起,生态思维进入政治领域,绿色政治蓬勃发展。尽管绿色政治的理论基础和政策主张具有较多局限性,但它开启了人类政治文明的新篇章,对世界影响巨大。从政治伦理的视角透视绿...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和欧洲各国绿党的兴起,生态思维进入政治领域,绿色政治蓬勃发展。尽管绿色政治的理论基础和政策主张具有较多局限性,但它开启了人类政治文明的新篇章,对世界影响巨大。从政治伦理的视角透视绿色政治,对于拓新我国政治伦理学的研究视野,有着很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伦理学
绿色政治
20世纪70年代
视域
人类政治文明
欧洲各国
生态环境
政治领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公民国家认同教育的生成逻辑与现实路径
被引量:
7
2
作者
龙静云
孙银光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99-106,共8页
国家认同教育是一种培养公民对国家形成稳定认同感的教育形式。国家认同教育具有维系国家稳定性存在和个人本体性安全的价值。面对经济全球化和逆全球化交织、价值多元化和单边主义交错的复杂时代趋势,国家地位受到冲击,国家认同教育面...
国家认同教育是一种培养公民对国家形成稳定认同感的教育形式。国家认同教育具有维系国家稳定性存在和个人本体性安全的价值。面对经济全球化和逆全球化交织、价值多元化和单边主义交错的复杂时代趋势,国家地位受到冲击,国家认同教育面临着一些困难。为应对这种变局,新时代国家认同教育有必要从国家的制度性优化、社会的公共性赋予和公民的反身性筹划等路径来进行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国家认同教育
全球化
逆全球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以自然为根的绿色发展伦理
被引量:
3
3
作者
龙静云
吴涛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08-114,共7页
"以自然为根"作为人之为人的自然本性源于以下事实:人生命的产生源于自然之演化,自然是人类生身之"母";人生命的成长离不开自然之养育,自然是人类生存之"根";人的发展与幸福离不开美好的自然生态环境,自...
"以自然为根"作为人之为人的自然本性源于以下事实:人生命的产生源于自然之演化,自然是人类生身之"母";人生命的成长离不开自然之养育,自然是人类生存之"根";人的发展与幸福离不开美好的自然生态环境,自然是人类可持续发展并过上美好生活之"基"。而近代以来人类的发展实践在创造工业辉煌与奇迹的同时,由于悖离"以自然为根"的人的自然本性,已经带来严重的生态环境危机,造成人类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不断下降,使人的身心健康遭受各类危害,社会矛盾日益激化。我国提出的绿色发展理念,是在遵循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的基本观点、原则与要求的前提下,为超越黑色发展模式及其造成的发展困境,实现发展方式的根本性变革,由此破解人类发展不可持续这一时代难题而作出的历史性谋划与创造性决策,因而具有重要的伦理属性和伦理价值。从认识论的层面看,绿色发展无疑是人类认识史的一次实质性飞跃,是人类的生态认识和生态智慧的结晶。从实践论的层面看,绿色发展恰恰是对人的自然本性--人类对自然的亲缘和依赖关系--有机协调、互利共生关系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自然为根
自然本性
绿色发展
绿色发展伦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农民的发展能力与乡村美好生活——以乡村振兴为视角
被引量:
29
4
作者
龙静云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6-55,共10页
一般来说,发展能力的贫困是制约人们过上良善和美好生活的影响因素之一。我国农村一部分群众之所以深陷贫困,其内在原因之一恰恰是他们发展能力的贫困。这是横卧在他们走向富裕和过上美好生活之路上的重大障碍。因此,乡村振兴迫切需要...
一般来说,发展能力的贫困是制约人们过上良善和美好生活的影响因素之一。我国农村一部分群众之所以深陷贫困,其内在原因之一恰恰是他们发展能力的贫困。这是横卧在他们走向富裕和过上美好生活之路上的重大障碍。因此,乡村振兴迫切需要农民发展能力的提升,而乡村振兴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为了使农民不断提升自己的发展能力,也即创造美好生活的能力,最终使所有农民彻底告别贫困,步入美好、幸福生活的康庄大道。这是乡村振兴伦理价值和人性光辉的体现。在乡村振兴进程中,围绕提升农民发展能力和创造乡村美好生活,应着力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农业农村整体现代化与农民个体现代化的关系,扩大对农村经济科技投入与增加农民人力资本投资的关系,强化政府公共服务与调动农民积极性创造性的关系,促进农村经济增长与维护农民生态幸福的关系,共享乡村振兴成果与营造农村健康文化环境的关系,城市与乡村同步发展、共创美好生活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民发展能力
美好生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绿色政治:政治伦理学的新视域
被引量:
5
1
作者
龙静云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
学院
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
湖北省
伦理学会
出处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9-111,共3页
文摘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和欧洲各国绿党的兴起,生态思维进入政治领域,绿色政治蓬勃发展。尽管绿色政治的理论基础和政策主张具有较多局限性,但它开启了人类政治文明的新篇章,对世界影响巨大。从政治伦理的视角透视绿色政治,对于拓新我国政治伦理学的研究视野,有着很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政治伦理学
绿色政治
20世纪70年代
视域
人类政治文明
欧洲各国
生态环境
政治领域
分类号
B82-051 [哲学宗教—伦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公民国家认同教育的生成逻辑与现实路径
被引量:
7
2
作者
龙静云
孙银光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
学院
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
中国
特色社会
主义
道德文化省部共建
协同
创新
中心
华中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
学院博士后流动站
华中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
学院道德教育研究所
出处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99-106,共8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文化强国背景下的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研究”(21&ZD059)。
文摘
国家认同教育是一种培养公民对国家形成稳定认同感的教育形式。国家认同教育具有维系国家稳定性存在和个人本体性安全的价值。面对经济全球化和逆全球化交织、价值多元化和单边主义交错的复杂时代趋势,国家地位受到冲击,国家认同教育面临着一些困难。为应对这种变局,新时代国家认同教育有必要从国家的制度性优化、社会的公共性赋予和公民的反身性筹划等路径来进行变革。
关键词
新时代
国家认同教育
全球化
逆全球化
Keywords
a new era
national identity education
globalization
anti-globalization
分类号
B82 [哲学宗教—伦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以自然为根的绿色发展伦理
被引量:
3
3
作者
龙静云
吴涛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
学院
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
华中师范大学
中国
特色社会
主义
道德文化省部共建
协同
创新
中心
出处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08-114,共7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史研究”(17ZDA022)。
文摘
"以自然为根"作为人之为人的自然本性源于以下事实:人生命的产生源于自然之演化,自然是人类生身之"母";人生命的成长离不开自然之养育,自然是人类生存之"根";人的发展与幸福离不开美好的自然生态环境,自然是人类可持续发展并过上美好生活之"基"。而近代以来人类的发展实践在创造工业辉煌与奇迹的同时,由于悖离"以自然为根"的人的自然本性,已经带来严重的生态环境危机,造成人类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不断下降,使人的身心健康遭受各类危害,社会矛盾日益激化。我国提出的绿色发展理念,是在遵循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的基本观点、原则与要求的前提下,为超越黑色发展模式及其造成的发展困境,实现发展方式的根本性变革,由此破解人类发展不可持续这一时代难题而作出的历史性谋划与创造性决策,因而具有重要的伦理属性和伦理价值。从认识论的层面看,绿色发展无疑是人类认识史的一次实质性飞跃,是人类的生态认识和生态智慧的结晶。从实践论的层面看,绿色发展恰恰是对人的自然本性--人类对自然的亲缘和依赖关系--有机协调、互利共生关系的恢复。
关键词
以自然为根
自然本性
绿色发展
绿色发展伦理
分类号
B82-058 [哲学宗教—伦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农民的发展能力与乡村美好生活——以乡村振兴为视角
被引量:
29
4
作者
龙静云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
学院
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
华中师范大学
中国
特色社会
主义
道德文化省部共建
协同
创新
中心
出处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6-55,共10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我国道德领域突出问题治理研究”(13&ZD0037)
文摘
一般来说,发展能力的贫困是制约人们过上良善和美好生活的影响因素之一。我国农村一部分群众之所以深陷贫困,其内在原因之一恰恰是他们发展能力的贫困。这是横卧在他们走向富裕和过上美好生活之路上的重大障碍。因此,乡村振兴迫切需要农民发展能力的提升,而乡村振兴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为了使农民不断提升自己的发展能力,也即创造美好生活的能力,最终使所有农民彻底告别贫困,步入美好、幸福生活的康庄大道。这是乡村振兴伦理价值和人性光辉的体现。在乡村振兴进程中,围绕提升农民发展能力和创造乡村美好生活,应着力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农业农村整体现代化与农民个体现代化的关系,扩大对农村经济科技投入与增加农民人力资本投资的关系,强化政府公共服务与调动农民积极性创造性的关系,促进农村经济增长与维护农民生态幸福的关系,共享乡村振兴成果与营造农村健康文化环境的关系,城市与乡村同步发展、共创美好生活的关系。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民发展能力
美好生活
Key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
The development ability of farmer
Better life
分类号
F3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绿色政治:政治伦理学的新视域
龙静云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公民国家认同教育的生成逻辑与现实路径
龙静云
孙银光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论以自然为根的绿色发展伦理
龙静云
吴涛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农民的发展能力与乡村美好生活——以乡村振兴为视角
龙静云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2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